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者
叶明,摄影师,重度摄影后期爱好者,现为 泼辣修图 开发商「泼辣熊」团队成员。本文来自知乎问题《如何提高手机摄影水平?》的回答。
- 本文所有图片,除特殊声明,均使用 iPhone 6 拍摄。
- 所有的后期处理均是通过泼辣修图 App 。
- 文中所有图片都是在两个小时之内完成拍摄的,重要的是对比,不要苛求质量,谢谢。
手机摄影不同于相机摄影,其更加随意,器材的限制也更大,没有太多技巧性的东西,更多的是靠构图与创意取胜。
少就是多
我一直认为这句话是摄影最经典的法则之一。对于新手,明白了这句话可以迅速拍出满意的作品;作为老手,明白了这句话可以打通迈向高手的大门。
在最开始接触摄影的时候,主题不够明确是一个大问题,而通过减法可以迅速的交代清楚主题。而对摄影有了深入了解之后,有一个主题已是基本功,而如何用最少的画面元素构架起一个主题则是提升的门槛。
当然,「少」只是摄影的一种表达手法,这并不是说画面只能「少」,不能「多」,实际上,能够把画面繁杂的元素一一加以合理安排,也是一项非常伟大的能力。
举个例子:
看到这张场景,你会怎么拍?如果你像上面这样拍,那就是路人水平,随手咔擦那种。
记住:少就是多!
这样拍出来实在太杂乱了:雕塑、建筑物、远处的建筑物、地板、绿化带……
如果是掌握了一些构图法则的,可能就会这样拍:
这明显就能看出来一定的摄影水平了。通过仰拍的视角,直接把地面的建筑物、地板等元素排除了,只保留雕塑、绿化带、天空,同时为了活跃画面,还加入了一个人。
但是,如果是一个更加成熟的摄影人,可能就会这么拍:
(该图为相机拍摄)在前面的基础上,把绿化带排除,只保留天空和雕塑。
变化过程是这样的:
- 雕塑、天空、绿化带、建筑物、远处的建筑物、地板。
- 雕塑、天空、绿化带。
- 雕塑、天空。
化繁为简,少就是多。
因此,你在拍照片的时候,一定要想一下:是不是可以少一点儿,再少一点儿?
低一点儿
面对这样的场景,你会怎么拍?
如果你拍成上面这样,那只能说是中规中矩。平稳的水平线,三分构图,延伸线,还算合格。
但如果是一个成熟的摄影人,可能就会这么拍:
- 通过拉低相机的位置,使得水面的反射更加强烈,从而形成更加强烈的对称效果。
- 通过裁剪,制造广角的视觉效果。
- 电动车则是点睛之笔。
- 通过垂直翻转,有电动车即将驶向云端的效果。
再比如,这个场景:
如果拍成上面这样,依旧属于中规中矩,没有多大亮点, 但是似乎谁都能拍出来。这时候,我们采用:
- 通过拉低相机的位置,让水面占据更大的位置(透视关系),从而形成更加强烈的视觉冲击。
- 制造水面波纹(为了激起波纹,我脚不停的在踏水),让画面形成更加的水面质感。
- 通过裁剪,制造更佳的视觉效果(16:9)。
- 通过镜头校正,制造夸张的视觉的效果。
- 通过减少车辆,强化画面重心。
节奏与韵律
什么是节奏与韵律?简而言之:统一特征下的有序重复。
比如这幅图:
它就没节奏,没有「统一特征」,也没有「有序重复」。
但我们这样拍摄也就有节奏了:
- 统一特征:线条
- 有序重复:渐变
也可以寻求交叉的节奏:
再比如:
这是有节奏感的,但是节奏感不强。
我们从下往上拍摄:
(这幅图有致敬因素)这样节奏感就更强了。
靠近一点儿
有时候,我们把手机拿近一点儿,不仅仅是为了拍微距,或者虚化背景(实际上虚化能力也很有限),而是为了:
更好的观察被拍摄的对象。
走近了你才会发现,原来还有这么大的世界!下面这张照片也是手机拍的,谁知道是什么?
后期处理
后期处理是摄影中很重要的一环,我这里简单讲个例子。
这是一张暴雨图。原图是这样的:
实际上,处理之后的图更加接近当时的视觉效果:真的是黑云压城城欲摧。
对于这类图片的基本模型是:
去雾——渐变滤镜
我们先导入图片:
然后使用去雾:
可以看到,天空的细节一下子就出来了。然后,我们再新建一个径向渐变滤镜:
注意三个数值:
- 曝光:我们提高曝光,是为了获得画面的细节。
- 高光:我们之所以降低高光,是为了凸显出天空的细节。
- 羽化:羽化值越大,效果就越自然。
OK,经过上面两步,我们的调整基本上就完成了。
原图是这样的:
这张也是通过这个方法处理的(多一个拉平水平线的步骤):
OK,拍一张图之前想四件事:
- 画面元素是不是可以少一点儿,再少一点儿?
- 是否有画面元素可以构成节奏?
- 手机是否可以拿低一点儿?
- 手机是否可以靠近一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