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 2017 年 3 月 23 日星期四,苹果对 Workflow 完成了收购。根据 TechCrunch 的 报道,交易已经结束,具体金额目前未知。

收购的对象包括 Workflow 这款 iOS 应用,以及它背后的技术与四位开发者组成的团队:Ari WeinsteinConrad KramerAyaka Nonaka 和 Nick Frey

图为 2015 年 Workflow 获得了 Apple Design Award 的照片,当时另一位开发者 Ayaka Nonaka 还未加入。

被收购的 Workflow 将继续保持开发,今后仍可以在 App Store 下载,并且价格变为免费。

Workflow 是什么?

Workflow 是 2014 年 12 月发布的一款 iOS 应用。和一般的应用不大一样,它本身没有什么功能,但你可以用它提供的动作模块来像搭积木一样组成各种工具,满足自己的需求:

简单一点的,你可以让 Workflow 根据你的所在地,随机地选择一家你周围的饭店,解决吃饭难的问题;难一点的,你可以把微博里的秒拍视频抓到自己的相册里,直接分享给好友;在 Apple Music 听到喜欢的歌,想配图分享出来时,你也可以做一个 Workflow 抓取那首歌的高清封面;经常写作的人可以用 Workflow 把截图上传到你的所用图床;可以把阅读时遇到的生单词加到正在背的扇贝单词库中;可以把视频转成 GIF;也可以反过来把 GIF 转成视频;可以用它以图识图;可以用它识别手机截图里的二维码……

再往下我还可以说很多 Workflow 能做的事,但相信你已经感受到了它的能力。

你可能会想,这样一款应用是不是上手很难?那你就错了。Workflow 的功能虽然不简单,但也称不上难,我称之为「跳一下就够得到的高度」。如果愿意学,上手它很容易,学习的坡度也比较缓。

如果你想对 Workflow 有更深入的了解,可以看我之前写过的系列教程:《从零开始用 Workflow》

苹果看上了 Workflow 什么?

苹果之前也收购过在 App Store 上架了应用的公司,要么是收人,要么是收技术,一般不会把应用留下。但 Workflow 这次把应用本身、技术和团队打包收购,足以看出苹果对 Workflow 这款应用的重视,或者说,是对 Workflow 这款应用目前实现方式的认可。

对于多数人来说,Workflow 最直观的优秀之处有两个:一是它形式上突破了 iOS 的沙盒限制,你可以从一个应用获取信息,发送到另一个应用中,比如你可以在豆瓣电影里不离开 App,然后按照一定的格式 把电影加到 Todoist 中;二是它操作要比同类应用更加容易,另一款自动化领域的明星应用 Pythonista 的实际能力要在 Workflow 之上,评价也很高。但因为使用它要用上实打实的编程语言,门槛陡增。Workflow 不光有人性化的图形界面和易于理解的拖拽式交互,它还内置了许多动作,可以省下使用者用来思考或操作的时间。比如你可以用 Apple 的 API 获取 iTunes Store 和 App Store 里商品的信息,但这个动作做出来会偏复杂。于是 Workflow 就直接提供了一组动作,可以非常直观地实现这个功能。

但这些都不是苹果方面的发言,TechCrunch 的报道中,苹果的发言是这样的:

The Workflow app was selected for an Apple Design Award in 2015 because of its outstanding use of iOS accessibility features, in particular an outstanding implementation for VoiceOver with clearly labeled items, thoughtful hints, and drag/drop announcements, making the app usable and quickly accessible to those who are blind or low-vision.

看起来,苹果似乎更认可的是 Workflow 为视觉以及行动上有障碍的使用者提供了完善的 VoiceOver 服务。

就在 3 月 15 日,Workflow 的 Blog 上也更新出了 一则真实的故事,它讲述了因为大脑缺氧 45 分钟,导致后天失明,几乎失语,外加行动有严重障碍的 Logan 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使用 Workflow 让智能语音设备 Echo 告诉他天气的。除此之外,Logan 还会用 Workflow 给朋友发短信。娱乐方面,Logan 能用 Workflow 控制播放器,他可以播放、暂停音乐、切歌,甚至能在切歌之前,让 Workflow 告诉他下一首歌是什么。(点此查看 Logan 的演示视频)

Logan 正在操作 Workflow

当然,Workflow 只是一个辅助,真正值得赞扬的是 Logan 不屈服于命运的精神。但是毫无疑问,因为 Workflow,Logan 在对抗命运这条路上有了强大的武器,让他能更有自信。

Logan 所在的大学 Auburn University in Montgomery 现在成立了一个项目叫做 Logan Project,目的是为了让像 Logan 一样身罹障碍的人士获得更好和更有针对性的教育。

可以看出,苹果对这种自身功能完善,并对残障人士友好的作品是非常认可的。开发者们日后可以多往这个方向发力,多为这些特殊人士考虑。我身在日本,发现日本的都市几乎没有地方是轮椅去不了的,几乎所有地方都有电梯和缓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就是文明的象征。开发者们相对会更开眼地看世界,能够让残障人士更容易地使用你们的作品,就是在把世界变得更好。

乐观预估

Workflow 这次被收购,瞬时出现了两种声音,乐观者看见了希望,但科技界向来不缺乏悲观论调和恶意调侃。我本人对这件事也有乐观和悲观两方面的看法,在此打算先写一下可能发生的好事。

获得更高权限,成全更多功能

被苹果收购后,Workflow 获取更多的权限几乎是可以肯定的,我第一个希望它改善后台常驻权限和通知中心的内存限制。后台常驻权限或许能为 Workflow 提供更多更灵活的运行方式,而通知中心的内存限制放开,则意味着 Workflow 可以在通知中心做之前不能做的事。

我另一个愿望是让 Workflow 支持 Siri。我有一个动作是通过 SSH 让家里的 iMac 进入睡眠,最便捷的方式是在 Apple Watch 上运行这个动作。如果 Workflow 支持了 Siri,我给 Apple Watch 说句话就能在被窝里1让 iMac 睡眠,全然不用任何复杂的方法,多爽。

多国本地化,对中文支持

苹果的东西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多国支持都非常出众,尤其中国现在是它最重视的市场,Workflow 支持中文完全是可以预料的变化。

也许支持中文还是呼声最高的变化。已经有太多人表示,如果 Workflow 支持中文,他们就用。我之前还呛这种声音,说:「你是想等全世界的东西都支持中文了再学,还是边学语言边学全世界的东西?」

现在看来这个论调虽然基本成立,但在 Workflow 这个例子上已经站不稳了。伸手党们,你们赢了,我等着看你们在 Workflow 汉化后分享出惊人的动作。

Workflow for Mac 也许有希望

Workflow for Mac 的呼声一直存在,因为在 Mac 上的两个近似物——Automator 和 Keyboard Maestro,要么功能不够强大,要么强大得不好学,而且长得都不如 Workflow 可爱。

苹果自家的 iOS 应用几乎都在 macOS 上有对应的版本,而且对快捷键的支持都做得不错,多窗口操作也更方便。

各位资深 Workflow 玩家,想象一下,有朝一日你能在 Mac 上编辑 Workflow,这是不是你梦寐以求的?

悲观担忧

不论是科技段子手的调侃,爱挑刺的人的惯性发挥,还是 Workflow 爱好者们的深切担忧,大家出于对苹果开放程度的怀疑,加之 Workflow 被收购同时发布了一版「特殊的」更新,舆论中产生了另一种声音。我本人也对这次的收购有一些不那么乐观的想法。

或许 Workflow 会不再那么开放

也许大家还没注意到,在昨天更新的 Workflow 1.7.3 版的 Changelog 里,出现了这两条内容:

  • Maps actions are now powered by Apple Maps
  • Get Street View Image, Google Chrome, Pocket, LINE, Telegram, Uber, and Workflow Gallery submissions are no longer supported

Workflow 的地图功能现在仅由 Apple 提供,移除了谷歌街景预览和 Chrome 的动作。也移除了对 Pocket、Line、Telegram、Uber 等服务的支持。同时,看起来是关闭了 Workflow 的分享区。

Pocket 等网络服务被移除,有些人解读是利益冲突的原因。Pocket 可以直接对应 Reading List,Line 和 Telegram 也可以对应 iMessages。但这样不能解释为什么 Instapaper 留下、Uber 为什么被移除。我个人对这些服务被移除比较乐观,猜测是由于它们和 Workflow 的结合方式不符合苹果规定或者什么其它原因,也许是临时的,日后还会回来。

但移除了对谷歌街景和 Chrome 的支持,看起来更像是一种苹果对抗谷歌的防御姿态。你可能会说,防御姿态的话这次怎么还支持了微软的翻译呢?那是因为苹果还没出自家的翻译啊!Workflow 之前可是用的谷歌翻译。

这次更新还关闭了 Workflow 的分享区,这可是 Workflow 在 1.6 版本里着重推出的功能。看过 我写的 Workflow 更新文章 的读者应该都知道,Workflow 的百分位(1.x.x)更新都非常强悍,像对 HTTP 请求方式的支持、在 Workflow 运行另一个 Workflow 都是在百分位更新出的功能。Workflow 团队把分享区放到十分位(1.x)来推,肯定是想要做好这个东西。所以不难推测,这次关闭分享区是苹果权衡之后的决定。所以会不会再开以及什么时候再开,就很难说了。

在收购之前,Workflow 是一群天马行空的年轻人的作品,他们大踏步向前跑,想到哪干到哪,给 Workflow 接入了五花八门的服务和应用。但接下来,苹果会从更多的角度来考虑这些服务或应用,是否适合继续存在于 Workflow 之中。

完成度不够与更新频率慢

严格来说,目前 Workflow 离它应该做到的完成度仍有一段距离,最典型的一个问题是「整理难」。Workflow 至今尚未支持文件夹,不管你用什么方法去分类你的 Workflow,这些 Workflow 都必然会平铺在应用之中。

此外,Workflow 在拖拽动作时的表现一直都不稳定。被拖拽的动作会在移动的途中因为莫名其妙的原因卡落在途中,而且还会改变那个 Workflow 卡片本身的颜色。

所以,如果你本身已经有很多 Workflow,然后又新做了一个,并要把它拖到比较靠前的位置,和它同类的 Workflow 汇合,你会发现在 iPhone 上是个漫长且充满意外的旅程——它随时可能顽皮地卡落在途中的任何位置,像变色龙一样将自身的颜色和周围的 Workflow 融为一体,和你捉迷藏。

反正,我几乎已经放弃了整理,只用搜索功能来找我的 Workflow。

除此之外,Workflow 还有不少其它小问题,比如在通知中心表现不稳定,还是会有动作跑着跑着卡死,再拉出通知中心后出现无法读取的情况。

修复这些小问题,包括增加对更多应用和服务的支持,都需要短平快地更新,要开发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出功能、发布新版本。从今年三月开始往回倒,Workflow 平均每个月发布一版更新,TestFlight 更是提前一到两周发布,从我加入 Workflow 的 TestFlight 以来,它每个版本的 TestFlight 至少要更新 3 次,因为每次推出新功能就会有新 Bug 要修,所以可以说它的更新频率非常高。

但是大家都知道,苹果更新自家应用的节奏可不是这样。苹果喜欢搞大新闻,一年只会发布一两次比较醒目的更新。这种节奏和 Workflow 的步调很不一致。不过,从好的方面想,这会让 Workflow 打磨得更精细,Workflow 确实也需要好好补补坑,打磨打磨细节。相信有了苹果的品控,很多目前的小问题都将能够变得舒服起来。

综上,我希望苹果能够根据 Workflow 独特的特性,在走得快和走得稳之间把握好平衡。

和 Automator 一样被荒废

这大概是目前可以想到的最悲观的论调。因为就在 4 个月前,苹果刚刚撤除了 Sal Soghoian 的岗位。他曾在 04 年的 WWDC 上展示过 Automator,在那之后他一直负责通过脚本语言实现沟通系统和软件之间的功能,以及 Automator。自 97 年加入苹果到离开,他差不多为苹果工作了 20 年。

很多人认为这个事件是苹果不再重视用户自动化(主要是 User Script & Automation)的信号。Sal Soghoian 本人似乎也有这种担忧,他似乎觉得苹果要在 App Extensions(类似 iOS 上的 Share Sheets)上发力,抛掉 User Automation。于是专门在 MacStories 写了一篇《App Extensions Are Not a Replacement for User Automation》。

但从苹果今天迈出的这一步可以猜测,苹果或许是认为在 Sal Soghoian 十多年的管理下,User Script 和 Automator 在相对更开放的 macOS 上也是鸡肋一样的存在。而 Workflow 用了短短两年就在 iOS 上将自动化做得顺风顺水。

也许,苹果只是想通过另一种方式,普通用户更喜欢的方式,一种在未来甚至有可能淡化普通用户和 Power User 之间那条线的方式,来实现系统内的自动化。

写在最后

两年前,在 Workflow 首发的一周后,我在第一篇关于 Workflow 的深度测评 末尾写道:

我觉得这个应用的未来将会是一片光明。

现在看来,它是直接飞向太阳了。

回顾历史,Workflow 真是堪称传奇。Ari Weinstein 越狱插件开发者的背景让它有着比通常应用更受瞩目的首发。它踩着 Launcher 的尸体发布,实际上却做着更出格的事2。尽管如此,Workflow 在发布当日就获得了 App Store 的编辑推荐,据我所知这样的效率应用仅此一个。从此它一路高歌猛进,继 URL Schemes 之后成为 iOS Power User 的代名词与必备技能。很少有应用像 Workflow 这样每一次的小版本更新都值得认真对待,都值得专门写一篇文章去讲解。

Workflow 的出现本身也是一个有趣的故事。根据 Cult of Mac 的报道,最初这个团队只有 Ari Weinstein 和 Conrad Kramer 两人。Workflow 的初版原型只用了不到 48 个小时。

两位开发者后来赢得了 Thiel 奖学金,这是专门为 20 以下的年轻人提供的奖学金,奖金 10 万美元,要求是让他们暂停学业来创业或者直接进行科学研究。Weinstein 直接从麻省理工学院退学,Kramer 也从麻省理工学院休学,两人开始了他们的创业生涯。

乍一看,这简直是人生赢家的写照,仿佛世界的一切地方都为他们开启了通行证,只要他们愿意做他们喜欢做的事,后面就有人提供资助。但实际上,Weinstein 很早就在越狱圈有了名声,他对编程、效率和自动化的热爱持续了十几年,并且在这条路上逐步深化才有了这样的成就。这让我想到少数派有几位高中生,他们本身非常优秀,已经习惯了在英文世界查找信息,动手能力也很强,做出了了不起的 Workflow 动作和树莓派的各种使用方法。很多人在他们的文章下的留言是赞扬他们年轻有为,在感叹自己高中的时候自己干了什么。但是我想对这些孩子说,你们的人生才刚开始,如果你们被这个小圈子里的赞誉冲昏了头脑,很有可能会葬送了本应更加光明的未来。

15 年末各个网站推出优秀应用榜单时我说过:如果当年哪个优秀应用榜单里没有 Workflow,那是这个榜单烂而不是 Workflow 烂。现在我依然是这个观点。虽然有些过誉,但我觉得苹果收购 Workflow,既是 Workflow 的福分,也是苹果的福分。对于从小就在 iOS 系统上摸爬滚打的 Weinstein,获得苹果的认可自然是一种荣耀,但不可否认的是,苹果现在也需要一款产品来挽救自动化方面的颓势。

我相信 Workflow 团队的成员们至此还没有走到事业巅峰,我期待看见他们更辉煌的未来。于我而言,比起国内大佬们的心得或鸡汤,他们正在书写的人生才更值得注意和学习。

我也很期待 Workflow 的下一次更新,那将是苹果接手之后的首秀,我们将在那次更新里读到更多苹果对自动化方面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