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废话)

我还记得第一次在店里见到初代三星 Galaxy Note 的时候,被它那块“巨型的” 5.3 英寸屏幕吓得愣了半天。我首先觉得它“大得不可思议”,紧接着在想“这手机该怎么用,明显一只手都拿不住”,随后觉得这产品“好滑稽、好荒唐、好搞笑”,但是“三星工程师在设计这个产品的时候肯定是一句‘我X,豁出去了’就这么定了稿”。

在当时,最流行的手机是屏幕只有 3.5 英寸的 iPhone 4s,可想而知我一个没见过世面的傻白甜见到这样的一个“手机”心里的滋味是很复杂的。我用一只手拿起 Galaxy Note,仔细感受着那种怎么拿都不舒服的手感,和一眼看不到边的 5.3 寸屏幕和上面巨大的图标,心里想,这玩意也就是给那些兜里随时揣着个小本子的人用的吧。

后来事情是怎么发展的大家也看到了。iPhone 坚持了一段时间小屏策略,期间无数果粉暴力洗地“小屏易操控论”;Android 手机则开始甩开膀子大肆试验各种屏幕尺寸:从超迷你体型的 2.45 寸华强北山寨机,到平板/手机混合的 10.1 寸三星 Galaxy Note 10.1,地铁上经常能见到把一个七八寸的大铁板贴到脸上打电话的中年大妈。

后来苹果也忍不住了,开始卖大屏 iPhone 6 & 6 Plus。之前一票宣称“手机超过 4 寸我就用不了”的人纷纷撸袖子打脸下单,那一年的 iPhone 销量毫无悬念地破了记录。

重点

现在,手机屏幕的尺寸战争基本结束,各家新机型也基本稳定在了 5 英寸到 6 英寸之间。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一旦用了一段时间大屏幕手机,再去用小屏幕手机会觉得“憋屈”和“抠缩”。但是前段时间我在为自己挑选备用机的时候却发现了这个问题:

屏幕大了,但是显示的内容可不见得多了。

就像上图显示的那样,在测试有效分辨率的网站上显示,4.7 英寸的 iPhone 7 能比 5.5 英寸的魅蓝 Metal 显示更多内容。

可能会有读者不理解“有效分辨率”的概念:如今手持设备屏幕的物理分辨率都高得离谱,1:1 显示会让所有元素都变得过于小而变得无法正常阅读,所以大部分设备都会采用一定的“缩放等级”来放大文字以保证可读性。这个缩放等级决定了最终能在屏幕上显示多少内容以及以多大的尺寸显示内容。iPhone 4 开始所使用的 Retina 显示屏的缩放等级为 2,即屏幕上的内容以物理分辨率的两倍大小显示。但是 iPhone 4 的屏幕精度也是 iPhone 3Gs 的两倍,因此内容的大小一致。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像魅族这种“大尺寸机型显示的内容 ≤ 小尺寸机型”的状况还不少。我简单取了几个数据,列了这样的一个表格1 :


产品物理分辨率有效分辨率物理尺寸缩放等级等效尺寸(163ppi)
iPhone 7750×1334375×6674.72.004.7
魅蓝3720×1280360×6405.02.004.5
坚果手机1080×1920360×6405.53.004.5
iPhone 7 Plus1080×1920414×7365.52.615.2
魅族 Pro 6 Plus1440×2560 (Pentile)360×6405.74.004.5
锤子 M1L1440×2560412×7325.73.505.2
魅蓝 Max1080×1920360×6406.03.004.5


计算方法

假设:

px = 横向物理像素数(pixel x)

py = 纵向物理像素数(pixel y)

Cp = 总像素数(pixel count)

因此:

假设:

= 物理尺寸(size)英寸(inch)

Dp = 像素密度(pixel density)ppi(pixel per inch)

因此:

假设:

dx = 横向有效像素(dots x)

dy = 纵向有效像素(dots y)

Dd = 有效像素密度(dots density) dpi(dots per inch)

fz = 缩放等级(zoom factor)

因此:

“有效像素”在 iOS/macOS 编程中单位为“点(point)”,在 Android 编程中单位为“密度无关像素(density-independent pixel, dp)”。

假设:

Se = 像素密度为 163 ppi 时的等效尺寸(equivalent size at 163 ppi)

因此:

为什么要用 163 ppi?因为第一代 iPhone 的像素密度就是 163 ppi。“等效尺寸”的意思用人话说就是“假如这个手机上显示的内容和第一代 iPhone 一样大,那么这个手机按照一代 iPhone 的规格制造,屏幕应该有多大”。以这种方式计算,iPhone 4 的等效尺寸为 3.5 英寸,iPhone 7 为 4.7 英寸。“等效尺寸”可以用来直观地表示屏幕上显示内容的多少。寸。以这种方式计算,iPhone 4 的等效尺寸为 3.5 英寸,iPhone 7 为 4.7 英寸。“等效尺寸”可以用来直观地表示屏幕上显示内容的多少。

可以看到,表格中,锤子 M1L 还算比较良心,而魅蓝 Max 已经可以说是惨不忍睹了:6 英寸的巨屏,三倍缩放(9 个像素等效一个像素),其等效尺寸只有 4.5 英寸。“最美千元机”坚果手机也不能幸免:在其官方论坛上的一条帖子上表示,通过获取 root 权限手动修改系统缩放等级,甚至会导致系统 UI 错位,而使用同样 ROM 的锤子 M1L 却没有问题。

这种“屏幕变大但是内容不变多”的系统优化行为,导致大屏机基本等同于老人机,大屏幕的唯一意义变成了大电池。并且,除了少部分手机(比如三星)在系统层为用户提供缩放设置外,大部分 Android 手机采用一刀切的策略,让大屏对于大部分人几乎完全丧失存在的意义。华为和魅族的全系列手机,似乎无论屏幕多大,有效分辨率通通只有 360x640,指望通过大屏提高生产力的同学们可以出门左转了。雪上加霜的是,魅族居然还在 Flyme 中内建了应用分屏功能,试问在有效分辨率只有 360×640 的“大屏幕”上并列两个窗口是何等的壮观景象!

结论

我推荐所有用户在购买新手机前,在线下实体店试机上手试玩。如果在意其有效分辨率,可以访问 whatismyresolution.com 来检测该机的有效分辨率,并随时回到这篇文章来进行对比。网址非常好记:What is my resolution。也欢迎大家在文章下面反馈自己的机型以及有效分辨率,丰富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