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总是看到我派主编大人分享一些特别有趣的动图,索性暗箱了一个邀请码,进一步体验了【一闪】这个产品。简单的说,它应该是一个动图社区,有类似功能的产品并不少见。是什么让挑剔的主编大人如此喜欢,且在微博上形成了一码难求的现象?使用一周之后,我简单总结一些自己的心得,欢迎大家来交流。

Live Photo 里的意外惊喜

随着 iPhone 6s 推出了 Live Photo 功能,至今也一年有余了。这功能其实是在拍照的同时记录下 3 秒钟视频,初衷是让照片灵动起来,但官方并没有在玩法和分享方面做更多挖掘,导致大量的 Live Photo 浪费在相册里。虽然微博已经支持 Live Photo 视频格式的分享,但未做编辑加工的 Live Photo 信息量太低,很少有人专门去点击查看,最近还扯出泄露位置隐私的问题。

【一闪】则充分利用了 Live Photo 素材,大大简化了趣味动图的上手门槛,通过对短视频进行简单的剪裁和滤镜处理,再转换为 gif 动图,把那些美好的一刻真正动起来。基于算法经验,让动图的清晰度和文件大小恰到好处,分享到微博和微信都非常吸睛。

tempGif.gif

更吸引人的地方在于,你平时不经意拍摄的 Live Photo 素材,很可能通过【一闪】的编辑,变得非常有趣,带来一种未知的惊喜感。

在这里发现更多的美好

现阶段的【一闪】,对于用户质量进行严格的筛选控制,首先是邀请审核制,偏向于热爱摄影、喜欢新事物、见多识广的高端用户群。规则上,如果入驻的用户发布的动图被编辑精选,则可以获得两枚邀请码,这无形中引导用户去邀请同类的高质用户,而这些种子用户,成为高质量动图内容的源泉,不断的引导大家分享有创意、有美感的动图内容。

因此当你进入【一闪】的时候,看到的大部分内容都是令你身心愉悦的美好场景,这些美好不一定单指风景或人物,更多的是每一个用户内心情绪的传达,在这方面,动图显然比照片更有感染力。

tempGif 3.gif

现实生活充满烦躁,打开【一闪】,获得片刻安宁!

若即若离的轻度社交

现在一提到社交产品,就容易让人想到复杂、LOW、强制性,这也是因为上一个阶段“万物皆社交”导致的过激反应。为了提高用户粘性,大量的工具类产品,强制加入社交功能,强制推送社交对象,让人非常反感。要知道正常人的社交需求是有限的,哪有精力去维护那么多圈子。

【一闪】在社交方面也非常谨慎,主时间流,只有点赞、点评,还没有私信,发现页只有附近、热门和专题。它并不会刻意的让你粘在这里,更多的时候,反而是自己想主动进去看看。经历了狂热的 APP 大爆发时代,用户已经不在追新,变得特别敏感,一个好的社区产品,在内容和社交之间做好平衡变得至关重要。

360581.jpg

智能手机普及,人口红利见顶,移动互联网进入了下半场,资本舆论的风向从对移动 APP 的追捧,一下子跳到了微信公众号,一堆自媒体瞬间被炒得风声水起,APP 似乎变成了过时的东西。

事实上,APP 依然是数字化生活的重要入口之一,它也从鱼龙混杂进入了良性发展的新阶段,用户对 APP,开始有了大量的个性化的需求,类似一闪、轻芒、即刻等个性化、高质量的 APP 产品,会逐渐走向前台。

当然,新的商业模式也会随之而来,为个性产品和品质服务直接付费,必将成为移动互联网下半场的消费主流。

简单一句话,“少数派”们的时代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