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一款名为《Flappy Bird》的游戏莫名其妙地爆红了,为什么是 Flappy Bird 呢?

其实,这款游戏从 2013 年 5 月就开始上架了,一直默默无名,但是从 2014 年开始,下载量却突然大幅增加,并且迅速登上了苹果 App Store 和 Google Play Store 的免费排行榜首位。但是我们似乎猜中了开头,却没猜中结尾。日前,《Flappy Bird》的开发者,越南籍男子 阮哈东(Dong Nguyen)已经将这款游戏从 App 商店下架,并称下架不是法律因素造成的。并向《福布斯》杂志记者明确表示:《Flappy Bird》不会回归。在 eBay 和淘宝上,装有绝版《Flappy Bird》的手机被高价出售,最高飙升至 99900 美元。

事实上,如果你不告诉我《Flappy Bird》已经取得了很惊人的成绩,我根本就看不出它会是一个很火的游戏。所有人都在问,这样一款简陋到极点的游戏为什么就这么火了?

Screenshot_2033314-02-13-10-21-35.png

▲《Flappy Bird》

为什么是 Flappy Bird

这款游戏的像素风格,简单操作,还有让人发疯的超高难度。在接受 Independent 网站采访的时候,阮哈东 否认了游戏的成功是人为。他说,自己开发游戏的动机是激情,而不是为了利润。

但是,《Flappy Bird》爆红的原因远远不只有这些。

1、超高难度

这款游戏困难得让人抓狂,但我相信更多的人应该和我一样,一边气得咬牙切齿的想要摔掉手机,一边点开游戏开始新一轮。人们总是会热衷于高难度的事情。

我们来举的例子。假设我是你的数学老师,如果我对你说:今天我们来做一些轻松的数学,你一定会喜欢的。这就是今天的题目,你有3个小时去找答案。然后,我在黑板上写上:2+3=X 。我想你会说:“这简直是侮辱我的智力,赶走这笨蛋教师吧,给我一点挑战!”

挑战使生活剌激。在任何地方看到人们在挑战自己。这是我们开始玩《Flappy Bird》的原因。

我们都想要挑战自己,需要向更高的难度进升。当事情变得太容易时,我们便会觉得沉闷而离开,去找寻新的挑战。当有天发现你开始计较 1-2 根水管的得失、开始痛骂游戏关卡的变态时,你已经和大多数《Flappy Bird》上瘾者一样,对这款游戏深深着迷了。

2、竞争与分享

Game Center 和各色社交网络可以方便查看身边好友的最新得分,同时炫耀你自己的成绩;人们热衷于竞争,并喜欢分享和炫耀自己的成就。

回想一下你学会系鞋带时有多高兴,学会骑自行车的那一天你有多自豪,你当时最想做的事情一定是告诉别人,你看我有多大本事。因为有了社交网络的存在,我们可以随时随地的与好友竞争或者炫耀成绩,以此来提升我们不断闯关的欲望。可以看到的是,《Flappy Bird》的分享机制并不完善,不支持分享到Twitter、Facebook这样的社交网络,只支持分享到短信、邮件……不过,用户无穷大的分享欲望反而填补了这一切。不信你看微信朋友圈里的那些截图。

3、反其道而行

《Flappy Bird》的游戏设计并不符合一个传统的游戏设计思维。在当今手游追求更精美画面的时候,《Flappy Bird》的像素画面和极其简单,这是一个差异化和个性化的画面体验,产生了一种反其道而行之的讨巧效果。

《Flappy Bird》一上来就是特别变态的难度,与一般游戏循序渐进的难度不同。给自己打上“史上最难玩的游戏”的标签,激发用户挑战欲,形成短期之内的口碑爆发。

4、简单与格调

《Flappy Bird》 的游戏结构非常简单,这也让很多玩家乐意多次尝试。同时,其它游戏都是画面精美,而《Flappy Bird》是像素画面,有点小霸王游戏机复古风潮的怀念吧?

▲《Flappy Bird》的开发者,越南籍男阮哈东(Dong Nguyen)

下架?!!

在爆红的时候,其作者 阮哈东 却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将游戏下架。 “设计《Flappy Bird》的初衷是希望人们能在放松的时候玩上几分钟。但不巧的是,它现在成为了一款让人上瘾的产品。我觉得,这已经成为了一个问题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让《Flappy Bird》下架。现在它永远不会再回来了。”“我无法入睡。”阮哈东说负疚感是促使他下架《Flappy Bird》的主要原因,“我感觉生活不像以前那样轻松舒适了。”

于收入巅峰时下架,这种勇气并不是人人都有。但游戏下架所引起的话题性比游戏本身更加火爆,Flappy Bird 和 阮哈东 这两个名字有了二次传播的效应。

▲一位玩家在 Twitter 上晒出的照片

不过在前一段时间,一位玩家在 Twitter 上晒出一幅图片,图中一名妇女将手枪放入自己嘴里,并附上了一句话:“如果你将游戏下架,我就死给你看”。有了这样压力,也不难想象阮哈东是以什么样的心情说出,上面那些话了

或许,我们并不能简单的用一种成功游戏产品的视角去看待《Flappy Bird》,而应该用一种媒体产品的角度去看待它。又或许,是我们都过分解读了《Flappy Bird》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