前阵子我从 OmniFocus 换到了 Todoist,基本上没有痛感的就切换过来了。毕竟工具只是一个载体,核心还是你驾驭任务系统的方法。稍微有些不适的事情是,默认提供的「今天」视图,不能像 OmniFocus 的「预测」一样,独立显示「推迟到」当天的事件。不过昨天我突然想通了,不仅不需要像 OmniFocus 一样,甚至我原来的用法都是「错」的。


不管有没有迁移到 Todoist,有部分 OmniFocus(或者其他 GTD 应用)的老用户可能像我开始时一样,觉得任务不能设置「开始日期」是个不方便甚至不能接受的设定。

一个任务,截止日期并不是今天;我既希望在今天的日程里看到它,又不想他显的很紧急的样子,该怎么办?

为什么要给任务设置「开始时间」?

举个例子,一个事情你得做个三四天,这周五截止。你打算周二开始做,每天做一部分直到完成。在 OmniFocus 里你可能会设置成这样:

推迟与截止的设置

设置推迟日期为周二,这样周二就可以看到这个任务;因为它不在截止任务区域,所以不会导致你「很紧张」。然后你得在当天结束之前把这个任务手动推迟到周三,否则你明天就该看不到这个任务了。

在 Todoist 里,任务只有一个「日程安排」可以填,也就是截止日期。我们把这个周五截止的任务设置成什么时间才合适呢?设置成周五,周二、周三、周四就看不到;设置成周二,然后每天做完了推迟一天?那这个任务得恶心死你,你看到就不想做,真的做完了当天的部分你又点不了完成,很没成就感。

弄清楚「下一步行动」是什么

我之前用 OmniFocus 时真的用「推迟到」作为开始时间,其实仍然会缺乏成就感,也同样会觉得恶心。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 Getting Things Done 一书中关于事件定性的部分。

假设一个任务是需要完成的,那你就要搞明白所谓的下一步行动是什么。当你对照着当天任务去执行时,都不应该再思考「这个任务究竟要我干什么」这样的问题。可以再看看书中给「下一步行动」举的例子:

- 给弗雷德打个电话,让他提供他所推荐的那家修理厂的电话号码。  

- 起草有关预算会议议程的想法。

- 与安吉拉谈一谈我们打算建立的文件归档系统。

- 从因特网上了解一下数据库管理软件的情况。

对着这个列表,你只要按部就班的完成就可以了。如果你把这些任务排在了某天截止,那这些事情当天一定都能完成。

如果我想计划一次长途旅行

我最近在计划前往台湾的旅行,如果我在收件箱里记录:

九月份去台湾旅行

收件箱里未处理的任务

那我在九月份是肯定没法前往的,毕竟我没有往来台湾通行证、没有预订机票、没有做好行程规划等等。合理的做法是什么?将任务拆解,拆开成若干个可以执行的动作:

1. 整理出前往台湾自由行所需准备的内容列表

如果你有明确的出行时间限制,上面这条任务你应该尽快安排时间完成,然后你可以得到一个清单:

2. 大陆居民往来台湾通行证及有效签注

3. 所在地往返台湾的机票

4. 旅行路线规划

5. 行程中可能需要的火车、汽车、景区门票等

6. 必备行李的清单

7. …

其中通行证和机票都有明确的时间限制,也是最需要被规划的部分。机票最好在通行证确认以后再购买,避免被拒签还要承担金钱损失。所以先搞定通行证,你为这项任务设定了截止日期:

办理「大陆居民往来台湾通行证」的任务日期

到了设定日期的那天,你去了办证大厅,估计该被告知缺少很多相关材料了。这种事情我在过去没少遇到 Orz 。所以上述的第一项任务还应该被拆解,整理出办证所需要的材料。如果是你已经有的材料,可以添加到备注或评论里,不在身边或是还需要办理的,就应该单独列为一项任务:

未设置有效期

最后,还要根据了解到的资料为各项任务设置具体的日期(既是截止日期也是执行日期)。可以看到,涉及到的两个证件办理都有挺长的行政周期,如果没有事先了解,很可能面临无法成行的风险。执行过程中还要注意根据实际的完成情况,及时调整后续任务的时间。

设置了有效期

如果任务开始之前不先做好拆解,你的大脑就会试图一边拆解任务一边执行任务,效率变得十分低下,甚至任务变得我们计划 9 月份去旅行,看似现在才 6 月份,但是杂七杂八的手续办理下来,已然没有多少剩余时间供你购买打折机票了(据我了解,为了省钱,很多朋友的长途旅行会在半年甚至更久之前就准备并计划好)。

所以,任务在开始执行之前不先做好拆解,你的大脑就会试图一边拆解任务一边执行任务,效率变得十分低下,甚至任务变得无法完成。相反,在执行前就尽可能计划好,不仅效率更高,而且对于阻碍任务完成的风险也更有预期。当然,本文想提的最重要一点是,在这种情况下,具体的某项任务的截止日期和他的执行日期完全可以是同一个属性,也就没必要额外设置了。

任务的量化、细化、流程化

上面的这个例子十分的具体,你的脑海中大概会浮现一些你觉得没法拆解的任务。而且不像是办通行证这样,有那么多现成的信息可以查阅。所以,我还要和你介绍任务拆解的「三化」大法:

能量化的就量化,不能量化的就细化,不能细化的就流程化。

这个「三化」是个前辈分享给我的项目管理经验。当时我刚开始为整个项目排期,不明白怎么给项目中的人员做任务拆解。对应到 GTD 中,也就是不明白应该怎么编排其他人的「下一步行动」。

任务的量化

最理想的情况是将任务进度量化,例如你看在线视频的时候,屏幕上可能会显示进度,加载了 3%、15%、69%……这里的百分比都是视频文件真正被下载到本地的占比。工作里有没有这样的情况呢?例如客服人员的工作指标是一周内答复 500 条用户的反馈,那他每天应当完成的指标就在 100 上下,多一点少一点没关系,周五的时候它完成了 500 条就行。

例如 Todoist 里,你给自己设定了每天至少要完成 N 个任务,也属于一种量化:

Todoist 量化任务的达标线

任务的细化

这时候你得给一名网页开发工程师安排工作了。有个网页需要开发,有一周的时间可以安排。作为项目管理人员你应当每天都了解一下任务的开发进度,而不是一周以后再去问「你做完了吗?」

所以周一下班的时候你问技术人员「今天做了多少?」他说「我做了30%」,你怎么知道他说的是不是真的?这种情况你应该在任务开始前,和这位开发做技术分解,把「一个网页」分解成组成网页的若干个模块,例如:

  • 搭建页面框架
  • 页面顶部导航
  • 页面底部信息
  •  …
  • 视觉还原

并和他一起约定这些细分的实现顺序;这样每天和他一起回顾的时候,你只要问他「顶部导航做完了吗?」;这就是将任务细化;大部分工作到这一步都可以拆解了。

任务的流程化

然而,你的项目里还有一些运营人员,他们的任务可能是给你的产品策划一些活动。假设你们每周都要策划一个活动,运营需要把这个活动的时间、地点、人物都想好。

  • 确定活动目标
  • 确定活动方案
  • 确定活动流程
  • 写明活动说明
  • 活动上线运营

你会发现每周的活动都要经过这样一个流程才上线,那你每天只要和运营人员回顾当天的流程是不是完成了。

同理,工作及日常里的任务也是可以按照这个方法来拆解,能量化的就量化,不能量化的就细化,不能细化的就流程化。

总结

这篇文章从生活里的计划,讨论到了工作里的项目计划。希望大家能够理解,当一个任务被拆解得足够细致时,具体动作的执行日期和截止日期,应当在同一天。当然会有例外,但在少数情况下手动推迟日期应该就不是困扰了。这时候用 OmniFocus 的「推迟到」或者是 Todoist 的提醒时间都随意了。

只是为了让你的管理软件看起来舒服,可能不值得这么大费周折。然而找出「下一步动作」的意义远不止于此,你可以真正做到计划和执行两个步骤的分离。确保高效率的同时,避免了无数导致目标无法达成的风险。

当我们面对收件箱中的事项时,不应该匆匆忙忙的就开始动手。而是先搞明白,这个事项究竟是什么、能不能做以及下一步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