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与 少数派 2016 年度征文


本文篇幅较长,大家可以通过百度云下载本文的 EPUB 电子书和 PDF 电子书,来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

前言

纵观 iPad Pro 的发展历史,这款重新定义平板电脑的移动设备在两年内已经完成两代的迭代更新,从一款饱受争议、定位尴尬的新产品,演变成了一款为越来越多人所熟知和接受的生产力工具。

而回想起 iPad Pro 12.9-inch 刚发布的时候,Tim Cook 就开始不停地强调 iPad Pro 可以完全取代 PC。作为一家公司的 CEO,他为自家产品不遗余力地背书本身无可厚非,但是回归现实,iPad Pro 完全取代 PC 不是说不可能,而是时候未到。虽然随着 Apple Pencil 和 Smart Keyboard 发布,iPad Pro 突破了硬件上的瓶颈,但是 iOS 系统上的限制却成为了 iPad Pro 生产力最后的天花板,而这也是除了 Apple 自己以外其他人都无可奈何的事情。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随着 iPad Pro 12.9-inch 发布后这两年里各大应用开发商的努力,越来越多的优秀软件开始适配 iPad Pro,所以我们现在能用 iPad Pro 胜任很多以前用 PC 或者 Mac 才能完成的工作了,甚至还能完成很多 PC 或者 Mac 都完成不了的任务。

而这一段心路历程,也可以用我今年的经历来反映:由于对第三方键盘和电容笔的不信任,光是 iPad Air 2 对我来说实在难以发挥什么作用,于是在 2 月份我卖掉了一直在吃灰的 iPad Air 2,随即考虑购入 iPad Pro 12.9-inch 或者 Surface Pro 4。当时带着对 iPad 这一产品线的失望和对各大软件开发商对 iPad Pro 适配进展的不满,最终我选择了国行版的 Surface Pro 4。不得不说,Windows 10 的体验还是不错的,Surface Pro 4 的功能设计也非常优秀,能够流畅使用未阉割版的 Office 也让我找回了久违的感觉。但是,致命的缺点可以吞噬所有的优点。微软对品控的不成熟导致 Surface Pro 4 频繁出现休眠无法唤醒、自动关机等问题,Windows 平台上大多数效率类软件的质量也乏善可陈,而与苹果生态系统的割裂压死了最后一根稻草。于是在 3 月 31 日 iPad Pro 9.7-inch 发售的当天,我又卖掉了 Surface Pro 4,直奔 Apple Store 入手了 iPad Pro 9.7-inch、Apple Pencil 和 Smart Keyboard,下定决心用这台 iPad Pro 陪伴完我这两年的研究生生涯。

笔者目前就读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 Master of Commerce,正在攻读 Business Analytics 和 Business Law 两个硕士学位。得益于悉尼大学先进与完善的教育系统,特别是 Blackboard 对学习资源共享与分发、小组成员内部协作、在线测试、作业提交与回馈等功能的高度集成,提供了一个如鱼得水的环境,对笔者使用 iPad Pro 来完成学术任务的实践有很大的帮助。

在经历了两个学期八个月的重度使用后,私以为对 iPad Pro 在学术上的使用有一些独特的见解,遂着手撰写此文,来分享我用 iPad Pro 完成绝大多数学习任务的一些心得,希望能够帮助有同样需求的朋友。

在 2016 年,我在网络上也看到了一些有关 iPad 的分享文章,其中以 @赵赛坡iPad 生产力指南 v1.2 和 MacStories 主编 Federico Viticci 的 A Computer for Everything: One Year of iPad Pro 最为出色。鉴于前人在此领域已做出卓越的成就,此书将另辟蹊径,从学生的角度,来谈一谈 iPad Pro 在学术方面的表现。

此书将以修订我曾发表在少数派的「iPad Pro 和它的学术养成记 | Matrix 精选」一文为契机,以全新的姿态展示给大家一个用 iPad Pro 专注于学术的世界。本书并不会深入研究各类应用的使用技巧,大家若有这类需求,可以在少数派上找到许多优秀的应用技巧分享或者教程。本书的目的,在于探讨如何将 iPad Pro 作为 PC 或者 Mac 的延伸,而不是教你如何去取代 PC 或者 Mac,因为这是极不负责任的说法。针对一些专业性极强的学科,以 iPad Pro 现有的条件还是显得捉襟见肘。所以本书将以学习流程为骨架,填充以优秀的应用为血肉,以工作流为神经网络,试图在 iPad Pro 上打造一个较为完整的移动端学术系统。

Chapter 1 硬件介绍

必选

12.9 英寸 iPad Pro,Retina 显示屏,2732 x 2048 分辨率,264 ppi,64 位架构的 A9X 芯片,嵌入式 M9 协处理器,800 万像素 iSight 摄像头,1080p HD 视频拍摄 (30 fps)。

与 9.7 英寸 iPad Pro 相比,12.9 英寸 iPad Pro 最大的优势就是超大的屏幕尺寸,而 12.9 英寸屏幕在分屏操作上也能带来更好的体验。对便携性没有太大要求,又追求大屏体验的朋友可以选择 12.9 英寸 iPad Pro。

9.7 英寸 iPad Pro,Retina 显示屏,2048 x 1536 分辨率,264 ppi,广色域显示屏 (P3),True Tone 显示屏,64 位架构的 A9X 芯片,嵌入式 M9 协处理器,1200 万像素 iSight 摄像头,4K 视频拍摄 (3840 x 2160)(30 fps)。

9.7 英寸 iPad Pro 在 12.9 英寸 iPad Pro 的配置基础上升级了摄像头像素,增加了广色域显示技术,最重要的是加入了全新的 True Tone 显示屏。如果追求更出色的屏幕显示体验和便携性的朋友,可以选择 9.7 英寸 iPad Pro

Apple Pencil,当 iPad Pro 感应到 Apple Pencil 时,辅助系统会以每秒 240 次的惊人速度来扫描信号。完全充满后最长可使用 12 小时,让你尽情地涂写、作画、添加附注和编辑。而如果你在用 Apple Pencil 时它没电了,只需通过 iPad Pro 给它充 15 秒电,就能再用上 30 分钟。

与 Surface Pen 相比,Apple Pencil 无论是在颜值、做工、精确度、书写流畅度等方面更胜一筹。而 Surface Pen 的笔帽橡皮擦和点按触发 Cortana 和 OneNote 功能也是 Apple Pencil 在未来可以学习的目标。

选购

作为 iPad Pro 的官方标配键盘,适用于 12.9 英寸 / 9.7 英寸 iPad Pro 的 Smart Keyboard 通过 Smart Connector 与 iPad Pro 相连,无需充电,更加便捷,并且还可以作为保护套使用,应该说是最配 iPad Pro 的外接键盘。但是键盘手感个人认为非常糟糕,在折叠后作为保护套使用时有点尴尬,因为它折叠后放在桌面上时不是平整的。

Logitech CREATE 背光键盘保护壳 (适用于 12.9 英寸 / 9.7 英寸 iPad Pro),作为和 Smart Keyboard 同时推出的键盘,同样通过 Smart Connector 与 iPad Pro 相连。笔者并未使用过这款键盘,但是根据网络上用户的反馈,这款键盘自重较大,但是键盘手感胜出 Smart Keyboard 一截,不管是键程还是反馈都更优,并且还带有背光。

Magic Keyboard 并不是 iPad Pro 的标配键盘,但是可以通过蓝牙连接。作为一款 PC 级别的键盘,Magic Keyboard 的键盘手感当然远远好于前面两款,但是携带不方便是它的短板。

微软通用折叠键盘,是非 iOS & macOS 适配的蓝牙键盘,在体验原生快捷键、功能键等功能上必然有所缺失,但是胜在价格便宜和携带方便。

Apple Pencil 无磁力吸附功能,所以在携带时不太方便。而 Surface Pen Loop 同样适用于 Apple Pencil,使得它能方便地附着在 iPad Pro 上,虽然显得有点格格不入,但是也聊胜于无了。

推荐配置

大家可以根据价格、续航、屏幕尺寸、便携性等方面选择最适合自己的 iPad Pro 及其配件。

笔者推荐的配置为 9.7 英寸 iPad Pro + Apple Pencil + Smart Keyboard + Surface Pen Loop。

 

Chapter 2 学术系统搭建浅析

我相信,不管是学霸还是学渣,都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而学霸之所以能成为学霸,除了过人的智商和异常的勤奋,他们还具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科学的学习方法。我自然算不上一个学霸,但是读了这么多年书,对学习方法这个东西也有一些自己的见解。虽然不见得有那么科学,那么高效,但是好歹也支撑我读到了研究生。所以在这里写出来,和大家分享,一来是给大家提供一个思路,可以为自己量身定做一个适合你自己的学习系统,二来是以此为基础,在后面的章节详细地讲解这个学习系统是怎么样在 iPad Pro 上实践的。

在我的学习系统中,主要有四大阶段,这四个阶段换换相扣,组成一个学习循环。

首先是对整个学习任务需要有一个计划,根据课程和考核的进度、难度,对一个时期内所有的学习任务进行统筹安排。看到这,很多人会想到使用超级课程表、iStudiez Pro 这些 App 来帮助你安排课程和作业。但是先别急,在动手之前咱们先不妨先拿起手中的 Apple Pencil,打开一个笔记应用,把这段时间内需要完成的课程先列出来,然后根据课程大纲和对自己学术水平的估计,把这些课程根据难易程度和重要程度排序。最后,你就可以根据课程和考核的进度以及你对这些课程难易程度和重要程度的感知,来合理地分配你的学习时间了。打个比方,我现在在读两个学位的课程,但是我个人更加倾向于未来向 Business Analytics 这个方向发展,所以我在平时的学习中会分配更多的时间给 Statistical Learning and Data Mining 这样的课程,而对 Taxation Law and Practice 这样的课程只要求能够通过就好,就会力争花最少的时间去获得足够的分数就行。当你的脑子里也有这样的概念后,你就可以对照课程和考核的时间安排,使用 iStudiez Pro 或者日历 App 来帮助你安排学习计划。如果你想对你的学习计划做进一步的规划,你也可以使用各类 GTD 应用来详细地管理你的学习时间。

其次是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储存。我相信,不管哪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教务系统,老师会在上面提供一些必要的学习资料,而这些资料,是你这个学习过程中的重中之重。除此之外,你也有可能会从同学或者学长学姐那里获得一些辅助资料,也有可能有一些电子书,抑或是网络上的资源。当你看完一门课程的大纲后,你就要尽可能地去搜集相关的学习资料,第一步,只求多不求精。搜集完后,第二步,你再根据大纲中的要求和自己的学术水平来挑选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料,与第一步相反,这一步只求精,不求多。最后,在完成搜集和筛选后,你就需要找一个合适的容器来储存和管理你的学习资料了。在选择容器时,首先要考虑到容器的稳定性和通用性。因为你的学习资料非常宝贵,我相信你也肯定不希望看到自己辛辛苦苦搜集和筛选得到的学习资料不小心丢了,所以你要选择一个安全可靠的容器来放置你的学习资料。然后,你还需要顾及容器的通用性,因为你需要考虑到自己在一些场景下无法使用自己的设备,或者是需要将自己的学习资料及时与同学共享的情况。

接着,是学习资料的浏览与批注。当我们把学习资料从容器里拿出来后,可不是简简单单地看一看就行了。在课堂上,我们需要对照上课的讲义,一边听老师讲课一边做一些必要的笔记。课后,我们需要重新拿出上课用的讲义,重新梳理一下知识点,解决课堂上未解决的疑惑,或者提出新的问题。这时候,就可以发挥 Apple Pencil 的作用了。使用 Apple Pencil,我们可以非常方便地对学习资料进行批注,就像在纸上一样。但是,与纸质资料相比,用 iPad Pro 做批注最大的优点在于随时随地的使用,并且在后期更容易归纳整理和查找索引。

最后,就是学习成果的创作与导出了。当我们完成对一节课内容的批注和对疑难问题的解决后,我们就需要对这节课的内容做一个最终的总结,也就是做笔记。对于这节课的内容,我们首先需要理清逻辑上的层级关系,然后根据这个逻辑关系将知识点对号入座,再辅以老师的补充或者自己的注解。在学期末,你又可以用同样的办法把整个学期这门课的内容串联起来,在复习的时候,你就只需要牢牢记住这门课的思路就行,具体的知识掌握你已经在平时完成了。除此之外,你还有各类论文、报告、小组作业等需要完成,这也是你的学习成果。当你在选择工具来创作你的学习成果时,一是你需要化繁为简,选择最精简最顺手的工具,二是要考虑到文件的通用性。打个比方,如果你选择用 OmniOutliner 来做笔记,那么当你需要导出与同学分享时你可能会尴尬地发现同学无法打开 .003 后缀的文件,而 OmniOutliner 导出为 .doc 文件需要购买 Pro 版才能实现。

说了这么多,终于说完了,你大松一口气,以为自己终于完成了对一门课程的学习。其实不然。因为,每一个循环的结束,就是另一个循环的开始,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当你创作并导出自己的笔记后,真的就完了吗?当然不是,因为这重新回到了这个循环的第一步:学习计划的安排与管理。你需要将你创作的学习成果重新纳入你的学习计划中,反反复复地去吸收其中的精华。于是,这也就印证了孔夫子说过的一句话: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一章我讲了学习系统搭建的整体思路,当然在这一方面大家的想法和实践肯定是百花齐放,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且如何有效地利用 iPad Pro 来帮助你实现你的学习方法,而这也正是从下一章开始要讲的内容。

Chapter 3 学习计划的安排与管理

在前一章我提到过,任何一段学习旅程的开始都是建立在对学习计划科学合理的安排与管理上的。所以,本章我将会具体来讲一讲如何利用 iPad Pro 来帮助你安排和管理学习计划。

安排

GoodNotes

继续跟着我之前说过的思路走,第一步,我们要做的是一个类似于头脑风暴的东西。打开 Goodnotes,或者 Notability,whatever you like,咱们先把一段时间内要完成的课程全部写下来。紧接着,对照课程大纲,在每一门课程下开始列举该门课程的学习目标、知识重点以及该门课程对自己职业前景的影响。然后,根据刚才列举的三大点和对自己的学术水平估计,你可以根据这几门课程的优先级排个序。最后,结合课程和考核安排,就可以确定你的学习时间分配了。

Fantastical

在继续下一步前,我们先要搞清楚日历和 GTD 的不同。GTD 的创始人 David Allen 曾经说过:

日历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里面也只能放神圣不可侵犯的事情。

所以,我们在日历里创建的事件只能是在某一个时间段一定要做某件事情,而不是在某个时间点之前要完成的事情。如果用英语表达可能会更清楚,一个是 Event,另一个是 Task。搞清楚区别后,我们将与学习相关的所有事件分门别类,分为 Event 和 Task。因此,诸如 lecture、seminar、lab、workshop、mid semester exam、final exam、group discussion、consultation 这些都可以放到日历里,而紧跟课程进度的每周学习任务和后续跟进可以放到 GTD 或者其他时间管理软件里。

在 iPad Pro 上,我选择的日历应用是 Fantastical。选择 Fantastical 有这么四个原因:

1. 自然语义输入。自然语义输入的好处就不必多说了,我可以从邮件、学校公告甚至 IM 中复制一段话到 Fantastical 直接生成相关的事件,而不用再去一一设置参数。如果我要手动创建一个事件,我可以打开 Drafts,配合 TextExpander 快速输入,比如说输入:CLAW6026 Group Discussion at ABS tomorrow 10 am,然后用一个 Event in Fantastical 的 Action 添加到 Fantastical 里生成一个 Event,整个过程一气呵成。

2. 与其他 App 的协作。作为 iOS & macOS 上最负胜名的日历应用,有一个好处是其他 App 在做应用之间的协作时都会很容易就考虑到 Fantastical。比方说 Airmail,如果我收到了一份来自学校的邮件,标题中包含了某次活动的内容和时间,那么我就可以用 Airmail 自带的 Send to Fantastical 功能直接将这封邮件的内容创建为一个事件,非常方便。

3. 多平台统一的体验

Fantastical 覆盖了 iOS、macOS 和 watchOS 三大平台,对我来说有一个统一的多平台体验非常重要,而这也是我选择 App 时考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4. URL Scheme 支持

Fantastical 支持非常全面的 URL Scheme,这对于使用 Drafts、Launch Center Pro、Pin 等 App 来提高 Fantastical 的使用效率有极大的帮助。

另外,再说几点日历使用中的小技巧:

  1. 使用不同的日历来区分不同类型的事件;
  2. 尽可能使用 Google Calendar,而不是 iCloud Calendar;
  3. 可以使用日历共享功能与组员协作;
  4. 通过日历订阅功能可以获得所订阅日历的持续更新;
  5. 在创建多个事件时,尽可能地在两个事件之间留一个缓冲时间。

因为我们学校的课程表是直接提供 .ics 文件的,所以直接导入日历就可以了。如果大家的学校不提供 .ics 文件,那么你就需要自己手动输入。其实,使用 Fantastical 中的重复功能来添加课程时间表也并不繁琐,重要的是添加完后需要多次校对,确保正确。

因为我现在已经结束了一个学期的学习,所以我已经删除了上个学期的日程安排,所以无法给大家展示,这里只能给大家看一下我在 Fantastical 上的假期学习安排,其实是一样的道理。

管理

OmniFocus

OmniFocus 和 GTD 已经被说烂了,我也不就多加阐述它的种种优越性。在这里,我只说一下我具体是怎么用 OmniFocus 来管理我的学习任务的。

根据之前对学习时间的分配,以及对课程和考核时间的安排,我会制定一个每周学习计划。这个学习计划大同小异,只需在每周日根据下一周的实际情况做一些微笑的调整即可。所以,我在 OmniOutliner 上建了一个模版,每周日只需调整其中的几个参数即可,然后导出为 .oo3 文件,然后通过 OmniFocus 的导入功能就可以直接创建包含所有信息的任务列表了。

另外一点,就是要善用透视功能。作为 OmniFocus 的杀手锏功能,如果你没能熟练掌握透视这个功能的使用,那么我觉得 OmniFocus 和 Reminders 没什么区别。对于初上手的同学来说,透视的确不是很容易使用。我觉得,在完成透视的相关设置前,你需要非常清楚你所创建的学习任务的性质,即重要性和时效性。然后,你需要搞清楚透视设置里各项筛选条件的效果。最后,你才能因地制宜,得到你想要的透视效果。其实,透视的设置都是在 OmniFocus for Mac 上完成的,iPad Pro 上的 OmniFocus 主要的功能就是查看。所以我在这里就不放 OmniFocus for iPad 的截图了,而是放一下透视设置的截图,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参考一下。

 


 

此外,我再补充一个来自 Hum 的 workflow,可以快速将 OmniFocus 中的 task 直接添加到 Fantastical 中生成相应的 Event,一般我会先在 OmniFocus 中把每门课的考核内容都列好,标上时间,然后直接全部导入到 Fantastical 里。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原因有二:一是考核是课程最核心的部分,所以千万不敢忘,于是我选择了双保险;二是有些考核内容不是顺序的,是可以拿出来先做的,所以我可以让它们进入 Action Box 的透视里,而放在 Fantastical 里是为了让自己对考核的安排有更好的时间观念。

不过,虽然我一直在折腾 OmniFocus,但是我一直都觉得对于 99% 的学生来说,OmniFocus 都有点大材小用了,因为你根本就没有那么多事要做。所以,选择一个够用的就好,别学我。

Pomotodo

其实之前我是挺抵触番茄工作法的,一是一直没有找到好用的 App,二是觉得它这个 25 分钟的设定太死板。直到我遇到了番茄土豆,让我重拾番茄工作法。

如果说前面的日历和 GTD 是宏观调控,那么番茄工作法就是帮助你落实到每分每秒了。通过使用番茄工作法,我可以在一天中保持多次的注意力集中,这远比单纯的时间堆叠有意义。但是,有的时候我也会觉得 25 分钟实在是太短了,我刚进入状态 App 就提醒说时间到,非常影响学习效率。而这,也正是我选择番茄土豆的原因。因为在番茄土豆中,我可以非常方便地更改每一次番茄的时间。针对不同的学习任务,我会设置不同的番茄时间。比如说,当我在学习数学的时候,我可能会使用默认的 25 分钟,因为这段时间可能正好够我掌握一个概念或者解一道题。而当我在写论文的时候,我会把一个番茄的时间改为 45 分钟,因为在写论文的时候我不喜欢我的思绪被频繁地打断,否则会导致我每次开始一个新的 25 分钟番茄的时候我都不知道自己之前写了什么,接下来要写什么了。

除此之外,Pomotodo 还引入了 todo list 的功能,将番茄工作法和 Todo List 相结合,并且加入了 Tag 来帮助整理任务。Pomotodo 还提供非常直观的分析功能,可以对于你完成的番茄和土豆做出一个数据可视化,来帮助你更好地回顾自己的学习时间。除了 App 中的分析功能,你还能收到每周报告的邮件,给你一个更详细的选择。

Pomotodo 现在已经覆盖了 iOS、Android、Mac、Windows 和 Chrome Extension 等多个平台,以免费加内购的形式提供,开发者还非常贴心地提供了教育优惠,价格非常公道,强烈推荐大家入手。

通过 Brainstorm、Fantastical、OmniFocus、Pomotodo 以及它们在你心中的替代品们,我相信你一定可以将自己的学习时间管理地井井有条。当然了,当你达到一定境界后,你就可以做到如李笑来老师所说的,和时间做朋友了。当然这并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看《和时间做朋友》这本书。

本章示例 App 及替代 App 推荐

  • GoodNotes(替代品:Notability、Notes Plus)
  • Fantastical(替代品:Timepage、Calendard 5)
  • OmniFocus(替代品:2DO、Todoist)
  • Pomotodo(替代品:Focus、Forest)

 

 

Chapter 4 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储存

搜集

如我在第二章中所讲,在搜集这一步我们需要经历两个过程:广撒网和精筛选。对于 iPad Pro 这个只配备了 Lightning 接口和 3.5 mm 音频接口的设备来说,「I/O」并不是它的强项,但是对于满足普通的学术需求来说是绰绰有余了。如果要用 iPad Pro 来搜集学习资料,主要有那么一些途径:

  • 摄像头
  • 麦克风
  • 网络下载
  • 邮件
  • 云盘分享
  • MOOC
  • AirDrop
  • IM

其它的途径还有通过 iTunes、 FTP/SMTP/WebDAV等,因为使用频率低、使用门槛高等原因我就不具体展开了,下面我就说说我个人使用最多的七种途径。

摄像头

摄像头当然是用来做图像或者视频捕捉,通过后期处理后生成学习资料。视频的话直接用系统自带相机录制就可以了,可以用来录制一些讲座或者课堂的内容,因为我们学校是直接提供每一堂 lecture 的录像的,所以对我来说很少用到视频录制这个途径,那么我就多讲一些关于图像捕捉的。

图像捕捉,最简单也最方便的方式就是直接用系统自带相机,但是拍出来的照片肯定不能直接拿来用,必须得经过处理。所以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更倾向于直接使用第三方 App 来完成图像捕捉这一步。

Scanner Pro

我用的最多的扫描类 App 当数 Readdle 家的 Scanner Pro。其实吧,现在市面上的扫描类 App 的成像质量大同小异,比的是谁家的细节处理得更到位。Scanner Pro 不管是 icon 还是 UI 都不是最讨喜的,但是它的用户体验非常棒。当我拿到一份需要扫描的文件时,我打开 Scanner Pro 可以直接进入拍照模式,通过自动识别技术快速扫描成功,翻到下一页后,无需再按新建按钮,Scanner Pro 继续保持扫描模式,直到我添加完毕,扫描好的文档已经自动生成了一个 PDF 文件,然后通过自动同步功能已经上传到了 iCloud 或者 Dropbox。如果我需要提取文档中的文字,还可以直接使用内置的 OCR 功能,而不用再去打开 TextGrabber 了。除此之外,Scanner Pro 还想帮助你提高效率,它提供了一个邮件模版制定和 workflow 功能,为有重度需求的用户提供个性化的选择。

Carbo

为什么有 Scanner Pro 了,还要用到 Carbo 呢?Carbo 与其它扫描类软件不同的是它可以将图片中的所有内容矢量化,所以在后期编辑修改的时候异常方便。将资料扫描进 Carbo 后,我可以擦除不需要的部分,还可以移动选中的部分。这意味着什么?你扫描后的文档是可编辑的,就像是你自己在 GoodNotes 上用 Apple Pencil 写的一样。所以,如果需要扫描的文档只是用来查看存档的话,我会用 Scanner Pro,如果是用来批注书写的话,我就会用 Carbo。

TextGrabber

这又是一个看起来和 Scanner Pro 功能重复的 App。为什么要用它呢?原因有两点:1. Scanner Pro 的 OCR 功能只支持 21 种语言,而 TextGrabber 能识别超过 60 种语言,还能翻译至超过 100 种语言,所以当 Scanner Pro 不能识别某种语言时,就要 TextGrabber 出场了;2. Scanner Pro 毕竟是一个扫描类 App, OCR 并不是它的强项,所以当他的 OCR 结果差强人意时,就得靠 TextGrabber 了。

麦克风

我很少会用到麦克风来录制内容,原因我之前也提到了,唯一的例外是课堂上老师在写板书的时候。因为学校提供的 lecture 录像的影相部分内容就是上课用的课件,所以老师在黑板上写的内容在录像中是无法看见的。

为了紧跟老师的讲解节奏,我选择用 Notability 来记录上课笔记。Notability 与 GoodNotes 相比较最大的优点在于它的录音功能。Notability 的录音不是简单的录音,而是会与你的笔记进度相同步。于是上课的时候,我可以先打开录音功能,然后一边听老师讲解一边记录板书上的内容。课后,但我想复习这节课的时候,我就可以将笔记和录音相结合,一起复习,就像还原了课堂场景一样。

网络下载

在 iOS & macOS 平台上我都选择了 Safari 作为默认浏览器,因为它足以满足我的需求。平时,我会通过 Blackboard Web 版下载学校提供的学习资料,或者通过 Google 自行查找资料。如果学习资料是 PDF 格式,我会直接上传到 Dropbox 相应的文件夹中,如果学习资料是 .ppt、.doc、.html 等格式,我会先用 PDF Converter 将这些内容转换成 PDF 格式,然后再上传到 Dropbox。选择 PDF Converter 来转换 PDF 有两个原因:一是它出众的转换效果,二是它与 PDF Expert 和 Documents 等 App 的高度集成。

除了直接通过 Share Extension 转换 PDF,PDF Converter 还支持从 iCloud Drive、剪贴板、通讯录、照片、邮件、Dropbox 等导入文件并转换成 PDF 格式的文件。

邮件

我相信不仅是在我们学校,在很多学校邮件都是学生与老师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不管是课程公告、课件更新、资料分发,还是活动通知等,我的学校邮箱每天都能收到大量的邮件,所以我非常需要一个用起来可靠又趁手的邮件客户端。有强迫症的我选择了 Airmail,因为它在 iOS & macOS 上都有客户端,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这保证了统一的多平台体验。当然这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它的高度定制化服务和与其他 App 的协作功能。我可以左划屏幕呼出动作菜单,快速完成一个分发动作,这一点和 Drafts 很像。

如果你为你的 iPad Pro 配备了外接键盘,那么操作就更加方便了,因为你可以像在 Mac 上一样通过键盘快捷键来操作 Airmail,而且这些快捷键都是可以自己定制的。

在最近的一次更新中,Airmail 甚至加入了自定义动作的功能,并且集成了 Workflow 的功能,你可以在里面定制一个工作流,不用切换 App,直接在 Airmail 里完成后续的工作。

当然 Airmail 还有其他很多可以定制的地方,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少数派找找相关的文章。

云盘分享

其实云盘的选择并不是你自己能做决定的,因为它取决于源头的资料储存在什么云盘里。在国外,同学们一般会选择 Dropbox 或者 Google Drive 来作为文件分享的平台。但是 Dropbox 需要另外注册,有些同学不一定在使用,而 Gmail 一般大家都有,所以平时用的比较多的是 Google Drive。我们选择 Google Drive 的原因有那么几点:

  1. 通过 Gmail 通讯录可以快速地把组员拉到分享组里;
  2. 组员都有权限查看和编辑分享组里的内容;
  3. 方便与其他 G Suite 里的应用协作

MOOC

现在 MOOC 类教育非常盛行,这也的确是互联网时代非常有价值的获取学习资料的来源之一。我个人比较喜欢 Coursera,因为它提供的课程比较齐全,课程的安排、难度的设置、认证的价格等在同类服务中都是比较出色的。我喜欢 Coursera 还因为它支持画中画和 Split View,这给 multi-tasking 提供了很大的便捷。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我直接给网易公开课判了死刑。

AirDrop 传输

当你的同学中使用 iPhone、iPad、MacBook 等苹果设备的人比较多的时候,AirDrop 就是最方便最直接最快速的方法。只要你在使用苹果的设备,你就肯定可以使用 AirDrop,不用考虑网络情况,不用考虑第三方应用,不用交换联系方式,只要打开蓝牙和无线开关,任何人之间都可以用 AirDrop 随意传送文件,而且速度非常快。

IM 传输

IM 传输就是通过聊天软件互相发送学习资料,用到最多的聊天软件自然也就是微信了。不管是私聊还是群聊,我相信大家肯定都通过这个方式获得过很多学习资料,其实也没什么好讲的。

储存

Dropbox

既然选择将 iPad Pro 作为主要的学习工具,那么不可避免地将所有学习资料电子化保存在云端。考虑到安全性、稳定性和普及性等因素,我选择 Dropbox 作为我的云储存服务。在 Mac 上,通过 MacDropAny 这个软件的帮助,我可以把 Finder 上不同位置的文件同步到 Dropbox 上,而无需将所有需要同步的文件移到同步盘里,这是百度云等云服务不能做到的。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的 Lecture Slides、Assignments、Outline、Readings、 Notes等学习资料,分门别类归纳到相应的文件夹后,就会自动同步到 Dropbox 上,当在其它设备的应用上打开后也就会在相同的路径,所以找起文件来骑车熟路。

Documents

虽然我使用 Dropbox 作为储存学习资料最主要的容器,但是在 iPad Pro 上我并不想去打开官方的 App,并且在上面进行一些编辑操作,因为效率实在不高。于是我选择了 Documents 作为 iPad Pro 最主要的文件管理器,因为它可以同时兼顾云端储存和本地储存,而且可以与 PDF Expert、PDF Converter 等 Readdle 家的应用无缝联动。在 Documents 上通过关联 Dropbox 账户,我可以在 Documents 里对我 Dropbox 里的内容直接进行编辑,而 Documents 的编辑功能比官方 App 的好用太多了。

除了 Dropbox,Documents 还支持了其他十多种同步服务,当然也可以通过 iCloud 同步。

Evernote

有一些来自于网络文章的学习资料,我会选择将它们归档到 Evernote。为什么不用印象笔记呢,因为很多国外的 App 只支持 Evernote International。选择 Evernote 做知识管理主要是三个原因:一是它强大的剪藏功能,通过 Safari Share Extension 可以轻松地将网页内容搜集到 Evernote 里;二是 Evernote 开放的 API,这在云时代非常重要,因为这意味着 Evernote 可以方便地与其他应用或者服务相连接;三是 Evernote 灵活的标签系统,可以让我对我搜集的学习资料精确地分类,方便之后查找。

Papers 3

如果有些同学专注于某一领域的学术研究,那么不可避免地需要研读大量的论文,这时候再使用之前的方式来整理论文就显得不那么高效了。作为 macOS 上最优秀的文献管理 App 之一的 Papers 在 iOS 平台上同样带来了一个优秀的客户端 Papers 3 for iOS。除了多维度的文献资料管理,Papers 还支持多达 20 种源同时搜索和高效的 reference 管理,同时你也可以在 Papers 里直接完成对论文的浏览与批注。

本章示例 App 及替代 App 推荐

  • Scanner Pro(替代品:Scannable、Scanbot)
  • Carbo
  • TextGrabber
  • Notability
  • Safari(替代品:Chrome、iCabMobile)
  • PDF Converter(替代品:Workflow)
  • Airmail(替代品:Spark、Outlook)
  • Google Drive(替代品:Dropbox)
  • Dropbox(替代品:坚果云、Google Drive、OneDrive)
  • Evernote(替代品:DEVONthink)
  • Papers(替代品:EndNote、RefMe)

 

 

Chapter 5 学习资料的浏览与批注

学习资料的浏览与批注是整个学习系统的第三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因为在这一步你需要对你的学习资料完成一个消化吸收的任务。纵使你对你的学习计划有天衣无缝的安排,还搜集了足够多的学习资料,如果你没有办法有效地将这些内容肢解消化,那么前面的努力都是白用功。因此,学习资料的浏览与批注这一过程将会消耗掉你绝大多数的时间。

阅读器

PDF Expert

资本主义国家昂贵的教科书是每年一笔不小的开销,于是我选择了更加便宜和方便的电子版教材,再加上老师上传到 Blackboard 的 Lecture Slides,我的第一手学习资料都实现了电子化。

鉴于这些资料都是 .pdf 格式,所以我选择 PDF Expert 作为阅读器。作为 iOS 和 Mac 双平台上最优秀的 PDF 阅读器,PDF Expert 的过人之处我就不多加赘述了。其中我最喜欢的一个细节是它对文字的高亮功能所呈现的笔迹非常接近于手写,而不是死板的长方形,所以看起来非常自然美观。如果课件上有习题,我也可以直接用 Apple Pencil 在课件上做题,更加方便。

PDF Expert 还支持了绝大多数主流的同步方式,而我选择的自然是 Dropbox。将 Dropbox 绑定到 PDF Expert 后,我将其中的 Master of Commerce 文件夹设为同步文件夹,我在 PDF Expert 上所做的所有修改会即时增量同步回 Dropbox,我在其它平台做的所有修改也会即时同步回 PDF Expert 中的 Master of Commerce 文件夹。

PDF Expert 作为我的主力浏览工具,它的使用贯穿了课堂内外。根据我在 OmniFocus 上设定好的每周学习任务,我会现在每节 lecture 开始前从 Blackboard 下载好课件并上传至 Dropbox 的相应文件夹,然后在 PDF Expert 的同步文件夹中直接打开,浏览一次课件,对本堂课的概念心里大概有个数。在上课的时候,我会一直保持打开 PDF Expert,跟着老师的讲课进程,边听边做批注。课后,根据我在 OmniFocus 中设置的复习任务,我会再次用 PDF Expert 打开课件,详细地理解每一个概念,重做每一道习题。

但是,不得不提的一点,PDF Expert 对 Apple Pencil 的支持不甚理想,iPad Pro 发布都这么久了,Readdle 作为一个还算比较大的开发商,Apple Pencil 在 PDF Expert 上的笔迹依旧这么烂还是挺不应该的。

Microsoft PowerPoint

虽然绝大多数的老师会提供 PDF 格式的课件,但是不能避免有个别老师偏好于使用 PPT 做课件。一般情况下,我都会尽可能地把学习资料都转换成 PDF 格式,但是有些 PPT 在转换后会发生排版错乱的情况,所以有些情况下我不得不保留原文件,直接在 PPT 上浏览和批注。因为原意是保留排版完整,我在 iPad Pro 上没有选择 Keynote,而是选择了 Microsoft PowerPoint。通过绘图功能,我也可以直接在 PPT 上做一些简单的批注。虽然不及 PDF Expert 的批注功能美观方便,但是也能凑合了。

Microsoft PowerPoint 同样提供了对多种云盘的支持,所以我也能通过 Dropbox 和原文件保持同步。

GoodNotes

之前,我是将 Notability 作为我唯一的笔记 App 使用的。但是最近,我开始转投 GoodNotes 了,唯一的原因是 GoodNotes 支持对手写内容的搜索。所以,当我需要用 Apple Pencil 手写大量的内容时,我绝对不会使用 PDF Expert 或者 Notability 了,一是对 Apple Pencil 手写笔迹的支持太糟糕,二是无法搜索手写内容。虽然 Notability 的 UI 更加讨喜,有更多的纸张选择,还有录音功能,但是我更看重的是笔记 App 的核心功能:写和查。

比如假期里我跟着 Coursera 上的课程学习 Python,我可以一边使用画中画功能看着视频,一边在 GoodNotes 上记着笔记,这种体验显然是其他工具都做不到的。

辅助工具

Archimedes

因为从第三学期开始多加了一个 Business Analytics 专业,所以我开始读一些数学课程,于是难免会遇到要使用计算器来帮助我去理解概念和解决习题。这款以古希腊著名数学家阿基米德命名的计算器 App 让我爱不释手,即使是 Casio 计算器放在我手边,我也丝毫会毫不犹豫地打开 iPad 使用 Archimedes 来运算。

Archimedes 有别于其它计算器应用最明显的一点是 Archimedes 的运算过程非常直观,就像是自己手写的草稿一样,而不像其它计算器应用强行把运算过程压缩成一行显示,完全找不到运算逻辑,这一点在运算过程复杂时非常重要。除了基本的运算功能外,Archimedes 的三大杀手锏功能无疑是这款应用的点睛之笔。

1. Archimedes 是最早一批在应用中加入公式库的计算器 App,在选择了需要使用的公式后,你只要在相应的变量中填入数值,Archimedes 就会自动计算出结果,甚至还支持不同单位间的自动转换和统一,解决了忘记公式时尴尬的局面。

2. 在解数学题时我们经常需要将抽象的函数转化为具象的图形,Archimedes 的图形绘制功能可以方便地完成这个任务。当函数中的数值改变时,图形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另外也可以通过拖拽的动作轻松改变曲线的形状。

3. Archimedes 采用了强大的数学引擎,解方程这种事情当然也不在话下。只需输入两个等式,答案就马上出来了。

WolframAlpha

如果说 Archimedes 是一个科学计算器,那么 WolframAlpha 是一个科学百科全书。WolframAlpha 的大名我想很多人都听说过了,它的强大我也三言两语说不清楚。除了能提供百科全书式的知识解释,WolframAlpha 强大的计算引擎能够解决很多理科难题。而且我意外地发现,除了理科公式和自然语言,WolframAlpha 还能识别 LaTex 直接运算结果。

极光词典

在 iOS 上有很多优秀而且专业的英汉词典,而我选择极光词典作为主力英汉词典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因为它在 iPad Pro 上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点,就是在 Split View 下能够快速查词。我只需要选中一个单词,点击复制,极光词典就能直接显示选中单词的释义,免去了粘贴这一步骤。如果你没有使用外接键盘,使用极光词典查词还能避免弹出虚拟键盘挡住一半显示屏的尴尬。

Merriam Webster Dictionary

虽然极光词典足够好用,但是毕竟不是专业词典。我在 iPad Pro 上的词典备选是一个英英词典 App,韦氏词典的专业性毋庸置疑,它的 App 也同样好用,海量的词库,提供专业的英英释义。

除此之外,韦氏词典还提供了同义词、每日一词、单词挑战等功能。

要说一个缺点的话,它还不支持 Split View。

Pythonista

因为主修了 Business Analytics,难免要学习 Python。在 Mac 上我用的是学校推荐的 Anaconda,在 iPad Pro 上我选择的是 Editorial 的作者的另一款作品:Pythonista。

通过 Split View 打开 Pythonista,我在学习中一碰到稍复杂的代码,我就可以直接复制到 Pythonista 中运行,而不用再去打开 Mac 了。

Pythonista 还支持了 Matplotlib、NumPy 等数据库,已经能够完成一些基本的需求了。

WikiLinks

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对某个概念不太清楚,这时候就可以借助 Wikipedia 来对它做一个大致的了解。WikiLinks 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 Wikipedia 客户端,它最大的特点在于联想。通过某一个概念,它可以无限向外延伸,让你的思维同时无限发散,通过一个知识网络,让你全方位地了解一个概念,这是 Wikipedia 做不到的。

GeoGebra

在学数学的过程中遇到一些难度大的问题,可以借助图形的帮助。在 Mac 或者 PC 上可以使用 MatLab 等专业的工具,而在 iPad Pro 上这类工具就不是很丰富了。所以像 GeoGebra 这样功能强大又免费的数学绘图 App 就非常难能可贵了。GeoGebra 能够绘制六种不同类型的图形,通过输入公式或者函数,直接就能得到结果。

比如像 3D 图形,输入公式后马上得到相应的图形,非常方便。

虽然这个 App 还没有适配 iPad Pro 的分辨率,但是已经加入了 Split View 功能,这对于一个强大又免费的 App 来说,已经不能要求更多了。

本章示例 App 及替代 App 推荐

  • PDF Expert(替代品:MarginNote、PDF Viewer)
  • Microsoft PowerPoint(替代品:Keynote)
  • GoodNotes(替代品:Notability、Note Plus)
  • Archimedes(替代品:有数、Soulver)
  • WolframAlpha
  • 极光词典(替代品:欧路词典)
  • Merriam-Webster Dictionary(替代品:柯林斯英汉词典)
  • Pythonista
  • WikiLinks(替代品:Wikipanion)
  • GeoGebra

 

Chapter 6 学习成果的创作与导出

在完成一个阶段的学习后,你需要完成一个阶段性的总结。具体的表现为,一个是对所学知识的主动总结:即笔记,另一个是被动总结:即考核。 笔记指的是对每堂课的知识进行一个整理,然后在期末的该课程完成时对这门课所有整理好的知识进行一个逻辑上的编排,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课的核心思路。而考核指的是通过像 essay、report 等方式,展示你的学习成果,并获得你相应的分数,而除了你所展示的对课程知识的理解,你的 essay、report 的展示方式在无形中也会对你的分数产生影响。

笔记

OmniOutliner

消化完课件和教材上的知识点后,我会把要点做成笔记保存下来,方便考试前复习。在第 N 次放弃 OneNote 后,我选择了 OmniOutliner 作为我记笔记的工具。放弃 OneNote 的原因主要有三个:1. OneNote 在 iOS & macOS 上功能不完善,体验不佳;2. OneNote 的各级标题间的区别不明显;3. 导出为 PDF 后笔记完全被破坏。 而 OmniOutliner 多级别、多层次的文件构架对于梳理逻辑性很强的知识点来说再合适不过了。如果想直接在 iPad Pro 上用 OmniOutliner 做笔记,那么一个外接键盘就是必不可少的了,而且 OmniOutliner 支持了丰富的键盘快捷键,对于提高输入效率有很大的帮助。另外,对于每一门课程,设置一个专门的模版非常有必要,然后给不同的格式加上快捷键,又能效率大增。

OmniOutliner 还支持很多格式的导出,如果导出为 .oo3 格式,可以直接导入 OmniFocus 生成 task 列表,如果导出为 .docx 格式,那么可以将你的笔记与同学分享,如果过导出为 .opml 格式,那么可以导入 MindNode 生成脑图。

MindNode

在考试前,我会选择将所有知识点做成一个脑图,建立一个大框架来串联所有的关键点。通过这个整体的框架,我可以对这门课程的整体思路了如指掌,就算我忘记了某一处细节,我也可以根据大框架来推导出其中的那一环节。iOS 上目前最受欢迎的脑图 App 应该就是 MindNode 了吧,美观的 UI 加上强大的键盘扩展功能,就算在 iOS 设备上用虚拟键盘输入来制作脑图也非常流畅。我经常会选择在使用 Split View 的情况下把 MindNode 放在右边,把笔记放在左边,这样就可以一边复习知识点细节,一边把要点添加并整理成一个脑图了。

Studies

很多同学在学习一门语言的时候喜欢通过 flashcard 的方式来背单词,而 Studies 则把 flashcard 做成了一个作业的 App。如果你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背诵大量的词汇或者概念,Studies 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记忆。你需要事先在 App 里创建好提示和对应的答案,然后就可以开始背诵了。

考核

Ulysses

读研究生难免要写大量的 essay 和 report,在一遍一遍被 Word 虐了之后,我选择用 Markdown 来完成我所有的文字创作任务,而 Ulysses 是我最喜欢的 Markdown 编辑器。使用 Markdown 写作我可以完全忽略排版的烦恼,注意力可以完全集中在内容创作上。我说要做的只是在写完后导出为 .docx 文件,用 Word 打开后做一下最后的编排就可以交作业了。

在 Ulysses 支持 Mac、iPhone、iPad 多平台后,我可以随时随地打开 Ulysses 就开始码字,通过 iCloud 同步无缝衔接。虽然我大部分的文字输入工作会在 Mac 上完成,但是有了 iPad Pro 后我可以通过 Ulysses 无论在何处都可以查看和补充内容。比如说在火车上,或者在 Cafe 喝咖啡的时候,我可以方便地掏出 iPad Pro,仔细地推敲文章的内容,必要时还可以直接修改。 

另外,最近惊喜地发现在 Ulysses 里还可以写 LaTex,顺便还解决了 iOS & macOS 双平台同步的问题。于是我果断地卸载了 Sublime Text 和 Skim。具体的教程大家可以参考少数派 Matrix 里的分享或者 Ulysses 官网。

Microsoft Word

如前面所提到的,在用 Ulysses 写完 essay 和 report 后,我还是需要用 Microsoft Word 来做最后的排版,因为学校的作业只支持上传 .doc 和 .pdf 格式的文件,而且学校对论文的排版也有一些要求,所以只能通过 Microsoft Word 来完成。我当然不可能通过 iOS 上的 Microsoft Word 阉割版来完成这些工作,iPad Pro 上的 Microsoft Word 所能做的也不过是查看一下之前处理过的文件而已。一旦发现问题,还是得老老实实地回到 Mac 上修改。不过好在通过 Dropbox 同步,还是比较方便查看的。

Vizable

写在一些 essay 或者 report 的过程中难免会使用图表来帮助表达,除了直接从网络上获得的图表,有时候还得自己制作。虽然可以通过 Microsoft Excel 或者 Keynote 来制作一些简单的图表,但是还远远称不上精致美观,所以我们需要一个专业一点的图表制作 App,而 Vizable 就是其中之一。Vizable 可以制作条形图和折线图两种图形,并且提供了多种自定义模块。Vizable 可以直接导入文件生成图形,支持 .csv、.xlsx 等格式的文件。

MathPad

学过数学的同学都知道,直接在 Word 里输入数学公式是一种多么通过的体验啊。这时候就需要 LaTex 出场了。在 Mac 上我们可以通过 Sublime Text、Atom 等编辑器方便地写 LaTex,但是在 iPad Pro 上就不是特别方便了,还好我们有 Ulysses。不过有时候遇到复杂的公式会记不起代码,怎么办?上网查?那效率实在太低了。MathPad 可以让你彻底无忧,你只需要手写一下公式,它就会自动识别,并且你可以导出为 LaTex 格式。

本章示例 App 及替代 App 推荐

  • OmniOutliner(替代品:Workflowy、Outliner Pro)
  • MindNode(替代品:iThoughtsX)
  • Studies
  • Ulysses(替代品:MWeb、Byword)
  • Microsoft Word
  • Vizable(替代品:视觉图表)
  • MathPad(替代品:VerbTex)

 

 

Chapter 7 iPad Pro 使用技巧

在前面的章节,我分享了一些通过使用各类应用和服务来组成工作流,继而搭建整个学术系统的方法。而这方面的内容几乎是每一篇 iPad 相关文章的重点,区别只是在于质量的好坏罢了。所以,在本书的最后一章,我会把重心放在更加底层的方面,也就是很容易被大家忽视的 iOS 系统。

iOS 发展到今天,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和稳定的移动端操作系统了,通过 iPad Pro 这一介质,我们需要做的是充分发挥 iOS 系统的优势,同时在遇到 iOS 系统的短处时,想办法另辟蹊径。

而 iOS 作为一个非开源系统,我们很难在系统层面对它进行修改。那么我们就对此无能为力了吗?当然不是,我们可以在既有的权限下,对 iOS 的系统设置做一些优化,也可以说是做最适合你使用习惯的定制化。

iOS 键盘快捷键

在使用 iPad Pro 做文字输入工作时,一个非常影响效率的动作就是频繁地去点击屏幕。而为了降低这一动作的触发频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尽可能地使用键盘快捷键。

在 iOS 7 中,Apple 首次加入了对外界键盘快捷键的支持,并对开发者开放了第三方应用中对键盘快捷键支持的接口。但是,当时除了 iOS 系统自带的 App,第三方应用对键盘快捷键的支持少之又少。好在随着 iOS 10 的推出,Apple 在 iOS 系统中加入了更加丰富的快捷键,而且第三方应用对键盘快捷键的支持也越来越积极。

在 iOS 键盘快捷键的使用上其实也没有什么技巧而言,有就去用就对了。

其实在 iOS 10 中加入了一项新的特性,就是在支持键盘快捷键的 App 中长按 ⌘ 键,就会出现一个类似于 Cheatsheet 的当前应用对应的键盘快捷键大全。所以,在此我也不再做多余的整理,大家在使用的时候自己长按 ⌘ 键查看一下就行,更加省时便捷。

但是,有一些系统快捷键在每个 App 中都可以使用,于是我在这里整理一些常见的快捷键给大家一个参考。在 iOS 10 中,很多在 Mac 上的文本快捷键已经被移植到了 iOS 系统中,所以我在此不多加赘述。

iOS 系统配置优化

iOS 系统版本

我的建议是把 iPad Pro 升级到最新的稳定版本,不建议使用 Beta 版或者越狱,毕竟用来做正经事的东西还是少出岔子比较好。试想一下,当老师上课的时候正在讲重要的知识点,你用 Apple Pencil 在 GoodNotes 上记着笔记,突然 iPad Pro 莫名其妙卡死了,或者黑屏关机了,试问你有多尴尬多心急。所以,当我们既想追求完善的功能,又想追求稳定的系统时,切记要稳中求胜。

截止本章内容完结,最新的 iOS 正式版本为 iOS 10.2,在此次更新中,Apple 重新带回了通知中心下拉后可以回到上次操作的位置这个功能,无疑大大提高了通知中心的操作效率,所以强烈推荐大家升级到 iOS 10.2 版本.

设置

Spotlight 搜索

前面我也提到了通过「⌘ space」这个快捷键可以在任何情况下快速呼出 Spotlight 搜索功能。但是很多人会发现,在默认情况下,Spotlight 搜索的结果很多都是对你没有价值的。那么,我们就要对 Spotlight 来进行一次调教。依次进入「设置」-「通用」-「Spotlight 搜索」中,就可以看到对 Spotlight 的个性化设置了。

下面是我对「Spotlight 搜索」的设置。首先我打开了「Siri 建议」,以此来快速获取建议应用和搜索关键字。接着,我关闭了「搜索建议」,因为我不想看到除了我希望得到的结果以外的干扰因素。但是我打开了「查询建议」。因为「查询」这个动作触发的情况与「Spotlight」有所不同,它是通过选中文字后再点击备选菜单中的「查询」来触发的。而在这种情况,大多数发生在我对某个单词很陌生的情况下,所以我需要有很多的知识背景来解释这个单词。而下面的每个 App 对「Spotlight 搜索」的支持,我的建议是先关闭所有的 App,然后再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 App 逐个打开。在这里,我推荐打开计算器、1Password、极光词典、Terminology、通讯录、Safari等。

文本替换

虽然在前文已经讲过 TextExpander 的使用,但是其实在 iOS 系统中内置了一个轻量级的文本替换功能。在「设置」-「通用」-「键盘」中,我们就能见到「文本替换」了。打开后,我们点击右上角的「+」来添加新的文本替换词条。

接着,我们在「短语」后面填入你想要被替换的文字或者 emoji,然后在「输入码」后面填入缩略语。以下图为例,我们现在「短语」后面填入「iPad Pro 📱」,然后在「输入码」后面填入「ipp」,最后点击右上角的存储。

创建这个好文本替换词条后,我们打开 Drafts 来试一试。可以看到,当我们在键盘上输入「ipp」的时候,键盘上方的候选框里我们就能看到「iPad Pro 📱」了。

与 TextExpander 相比,系统内置的这个「文本替换」只是提供了简单的扩展功能,甚至都没有分组整理功能,但是对于很多用户来说,这已经能满足他们的基本需求了。而且「文本替换」可以通过 iCloud 同步,通过系统原生键盘可以在所有 App 里发挥作用,这一点就明显强于 TextExpander 了,更不用说 TextExpander 改为订阅制之后每年不菲的订阅费了。

通知

绝大多数 App 在安装后首次打开时,都会提醒你是否允许通知。有很多人都一股脑儿点「允许」,这就导致你的 iPad Pro 一整天都会被通知轰炸,而绝大多数通知对于你来说都有可能是完全没有意义的 spam。除了在首次提醒你是否允许通知的时候保持克制,对之前已有的通知设置我们也需要来做一个清理。

打开「设置」-「通知」,我们就能看到所有 App 的通知设置了。在 App 名下方,我们能快速获取该 App 的应用图标标记、声音和解锁后的提醒样式设置。

那么,我们怎么来对这些 App 的通知来做一个合理的设定呢?

第一步,我们需要先确定哪些 App 需要开启通知,哪些 App 需要关闭通知。根据对学习过程中的影响,我们可以将 App 的通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对学习有负面影响的,一类是帮助学习的。前者,我们就需要果断地关闭通知,而后者,我们可以通过个性化的设置来有效地利用它们的通知。

第二步,针对开启通知的 App,我们再来进一步细化它的通知设置。我们通过通知的即时性来决定是否开启「声音」,通过 App 的类型来决定是否开启「应用图标标记」,通过 iPad Pro 使用状态来决定是否开启「在锁定屏幕上显示」,通过通知的重要性来决定「解锁后的提醒演示」。这里单独说一下为什么 workflow 需要这么设置,是因为 workflow 在最近的版本中加入了对 Rich Notifications 的支持,为了获得一些 workflow 完整的体验,所以我们只需要选择「解锁后的提醒演示」中的「横幅」。

勿扰模式

这个处于设置一级界面的选项,相信会遭到很多人的忽视。然而,这个功能却是我在 iOS 上最喜欢的功能之一。

我会根据我的作息时间,设置一个自动的勿扰模式。比方说,我一般在晚上 11:30 左右关灯睡觉,在早上 7:00 左右起床。于是,我就在「设置」-「勿扰模式」-「设定时间」里,设置为从「下午11:30」至「上午7:00」,那么每天晚上一到 11:30,iPad Pro 就会自动进入勿扰模式,关闭所有推送的声音,而到了第二天早上 7:00,iPad Pro 会自动关闭勿扰模式,重新回到之前设置好的通知状态。

除了自动进入勿扰模式的功能,其实我也会频繁地使用控制中心来手动打开勿扰模式。当我在上课,讨论或者专注于某个学习任务时,我非常依赖于勿扰模式这个功能来替我消除所有的干扰。特别是在写论文的时候,我需要保持思路的连贯性,不希望被各类通知的声音,即便是 GTD 或者番茄工作法的通知声,来打断我的思绪。

True Tone

Apple 在 9.7 英寸 iPad Pro 中首次采用了 True Tone 显示技术,引用 Apple 官方的宣传语说:

它采用先进的四通道环境光传感器,可根据你所处环境的光线情况,自动将显示屏的颜色和强度调节到相适合的状态。这样一来,用 iPad 阅读会变得更舒适自然,几乎就和看纸质书一样。

在实际的使用体验中,True Tone 的确对阅读体验带来了很大的提升,随着周围环境光线强度的变化,显示屏的颜色和亮度也随之变化,达到最适合阅读的状态,长时间阅读的情况下还能有效地减少眼部疲劳。

因为 True Tone 在 9.7 英寸 iPad Pro 上的卓越表现,除了学习中大量的文献资料和课件作业,我也越来越喜欢直接在 iPad Pro 上阅读 kindle 上的书籍。除了接近于纸质书的阅读体验,大屏带来的阅读体验和更佳流畅的翻页批注分享等功能也是 kindle 所不能比的。

所以,我建议除了对屏幕色彩有严格要求的专业用户,请确保你的 9.7 英寸 iPad Pro 中的「True Tone」功能保持开启状态。

Night Shift

日落后,Night Shift 模式会自动将屏幕颜色调至色谱偏暖色的一端。这可助您在夜晚获得更加睡眠。

说白了,Night Shift 就是一个类似于 f.lux 的护眼功能,到了晚上通过将屏幕调至暖色调来达到保护眼睛的效果。在「设置」-「显示与亮度」-「Night Shift」-「定时」中,我们可以设置 Night Shift 启动的两种模式,① 对应的就是根据当地的日落和日出时间来自动开启/关闭 Night Shift, ② 对应的就是根据预先设定好的打开和关闭时间来切换 Night Shift 模式。

虽然在 Night Shift 开启的情况下,屏幕的显示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影响,但是为了眼睛着想,我建议大家都使用 Night Shift 功能。

iCloud

为了与 iCloud Drive 区分,这里的 iCloud 指的是你看得见却摸不着的东西。你可以通过 iCloud 同步来将 iPad Pro 上很多 App 的数据直接在后台进行云端同步,你所能做的只是选择同步/不同步,而不能将 iCloud 上的数据以文件的形式导出和调用。

虽然 iCloud 的速度饱受诟病,但是不可否认的是,iCloud 在一些缺少 Dropbox 同步支持的 App 中还是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例如极光词典、Airmail、Bear、Drafts、MindNode、Surge 和 Ulysses 等 App 都只能通过 iCloud 来同步数据,再加上 iCloud 对系统自带应用和系统备份的同步,iCloud 在 iOS 系统中还是不可或缺。

所以,我的建议是请大家在「设置」-「iCloud」确保「iCloud Drive」处于开启的状态,并且根据自己的使用情况来决定每个 App 的同步与否,最后酌情来购买 iCloud 储存空间。

VPN

VPN 的使用就不多介绍了,大家都应该懂什么原因。我只是强调一下 VPN 对于在国内的同学的重要性:如果你想认真搞学术,却仅仅满足于墙内的东西,那和井底之蛙有什么区别呢?

在这里我既不会推荐翻墙服务,也不会分享翻墙教程。科学上网是每一个想搞好学术的中国人的必备素质。

分享菜单

不管是在 iOS 上还是在 macOS 上,当我们看到一个由向上的箭头和一个正方形组成的符号时,我们就知道当前 App 所展示的东西是可以被分享的。那么这个分享菜单又有什么使用技巧可言呢?其实很简单,我们需要通过初次的调整,使得之后在使用分享功能时,能够快速地点击分享的目标 App。

以照片为例,当我们选中一张图片,想把它分享出去时,我们需要考虑哪些 App 是最常被作为目标 App 的,哪里分享动作是最常用的。下图是我经过调整后对我来说使用最趁手的分享菜单动作排序。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被分享的东西格式种类不同时,如照片、PDF、网页等,所呼出的分享菜单的动作排序也是不同的。所以,当我们在使用中碰到分享菜单里的动作排序不合理时,我们就顺手将分享动作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排序,那么下次再碰到,你就可以快速地点击你想要的分享动作了,而不用再往后滑动去查找。

那么,如何改变分享动作的顺序呢?这里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就是将分享菜单里的动作滑到最右端,可以看到一个「更多」的按钮。

点击「更多」后,我们将可以通过按住每个动作后面的滑动块来上下拖动分享动作,以此来获得合理的排序。

第二种方法,更加简单,但是更加适合微调。那就是长按住一个分享动作的按钮,然后就可以左右滑动它了。

通知中心 Widget

自从在 iOS 8 中引进自定义通知中心 Widget 功能以来,这块地方就被玩坏了。几乎每一个 App 都会开发相应的 Widget,试图在你的设备占据更多的空间。

面对琳琅满目的通知中心 Widget,我们需要来做一次断舍离。因为当你的通知中心被塞满了各色各样的 Widget 时,我想就再也没有任何效率可言了。

在我看来,通知中心 Widget 的最大作用就在于减少 App 之间的跳转,所以我以此为目标,十分克制地在我的通知中心放置了如下几个 Widget。

通过通知中心的 Copied 小部件,我可以快速查看我的剪贴板历史,也可以快速添加和调用剪贴板,完全不必打开 Copied 应用。

通过通知中心的欧路词典小部件,我可以在复制一个单词并下拉打开通知中心后立即获得该单词的释义,而不必再去切换到欧路词典查找单词。

通过通知中心的 Workflow 小部件,我可以在通知中心快速调用预设好的 workflow。当你在选择要将哪些 workflow 加入到通知中心 Widget 时,首要原则时尽量选择能在通知中心就运行完而不用跳转到主应用的 workflow。

另外,请尽量控制通知中心 Widget 的数量。当通知中心 Widget 太多时,你就经常需要上下滑动通知中心来找你要用的 Widget,这就大大降低了使用效率。

图标排布

图标排布其实是一件非常私人,非常差异化的事情。但是要说技巧,我想在这里提出几点建议:

  1. 控制屏幕数量,善用文件夹来归类使用频率低的 App;
  2. 最好不要使用颜色、图案、应用名等毫无逻辑的方式来排列图标;
  3. 在选择 Dock 栏上的 App 时,除了重要性和使用频率,还需要考虑到 App 的即时性。换句话说,例如邮件,当你收到邮件时,你不必着急,可以慢慢地找到你的邮件 App,打开后查看或者回复。而例如一些通讯类 App,如果你的老师或者上司找你,你就需要尽可能地快速回复他们。

在最后,我放一张我的 iPad Pro 主屏,给大家一个参考。

 

后记

终于在除夕夜的鞭炮声中写完了这篇万字长文,我可以说是倾囊而授,毫无保留了,希望能给正在用 iPad Pro 学习或者打算购置 iPad Pro 用来学习的朋友一些帮助。今年购买了不少 Apple 的设备,但是真正给我的生活带来改变的是这台 9.7 英寸的 iPad Pro。虽然我早已没了当初拿到一台新 Apple 设备时激动的心情,但是 iPad Pro 对我的影响却是潜移默化的。自从有了它,我在上课记笔记时更加从容,在与组员交流时更加方便,在课后复习时更加高效,它在学术方面给我带来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也是因为它,在经历了十多年的读书生涯后,我终于将自己的学习方法整理成了一个系统,帮助我在日后的生活中继续高效学习。

学生生涯的结束不代表着学习的结束,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我非常庆幸自己所处的时代能够有 iPad Pro 这样优秀的设备,有时候我会非常羡慕少数派 Matrix 里那些年轻的朋友,他们上初中、高中就有机会接触这些东西,至少在工具上他们处在了一个好的时代。

这篇 《iPad Pro 学术指南》也不会是一个结束,我希望在 Apple 和开发者的共同努力下,这个生态将会越来越优秀,我们能用 iOS 完成越来越多的工作,而我也能有机会继续为大家测试 iPad Pro 上的各类 App 并且推荐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