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与我的数字生活」年度征文入围作品

今年,我们在  2016 年度盘点 中举办了一次大型年度征文活动,鼓励大家围绕「数字生活」为主题,回顾刚刚过去的 2016 年。我们给予最开放的选题、最自由的投稿方式、有史以来最丰厚的 奖品,以及跨越春节的两个月充足时间,等你参与。你可以 点此查看 活动规则和奖品清单。

本文是「 2016 与我的数字生活」征文活动的第 31 篇入围作品,我们会在两个月的活动期内,不定期从收到的投稿中挑选发布优秀的文章,你可以 点此查看 之前的入围文章。所有经此发布的文章,即为已入围征文活动。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少数派仅对标题和排版略作调整。



The watch is not just a small-screened iPhone, in the same way that an iPhone is not just a small-screened iPad, and the same way applies to the Mac.

写在前面

大致从 2016 年年初开始,我已经开始懒得「折腾」:iPhone 备用机不再越狱,更别提像以前一样逐一试用新插件;也不再安装测试版本的 iOS 固件(包括 Public Beta);App Store 的每周新 App 懒得再逐一努力尝试;主动申请 TestFlight 测试的频率也开始逐渐接近于零。同时我也开始变得「怕麻烦」:不再尝试学习曲线高而需求不足的 App;不喜欢界面拥挤的 App;不因听闻他人说某工作流好就逼自己放弃已有的习惯去尝试。经过长时间的尝试,回归适合自己的工作流程才是最好的。

我喜欢小而精的事物,「精」对于我来说可能简单到只能做一件事或一个方面。同时我也是个分类狂,做事非常有条理,这里就不得不感谢一下我的两个包:背上的双肩包和手中的托特包。放置在其中的物件,细长如 Apple Pencil 或是线缆,宽边如 iPad Pro 或是实体书籍,都可以有大致固定的位置,即使我闭着眼,都能拿出想要的东西。

本文中出现的场景和工具目前只能算是适合本人个人使用,推荐也基于个人使用,本文尝试立足于最基(少)(量)的软硬外设备,过一种简洁的数字生活。

Apple Watch:被动通知与主动记录

Apple Watch 上的第三方应用程序体验非常之烂,但这并不影响我爱戴它出门。说它烂归说它烂,实话说我还是有点离不开它的。我的用法也非常基本:提醒我喝水、站立、呼吸;出门锻炼和 Apple Pay,偶尔还会戴着睡个觉测试一场睡眠(已放弃)

1. 上班工作(被动)

我上班的时候除了为数不多的开会,多半时间都会用来编写,整理和存档文件,所以大多数的时候我都是久坐的状态。

Napkin 11-02-17, 11.11.08.jpeg

那么每次通知来袭的时候,我便知道:我已经坐得太久了,需要赶紧站起来,去倒杯水,上个洗手间,调整一下呼吸啦。更贴心的是,这个通知不会吵到坐在旁边的别人。

2. 锻炼(主动)

我喜欢跑步,跑步时可以放空一下自己,暂时将烦心事抛诸脑后,还可以成为新的灵感来源。一般说来,我一周跑 4 天:周一 5km,周三 10km,周五 10 或 15km,周日 5km,下一周循环,遇伤痛和中大雨停歇。

新配对 iPhone 和 Apple Watch 的时候,因为 Apple Watch 需要校准,所以会带着 iPhone 一起跑,后来由于会比较各个 App (如 Runtastic之间的数据差异,也买了肩带将 Plus 绑在臂膀上跑,再后来还是觉得别扭,就只会戴着 Apple Watch 出门了:这时候使用 Hey Siri Start a ten kilometre workout 指令就派不上用场了,只得老老实实点表盘上的 Workout 小部件来启动 App,再通过 Digital Crown 调整参数后开始啦。

Napkin 11-02-17, 11.12.50.jpeg

3. 购物(主动)

Napkin 11-02-17, 11.12.07.jpeg

得益于 Siri 和 Apple Pay 的整合,生活中我最常主动使用 Apple Watch 是这样的:

  1. 在我开冰箱检查的时候:Hey Siri Remind me to get milk to at 5.pm 来添加物件到特定清单组别。
  2. 在我跑步过程中路过便利店买能量饮料结账的时候:按两下 Side Button,然后靠近刷卡器。

工具

  1. WaterMinder; Breathe
  2. Activity; Workout
  3. Siri; Wallet

iPhone:完善记录,处理通知,社交网络与保持联系

我使用 iPhone 来完善(丰富)Apple Watch 上面添加到清单 List 中的条目;来处理需要进一步操作的通知(如微信通知,可以理解为非「存档」,「删除」,「标为已读」等简单操作完事的通知);使用社交网络留住当下;来与家人朋友同事们保持联系(FaceTime,iMessage 和邮件)。我对于 Apple Watch 和 iPhone 的看法就是,Watch 算是各类通知和传感器的切入,iPhone 才是润色通知和显示结果的中转站。

1. 完善记录

Napkin 11-02-17, 11.08.57.jpeg

还记得上文中我开冰箱检查时候做的事情吗,忘了?太正常了。要不是收到提醒事项 App 的提醒,我估计也想不起来。打开 App 后找到「groceries」中的「Milk」条目,将其时间设置成下班时间(提前 10 分钟),加上「离开本栋大楼」时提醒,以及去具体哪家店面后就大功告成啦。

Napkin_11-02-17__11_06_45.jpg

我偏好使用 Fantastical 将日历事件和提醒事项放在一起,这样一来每天多少事情,瞥一眼角标就知道了,而不是要看两个 App 的角标,而且每天结束的时候角标消失都有一种「今日事今日毕」的满足感。

2. 处理通知和社交网络

我所在的公司依旧使用「微信群」为工作开疆辟土,群内超一百人,大大小小乃至琐事都一并发在这几个群组里,为此我的手机常年处于「震动」模式。得益于 Apple Watch 每次瞥一眼就可以知道这条信息与我有没有关系,没有的话直接点击「Dismiss」按钮就可以忽略。

Napkin 11-02-17, 10.54.06.jpeg

如果该条消息与我相关(被@),或者是群内发了 PDF 文档和图片等媒体内容,这时候就不得不拿起 iPhone 来及时回复并处理了。


 对于一些重要的文件还要立刻 AirDrop 转存至 PDF Expert 的 iCloud Drive 文件夹内(全设备同步),方便后面在 iPad Pro 或者是 Mac 上进行「标记」处理,分类进各个文件夹「存档」,因为微信中的媒体没几天就自动过期(被删掉)了。

社交网络我一直用来发表自己的观点,获取一些指定的感兴趣的分类信息,外加偶尔宣传下自己。我积极使用新浪微博分组,微信朋友圈分组功能;

Napkin 11-02-17, 10.52.19.jpeg

我也喜欢拍照或是制作小视频留住当前一刻并分享到上述平台;同时还和一些「有趣」的人进行互动。

3. 保持联系

我超级喜爱的 iMessage 现在用得却越来越少了,整合了「普通短信」和「贴纸」特性后依然改变不了身边人用得不多的事实。目前和妈妈通话一般直接使用 FaceTime 和 FaceTime Audio,除却「质量」不是一般的好之外,更多是由于此时可以实现 Hands-free,下班后我很多时候是坐在 Mac 或者 iPad 前(多数时候都会开启「勿扰模式」),而家人,密友和上司的联系方式都属于 Favorites 群组(勿扰的例外),这样我可以不用起身去拿放在卧室的手机,却不会错过任何紧急联系的机会。

Napkin 11-02-17, 11.13.48.jpeg

我还有些时候会和他人一起写个合作文章,这时候沟通时就会用到一些即时通讯类(如 Telegram的 App,的确非常方便,但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在我的工作中这些 App 并没有得到赏识并投入使用,这可能也是我对于这类使用频率不太高的 App 们一直怀有好感的原因吧。

PS. 「邮件」依然是我最喜欢的工作沟通方式,没有之一。

工具

  1. FantasticalThings(正打算弃用)
  2. PDF ExpertP.catMokeWeChatInstagramVUEPixelmatorDarkroom
  3. SparkSlackTelegram

iPad Pro:轻中度生产,消费内容与娱乐

iPad Pro 一直是我看好的「移动办公」产品线,有人说 iOS 是限制 iPad Pro 取代 PC 的关键短板,我则持有下面两个的观点:iPad Pro 只是用来取代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PC;iPad Pro 也不会运行现有的 macOS。事实是:如果你做不到 Mac 和 iPad Pro 的生产力明确分工,那么对与想要使用 iPad Pro 取代 N 多工作的你而言,可能会带来无尽的沮丧。

我现在使用 iPad Pro(9.7 inch)已经「完全」能够胜任我出门在外的工作了。事实上对于我不那么高大上的工作性质,现在我出门上班的托特包内也只有一台配备了 Apple Pencil 的 iPad Pro,我亲切地叫它 Baby Pro。我这个人想法和思路比较多,很多时候 iPad Pro 也就算是我生产力工作流的一个大型「Inbox」,有什么想法和雏形都向里面扔,扔完后续处理都要在 Mac 上完成。拿写这篇文章举例子吧,图片插入,链接添加,发布出去都要在 Mac 端完成才能够更直观,更快速。

1. 生产内容

IMG_0948.PNG

本文所有的文字部分都是在这台 Baby Pro 上生产出来的。当然我的意思不是仅仅使用 iPad Pro 的本体(敲虚拟键盘),我还重度使用 Magic Keyboard,通过蓝牙连接到 iPad Pro,然后设备借助于 Apple Smart Cover 折叠在键盘前方。你不得不佩服 Apple 做的配件就是完美无缝,连 Cover 折叠后的角度也是非常适合坐在它面前敲键盘的你。

IMG_0947.PNG

没有线缆的干扰,再借助于 Ulysses App 全屏输出内容,没有一点点分心,非常适合我这个安静的人。输入结束后接在 Mac 上无缝接手润色并发布,存档,一气呵成。

IMG_0943.PNG

恐怕目前工作中最多的,就是使用 Apple Pencil 在 PDF Expert App 内做标注了。

我有过一段时间做过很多关于 PDF 内容的分享,以前没有这些的时候只能截图或者复制内容做成 Keynote,现在我反而不需要这么做了,买一根 Lightening to VGA 的转接头,将 iPad Pro 屏幕直接投射到大屏幕上,使用 Apple Pencil 即时标记,并提出讲解和注释。分享结束后还可以保存这些标记,通过邮件分享给他人,最后存档起来以备日后查找之用。

IMG_0946.PNG

偶尔没什么思路的时候,会使用 MindNode 和 Papers by Fifty-three 这两个 App,随便涂涂画画找找灵感或是放松放松;

打草稿的时候喜欢使用 Notability 这个 App,就因为它可以无限滚动,就像一张无尽的纸,真是太舒服了。

2:消费内容

iPad Pro 上我也安装了部分即时通讯类的社交应用,但是都是「不显示任何提醒」的设置,即时通讯在这一工作我都放在 iPhone 端了,iPad Pro 上的它们属于「查漏补缺」。

IMG_0949.PNG

我使用 Reeder 作为新闻来源,然后将有意思的文章转存到 Instapaper。

IMG_0950.PNG

但是 iPhone 上我是不装 Instapaper 的。为什么将「稍后阅读」这一行为「强行」放在 iPad Pro 上?Plus 的 5.5 寸屏幕阅读长文时,对我来说还是太小(滚动次数过多)。我 iPad Pro 的横屏锁基本上一直处于开启状态,这一点你可以从我的 Dock 放 5 个(而非 6 个)应用就能看出来;再一个就是我进行阅读的时间基本都是晚上,iPad Pro 的「True Tone Display」自适应功能可以给我带来更护眼,更舒适的阅读环境。

3:娱乐

iPad Pro 用于娱乐方面无非三点:音频,视频和游戏。

现在不太宅,喜欢一个人出去走走,带上相机拍拍这个城市,找一些角落看看,去没去过的地方喝下午茶。

FullSizeRender.jpg

照片很方便导入到 iPad Pro 上预览和修饰,一根 Lightening 转 SD 读卡器 转接头就搞定了。

IMG_0952.PNG

我一直不是流媒体的粉丝,所以我喜欢将媒体内容下载到本地。过去在那个电驴盛行的年代,我的那个小圈子花了很少的钱下载了数百张数字专辑(iTunes Plus AAC)和近百部电影(1080p mkv),积累了上 TB 的资源。现在才知道是盗版行为,也不会再进行分享,现在自己喜欢的专辑在 iTunes Store 直接买了。

IMG_0954.PNG

我使用原生 Music App 听巨量的音乐库,偶尔使用网易云音乐和 MOZIK 换换口味,使用 Overcast 缓存播客(现在听播客时间超过听音乐);有时候会在长途旅行的时候看看导入好的「唐顿庄园」剧集;偶尔还会玩一局游戏,是 Doodle Jump 和 Monument Valley 的超级粉丝。

工具

  1. UlyssesPDF ExpertMindNodeNotability
  2. ReederInstapaper
  3. Music;MOZIK网易云音乐Overcast; VLC Player

Mac:重度生产力

对于先接触 OS X 后接触 iOS 的我来说,对于 Mac 的感情总是没有打过折。笔者自打使用 iPad Pro 完全撑起工作内容后,Mac 使用频率开始下降,Mac 被我从「工作电脑」的岗位上赶下来了,现在主要担任「Hobby 电脑」一职。

我前面也说了,iPad Pro 只是我的一个大型「Inbox」,举个通俗易懂的例子:如果我是使用 OmniFocus 这一 GTD App 来管理我的数字工作流的话,Mac 就相当于随时可以高度私人订制的「Perspective」和「Review」,在我眼里这是做「后勤」工作;那么还有些生产内容,就只能在 Mac 上才能完成,不仅仅是因为某些工具的 macOS 独占性质,更是因为 Mac 才是「重度生产力」的绝佳利器。

1. 后勤部长

既然 iPad Pro 成了最大的「Inbox」,那么中流砥柱必须是 PDF Expert 这一 App。

工作中同事邮件传给我的各类文档,都可以使用 Share Sheet 快速将其「复制」到 PDF Expert 中,只需调整一下位置至「iCloud Drive」文件夹,即可立即出现在所有设备上,一般这个时候我会使用 Mac 版 PDF Expert App 将成熟的文档做好进一步规范的标识;对于还未定稿的文档,使用 PagesNumbers 和 Keynote 三剑客轻松搞定 Office 文件格式并转为最终的 PDF 文件,最后一步就是调整 PDF 页面顺序,合并 PDF 文档并保存。

Screen Shot 4.png

接下来我会将成品在 Mac 上使用邮件(借助 Share Sheet)发给相关人员,接着回到 iPad Pro 上将其移动至其他分类文件夹内存档。此举也是清空 iCloud 文件夹内的 PDF 文件,释放捉襟见肘的 5GB iCloud Drive 存储空间。

2:效率和美

借助几乎无处不在的「空格键预览」和「拖动操作」,Mac 对于文件的操作简直方便至极。

Screen Shot 6.png

我使用 Napkin 做「批量」的图片标记;使用 JEPGmini Pro 「批量」压缩图片;如果某些需求使用 App 实在无法满足,还可以选择 Automator 和 Apple Script,几乎是无所不能。

3. 独占优势

我使用 iBooks Author 来制作互动式电子图书。目前 Let’s Talk iOS 系列图书都是经过这个 macOS 独占平台的 App 产出,制作的过程中我首先是通过 Ulysses 写完提纲和正文,然后使用 ScreenFlow 录制视频并润饰,使用 Napkin 标记照片和截图,使用 Sketch 绘制 icon 然后使用 Pixelmator 制作章节的 Banner 图片。

Screen Shot 7.png

为减少书本体积,我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图片都要过一遍 JEPGmini Pro 的压缩,视频都要调整一个固定的尺寸保持一定的压缩率。媒体内容完成后统统纳入 iBooks Author 进行排版,最终得以生成一本精美的互动式电子图书。

工具

  1. PDF Expert for Mac;iWork
  2. Preview;Automator;Script Editor
  3. iBooks AuthorUlysses for MacNapkinSketchPixelmator for MacJEPGmini Pro

结语

本文以场景式的介绍描绘了我个人的基本数字生活,我觉得自我的东西分享出来如果对别人有用,或者是某个部分能够引起了他人的共鸣,也算是不枉此篇。关于文章中提到的软硬件使用和外设等推荐,如果您有疑问或者是更好的建议和想法,欢迎在新浪微博与我 @iTumbledSea 交流。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我们鼓励你在文末点赞和评论,这会成为 征文活动 最后评奖的参考之一,你可以 点此查看 之前的入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