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表示,失眠是一种心理障碍:之所以睡不着,可能是因为觉得白天没有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所以晚上要把这些时间「补起来」!我真的好想给它点两个赞,简直说到了我的心坎上!


去年 12 月,小米众筹平台上的一个产品吸引到我: 12Sleep 智能睡眠传感器。在我看完产品介绍的时候,我以为自己遇到了救星(不,应该说是遇到这类产品都会有这种错觉)。

当时没弄懂它的原理,可是冲着 69 元的价格,我决定试一试。


12 月上旬在众筹下单,1月中旬到货,速度还行。可能又失眠了一个月,到手的时候更多的是惊讶于「我还买了个这样的东西?」

开箱最大的感受就是:这小东西的包装做得实在是好,尤其是这个盒子,不打开来的话还以为里面装的是乌鸡白凤丸(?)。

小巧洁白的外观 确实无可挑剔

打开盖子,会被这一片白色感动到,也可能是呼应了「 Lunar (月光)」这个名字吧。

讲真,从外盒的象牙质感,到设备的磨砂质地,整体上的外观都做得很不错。应该说,在使用之前都还是一个挺讨喜的产品。

极简设计 符合产品逻辑

体型非常迷你,体重自然也非常轻。外壳上的设计工艺丰富了它的触感,然而手上拿着的感觉好又有什么用呢?毕竟始终是要放进枕套里的东西,在设备上确实不应该设计太多功能(在手上能把玩的功能多了,就没人愿意将他塞进枕套里了),这一点在 Lunar 上表现得不错。

从外部来看, Lunar 就只有一个 micro-USB 接口以供充电,还有一颗物理按钮用以连接手机,就再无更多功能。产品设计上来看,这种极简的硬件设计,应该是希望用 APP 来让设备发挥功能的。


整体来说, Lunar 的外观设计才是最吸引我的点。不同于手环这种需要频繁使用的设备, Lunar 也确实做到了「不在硬件上做太多文章」,那么软件到底做得怎么样呢?


睡眠质量也能测得准吗?

还记得「小米手环 1 」刚上线的时候,最吸引我的并不是什么防水计步,而是睡眠质量检测。

此前还有很多促进睡眠的 APP ,能够通过录音(睡觉时发出的任何声响,包括翻身、打鼾、说梦话)评估你的睡眠质量。所有的这些,对于一个长期失眠者来说都是那么的吸引,但不禁会思考一个问题:睡眠质量真的能测算?重点是「评判睡眠质量的标准是什么?」,下面就来看看,使用 Lunar 之后的一些数据。

 

不太舒服的使用体验

官方指导的使用方法,就是将 Lunar 放置在枕头下方,只需要入睡, Lunar就会自动开始记录睡眠,但是在枕头条件上也有一些要求:不能太硬、要确保能够让 Lunar 感应到你的睡眠(这么一来就有一种 Lunar 有了生命的错觉)。

而实际上的使用嘛…看下图吧:

我的枕头用的是「 365 sleep 记忆枕」,不知道是因为我的枕头太硬还是怎么的,除了刚买回来的时候成功了一次之后,就再也没有成功过,为此我又换了一个另外一个软一点的枕头之后,问题就稍微得到了解决。

软件体验上, Lunar 内部设置的是每天中午 12 点同步。如果想在其他时间,比如说一早起床就想看到昨晚的睡眠情况,就要接通电源,长按设备才行,这个细节其实是兼顾到睡懒觉的用户。

可是目前看来, Lunar 只记录晚间睡眠,对于号称专业睡眠的仪器来说,未免有点跟手环等非专业产品拉不开距离。

另一个问题来了:数据不太准确

意识到数据不怎么稳定之后,我开始每天都会开始做「睡前纪要」,现在的智能产品好像普遍都有这种通病,有的时候真的怀疑,是人类控制设备,还是设备在控制人类。

以下面几天举例, 2 月 8 – 9 日的数据又丢失了(可能跟我睡觉多动有关?)。

2 月 7 日只睡了 4 个小时(春节后上班第一天,想到工作兴奋到失眠);

2 月 10 日睡了 6 小时10分(那天躺在床上看电影,貌似把那两个小时也算进去了);

2 月 11 日, 3 !个!小!时!不!到!(睡眠到 5 点就结束了,可我应该只是上了个洗手间,因为那天我睡到了下午)

对于一个用于监测的产品,数据不准确可以说是挺致命的,因为用户买来就是为了得到自己比较正确的睡眠建议,这些建议应该是结合实际睡眠情况而定的。

而 Lunar 的数据之所以不准确,总结下来有两个核心问题:

1、工作原理:在产品介绍里并未过多提到产品的工作原理,是传感器失误?

2、算法标准:智能化时代,讲的都是硬件中的软件算法, Lunar 的算法怎么评定用户到底是醒了还是在睡觉?

带着这两个问题,只好把这小玩意拆开来研究一番吧!


拆解现场

其实这次拆解也是有原因的,因为我妈洗枕套的时候不知道里面还藏着个小东西,所以就丢洗衣机里一块洗了,捞出来的时候已经不行了。为了实现物质最大利用化, Lunar 就献身给研发事业…(编不下去了)

Lunar 的拆解可谓易如反掌,因为从外部一看就有缝可入,用指甲将它挑开(居然有点像吃花甲-_ -)

轻而易举的拆开来之后就是 Lunar 的内部,构造其实很简单,仅有四个组成部分:外壳  x  2 、单片机、物理按钮。

看一下背面,粘着一块 150 毫安的电池,产品介绍「充满一次能用够 90天」,对于一块 3.7 V 的锂电池而言,「用电量」也确实是够低了(只要不怎么工作,长时间使用貌似还挺合理的)。

虽然不是第一次拆设备,上个月还拆坏了一台 iPadmini (我本来是想修的!),对于这种电子构造还是百看不厌。

esp8266 应该就是设备的 Wi-Fi 模块了,可以看到这个部分占用了几乎 1/3的面积,如果加上中间的 LED 灯模块的话,那么应该剩下的1/2才是核心部分,那么剩下的一半还有些什么呢?

TEG 是一种半导体温差发电器(没错的话),涉及到物理电子了。Lunar只记录晚间的睡眠,而且都在中午 12 点自动更新数据,在这种无人操作的情况下就需要到一个小型发电器来唤醒睡眠中的 Lunar (根据个人经验应该是这样吧 2333 )。

EAU 模块用于算法运行,算的是睡眠数据,还是宣传上说的「省电模式」就不知道了。比较大的是意法半导体的微控制器( STM32L051K8U6 ),初步估计是用来储存运算数据。

其他模块的功能暂时未明,或许这 69 元的真正价值,就在于这些细小的芯片上?如果有大神可以帮忙解释一下,那就完美了。


智能 是真的智能吗?

虽然最后还是没搞懂 Lunar 的工作原理,但能看到的则是 2/3 的面积都用来做单片机的基本构造,或许是传感器太小(?)所以无法做到精确的监测,还是说这根本只是一个用来安慰失眠者心灵的道具呢?

于我个人而言,或许仅仅是为了尝鲜,脑门一热就消费了,但相信在未来也将会有更多同样类型的产品不断出现,那么科技到底是在「创新」还是在「商业化」呢?


最后,送上诗人顾橙的一句诗: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特么失眠到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