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什么都不做就死了相比,在制作中死去要好的多,做点什么总比等死强,情愿在想着自己不能死的时候死掉。

—— NHK 纪录片《不了神话 宫崎骏》

如果互联网也有匠人这一说,那么 2004 年是个群星璀璨的时代。南下打工的张小龙凭借一身写代码的能力,在摇滚和烟草陪伴的夜里,写出了技惊四座的 Foxmail。同年,在广东兴宁县,距离自己首次出远门还有一年时间的李兴平,上线了纯手工编辑的 hao123.com。大洋彼岸,Joshua Schachter 刚上线的 del.icio.us ,以其奇怪的命名和全新的社交+书签模式,即将引发出一段 Web2.0 的革命。

所有人都知道浪潮将至,但并不知道何时袭来,所以有些作品成就了人,有些人成就了新的作品,有些人和作品都淹没在了历史的浮沙之中,也有一些小而美产品依旧活到了今天,在一个几乎和我们没有交集的「小宇宙」里面,有一群人和他的创作者在守护着一方净土。

Pinboard.in 亦是如此。

Pinboard 是什么

在 2009 年的春天,面对着已经成为了时代的弄潮儿的 Delicious 不断堆积的功能和不断拓展的社交功能,一个在 Yahoo 工作的内向的波兰人觉得这些喧嚣带来更多的寂寞,便撸起袖子,码下了第一行代码。Pinboard 就在 09 年底由 Maciej Ceglowski 开发上线。在用户达 1200 人时,该项目变成他的全职工作。

Pinboard 主界面

Pinboard 是一个「反社交」的在线书签,你每年只需要付几块钱就可以把你浏览器里面的书签,Twitter 账户,或者 Instapaper/Pocket 等流行服务同步。

同时 Pinboard 还提供全文存档服务,可以保存你书签里面的所有内容,并自动检查死链。这样即使保存书签的来源丢失,你依旧可以访问。

Pinboard 的访问速度很快,页面上除了 logo 几乎没有更多的图片,设计亦是简约轻便(当然你也可以称之为简陋),即使你有再多的书签,也几乎是秒开网页。

另外还有诸如 RSS 输出,任意格式的导入和导出、主流浏览器插件、主流手机平台 16 款客户端,以及 9 个桌面客户端,并且为开发者提供了 6 种编程语言接口(这些客户端均由第三方开发者主动开发,没有一个是 Maciej 自己开发或外包的)。

最重要的是,如果你不喜欢 Pinboard,作者还提供了 9 个替代品 推荐给你。

听起来不是很性感?的确,很难想象一个和 1024 类内容无关的网站,胆敢用如此简陋(甚至是丑陋)的界面及单调的功能存活八年,居然还能不断成长,这基本上违反了我们的很多「常识」。

这篇文章并不打算将 Pinboard 的每个功能细细数来(相信我,你开始用的时候发现你关注的功能不会超过 3 个),而是试着挖掘这样一个持续了 8 年的「一人项目」背后是什么在支撑着,以及为什么这么看似「简陋」的产品,却吸引了《TIME》《Wired》《经济学人》杂志竞相报道。

因为在 2016 年年底,Pinboard 在没有任何资本注入的情况下,年度收入 234000 美元 ,全职员工数量为 1.5 人。

Pinboard 六年来的数据

反社交

一个产品的 About 页面决定了这个产品的气质,我想 Maciej 一定是一个内向的人,因为在 产品的简介 中这样写到:

这是一个给内向的人使用的一个书签网站。

在 2010 年的一篇博文上,Maciej 提到了他对「反社交书签」的一些看法。因为在 Pinboard 上面正好有两派人,一派把 Pinboard 当做一个 Delicious 的「增强版」来使用,主要是因为 Delicious 的速度慢以及不如 Pinboard 的功能。

另一派人本身就是反社交的,只是想安安静静的把自己书签的放在服务器上,他们更感兴趣的是如何整合更多第三方服务,方便自己能快速的添加书签到 Pinboard,而不需要自己维护。

Maciej 使用 Delicious 的时候,已经是其上线很久之后。虽然他和 Delicious 的创始人是好朋友,但他始终觉得,「在本地存你自己的书签就好了,为什么非得放在别人的服务器上」。

Maciej Ceglowski

后来打动他的是 Delicious 的两个功能。1 一个是书签的标签,当时的互联网上对于某个链接的描述,没有什么地方能比 Delicious 的标签更准确;另一个功能是 inbox,相当于一个订阅列表,可以关注你感兴趣的人又收集了什么书签,这样每天打开就有很优质的内容等着你来阅读。

「反社交书签」的起源,就出在了后者上。因为会有许多人来关注自己添加到 Delicious 的书签,所以随意添加书签行为因为有了订阅者的存在,添加的人开始有了心里负担,所以添加的心态越来像是在「出版」一份日报,开始变得谨小慎微。Maciej 觉察到这一点,当时他为了在自己 blog 上写一篇 关于航天飞机的内容 ,在 Delicious 上面存储了上百个链接。在这篇文章写完之后,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已经用大量的 NASA 文章和各种 Powerpoint 占满了关注者的 inbox。

这便是 Pinboard 的起源,Maciej 希望能保留社会化书签的优势,又能消除使用社会化书签的尴尬。他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美味书签(指 Delicious)像是一个咖啡桌,属于半公开的场合,你可以在桌面上摆放一些很有逼格的书籍并用你风趣的谈吐打动别人。而他想要的是一个图书馆的阅读桌,在这里,每个人只需要干自己想干的事情,而不需要关心对面坐着的是谁,也不必关心你在别人眼里的印象,如果谁觉得无聊,他自己会走开。而在你身后,是数不清的人类智慧的合集。

商业模式

在 Maciej 写给新用户的 你应该用 Pinboard 的十三个理由 中的第十三条是「该网站有一个你祖父母都熟悉的理智的商业模式」 —— 用户为其服务付费,每年 11 美元,如果需要缓存服务,每年则需 25 美元。

之前关于 Pinboard 的中文内容中,都会提到其「奇葩」的定价策略:每多一个人注册,注册价格就多涨一美分。但这个「奇葩」设定背后的原因并不是哗众取宠,而是源自于 Maciej 朴素的价值观:

Don't Be A Free User(不要成为一个免费的用户)。

在 2011 年的博客中他提到,我们今天使用的很多很酷的产品,都是免费产品,而且聚集了大量人气。但是接下来的故事往往会很伤感 —— 大公司并购了这个项目,然后发了个新闻稿宣布关闭这个项目(想想 Yahoo 被称为 Web2.0 杀手原因是什么),项目中的工程师被调到别的项目,于是你辛辛苦苦参与创建的内容就灰飞烟灭。

因为项目不挣钱,而不挣钱的项目无法继续。当越来越多的人使用这个免费服务的时候,反而是对创始人资金极大的消耗 —— 尤其是当每个月服务器账单放到面前的时候。

如果你真的喜欢一些小的项目,那么请赞助下创始人,或者观看他们在网站上放的一些广告,这样他们就不会因为付出了许多努力而收不到任何回报,最终放弃这个项目或者被收购。如果你不愿意这么做,没关系,你可以复制他们的代码自己来维护下(自己做一个),然后你就懂了。

请输入图片标题

Pinboard 的收入虽然不是巨大,但是 Maciej 还是身体力行的用这些收入做了一些事情,比如捐款给联合国粮食计划署,向叙利亚难民提供粮食。还建立了一个奇怪的项目「Pinboard Co-Prosperity Cloud」,这个项目会给每个申请的人提供 37 美元和一些宣传资源(这个项目也让 Maciej 获得了「史上最抠门的风投」的称号)。申请要求很简单,你有一个好主意,你有能力去将其实现出来,并且能制定出一个计划,加上至少一丢丢盈利的可能性。

听起来很扯淡?对,Maciej 自己也说 :「我不能在资金上给你更多的帮助,但我会尝试通过帮你宣传来让更多人知道你的项目。我也会给你尽可能多的商业建议,这可能比 37 美元还要贵。」因为在 2013 年,在线项目的启动和运营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创造有用的东西最大的障碍是找到需求,然后开始动起来,吸引到付费客户群。所以这个项目更多的是鼓励那些怀揣梦想人们,勇敢的向前迈出一步。 Maciej 便是如此启动的 Pinboard 项目,所以他也期望能从这个项目中激励其他人。

2013年底,Maciej 选出了 6 位获奖的选手给予他们承诺过的每人 37 美元的赞助资金,这些项目从帮助爱烘焙的人贩卖手工美食到棋盘游戏项目不一而足,Skud 便是其中一位获奖者,她负责经营一个 园丁的交流社区 ,到今天为止已经有 1731 个成员在 2500 个花园种植了 610 个农作物 3187 次。而 Maciej 提供的 37 美元用来支付了网站服务器的费用,更重要的是,这次获奖让她有了去推进项目前进的动力。

请输入图片标题

「如果你想要一个 Pinboard 账户,但又希望你的钱能支持更有价值的事业而不是我懒惰的生活方式,那么这是绝佳的机会;如果你有能力,请直接捐助世界粮食计划署。」Maciej 总爱在每篇博文的最后一脸正经地这样调侃。

信誉与可靠

一个书签网站最大的挑战是什么?是信誉。互联网上散布着各种承诺「永久」保存你数据的站点,但是在 VC 资金耗尽的时候轰然倒塌。至此人们才发现,书签站点,创业容易守业难。而对 Maciej 来说,这反而激起了其斗志:

像一株在死亡的沙漠中蓬勃发展的多刺植物一样,我试图找到适应这种恶劣商业环境的方法。 我踩着对手的尸体不断的前行!

Maciej 在这一年反思自己的角色,很像一个 18 世纪 80 年代的小镇银行家,大家都来赞助他,期望他能保证自己的财富(书签)稳定持久。所以他也觉得书签这种服务应该像银行一样,你想到的时候就来使用他,用完就忘掉好了。而不是不停的提醒我你在这里请你关注我,每天打开并且访问。

这也让他重新反思了 Pinboard 最核心的关键是什么:

  • 保证网站稳定(几乎每年的总结中都有当年服务挂掉的时间指标);
  • 克制自己不断添加功能的冲动(想想国内多少产品经理每天做无用功);
  • 多挣钱,钱多了才能保证服务器稳定,但这不难,因为人们将为一个体面的服务付出代价;2 
  • 避免自己的倦怠(这背后要求自己更高的视野)。

关于 Pinboard 的另一个细节非常打动我,就是全文存储。的确,就算是书签服务本身再稳定,其指向的地址并非永远存在,就像我们终将无法回去的家乡一样,当你再次踏上故土的时候,你看到的已经是物是人非的 404。早在 2011 年,Maciej 便在 blog 发表过关于死亡链接的内容,他从 1997 年到 2011 年中每年随机抽取 300 个 URL,统计后发现,每 7 年就有四分之一的链接被判定为死亡(到今天来看可能速度更快)。

请输入图片标题

所以他在设计 Pinboard 的时候也不断的优化其全文存储功能,相对于一般书签网站只存储 HTML 副本的服务,他投入了大量精力来对保存的页面进行解耦合,将当前页面的图像、JavaScript、CSS 等其他嵌入式资源全部缓下来。这样即使将来指向的链接失效,Pinboard 的用户也能从中找到当年网页的大致面貌。

从用户角度来看,存档的副本页面应该与原页面一模一样,这是无论如何都要做的事情。

请输入图片标题

代码如诗,但功夫在诗外。当你嘲笑 Pinboard 古董级别的简陋界面时,却没看到 Maciej 背后付出的努力以及努力背后的使命感。同样,当你嘲笑 hao123 完全无技术含量的界面后,却没看到李兴平对于每个链接斟酌再三的思考。

我和 Pinboard

我和 Pinboard 的缘起要上溯到一本书《增长黑客》,作者是我的好友加校友。当时他刚建立了一个增长黑客的社群,其中有一项福利是增长黑客周刊。他一直撺掇我也开一个产品相关的周刊。那时候正好和合伙人转型做产品咨询,每天需要大量的摄入许多新的信息,加上当时的客户在杭州,每周都要火车往返上海。正好在我生日那一天,我决定动手做起来,当作给自己 30 岁的生日礼物。

整个周刊 的思路是:将自己觉得有价值的内容,通过邮件定时发送给订阅者。围绕着这个思路有下面的几个步骤。

  1. 收集:平时我会把看起来觉得有价值的内容全部汇总到微信的收藏夹,每天晚上和早晨起床集中阅读。一般来说我不会选取特别大众的媒体内容,因为这种信息你在哪里都能看到,没必要再来付费订阅一遍。
  2. 整理:看到有价值的内容,在手机上复制网址,然后 通过 Workflow 同步到 Pinboard。Pinboard 除了支持书签 RSS 输出,更棒的是可以输出书签的 note,这样我就可以对每篇文章进行评论,告诉读者推荐的理由。
  3. 发行:用 MailChimp 读取 Pinboard 的 RSS,设定好发行时间。之后一切就是自动化的,我只需要在规定时间前,把内容输入到 Pinboard 里面就好了。同时 MailChimp 还有强大的统计功能,可以看到邮件的打开率和内容的点击率,方便我来评估内容的有效性。

    请输入图片标题

    产品沉思录 · ProductThinking

这样来看,我属于一个非典型的 Pinboard 用户,但是通过对之前积累的大量 Read It Never 的内容进行二次梳理,将有价值的内容分类输出到 Pinboard ,同时使用 Pinboard 的 Note 功能,写下对每篇内容自己的观点,对于更深刻的理解内容的价值,有非常大的帮助。

后记

Pinboard.in 的一切就这么简单。在一个盛产用清理流氓软件起家,然后做浏览器用网址站挣钱,却成为了最大的应用市场的国度里,每天都有人在编织着更加复杂的商业模式,没有人愿意相信,如此简单的商业模式能坚持下去。的确,从资本的角度来看,这只是一个 23 万美元的小生意而已,没有什么故事可以讲。而在匠人的眼里,这是代表他个人的无价作品,每一行代码,都有讲不完的故事。

Pinboard 的博客上面,记载了 6 个周年的瞬间。我们能从中看到,一个产品是如何被打磨出来的,又是如何在竞品崛起的时候,保持内心的平和,以及作为一个匠人,多么希望自己作品拥有持久生命力的那种渴望。

这就是 Pinboard 背后的故事,一个不怎么鸡汤,但却是不断打磨和提升作品的故事。对于一款互联网产品,或者用数字来作为总结更好。截至当前,Pinboard 共有:

  • 书签:148,000,000
  • 标签:291,000,000
  • 用户:24,000 人
  • 收入:234,000 美元
  • 投资:0
  • 博客:192 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