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 GTD 应用中的主流代表之一,Things 3 让人期待很久了,对同样已经入手过 OmniFocus、2Do 的用户来说,这一笔双版(Mac & iPhone)投资是否值得呢?

相信大多数人看过官网的 动画演示 后都会有心动的感觉,对于一个每天都需要操作的应用来说,交互设计的良好体验和界面设计太重要了,原本时间和事务管理就是一个繁琐和需要耐心的事情,如果面对的是操作体验很重、也不美的应用多少有些煎熬和畏难情绪。

不得不赞扬 Things 3 团队在细节和体验上的用心,内置的帮助和自己当初刚接触 Ulysses 时一样让人感动,因为帮助文件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在熟悉 Things 的事项层级和结构后,强烈建议 iPhone 用户多试试拖拽、滑动、按住等能充分利用手机特性的操作,对于事项的创建、调整来说非常方便和灵活。

  • 按住加号(+)拖拽到需要的位置添加待办项
  • 按住加号(+)拖动靠近边缘创建标题项
  • 按住加号(+)拖动到左侧的收件箱快速添加待办项
  • Things 界面中下拉弹出搜索
  • 具体事项上右滑(向右滑动)设定日程、左滑选中以便移动或删除

内置的帮助范例不仅能让人快速上手,还充分展现了 Things 3 的层级结构。单纯的待办事项很容易理解,但是多数工作场景中我们会使用的是「项目」这样的多层级结构。Things 3 里像文章一样展现项目内容的方式,给人良好的全局感,同时也易于阅读和调整,项目-备注(可选)-标题(可选)-待办事项-子项(可选),可以说项目的这种结构和呈现方式是界面和交互之外最打动自己的地方。从事务逻辑结构上来说,Things 3 这样的项目层级模式也足够满足事项的记录需求。

Things 3 的使用逻辑和前一代相比并没有什么变化,中文化的界面和范例文档对于国内用户的上手有很大的帮助。

Things 的事项结构和边栏的罗列项一样清晰简单,可以分成三个体系,分别是收件箱、时间点(今天、计划、某天等)、分类(创建区域来对项目进行大的分类):

  • 收件箱,临时存放或不用分类的琐碎事项;
  • 今天,时间聚焦到今天;
  • 计划,也可以理解成日程安排,有具体时间点的事项。可以整合系统的日历一起显示;
  • 随时,随时可抽时间完成的事项以及本周临近截至时间(Deadline)需要优先考虑的事项;
  • 某天,选择了「某天」时间标签的事项,可以用来归集不需要时间点约束的未来待办事项;
  • 日志簿(完成事项的历史记录)。

Things 3 中用区域来实现事项的大分类,例如,家庭、工作这样的划分。

接下来具体说说印象最深的 Things 项目结构,双指向右滑动后可以隐藏边栏,视觉上面对的像是一篇简短的文章。

图示中直观的罗列出了 Things 3 的项目层级:项目 — 备注 — 标题— 待办 — 子项,其中备注、标题、子项是可选项。标题用来区隔项目的阶段可以独立归档,子项则实现对待办事项的进一步细分。

事务管理的基本需求中,记录和提醒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而提醒又有日程安排和闹钟两种形式,前者具体到那一天,后者具体到那一刻。Things 中日程的部分体现在「计划」当中,通过设置还可以和系统的日历集成到一起来显示。

操作逻辑上,具体待办事项的填写对话框中,点开「日历」图标后如果你直接选「添加提醒事项」可以设置具体的时间点,然后再选择日期(默认是当天);如果直接选日期就默认是全天事项。

重复项的设置并没有包含在快速创建的事项对话框当中,打开具体事项后需要点击底栏的 … 来选择重复。

Things 3 支持系统的扩展,在「系统偏好设置  - 扩展」(iOS 中设置共享到)中勾选「添加到 Things」。添加扩展后其他应用能通过「共享到」添加内容到 Things,PopClip 用户可以通过 PopClip 的扩展 实现右键添加待办事项。

和其他 GTD 应用一样,Things 同样支持快速输入,Things 的偏好设置中设定快捷键即可。而自动填写的快速录入需要安装 [Things Help],自动填写主要适用于 Safari、邮件这些原生应用,通过快捷键实现事项标题和备注内容的自动化(如上图所示),提高创建事项的效率。

遇到 Things 3 自动填写「快速录入」问题的用户,可以尝试用 Finder 定位到 `~/资源库/Application Support/Things Sandbox Helper` 文件夹,删除旧文件;重装 Helper;最后到「安全性与隐私-隐私-辅助功能」中添加 Things Helper 重启电脑后问题应该就解决了。快捷键的设置上建议沿用 Spotlight 的快捷键。


Things 3 标签的作用比想象的要大,区域、任务、项目都可以加标签,标签还支持分级,通过搜索标签可以跨越现在的分类结构。单个任务能继承所在项目或区域的标签。标签可以用来体现事务的关联因素,例如:人、设备、空间地点、重要性等等,和区域重合也没有关系,区域侧重于页面物理上的区隔便于组织和显示。

技巧:在文本替换中添加几条短语,这样既能解决视觉化的问题也解决了搜索时的输入问题,iPhone 上也没有输入障碍,例如: ☉ time、✎ write、☍ url。

Update:Things 上手有几天了,将实例贴出来供大家参考,可以留意一下例子中标签的运用方式,结合上一张包含标签的截图不难看出 Things 中我定义的结构,区域划分的很简单:工作、家庭,其他的都是依靠标签来进行跨时间维度的组织,也可以起到聚焦的目的。另外,我给区域也添加了标签,所以你会发现在日志簿、计划这些页面中同样能看到所包含的 Work、Home标签,可以起到透视的作用。

后期回顾的时候想集中的查看所有和钱、写作、网页链接有关的条目,所以在添加任务时添加了对应的标签,从视觉浏览效果上来看还是很直观的。

Things 3.1 增加了对项目中待办事项重复的设置,增加标签层级关系支持,另外时间(今天、今晚、日期)标签上增加删除入口,操作上更方便。


做为一个喜欢 GTD 实践的人,日常离不开这类应用的协助,如果做这件事的时候能更有意思一些,为什么也做一些改变呢!Things 3 有趣的交互、简约的风格,还有融入 iOS 特性的操作方式,是值得投入的,推荐 Mac (官网有试用下载)和 iPhone 版本,iPad 版本使用场景要窄很多反倒不太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