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者

徐奥,前腾讯工程师,现在是一名单身的游戏设计师,印象笔记和很多应用的重度用户。使用了 7 年印象笔记(Evernote),同时是微博 @Evernote中文 的创始人,在印象笔记进入中国之前,就开始以一位重度用户的身份,长期为大量中文用户提供非官方但是足够专业的信息和帮助。


前言

印象笔记(Evernote)的全球 CEO 菲尔·利宾说:70% 的用户使用印象笔记是为了工作

我简单解读一下这句话:

  • 大多数用户是为了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才开始使用印象笔记。
  • 大多数用户对于在工作中使用印象笔记更有经验。
  • 大多数用户并不了解在工作以外能解决什么问题,也对此没有经验。

大家对工作场景下印象笔记的使用关注度已经够高了,如标题「八小时之外」所言,我打算在第一篇印象笔记系列文章中反其道而行之,分享它在工作以外的应用。文章面向的读者可能是:

  • 从未接触过印象笔记的人。既不知道什么是印象笔记,也不知道它能干嘛。我接触过不少对印象笔记一无所知的朋友,他们通常都不想一开始就了解如何安装、如何操作这样繁琐的技术细节,而最关心的是「这个应用到底能解决什么问题?」
  • 使用印象笔记已经很久,但是在工作以外不怎么用的人。身边被我安利使用印象笔记的人不少,其中不乏使用时间很长的用户,他们在工作以外的使用经验几乎为零,在这方面的了解是一片空白。

用笔记整理爱好

每个人都有业余爱好,在爱好上往往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想要不断深入,而不是浅尝辄止。不论你的爱好是什么,印象笔记都能帮到你成为专家,我把这里的用法概括成 3 个字:

  • 读——他人的资料与经验。
  • 写——自己的创造与经验。
  • 存——让印象笔记替我记住。

下面以我的爱好举例说明,这 3 种用法是怎么体现的。

旅行

我喜欢旅行,在这些旅行经历里,既有十天以上的长途旅行,也有当天往返的短途旅行。

  • 读:网友攻略。网上由网友们贡献的攻略数不胜数,可以集中保存到印象笔记里阅读,为出发前做准备,也可以留作资料在旅行途中查阅。印象笔记的浏览器插件,保存网页只要一键完成,而且自动剔除无关信息(比如广告),保留正文的主要信息。
  • 写:自制攻略。我是一个出发之前喜欢自己做攻略的人,不一定重复别人的体验,而是凭着自己的喜好,来设计自己的路线,准备好气候、交通等重要基础信息。这些东西都可以写在印象笔记里,自动同步到手机,在路上也可以随时查看。
  • 存:机票酒店订单。我要住的酒店地址?我要搭乘的航班编号?这类难以凭人脑记忆的重要信息,可以选择最重要的部分,复制粘贴到印象笔记。需要的时候,不慌不忙地打开手机,轻点几下就能看到。

这是一篇很好的网友攻略,上图是这篇攻略在 Chrome 浏览器里看到的样子。可以看到,这是一个完整的网页,有左侧的导航栏,也有顶部的横幅图片。通过印象笔记的浏览器插件,我一键保存到了印象笔记里。

这是这篇攻略在 Windows 电脑版印象笔记里的样子,印象笔记自动去除了与正文无关的左侧导航栏和顶部横幅,而正文一字不差地保存了下来。

这是我自己写的一篇攻略,包括了很多综合信息,既有一些常用的链接,也有一些关键文字信息,和带有等高线的路线地图。这样一篇笔记写成之后,目的是为了在旅途中可以随时查看。

上图是我写的这篇攻略,在印象笔记 iPhone 版里看到的样子。首先印象笔记是通过网络在所有设备之间自动同步的,所以我在电脑上写好的攻略,不需要我做任何操作,就能在手机里看到一模一样的内容。其次所有内容会自动排版(比如字体大小),在保持内容不变的情况下,适合在手机上阅读,排版不需要任何人工操作,每张图片点击之后可以单独查看,比如放大、拖动都没问题。但是特别提醒,如果没有网络的时候(比如在没有漫游的地区/国家,或者在没有信号的深山老林),在手机上打开印象笔记访问笔记,是一项付费功能,需要你是高级版用户才能够使用,否则只能在有网络的时候看到笔记全文。

上图是我的一张机票订单,我把网页上选中了仅仅 3 行的关键信息(航班号、日期时间),复制粘贴到了印象笔记中。这样简单地存下来,我就不用担心遗忘了,每次出行,我都不必手忙脚乱。你还可以通过印象笔记添加提醒,到时间弹出通知,点击通知就可以打开这条笔记,看到相关的信息。

读书

在读书这个领域,印象笔记简直是绝配。

  • 写:阅读计划。每年我都会写一个阅读计划,今年要读多少书,每种类型的比例是怎么分配的。细分到每个月,把要读的书列出来,1 月读什么,2 月读什么……到月的粒度就足够了。这样的计划可以写在印象笔记里,写完之后把计划拖到印象笔记的快捷方式,既能提醒自己,又方便随时查看。
  • 写:读书笔记。每本书读的时候,可以把精彩段落直接拍照保存印象笔记,也可以写下自己的感想、评注。书读完之后,把自己零碎的读书笔记串起来看一遍,就像复习一样,既能加深记忆,还能产生新的感受。
  • 读:网友书评。像豆瓣这样的网站上有很多网友的书评,发现一篇好的书评,可以用印象笔记保存下来阅读。这样除了自己的理解,还能看到别人的理解,全都可以集中保存在一处,就是印象笔记。

还有很多爱好,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如果读者们对这方面感兴趣,可以提出来,我再补充。

学习

这里我对学习的定义是:学习一门生活中实用的新技能。

学校里的那种学习,不是我要探讨的范畴。学习不只在学校里进行,有些技能在生活中也需要学习,这些技能并不是你的爱好,你对它们不感兴趣,但是一旦学会了,对生活质量会有明显的改善。比如

学车/考驾照

上图是我自己写的学车笔记。我目前在学科目二,教练的时间有限,很多知识只讲一遍,学车又不是连续性的,有可能这次我还记得,下次去又忘了。所以每次学完车回来,我都会在印象笔记里写下今天学到的知识点,不仅是一种复习,加深印象;下次去学车前,还可以翻出来回忆一下,迅速进入状态。

学外语

外语的资料可以说是多如牛毛,但是一些精华的资料,看看就忘的话,其实是一种浪费。比如上面这篇,在英文写作时 45 种避免使用 very 的方法,看一次是不够的,往往要存下来多看几次,才能植入在大脑当中。

学做菜

上图是一篇芒果糯米饭的菜谱,保存在印象笔记里,到厨房把 iPad 架在旁边看,简直太方便了。电脑太大,iPhone 太小,而这时候,iPad 版的印象笔记最合适。

还有很多这样的生活技能,可以通过印象笔记来帮助你学习……

运动与健康

运动不仅限于爱好,关乎每个人的健康,所以我单独提出来讲。不少人喜欢运动,而在运动与健康的知识上,其实是欠缺的。那么这样有什么问题?

  1. 缺乏运动知识——事倍功半。当你汗流浃背,费了很大劲,却锻炼效果甚微,说不定还造成了运动损伤的时候,你是否觉得事倍功半?
  2. 错误的健康知识——适得其反。当你从微信朋友圈看到各种不明真假的健康知识,却沉迷其中导致了对身体的损害时,你是否觉得适得其反?

我不是运动员,也不是医生,但是我有一些简单的方法可以分享,避免走进事倍功半、适得其反的误区。这些都是可以借助印象笔记来达成的。

上图是我自己总结的跑步知识。假如你也喜欢跑步,那么你是否每次都是拔腿就跑,跑完就完?其实跑步前的准备动作非常重要,短短的准备动作,可以大幅度降低运动损伤,而跑步如果不注意就很容易造成运动损伤,不信去网上搜一下「跑步 膝关节」的例子有多少,不要以为随便瞎跑没事,等到出问题的时候就晚了,有一些运动损伤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说通过后天努力是不可能恢复原状的,只能缓解。不管什么运动,在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都有一些知识,是有必要掌握的。这就是第一条我想分享的方法,在准备长期、大量进行某种运动时,多了解一下这种运动的知识,百利而无一害。

上图是一篇关于颈椎保养的健康知识。网上很容易看到类似于这样的健康知识,那么怎么判断自己看到的健康知识是真是假?我要分享的第 2 个方法就是:认准可信来源。大家常见的不可信来源有什么?比如微信朋友圈、百度搜到的医药类信息,等等。很多健康谣言(不能称之为知识),往往都来自说不清道不明的来源,这些来源毫无知名度和公信力,所说的观点没有科学根据,甚至是利益相关方,比如药厂宣传自己的药有多么神奇,仿佛能治百病。什么叫可信来源?比如我学习跑步知识时,观看了北京体育大学的老师讲解的跑步教学视频,这是一个明显的权威可信来源。再比如颈椎保养的这篇文章,则来自于@印象笔记 的官方微信公众号,他们经常会发布一些健康知识,这些知识很适合保存到印象笔记中,而@印象笔记 已经对这些信息进行了甄别,这也是一个可信来源。

我要分享的第 3 个方法是:具备常识。不论哪个领域的谣言,往往并不需要你具备这个领域非常高深的知识,而仅仅需要你具备这个领域的常识,稍加思考,辅以一点点逻辑判断,就能够轻易识破。这里我特别推荐一下《吃的真相》(科学松鼠会出品,又是一个可信来源)这本书,书里讲的「吃」这个主题,跟每个人的健康密切相关,而书中并没有什么深奥的知识,全都是常识,读完这本书,你就能够明白我说的「具备常识」是什么意思,有了这些常识,你就不再是一个不明真相的人,不再在饭桌上盲从恐慌。书中全都是问答形式的主题,比如吃酸菜到底致不致癌?牛奶和豆浆到底喝哪个蛋白质更高?三鹿牛奶的三聚氰胺是怎么回事?这本书非常适合一遍阅读,一边用印象笔记做读书笔记,你可以把最关心的问题摘录下来,或者写上自己的感想,欢迎你与我分享你的感受。

无纸化

为什么要无纸化?

  1. 容易保存(占用空间成本几乎为零)。印象笔记更是空间无限(只计流量,不计空间),存一篇笔记的成本可以忽略不计。
  2. 不会损坏。以数据保存在印象笔记,是不会发黄、变旧的。
  3. 不会丢失。印象笔记对每份数据保留多重备份,即使遭遇地震海啸,你的数据也不会丢失。
  4. 容易查找(可搜索,即使是图片)。当你有1000篇笔记时,找一篇笔记只需要输入一个关键词。而当你有1000张纸时,找其中一张特定的纸……

上图是我保存的一张纸质说明书的照片,这是一个直观的例子。当你买了一个电子产品、家用电器之后,附送的说明书,扔了吧说不定以后有用,留着吧不知道放哪,说不定要查的时候还找不到。而最佳的处理办法就是拍照(现在印象笔记已经有了扫描宝这个应用,专门解决这种问题),然后扔掉。需要用到的时候,一搜就有,而且平时你都感受不到它的存在。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纸质的单据、小抄等等,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都可以通过印象笔记的无纸化减轻负担。

关于应用选择

因为是印象笔记的深度用户,所以生活中很多方面的事我都习惯了使用印象笔记完成。这就涉及了一个问题,是选用大而全的通用应用好呢,还是细分领域的定制应用,我想从几点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从成本(主要指的是接触、学习一个新应用的成本)的角度看,在进入一个领域的早期,使用印象笔记这样的通用工具成本更低,渐渐地就会接触到更专业的应用,学会用法,然后替换掉通用工具。

然后,从满足需求的角度,大而全的应用往往只能满足一个细分领域最基础的需求,而细分领域的应用肯定更好、更深入地满足需求,这就是专注在细分领域的优点,同时这也是一个缺点,因为这会造成一些限制。比如当你在网上找到一个菜谱,而这个菜谱并不是「下厨房」里包含的,这时候印象笔记这样的通用工具就可以收藏起来,弥补这个缺憾。再比如背单词用专门的背单词应用是最好的,但学英语并不只是只需要背单词,当你看到一篇很好的学习资料,又可以使用印象笔记这样的通用工具来帮你收藏。所以两者可以同时使用,取长补短,并不冲突。

最后,从单个应用的生命周期角度,一个应用的生命周期是有限的,当你使用一个应用时,会日积月累地产生个人数据,比如你收藏的菜谱,你背过的单词,一旦这个应用哪天关门倒闭,你的个人数据有可能从此遗失。而印象笔记这样的通用工具,核心的一项特点就是生命周期长,很适合用来长久地保存个人数据,或者只是用来备份关键的个人数据。比如下厨的一个菜谱,你可以在下厨房里保存一份,还可以在印象笔记备份一份,就算应用不再可用了,你的数据依然可以在印象笔记里找到。

结语

本文涉及的所有笔记原文,我都已经整理放在了这篇公开笔记当中,任君取阅。

怎么样,现在你是否知道印象笔记到底有什么用?印象笔记在你手里是不是还有巨大的潜能没有挖掘?

如果你有什么问题,欢迎提出,我会尽量解答;如果有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我可以再起一篇文章来说。


[微博转发] 关注并转发「周末福利派」送印象笔记高级账户微博(明天发),5 月 8 日从所有转发中抽 1 位朋友,送出价值 148 元的印象笔记高级账户(一年)礼品卡,共 1 张。去微博转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