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 Matrix Talk

Matrix 还在测试阶段,但已聚集了一批分享者。你可能经常看他们分享数字生活的心得体验,但应该还不熟悉他们。

为了拉近大家的距离,我们策划了 Matrix Talk 栏目,将不定期邀请 Matrix 内活跃的分享者,聊聊他们的数字生活。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少数派和 Matrix 的立场。


Jiahao.S 在 Matrix 分享过不少文章风格很有趣的文章,除此之外,他还是一档播客节目的主持人,塞尔达传说的爱好者。

机器人和他聊了些,把 Apple 的全部产品换成 Android 系统的体验,建立 Archiviert 的初衷是什么,为什么会写这一类风格特殊的文章。还有更多你也会感兴趣的话题。

👉🏻 Jiahao S. 的文章

机器人:介绍一下你自己。

我是 Jiahao,正在德国读书,和 Wanye 一起主持一档播客节目。平时爱好睡懒觉、逛超市、买零食、喝咖啡,有空就看美剧、玩游戏、读 Kindle、去健身。

机器人:在德国留学这一段时间,你的数字生活相比在国内时有了哪些变化?

到德国才半年,从骨子里改变是不太可能的,对数字生活的变化从国内就已经开始了。大致五年前,刚上大学的时候,智能设备开始全面铺开,移动设备应用质量出现很大的改善。同时,智能穿戴设备逐渐地市场化,各类设备纷纷往「智能」上靠。

那个时候对数字世界是非常着迷的,觉得手机就能做很多从前没办法实现的事,量化每日的运动、用语音和私人助理交互、获取各类最新的讯息,不知不觉就陷进去了。到了研究生,年纪大了的缘故(吧?),对新的设备、应用没那么狂热,更加关注新潮背后的发展,比如 DeepMind 的飞跃式发展啦、Swift 开源和人人编程的计划这样的事。

在德国之后,对数字世界的态度趋于理性平静,受到所处社会的氛围影响,不再把数字世界单独拿出来看待,「数字生活」也就不存在了。从一个追新的爱好者变成了退居二线的观察者,这大概是最大的变化了。

机器人:最近你从 iOS 系统转换到了 Android 系统;Macbook 换到了 Chromebook;Apple Watch 换到了 Android Wear,是什么原因让你把 Apple 的产品全部都换掉了呢?

其实我把 Sony Smartwatch 3 退货,换了 Fitbit,现在用的设备非常分裂的,一部 iPhone、一部 Android、一台 Chromebook、一台 Windows、一个 Fitbit。

更换设备的一部分原因是全面转向 Google 的生态系统,让 Google 尽可能多地收集我的数据,来为我提供更好的个性化服务,在赌 Google Assistant 的未来。另一部分原因是意识到花更少的钱能够得到相同的体验,没有必要什么都使用 Apple 的设备。我并不是在说 Apple 的设备不好,我仍然很喜欢很崇拜,但在 Apple 之外也有很多非常优秀的产品。在跳出原本的圈子后,会发现以前的一些认知存在偏差。现在的 Android 足够好,好到开始影响 iOS;非常多的第三方厂商将 Google Cast 嵌入自家的电视、音箱产品;飞利浦的叫床灯比任何的手机应用都好用;智能穿戴式设备的作用远比想象的小……Apple 不是唯一的选择,不应该是唯一的选择,如果只有 Apple 那世界会挺无聊的。

主力手机更换 Android 后最大的好处是更完善的 Google 生态系统,除此之外就是后台机制了。在 Archiviert 播客 里我说过,Siri 虽然可以学习我的使用习惯,但一年多过去了,仍然不能在我想要看 RSS 的时候加载未读文章,不能及时更新订阅的播客,不能马上同步待办事项……两三年前的 Android 生态杂草丛生,现在大多数应用都会遵循最新的设计原则,使用系统的权限管理,加上 Doze 和 Xperia Stamina 电源管理功能,即使让应用程序常驻后台也不会显著消耗续航。从前 iPhone 是拿起即用,现在需要重新审视一番。

机器人:你在 iOS 上一直在使用的 App,Android 系统是没有的,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有哪些解决办法?

大部分应用虽是 iOS 独占,Android 都会有可以替代的应用。其他的诸如 OmniFocusUlysses 这类的杀手锏,就只能做一些让步了。好在我本身不是 Pro User,尽管用 Pro Apps,但并不会花很多时间钻研,满足最基础的需求就好了。

机器人:Matrix 最近很多关于记账的文章,你现在还在记账吗?分享一下你的心得。

仍然在记账。记账的原则和 介绍 BUDGT 的时候一样,以每日的消费额度为主(当然遇到 Nintendo Switch 发售这样的特殊事件,预算根本不重要)。记账归记账,该买的还得买,控制不住自己的手还是得剁,每个月的消费依旧可观……

机器人:分享一下你的手机主屏。    

个人认为 Android 设备的主屏是整个 Home 屏幕,所以就截取了四个页面。第一和第二个页面是位于 Home 最左侧的 Google Now,推荐给我的信息流和接下去要做的事。在一天的开始和休息时候会查看 Google Now,准备接下去要做的事。第三个页面是默认的 Home 屏幕,安置的是最为常用的应用图标。Google 全家桶不解释,Dict.cc 是非常好的德英词典,不仅有单词的释义,还会给出常用的搭配;2Do 是替代 OmniFocus 的 GTD 选择;Pocket Casts 是所有操作系统上最好的播客应用,没有之一,第一个让我感觉 iOS 版本差于 Android 版本的应用;WhatsApp 用来和同学朋友联系。第四个页面用来放置 Widget,包含 Weather Timeline 和 TrackID

机器人:在科技播客扎堆的现在,你为什么还会做 Archiviert 这个播客节目?

首先,我并不把 Archiviert 局限在科技播客中,我对它的定义广泛得多。在我的设想里,只要是生活中接触的任何门类,都可以成为 Archiviert 的谈资。之所以做播客,而不是博客等形式,是播客可以有更多的主题之外的部分,更休闲更轻松,就算是同一句句子,以博文方式呈现会显得正式,念出来则轻松许多。然后,现在涌现出的那么多播客,个人喜欢的少之又少,加之在《IT 公论》之后,播客变得大同小异,和最初开始听播客时的感觉完全不同了。我想做一些不同于其他播客的东西,想重新让播客回到最初轻松、愉快、没有压力的状态,而不是用会员计划、拗口的句子和自作聪明的姿态站在高处。于是就有了 Archiviert 播客。

机器人:任天堂经典的好游戏有不少,为什么你对塞尔达传说特别狂热?除了塞尔达传说,你还有哪些游戏推荐?

至今我没能找到和《塞尔达传说》相同感受的游戏,这是它带给我最特殊的体验。我喜欢动作游戏,又喜欢解密游戏,《塞尔达传说》是二者的结合。系统设定中,它没有等级概念,不需要刷装备刷经验。系统简单而不简陋,用有限的工具组合完成一个个谜题,会惊叹于制作人脑洞大开。它有着完整的世界观,每一作是个独立又连续的故事。要说具体的一二三来,我说不出,它是一个整体、是一个体验。那些标榜着 Zelda-Like 的游戏(《海之号角》),只不过学到了迷宫的表皮,怎么有脸说这句话呢?

好难给游戏推荐哦,真要推荐的话,就是《马里奥赛车》,一个无论高玩还是新手都可以玩得开心的游戏、大家一起玩会跟有趣的游戏。这里鄙视一下 PlayStation / Xbox,不能分享快乐的主机有什么好买的(微笑)

机器人:为什么会写《最好的时代》和《Zeitgeist 2016》这样风格特殊的文章?

我讨厌一味地强调数字生活,忘记生活真正的样子是什么。

微信官方网站的标题现在还是「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的确,微信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了。在微信里聊天、转账、发红包、发照片、点赞、打电话,在微信里购物、买电影票、打车、挂号,在微信里看新闻、看博客,现在有了小程序,能做得更多了。大多数人在选择这种生活方式之后,公交车上看手机,和朋友聚餐时候玩手机,电影院里继续刷手机。可是微信不是生活方式啊,难道没有微信就不购物看电影了吗?说到底微信只是一个工具,但它标榜着自己是个更加酷的生活方式。和微信一样,现在研究效率应用、发现各种新应用、身上尽是新潮设备,是一种非常酷的生活方式。但本质上,这种生活让人变得更好了吗,真的从中获益了吗?只是因为它很酷,所以选择了这样一种生活方式吗?选择的难道不是工具,生活依旧照常过么?

德国朋友告诉我,工作时间并不能定义一个人,在休息时间里,一个人的爱好、习惯方才是真实的。之于对数字产品的态度,一个人在数字世界里沉溺不能定义一个人,在线下的行为方才是真实的。就算周围的人都在用微信维系联络(我身边的中国同学仍然如此),也可以选择寄一张明信片;就算朋友聚餐大家都在低头玩手机,也可以选择主动开启话题;就算身边人有空就刷刷微博朋友圈看看直播送游艇,也可以选择出门买杯咖啡做个 Window Shopping。

数字生活归根结底是虚拟无效的,唯有脚踏实地地努力活着,成为更好的人。

机器人:印象最深/最喜欢的 Matrix 文章是哪篇?

没有。整个互联网都没几篇有印象的,别说 Matrix 了。

机器人:希望我去采访哪个作者?

没有。让这个栏目终结吧哈哈哈!(机器人:好的。🙂)

其实是我不太记人,和大多数人只是 Telegram 之交,现在的状态就可以了,深交要看缘分。


阅读更多「Matrix 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