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派

「一派」是少数派的问答互动栏目,每次少数派编辑部会围绕一个话题进行讨论,当然我们也很欢迎作者和读者们加入进来,表达每个人各自不同的看法和观点。该栏目下的观点仅代表发言者个人,不代表少数派官方立场。

🙋🏻 参与更多的「一派」


近些年随着内容付费形式的完善和丰富,一次性付费、打赏、订阅制付费渐渐地进入更多用户的视野里。其中,订阅制付费则是大受关注,有关它的讨论也是不在少数。哪些订阅服务值得付费?每个月会花多少钱在订阅服务上?围绕着这些问题,少数派编辑部谈了谈他们的想法。


「我自己很喜欢订阅制这种模式,感觉比买断制要更加灵活一些。」

🎩 @Oscar Liu

我每个月要投入 350 元左右在订阅服务上。除了像为了工作需要订阅的 Adobe Creative Cloud 摄影计划,其他的大部分都是我自己在日常使用的音乐和内容服务,比如 Apple Music、Club MacStories 和 Kindle Unlimited。

App 方面,我有在订阅 Evernote 高级会员,但可能在今年结束后就不再续订了,因为主力笔记已经变成了 Bear,作为文章资料库来说,Evernote 免费版足够用了。另外我还订阅了 Feed Wrangler 和 VSCO X,这两个按年收费的服务是我每天都会使用的,感觉很赞!

我自己很喜欢订阅制这种模式,感觉比买断制要更加灵活一些。对于一些新的 App 或者价格昂贵的服务,可以先用相对较小的投入来试用一下,不想使用了可以立刻停止,觉得合适再包年购买。不过,也有遇到比较坑的情况,比如 Adobe Creative Cloud 摄影计划,虽然是按月扣费,但必须要满一年才有优惠价格,否则需要补齐差价……另外还有像一些一年一更的应用(比如某虚拟机应用),实际上也算一种变相的订阅制。


「订阅服务会降低我一次性付费的压力。」

🍄 @Mr兽

我每个月花费在订阅服务上的费用在 200元 左右。每个与的花费是不固定的,除了基础的 iCloud 、科学上网工具外,还有笔记服务和影音服务。在付费订阅上我是个实用主义者,付了费就是需要去解决某种需求。我一直订阅 Evernote 就是因为它是我的主力笔记本工具,每天需要用到它去进行信息的汇总或者中转。另外,每个月的费用不固定,是因为我会有很多尝鲜的订阅,合不合适试用一个月或者一个季度就能得出结论。

在我看来我自己更愿意选择订阅制,相对于买断制,订阅制付费能让我更自主的选择所需要的服务。短期订阅为试用,长期订阅则基本是刚需。还有就是订阅制是每月扣费或者按年扣费,所以会降低我一次性付费的压力,带来的感觉就是每个月就几块钱的错觉,这种错觉一直到今天。


「好的内容或服务,无论它是什么付款制度我都心甘情愿地为之掏钱。」

🌲 @Tree li

我接触订阅服务的时间比较短,最开始尝试订阅服务是因为订阅了 Apple 的 iCloud。到目前,我一共订阅了这 3 个订阅服务 iCloud 50G、Spotify、Bear,每个月的支出大概是 100 块。

其中价格最高的是 Spotify 48 HKD/月,为什么不订 10 元/月的 Apple Music?曾经订阅过 2 个月的 Apple Music,因为我听的歌都比较小众,而我想要的歌在 Apple Music 上都没有。还有一个原因,觉得 Apple Music 的一些操作太难用了。后来开始尝试用 Spotify,在把豆瓣 FM、网易云音乐、虾米音乐歌单迁移到 Spotify 时,来自这三个不同的音乐服务的歌在 Spotify 都能找到,于是果断订阅了一年,从此就摆脱了用几个 App 切换着听歌的日子。而且 Spotify 还长得很好看呢。

最后说一下对订阅服务的看法,我是不排斥订阅服务这个制度的,好的内容或服务,无论它是什么付款制度我都心甘情愿地为之掏钱。


「一般来说选择订阅服务的时候都是非常谨慎的,会天然地抗拒。」

💸 @文刀漢三

一般来说选择订阅服务的时候都是非常谨慎的,会天然地抗拒。因为从潜意识里,我会默认自己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都在为这个服务付费,所以算数的时候不是像开发商告诉你的「平摊到每个月才 XX 元很便宜噢」这么算的。聪明的商家就不会直接告诉你年费是多少,他们会说「按月买每个月是 XX 元,按年买每个月是 XX 元」。

我现在订阅的,并且很满意的服务有 iCloud 储存空间和 FeedWrangler。前者主要是为了 iCloud 照片图库付费的,我现在所有照片都在 iCloud 上,因为只有照片都放在同一处的时候,你才会愿意去整理、归类它。比如设置人脸、旅游相册、关键词等等。偶尔翻阅老照片也方便很多。Mac 上我选择了保存原图,占用 92.13 GB 的储存空间,iPhone 上选择了保存缩略图,所以占用空间会小一些,目前是 31.03 GB。当然我也会担心 iCloud 出问题,所以我现在每个月都会手动把 Mac 上的照片图库备份到移动硬盘上。(90 多 GB 复制起来还挺累的……)

我还帮家人都买了一份 iCloud 储存空间,因为他们平时没有使用电脑的习惯,手机可以说是他们最重要并且唯一的电子设备了。如果手机丢了,那就什么资料都没了。iCloud 备份虽说不稳定,但有总好过没。我觉得我比我爸妈还担心他们的手机安全……

FeedWrangler 是独立开发者 David Smith 开发的一个小而精的 RSS 服务,虽然我订阅的这几年来没有什么功能更新,但是好在服务非常稳定。

Apple Music 是还算满意的订阅服务。唯一不满意的点在于中区好多歌曲只提供 Clean 版,也就是无粗话版,听起来很别扭。科学上网是目前最贵的支出,就不细说了,是自由税。

Club MacStories 和 Evernote 是准备退订的付费内容和服务。前者主要因为现在看得少,内容质量其实也没有它主站高。后者 Evernote 从功能上来说无可替代,但我发现自己其实不需要它的这些功能,所以也准备退订了。


「我说自己的钱怎么总是会凭空消失?现在找到答案了。」

💇🏻‍♂️ @SamWanng

我的付费订阅主要发生在在线流媒体服务和效率工具两个类别中。

我是一个特别讨厌看广告的人,尤其是国内流媒体服务中的广告,时间长、内容恶臭,让人难以忍受。所以像优酷、腾讯、爱奇艺以及乐视我都订阅了年费会员,主要是为了去广告,当然了有些时候也是为了观看一些会员节目。除此之外,1080P 高清也通常是会员专属。

最近几年来,许多足球比赛场次需要付费购买,去年的时候我订阅了一年的乐视体育会员(还送了一年的阿森纳新英会员),主要是为了看英超,偶尔也会看看 MLB,让我非常痛恨乐视的一点是,很多詹俊解说的场次即使你有体育会员也没办法在电脑或移动端观看,因为那是乐视电视专享。再加上今年乐视错误扩张,导致了各种财务问题,所以很多体育版权也被取消(比如亚洲杯、中超),只能说自己上了个黑车。

音乐服务中我订阅了 Apple Music 和 Spotify,高中以后我就很少听国内的摇滚和民谣了,Apple Music 后续也与很多国内厂牌达成了合作。我听歌不怎么看歌词,也不爱看别人的评论,这两个服务能够基本满足我的需求。

效率工具类,我主要订阅了笔记本(写作)应用的高级服务,比如印象笔记的高级版,和支持 Markdown 的辅助工具马克飞象。当然了,轻量级写作 Bear 用起来非常清爽,为了多平台同步也按年订阅了。其他的就是一些时间管理工具, Pomotodo 的年费会员,可以将你每周的工作情况制成报表发送给你,以及为你自己的工作习惯开启定制化的设置。TextExpander 是 Ondesoft 搞活动打 6 折的时候买的,在工作中有很多需要重复输入(使用)的文案,确实帮助我节省了不少时间。为了让 Gyroscope 接入更多的数据,我特地订阅了 RescueTime 高级版,后来发现普通版完全可以满足我的需求,当然了 Gyroscope 我没有订阅 Pro 版本。

除了以上两个大类,我还订阅了 Adobe Creative Cloud 摄影计划、115、VSCO X、iCloud、iPic Pro、Pinboard、Feedbin 以及 Playstation Plus。

写完自己的付费订阅吓了一跳,我说自己的钱怎么总是会凭空消失?现在找到答案了。今年一定要好好整理一下这些订阅,把使用频率很低的停掉,尽量让钱花在刀刃上。(已经不想算一年订阅要花多少钱了,望天)


「现在买订阅制就像早期折腾 App 一样」

🤧 @nerd_du

粗略算了一下,每个月花在订阅服务上的费用要¥200,包括网易云音乐流量包、iCloud 存储空间、Apple Music、优酷、腾讯会员、Photoshop、Office 365 和代理服务。

刚开始买订阅服务时感觉就像早期折腾 App,觉得有点用就订一个试试,最多的时候曾经同时订阅爱奇艺、优酷、腾讯的会员服务,Apple Music、Spotify、网易云音乐、虾米、QQ 音乐也都买了个遍。因为单独看每个服务都不是很贵,所以买的时候没感觉,结果等到月底出账单的时候……

后来就开始思考到底哪些是自己真正需要的服务,精简同类服务的订阅,直到剩下今天这几个。


「在购买正版 App 及付费订阅服务的路上一发不可收拾。」

😂 @Jackcivlie

随着入职少数派以来,就在购买正版 App 及付费订阅服务的路上一发不可收拾。从原本仅有的 Office 365 及 QQ 会员的订阅需要,至今包含及扩展购入了有 10 个订阅服务。我每个月要投入约 235 元左右在订阅服务上,订阅服务分布在了摄影、生活及工作需要上。

因摄影后期的需要,我购入了Adobe Creative Cloud 摄影计划,最常用是服务当中的 Adobe Lightroom 工具,通过订阅也可以在手机版上激活,非常方便;同样,我也激活了 VSCO X 订阅服务,可以使用到有别于以往普通滤镜效果的 FilmX 高级滤镜,先前我们也对 VSCO X 做过介绍,有希望提升滤镜效果的朋友可以查看文章了解一下。

生活方面,主要都是在线流媒体的订阅,因为家里安装了电视盒子,为了方便父母看电视剧等影视,而开通了腾讯超级影视会员;而音乐方面,Spotify 已使用很多年了,比起 Apple Music 我还是更喜欢它的界面及歌单推荐。

工作方面,Bear、Office 365、QQ 会员、以及 MindNode 是我现在在工作上最需要的订阅服务。选择加入 QQ 会员服务是因为需要在线同步聊天记录,因之前工作有回查记录的需要,所以这个订阅习惯也保留了下来。


有奖评论

哪些订阅服务值得付费?你每个月会花多少钱在订阅服务上?欢迎你通过评论参与讨论。我们会选取一个最精彩的回复,在下一期的「一派」中公布分享,同时送出「少数派定制胡桃木手机底座」一个,下周一开奖,请注意你的站内私信。

你还希望编辑部分享哪些有趣的观点,欢迎你在评论中向编辑部提出问题,我们会挑选不错的问题成为下一期「一派」的主题。

恭喜 修电脑的哲学家 获得少数派定制胡桃木手机底座一个,稍后我们会通过站内私信和你取得联系。


上期一派《你会为 App 打分、写评价吗?》,最精彩的回复是 @阅梁小鱼i情歌 分享的:

开发者、现有用户、潜在用户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信息不对称,而评价机制是解决这一不对称的手段。但目前看来,刷评使得它的效果下降,而繁琐的评价程序使评论超出了预期成本。最不在意成本的人都是收益最大的,譬如发起刷评者(或许就是某些大厂),又或者一肚子埋怨的人。所以评价机制已经失去了本来的效果。


就我个人而言,我不会评论国内大厂的app,因为以我的体验,评论了反馈了也没有用。但我会评论好的独立开发者,一来这里不是刷屏的重灾区,二来对于他们来说评论的确重要。这种评论大多是出于我的确喜欢这个软件,那我至少也会从感情上支持开发者一下,不管评论有没有参考价值。不过涉及反馈bug 时,还是邮件居多,理由和文中类似。

希望新的评价机制可以解决一部分的评论代表性问题,但是很明显刷榜不是靠这个能解决的。如果苹果不能解决刷榜,那app store 评价的参考价值依然会被打个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