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接触印象笔记还是在高三的时候,那个时候对于印象笔记这样的生产力工具有着一种狂热的崇拜。无论什么东西都希望保存在印象笔记里,试卷、材料也一定要拍成照片保存在印象笔记里。

不过毕业之后对印象笔记使用的少了很多,尤其是在记笔记方面。我渐渐的发现,印象笔记的名字里面虽然有着一个笔记,但其实一点都不适合做笔记。而叫着备忘录的 app 反而更适合做一下读书和学习的笔记。

排版复杂,编辑不易

很多人讨厌记电子笔记,因为这始终来的不如手写笔记有质感,除此之外,频繁的在手机、书本或电脑、书本之间切换对注意力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频繁的在屏幕间切换,实际上对于阅读来讲是一种减益。

而这种 debuff 在印象笔记上也非常明显,虽然通过各种渠道都反馈过,但是到目前为止印象笔记都不支持 Markdown 语法。而在记笔记(阅读笔记和课堂笔记)的过程中,恰恰是这种简单的标记语言最为快速和方便。而印象笔记因为其格式的多样性,很多时候我不得不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去弄出一个让我赏心悦目的排版出来。

2b393r58e6

相对来讲,苹果自带的备忘录虽然也不支持 Markdown 工具,但是可以通过快捷键来指定标题、加粗文字、引用等等。虽然 Apple Notes 支持的标题样式很少,仅支持二级标题但是也算得上是勉强够用。

排版简单是印象笔记比之 Office 系列的一个优势,可以让我在码字或者记录的时候不用太过关注格式。然而对于记笔记来说,这样的排版还是复杂了一下。所以在我看来,印象笔记始终是一个搜集兼具工作写字台的地方,而不是一个用来记笔记的应用。

重搜集而非归纳创造

印象笔记的长处在手机,他有 Chrome 的剪藏插件,有标签和二级目录两种归类方式。除此之外它还支持微信一键保存公众号文章,印象笔记实际上是为了保存而生,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偏重搜集整理的工具。然而笔记则恰恰相反,它是一个归纳创造的产物,是我自己对于书本的一些理解和归纳。

%e5%b1%8f%e5%b9%95%e5%bf%ab%e7%85%a7-2016-10-12-21-59-29

我也会用印象笔记来写一些工作上需要的东西,比如微信文章、个人博客、或者一些文档。但是我渐渐发现,印象笔记其实并不是一个非常好的写作工具(但也没有更好的了)。对于微信来讲,印象笔记没法提供各种 H5 元素,并且微信文章很多是有时效性的,保存起来的意义不大。而个人博客的话我目前一般都用 iA Writer(本文即是)来完成,Markdown 语法对我的帮助真的很大。

至于最后一个工作需要的文档,我一直觉得印象笔记的协作功能很强大。可是等到我真的参加到工作之后才发现并不是如此,很多时候正式的文档都是要落到 Word 上通过邮件进行分享。而且其中还涉及到版本控制等东西,印象笔记实际上也不是一个特别适合工作的应用。

究竟应该怎样用印象笔记

最后,究竟应该怎样用印象笔记?这是每一个用印象笔记的人都会去思考的问题,我曾经弃用过多个印象笔记的账号。原因无它,只是因为过了半年之后就会发现保存的东西太多了,而搜索的功能其实很多时候也不如 Google 来的给力。资料冗余,这是每一个刚开始用印象笔记的人都会面对的一个大问题。保存的资料越来越多,打开它的欲望却反而越来越低。

OLYMPUS DIGITAL CAMERA

我现在养成了整理印象笔记的习惯,通常情况下,我是不会让我的笔记数量超过 400 条。大部分保存的内容其实都是稍后阅读的内容,有些文章阅读了之后没有保存的价值我就会毫不犹豫的删掉。而有些内容相似的文章我则会将他们进行归档,贴上表情或者干脆直接合并笔记。

除此之爱,我还会不定期的随意浏览笔记。很多当时保存下来的微信文章时隔数月再去看一遍也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其中不乏一些值得一看再看的内容,而一些实效性的内容则会被我毫不犹豫的丢到垃圾桶里!另一方面,不定期浏览笔记也是为了加深笔记在自己脑袋里的印象,存在云端并不代表你记住了,更不代表你掌握了!

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用印象笔记的一套方法,而我相信每个人的方法都不一样,每个人对于印象笔记的理解也都不一样。以上说的都只是我个人总结出来的一套方法,但还是那句话,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本文最初发表在我的博客:高堡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