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与 少数派 2016 年度征文 」

2016,信息洪流席卷而来:眼花缭乱的新闻客户端;层出不穷的知识分享平台;异常火爆的视频直播;知乎走红后,百度「百家」也进入了专业问答市场。

知识如同汪洋大海中的一叶扁舟,如何快速、精准地找到知识,一直是困扰学习者的问题。

本文主要介绍了我获取知识的一些途径,包括读书、碎片学习、领域强化、资讯平台等,为自己的 2016 做一个注脚。

读书

小时候喜欢读书,课堂上、家里或者周末的图书城。

毕业后参加工作,狭小的房间渐渐摆不下厚厚的纸书,于是我有了 「Kindle」,用上了「多看阅读」,渐渐减少了纸质书的购买。

1.Kindle——方寸之间,无限天地

362134.jpg

手上的 Paperwhite 3 陪伴我一年多了,还能保持高频使用。相比之下,3DS 和  Canon 6D 一直在吃灰。

300 PPI 的电子墨水屏幕足够清晰,待机时间、刷新频率都让人满意,阅读灯满足了夜间阅读的场景。Kindle 支持多平台客户端,方便客户跨设备阅读。

2016 年 2 月 18 日,Kindle Unlimited 服务上线,提供 12 元包月服务,畅读服务让 Kindle 再次焕发生命力。

当然,KPW 3 对于 PDF 等文件的支持还不够友好 ,如果对性能还不满意,可以换用 iPad,或者等待即将上市的 reMarkable

除了电子书阅读,还有其他方式丰富 Kindle 体验:

「Reabble」:Kindle 上的 RSS 新闻阅读器,专为电子墨水屏特性设计,可以用 Kindle 的浏览器访问、设置。

「狗耳朵」:全文RSS推送服务,支持 Kindle、多看和 Nook 等移动电子阅读设备。

「Knotes」:Mac 平台的 Kindle 标注工具。

「单反穷三代,Kindle 富一生」,买了 3 个 kindle 和 1 个单反,就这样把自己交给命运吧。

2.多看阅读——丰富资源,优雅排版

363048.jpg

2013 年开始用「多看阅读」,自此以后,一直把它作为主力阅读平台。

多看的内容较为丰富,图书资源接近 10 万种。排版非常精致,2016 年底《忒修斯之船》在多看上架,让人吃了一惊,我一直以为这本书极难电子化,没想到短短时间,被多看搬上了书架。

多看阅读支持多种格式,用 iPad 客户端读 PDF 、epub ,是我最喜欢的姿势。

多看阅读没有 Windows 或者 Mac 版本,这比较遗憾; 多看系统可以刷机到 Kindle 上,这比较有趣; iOS 版不能签到领奖,这比较郁闷。

总之,多看阅读内(资源)外(排版)兼修,是我最欣赏的移动端阅读软件。

3.其他选择

「京东读书」、「QQ 阅读」、「微信读书」、「掌阅」等等都是优秀的阅读平台,其中京东和掌阅还都推出了自己的电子书产品,希望与 Kindle 一较短长。

阅读市场竞争比较激烈,选择也比较多,用户可以根据资源、排版、售价等因素综合考虑,挑选自己喜欢的平台。

碎片学习

工作之后,自由时间少了,读书也少了。现在时常怀念学生时代,怀念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

整块时间不多,碎片时间却不少。每天通勤接近 2 个小时,这部分时间,大多可以用碎片学习填充。就我而言,最常使用的应用有「得到」「知乎书店」、「拿铁阅读」

363410.jpg1.「得到」——对知识付费的成功探索

「得到」是罗辑思维团队的产品,而罗辑思维,是知名度极高的知识分享社群。

「得到」的主要内容,大致如下:

  • 知识新闻,音频,免费,每日更新五条,每条大概时间在305分钟;每日更新5条知识新闻,免费,每条时长约3-5分钟,包括商业、管理、科技、文化、心理学等多个领域。

知识新闻可以快速让用户跟进最近的信息,缺点是涉及领域略为分散。

  • 电子书/音频书

现代人读书越来越少了,每年的出版物却与日俱增,除了豆瓣,客户也可以通过「得到」,用一小时的时间了解一本书的主要观点(电子书或者音频形式),如果有意愿继续深度,还可以购买全本,深入了解。

  • 订阅专栏

我认为,订阅专栏是「得到」的核心竞争所在。

我自己加入了 3 个小组:「李翔商业内参」硅谷来信」「罗辑思维」马云是商业内参的第一位订阅客户;吴军老师的《浪潮之巅》很有影响;罗振宇的跨年演讲不经意间成了收视冠军。

专栏是我最关注的内容,它对资讯又进行了一次浓缩,每天不到 1 元钱,节省了获取知识的时间。专栏也为「得到」带来了丰厚的回报,目前,专栏订阅总金额超过一亿元人民币。

「得到」可以提供专业的商业、科技资讯。通过专栏订阅,可以进一步节省检索资讯的时间成本,获取有效的资讯/知识。

2.「知乎书店」 ——盐的力量

“每一位认真的知友,都是知识海洋中析出的智慧之盐。”,创始人周源把知友比作智慧之盐,这正是「盐」系列的来由。

凭借知乎的影响力,「盐」系列、「一小时」系列都有着不错的销量和影响力。这些作品大多源于知乎问答,内容精炼,评价不俗,例如《深度学习的艺术:知乎采桐自选集》《创业时, 我们在知乎聊什么?》豆瓣评分都在在 7.5 以上。

知乎的书,大多指向具体的问题,用 1 个小时的时间,可以了解到高频交易的故事、了解日语等级考试技巧、读懂发票常识......

3.「拿铁阅读」——把书变薄,让你变厚

拿铁阅读,提供了高评价书籍的干货版(通常在原文的 10% - 15% ),让用户在有限的时间内,了解到核心内容。

书籍的类型具有一定的通用性,不会太过专业,多为经济、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社交沟通等领域。

用户可以通过分享免费领取,或者成为付费会员,也可以加入共建人的行列,获得付费账号。为了保证专注,用户每天只能领取一本书籍。

拿铁阅读提倡的是一种「知识众包」的方式。通过自己的阅读、整理、分享,你可以帮助他人,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提炼知识。毕竟「教是更好的学」。「知识众包」这种方式更低的成本、更快的复制性,很难在运营初期保持标准化、专业化,但是随着运营的深入,这种方式一定会带来更多的可能性,也许会成为下一个优秀的内容平台。

我已经把读过的书提交给编辑了,等待审核,期待从读者到分享者的跨越。

4.其他手段

包括稍后阅读的「收趣云书签」,通勤路上常听的「喜马拉雅」。前者最怕拖延症,后者上瘾熬夜听。

领域强化

通常,我喜欢在「网易云课堂」系统地学习一项技巧,乐于在「知乎 live」了解一个问题。

1.网易云课堂

2016 ,我在云课堂主要关注 office 应用技巧,希望系统地整理、提高自己,让展示材料更为美观、规范。

这方面有不少优秀的讲师,如秋叶、刘万祥,办公软件是网易云课堂最卖座的课程类型之一。

云课堂的内容比较丰富,挑选自己关注的领域,认真地学上一遍/几遍吧,

2.知乎live

2016 年 5 月,知乎 live 上线,这是一款实时问答互动产品。答主可以创建一个Live,用户点击并支付票价(答主自行)后,就能进入到联络群内,通过语音、文字分享信息。

我们可以把知乎 live 定义为“知识直播”。只需一张门票,就可以领略不同的人生经验,掌握珍藏的技能、技巧。

我自己参加了几场 live (买票观众),体验良好。个人认为 live 的内容值回了票价。

如果想靠 live 赚一笔外快,可以选题冷门些(去冰岛,刷爆你的朋友圈)、经历独特些(《比利·林恩》立体摄影师亲自揭秘 120 帧背后的故事),最主要的,知名度高一些(画面感与节奏:像拍电影一样写小说,马伯庸)。

3.其他

偶尔我也会关注下,「分答」、「值乎」等付费问答应用。

分答火热的时候,王校长 32 个回答创收 20 万。有人说是虚假繁荣,这个交给时间判断。

其实个人看好付费问答的前景,却不太认可目前的运营模式,名人效应确实带动了一些话题,但长久的繁荣还要看「知识众包」,参与寥寥的平台,很难火热。

恩,我更爱群众演员,而且尼采早就预言过偶像的黄昏

常用资讯网站

因为自身工作和爱好,平时主要关注新科技、新产品。

1.国内产品/科技资讯

国内外有不少相关的社区,发布国内外新鲜的产品,例如:

  • 少数派,优秀的应用推荐网站,个人最欣赏少数派的颜值。
  • NEXT(36Kr旗下,产品分享社区),包括国内外的软件、硬件产品,我也偶尔会推荐一些应用。
  • AppSo(ifanr旗下,产品分享频道),主要分享国内外软件,更新频率也比较高。
  • 什么值得买资讯中心 虽然是购物推荐网站,但是新鲜硬件产品的消息更新得很快。这也算不拘一格,活学活用吧。

2.国外产品/资讯资讯

  • 神器:producthunt   ,这个无需赘述,最著名的产品资讯网站,非常全面。

3.其他关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互联网栖息地,合理安排时间,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吧。

总结

1.时间是金钱,知识付费的本质是延续生命

经济学里有这样一个概念: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简单来说,在你付出时间(或者资源)的时候,本可以用这时间去实现其他盈利,而这就是机会成本。所以,当你花费 5 个小时在少数派投稿,你付出的成本并不是 0 。

互联网蓬勃发展,获取咨询的手段也越发丰富,这似乎让「知识」变得更为廉价。不过,考虑到机会成本,你阅读的每一本书、看得每一部电影,都浓缩着时间的价值,闪闪发光。

为知识付费的本质,就是在为时间付费,就是延续自己的生命。

2.时间碎片化,方法多样化,知识却要结构化

时间是碎片化的,获取知识的方法是多样化的,但是我们建构的知识体系一定是一张完整的拼图。《深度学习的艺术》一书中,作者从提问、解析、操练、融合四个角度,介绍了深度学习的方法,构建自身学习体系的重要性。

所以,用时间碎片捕获知识拼图,组成你的铠甲吧。

3.新年新希望

2017 不期而至,新的一年,希望自己更加积极主动,也希望朋友们都来给我点赞,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