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快照 2015-08-07 上午10.59.03.png

作为一个老派的 Windows 用户,我一直在犹豫下一台电脑是否选择 Mac,因为在全部同事都是 Mac 设备的氛围里,自己越来越显得格格不入,虽然我还是很担心交互操作的改变会让我效率变差,但最终还是决定要尝试改变自己。

促使我选择 MacBook 的几个原因

1,其实身边的人每一次购买 Mac 产品,都会对我产生影响,但是没有人能真正告诉我它会带来什么,从外观来说,要从我的 ThinkpadX220 过渡到苹果电脑,13 寸的 Air 有点大了,11 寸的 Air 又太小,窄边框的 12 寸,基本是最佳选择。

2,用了快三年的小黑,Win7 系统臃肿不堪,电力不济,对于经常出差,希望随时工作的我来说,以上问题都是效率噩梦,MacBook 的轻薄和长续航,直戳我的痛点。

3,最后一点,是 keynote 的吸引力,想要做出一个简洁有力的商业计划书,就应该选择 Mac,虽然许岑一再强调,PowerPoint 也可以做出同样的效果,但依然想使用最好的工具来做重要的事情。

上手半个月的实际感觉

1,外观工业设计

等了十几天,拿到机器,除了轻薄,更多的是惊艳,苹果已经把铝合金玩到了极致,每一处线条和棱角都堪称艺术品,在这个前提下,还融入优秀的视网膜屏幕,性能均衡的无风扇主板,够用 9 个小时的电池,很多人说用苹果电脑是提升逼格,但我觉得,一个带有气质的产品,首先是改变的是你工作的态度,在这样一个设备上,你希望做出来的东西要配得上它,不管是一款应用,一张图片,或是一个文档。别说“没有设计就是最好的设计”,真正好的设计是深入人心,改变世界的。

2,性能体验情况

我的工作属性是管理和沟通,主要是文档,邮件,印象笔记,奇妙清单,即时通讯,双浏览器等等,很少使用图像处理等大型应用,在这些应用常开的情况下,偶尔会出现一下卡顿,并基本不影响使用,如果日常能稍加注意,适当关闭一些程序,基本没有问题。

3,系统上手情况

从鼠标过渡到触控板,十几年的习惯要改变,单指,双指,三指切换,对思维和手指的灵活度有了新的要求,开始难免有一些误操作,但整体下来,并没有影响工作效率。整体的使用过渡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比较喜欢系统的多桌面设计,把不同的应用放在不同的桌面里,就可以在常用的工作进程中来回切换,不会把工作混杂在一起,要做什么就专心做好一件事。

通知系统比较完善,日历,微博,QQ,基本不会错过任何重要信息,作为 iPhone 用户,Mac 的很多设计理念是与 iOS 类似的,所以更容易上手,获得良好的多设备之间的一体协作效果。

在文件管理上,需要有些适应,没有了那么多的盘,没有那么多的文件夹,没有那么多固定模式,更多是利用搜索和预览来查找文件。

一些槽点

1,键盘:这个算是热议话题,为了轻薄的惊艳效果,MacBook 牺牲了键程,这导致键盘手感非常浅,非常硬,当我偶尔回到 Thinkpad 上敲字的时候,发现原来的键盘真是一种享受。长期敲这种键程短的键盘,手指尖会微痛,我也在尝试着尽量去轻击,用手指肚来操作,情况稍微有些改善。如果你是文字工作者,建议到 Apple Store 试用一下比较好。

2,接口:左边一个 Type-C,右边一个耳机孔,够简洁,跟键盘一样,这也是一种设计妥协,从使用的角度,它肯定是有不方便的地方,但好在有转换器可以选择,无论是插U盘,还是连接显示器,基本都可以解决,另外,很多传输都可以通过网络完成,物理传输的使用率正在下降,这个接口毕竟属于前沿技术,未来的通用性会更强。

回不去了

昨天给小黑升级了 Windows10,发现两个系统有很多似曾相识的地方,通知中心,多桌面等等,用起来也不算违和。但真正的问题是,我的眼睛已经不能接受这个 1366 的屏幕分辨率了,看哪里都是粗糙和模糊的感觉,整个人都是不清醒的感觉,虽然鼠标和键盘让我很畅快,但我还是选择视觉感官刺激优先,所以视网膜屏幕成为了 iPhone 风靡的关键点,因为一旦用上,就很难回去了。

就像你看管了少数派精致页面和精品应用,还回得去哪些传统论坛和应用市场吗?

IMG_224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