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21 日,苹果推出社交视频制作软件 Clips,4 月 7 日凌晨正式上架 App Store。虽然没能赶上我派各位敬 (xiū) 业 (xiān) 员 (dà) 工 (lăo)的步伐(为了让做视频这事更容易,苹果做了款新应用:Clips 功能详解),也不代表我就没什么可写的了。正好人在香港,就借这个机会,谈谈两条相信大家都很关心嘅问题:

  • Clips 的实际使用体验如何?
  • Clips 相比 iMovie 如何?

路上匆匆写就,如有瑕疵,望大家谅解。

使用体验


令人惊讶的是,Clips 的应用图标没有 3D Touch 快捷功能入口。

近来苹果发布的两款新应用 Apple TV remote 和 Clips 都没有快捷功能入口,不知是苹果一时疏忽,还是有意为之。一方面,作为主打便捷的视频制作软件,没有快捷入口感觉总离「便捷」远了一些;而换个角度,Clips 的使用方法实际上非常线性:打开应用,选择/制作素材,添加字幕特效转场,分享,除了最后一步可能单独执行之外,其他各步浑然统一,也确实没有再设入口的必要。

进入后便是相机圆盘式的素材选择界面。需要注意的是,照片和视频的拍摄界面默认使用视频的录制模式,即放大画面防抖,支持手动缩放,但不支持调整曝光,在 iPhone 7 Plus 上也不能切换镜头。

素材拍摄完,并不能直接使用(尤其是照片),而是要将其按需转换成视频,才能添加到成品中。添加的素材尺寸均限定为正方形,也没有 Ken Burns 特效1 。需要注意,如果不点掉左边的🎤按钮,录出来的照片片段也会有声音(可以在编辑时再行处理)。

这张图我截了一辈子

上方从左至右是「语音输入文字」「图片/视频滤镜」「文字」「转场」。文字也是有动画效果的,所以尽量保持每份素材持续时间在 0.5s * 文字数,以保证最佳效果。每段素材都以正方形小块的形式呈现在时间线上,可以单独编辑重放。语音输入文字可以修改,但鉴于苹果略 (chún) 有 (cuì) 瑕 (zhì) 疵 (zhàng)的语音识别,务必做到:

  1. 不要现场边录边说,后期再制作;
  2. 录制时务必说没有歧义的词语(坐着/作者)。

苹果也提供了很多带背景动画的转场模板,文字均可编辑视频可以配乐,风格也很「苹果」:只能从自带曲库或音乐资料库选择,不支持第三方,估计也是版 (chún) 权 (cuì) 问 (tōu) 题 (lăn)。需要注意,所有的自带音乐和转场都不是内置,需要单独下载,务必在 Wi-Fi 环境下食用。

分享模式下,据说可以根据面部识别确定分享对象,但这要求:

  1. 分享对象已经在照片应用里面部识别过;
  2. 分享对象是通讯录联系人。

在国内的互联网社交环境下,这两条几乎无法达成:有此需求的联系人基本都在微信里;即便也在系统通讯录里,但也未必面部识别过……虽然分享支持第三方应用,但如我派所说,无法直接分享到微信朋友圈,也使这个功能鸡肋了不少。

今天照了一些素材,浓缩成了一段 30 秒的视频,加上各种特效、音乐,总大小 2.7 MB,具体数据如下:

可见,文件大小控制相当好,一分钟之内的短视频,如果网速好基本可以秒发,事实上,为了看这段视频的详细数据,我专门用邮件把它发到了 Mac 上(用过 iCloud 邮箱的朋友都知道 iCloud 发附件对网速的要求之高),在 LTE 下,刚按完「发送」按钮,就传来了「已发送」的提示音,着实令人一惊。

P.S. 评论区 @Yvesss 郭老师提到,两分钟的 Clips 视频录了一百多兆,受此启发,随手做了一个小实验:用 Clips 录制两段视频,第一段用 Clips 直接录制,第二段先用自带相机录制,再用 Clips 转录(间接录制)。结果如下:

左:直接录制,右:间接录制

可见,两种录制方法得到的最终文件大小一致,都超过了 100 MB,但文件大小较大的原因应该是文件尺寸(1080 * 1080,即视频的分辨率)较大,而我自己录制的视频,尺寸不过 360 * 360,唯一的区别,恐怕在于我用了官方提供的转场和文字。于是,实验再分两步进行。

首先,我用了官方提供的一款转场,时长 3 秒,结果文件容量不降反增,分辨率也没有变化,证明「罪魁祸首」并非转场。之后,我向文件中添加了一个蓝色对话气泡,同样没有影响。我一下子就懵了。万幸,绝望中我想到:「我都是直接存储,但自己做的视频则是先发了一次 iMessage 再存储,是否与此有关?」于是,我把文件用 iMessage 发给自己,再看这个文件,结果吓人一跳:

这种感觉,不亚于彩票中了头奖,原来分享一次就能显著减小文件体积!看来苹果确实是对「分享」这件事做了大量的优化。之后我又想:「这是在 Wi-Fi 下分享的,如果是用流量呢?」于是我又用流量重复了一次实验,结果不变。由此,足以得出结论:影响 Clips 文件大小的因素,就在于「分享」这个动作。

Clips 和 iMovie

App Store 里短视频制作分享工具千千万,专门挑出 iMovie 来讲,主要是因为两款都是苹果的产物,而且 Clips 在某种程度上确实继承了 iMovie 在短视频制作、分享这方面的衣钵,而且将其进一步简化。

首先,Clips 抛弃了传统的时间线概念,化之以方形的单元格设计,所有的特效包含在素材单位中,可以认为是共生共存;iMovie 的管理模式仍是传统的时间线,字幕、音乐等特效都「挂靠」在素材上,呈现形式上仍是与素材本身割裂,加上缺失语音输入字幕等便利功能,理论上 Clips 的制作方法要更为便捷;但语音输入自身仍处颓势,仍需手动修改,实在难以算作便利性的加分项。

其次,视频文件的尺寸问题。上文中提到,一段半分钟的视频,用 Clips 制作,文件容量可以控制在 3 MB 之内;而 iMovie 用相同的素材,压制出来的视频则达到了 55 MB,详细信息如下:

值得注意的是,iMovie 压制并没有分辨率、码率等设置,只能默认输出 1080p 视频,而这大概是 iMovie 文件容量失控的首要原因。而这也是 Clips 相比 iMovie 最优越之处:视频分享的第一要义,必然是分享的便捷性,文件的容量则直接决定了分享速度的上限,自然是尺寸越小越吃香;而分享的视频也主要是手机上观看,对高清的需求,就好像在朋友圈看照片——反正都是压过的,图什么画质呢?能用最短的时间、最小的体积,表达出最多的信息,过程还相对省心,才是决定一款视频分享应用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这一点,Clips 无疑做到了。加上苹果一贯重视的使用体验,似的操作手感无比顺畅,如果此前从来没有体验过短视频制作分享,那 Clips 绝对值得一试。

私货


首先,先谈谈我对于 Clips 功能的认识。毋庸置疑,Clips 是一款视频制作分享软件,似乎「社交」「分享」才是其天职。但经过一天大略的使用,发现 Clips 尤其适合做游记或日记:视频能承载的信息,远多于文字或照片;整个制作的思路,也能帮助你整理、浓缩一天中的闪光点,还有诸多独占特效(虽然以牺牲自由度为代价),岂不美哉?

第二就是典型的「果式翻译」。苹果对于应用中文字体始终不上心,比如随处可见、甚至可以说千篇一律的苹方,在西文字体数字的映衬下,显得多么突兀:

当然,也有令人耳目一新的翻译,比如「时刻」翻译成了「难忘时刻」:

左:Clips,右:iMovie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把「内存」改过来。但这,才是苹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