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rix 是少数派的全新产品,一个纯净、小众的写作平台,我们主张分享真实的产品体验,有实用价值的互联网领域经验、思考。欢迎忠于写作,喜好分享的朋友参与内测。我们会不定期挑选 Matrix 最优质的文章,展示来自用户的最真实的体验和观点。

本文译自 Tikue Anazodo 的 The TL;DR Generation文章对标题和排版略作修改。


TL;DR = 太长了,不想读。(Too Long; Didn't Read.)

译者的话

我认为我们不是 Too Long; Didn't Read,而是 Too Lazy; Didn't Read。

这里的 lazy 一方面是指我们懒于阅读有深度的长文,另一方面更是我们思维的懒惰以及我们基本的质疑精神的缺失。

我们不断地被标题党骗入一篇篇充斥着垃圾文字的文章,我们「头条」类 App 充斥的都是以低俗博点击量的新闻,我们的朋友圈和空间里满满都是「不转不是中国人」、「少看一眼少活十年」,我们每天看这样那样的反转。但很多时候我们甚至都不需要打开 Google,仅仅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生活常识,动动脑子就能够知道真相。但我们却选择了全盘接收,正是这样的 TL;DR 造就了现在的谣言的盛行。

确认信息的真实性本不应该是作为读者的责任,但是在许多媒体底线一降再降的时候,我们有必要为了自己的三观,为了自己不被谣言迷惑而去认真地思考。阅读应成为一种享受,而不是我们精神的荼毒者。

当然其实译者一直以来也非常 lazy,希望能与所有看到这篇文章的人一起共勉。

1-GqHAgNoX-ebtEWkfejKH4A.png

本文译自 Tikue Anazodo 的 The TL;DR Generation,建议有能力的读者直接阅读原文。

译者写的导读:本文主要讲了互联网的出现让信息数量爆炸式增长,让我们失去了读长文的耐心,于是谣言开始大量传播。而解决办法就是遇到一些重要的新闻,先搜索一下查看真实性以及多读权威人士撰写的长文。

好了,如果现在你已经没耐心读下去了,那么以上这些对你或许已经足够,关闭页面吧。

下面开始原文:


太棒了,你没有关掉这个页面!那么正文开始了:

……在信息十分丰富的世界,信息的丰富就意味着其他一些东西的匮乏,那就是信息所消耗的东西。信息的消耗十分明显:它消耗了人们的注意力。因此信息的泛滥导致了注意力的缺乏,同时也催生了这样的需求:将我们的注意力从过量的信息源中拯救出来。

——Herbert A.Simon

万维网拥有将人们与各种信息和其他人的想法、观点无缝连接的能力,它的出现理应是过去 30 年里世界上发生的最棒的事。 但对于普通人来说,由于他们在较长的内容(比如视频,图书,报纸等)上集中精力、并深入了解某个主题的细节的能力有限,万维网的出现也算最糟糕的事情之一了。

过去,所有的内容都必须经过电台、电视或是报纸才能到达受众。内容的分发被大公司的网络和出版管理者完全掌控。万维网打破了这个机制,参考我此前的文章《极为宝贵的分发》

随着互联网对于内容和平台的去中心化,我们生活在了一个这样的世界:任何一个拥有一台联网设备的人都可以创造内容,他们创造的任何内容都有可能被推送到其他任何一个联网的信息消费者那里。过去那些内容创作和分发的屏障被破坏了,而消费者们却要利用并未增多的时间去消费大量增加的长的短的内容。由于这些内容相当多,以致出现了像 YouTube 这样用户每分钟上传共计 300 小时视频的平台。

从信息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信息的数量以一种令人惊恐的速度增长,但是一天仍然只有 24 小时,并且人们可以支配的精力并没有增多哪怕一点点,也就是说,你在 Snapchat 上多花 1 分钟,你就要在 YouTube 上少花 1 分钟。

所以信息消费者们是怎么应对这些情况的呢?

随着如此多内容创作者对我们的注意力的激烈竞争,我们不觉间成为了强大的新闻梳理机,不停地寻找获取知识的捷径。这本对于我们的理智有益,但最终在很多原因的作用下还是产生了问题,我认为这些原因在总统选举期间变得更加明显。我们往往会挑选最精彩的部分而忽视其他部分,而报道政治运动的内容创造者和媒体们也充分地利用了这一点。于是我们经常只是读过那些吸引人的标题、看过一个视频片段却忽略内容或事件发生背景,便随即形成自己的观点。

举个例子,最近我在网上看到特朗普满口胡言地讲奥巴马如何对一个反对者大声喊叫。但事实是,奥巴马从来没有对这个反对者喊叫过,相反,奥巴马出人意料地提出了三个为什么支持者应该尊敬反对者的原因。在这里特朗普正是利用了听到这个谎言的大部分人并不会去做任何核实工作这一事实。事实上特朗普非常了解「太长了,不想读」时代的人们在使用便利的搜索工具核实内容这方面的无能,以至于他甚至建议他的支持者们自己研究视频剪辑,但是他很清楚大多数支持者都不会接受他的这个建议。

我已经花了很长时间来从个人角度思考这个问题,尝试搞清楚我内部的梳理机是如何塑造我的思想和信仰的。我该如何在使用新媒体平台的同时,还愿意深入阅读那些能为构造我的思想和信仰提供更坚实基础的长篇内容呢?

我已经在尝试用一些方法来让我能够与我内部想要控制我的梳理能力更好地斗争,这不是一个很详尽的列表。我想这些方法可以被粗略地分成两组,第一组包含了与媒体保持健康的互动而不会影响我的想法的方法,第二组则是深入思考的关键:

  1. 人们担心要如何避免屈从虚假新闻报道。正如 Ben Thompson 在他的博文《虚假新闻》中所说的:「证实性偏见1就像一剂强烈的兴奋剂2。」一个吸睛的标题,博客或是新闻文章不足以证明任何话题或事件的真实性。对于像 Facebook 这样的社交媒体平台,这点更加重要,在那里人们很容易就相信了别人从「一个奇奇怪怪的我从来听都没听说过的网站.com」分享的事情 ;或者是相信一个「整日追热点来骗点击量的网站.com」的标题。 如果一个听起来很疯狂,似乎能够影响全球的故事是真的,那么机会来了,去 Google 简单地搜索一下就会显示出几个可信的信息源中有同样的故事或是揭穿真相(对于那些假的故事)。如果一件事情十分重要,请务必确认一下!案例研究:一些 20 岁的年轻人六个月前在洛杉矶创建了 LibertyWritersNews.com,并制造病毒传播的假新闻,并且由于那些容易受到证实性偏见影响的消费者,他们的月收入达到了 4 万美元。

  2. 多多阅读由领域内的专家写的与关注话题有关的书和其他长篇内容。由于短篇内容和那些标题党爆炸式的增长,现在有这样一种不断增强的趋势:我们现在仅仅是因为站在太阳下读了一篇四段长的博文,讲奥巴马的医改政策为什么很垃圾,或是读了纽约时报有关班加西的一篇文章,或是听到特朗普谈及与中国的交易,就以为自己成了这个话题的专家。花费时间阅读某个领域的书籍是有很长的路要走的。

第一条实践起来十分简单,而如果想做到第二条,在现在这样时间有限、内容却不断增长的环境中就会难一些了。但我相信,大概这才是在长期的践行后,能够使我的想法和讨论最终变明晰的最重要的一点。


译者注:

  1. 证实性偏见: 确认偏误(或称确认偏差、证实偏差、肯证偏误、验证偏误、验证性偏见)是个人选择性地回忆、搜集有利细节,忽略不利或矛盾的资讯,来支持自己已有的想法的片面诠释。——来自 Wikipedia↩︎
  2. 一剂强烈的兴奋剂:此处为意译。原文为「Confirmation bias is a hell of a drug」,译者理解为俚语,并参考 Urban Dictionary 的这一词条:Cocaine is a hell of a drug: An interjection. Originated from a famous skit in Dave Chappelle's "Chappelle's Show". The skit would portray Rick James, usually high on cocaine, preforming doing crazy and stupid things, such as smacking Charlie Murphy in the face. Rick James would frequently explain away his actions by saying "Cocaine is a hell of a drug".↩︎
  3. 本文由 @WayneMaa 同学和 @Steve-Mr 同学共同翻译,并感谢 @路中南 同学对后续修改的重要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