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要以使用频率来定义一个人对某个 App 的喜爱,那么我一定是墨客。

从 iOS 有电池用量统计开始,墨客就总是排在我 iPhone 耗电的第一位,一直都比微信、QQ 要高。一来是因为相比微信,我更喜欢玩微博,二来是工作原因我需要日常运营官方微博帐号,但另一重要原因是墨客诸多小细节,让我始终喜欢着「刷微博」这件事。

所以,这篇文章会主要从我个人(因工作的)使用习惯和需求的角度,来讲讲在墨客里我喜欢的那些细节设计,可能内容不具代表性,但至少会看到一个事实——墨客是一个用心做的优秀 App。

多账号

说起墨客的多帐号,它是我之所以这么久都不换其他客户端的直接原因。第三方微博客户端出了那么多,VVebo、奇点我也相当喜欢,但就是没法拿来做主力,因为墨客的多帐号太无可替代,它在无形中帮我节省了许多无谓的时间。

最快速度切换帐号

墨客切换帐号的步骤是:任意界面点击左上角的头像(或长按底栏个人页图标),在弹出框中点按想切换的帐号,无加载立即完成切换。

VVebo 的多帐号其实做得也不错,和墨客一样都是两步达成,但实际使用起来并不顺畅,它需要先从屏幕边缘滑出侧栏,再长按帐号头像,之后还需要等待几秒的加载时间。看起来差别不大,但当我每天需要频繁切换帐号时,「需要长按」和「需要加载时间」这两个细微的时间差就会被放大,从而让人感觉不够畅快。

2.gif

方便查找定位一条微博

这一点可能比较冷门,但对我自己的使用非常有帮助:当我在个人帐号下,想找一条官微发的微博来转发时,只需要切换帐号后,点底栏个人页到帐号主页,再点击顶栏随时都在的搜索按钮搜当前列表(只要不是太旧的微博,都能无延迟立即搜到),然后转发微博,在写微博页切换转发帐号,写好发出即可。

顺带说一下墨客的搜索。墨客的 @ 人、话题和搜索都非常方便,前两者有自动补全(虽然最近被新浪弄残了),后者也有类似的功能,即「搜索本地缓存的微博」。意思是直接在墨客刷新缓存到的微博里面进行搜索,因为是搜本地数据所以没有加载时间。平时看到某一条微博刷过去了,但记得关键词的话,很可能通过这个搜索快速找到,或者在个人页搜自己最近发的微博,都很方便。

1.gif

 

写微博

「写微博」功能很重要,至少对我这种经常要发微博的人来说。墨客是唯一一个让我能放心在里面写微博的客户端,目前为止我还没有找到比它做得更好的。

实时保存,闪退不丢

码字的人最烦的一点就是,写到一半字全丢了,这在手机上尤为要命。对很多人来说,手机码字已经很辛苦,遇到 bug 闪退,或者退到后台开了几个其他的应用,再回来 app 重新打开,刚写好的字就没了,这是很常见的事。

墨客在这点上做得很好,不论是你主动退出,还是被系统后台自动杀掉了进程,抑或是意外 Bug 闪退,你写的东西都不会丢失。这对我这种常常要手机发微博的运营者来说,意义重大。

URL 链接可快速打开进行查看和核对

作为微博运营者,发的微博常需要带链接,而有时可能因为慌乱之下把链接弄错但全然不知,比如少数派文章链接格式均为域名后加五位数字,很容易混淆几篇文章的 URL。

在墨客里写微博,贴完链接后,可以下滑关闭键盘,然后点击刚添加的链接在内置浏览器里打开,便可以用来核对链接是否正确。

另外,有时我甚至会直接把它当作一个临时的浏览器使用——手写一个 URL(如:作者招募指南),下滑关闭键盘,点链接打开,在页面里复制出我想要的内容,然后微博回复给别人。

3.gif

 

如码字 App 般的体验

其实上面我提到的两个特性,可以发现墨客是把「写微博」这块的功能以码字应用的标准来做的,一个实时保存,一个内置浏览器,后者还是 1Writer 的特色功能呢。

大屏优化

我目前用的是 iPhone 6 Plus,所以大屏优化对我来说相当重要,尤其是每天都要打开很多次的 App,墨客在这方面也做得很好。

首先是,底栏的五个 Tab 图标可以根据使用习惯自由排序。我习惯右手持机,我的排序一直是:私信、评论、主页、@、个人页,私信用得最少放最远,主页放中间是我拿着 6 Plus 刚好拇指所在的位置。

然后,长按底栏的图标,可以打开一些原本需要点顶栏才能打开的功能,比如点主页顶栏打开的分组、收藏,长按底栏的主页图标就能打开;比如左上角的帐号切换,长按个人页图标也可以。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右侧边缘滑动返回。iOS 系统默认的左侧边缘滑动返回对我这种右手持机的人并不友好,墨客的这个手势简直是救星。顺带一提,当年 iOS 6 时代的旧版墨客有个「滑动底栏返回」的手势,也是我的最爱,毕竟「返回」操作实在是太频繁了。

浏览微博

墨客这一块我没有太大感觉,和同类 App 的差距应该是最小的。我就简单罗列一下平时常用并觉得不错的几个特性吧(不排除其他同类也有):

  • 在浏览时,双击底栏的当前图标,即可快速返回至顶部,多次点击则会回到顶部的同时进行刷新,这应该是平时刷微博最常用到的操作。
  • 在浏览长微博图片时,如果不小心关掉,再次打开图片,墨客会记住你之前的浏览位置。
  • 浏览微博时,长按链接可弹出系统分享菜单,以便复制链接或 Safari 打开等其他操作。
  • 上滑或下滑图片即关闭,非首创,但这种关图片的方式真的挺顺手。
  • 长按用户头像可复制昵称,这在一些特殊场景下非常有用。
  • 在时间流列表点击某条微博出现的浮窗菜单栏,如果那是一条被转发的微博,长按「查看微博」按钮是直接看那条原微博,长按其他几个按钮也是类似效果。
  • 双击底栏的「私信」图标可「全部标记为已读」。

后记

上面说的东西并不全面,我也没想要面面俱到,事实上我一直认为第三方微博客户端本身就是很「个性化」的东西,为满足不同的微博用户各不相同的需求而生,所以我对那些总要拿一个客户端跟另一个客户端比较,还一定要分出个高下的人感到很无奈。

这篇文章只是想说,墨客对我这样一个微博运营者来说,确实是一个切实提升我使用效率、帮我节省时间的 App,所以我才如此喜爱。

不过随着现在微博开放平台的屡次限制,微博活跃度和内容质量的下降,以及我自己对碎片化阅读的更深理解,我已经对「刷微博」这件事不再那么有热情了,拿起手机,我更多的会尝试打开 Reeder、Nuzzel、知乎,而不是在微博上继续浪费时间。

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是墨客让我一直到现在还在每天刷微博。就如开发者那篇博文所说,如果像墨客这样的第三方微博客户端都被新浪弄死,一些不喜欢官方客户端的用户可能干脆就不玩微博了。我想到时候,我一定会是这种用户里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