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板软件作为笔记市场中一个有些冷门的存在,每每被讨论起来也似乎总有种不合群的感觉,甚至还有很多人不知道白板的概念。其实我们对它并不陌生——不论是从小学习美术的画板、上学时期的黑板还是工作时候开会讨论的白板,都以这种熟悉的形式反复出现在我们身边。

人天生就有在白板上涂画的倾向,所以电子白板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图源 GUGA 官网宣传页

白板或许不能实现大纲笔记的层次分明,也不能像卡片笔记一样灵活简易,但它的自由和可视化尤其适合作为一种思考「外显化」的工具,让我们在近乎无限大的手写白板上尽情发散创意、串联灵感。比如在《卡片笔记写作法》中,对于思考的外显是这样描述的:

无论是明确的还是隐含在概念中的想法,人们必须以某种方式标记差异,跟踪区别。只有当这些联系被固定在外部时,它们才能被讨论,为进一步的思考赋予意义。

作为电子笔记的 Goodnotes 和 Notability 虽然也能提供手写白板体验,但有限的纸张大小并不能让用户进行无限制地涂画,不适合当作无限白板的功能来使用。因而对于常规的白板工具,它们的主要问题可以总结为以下 3 点:

  1. 难查找,缩放后的画布文字一并被缩小,导致很难找到自己想要的内容
  2. 难整理,画布过大,很多零散的信息充斥在各个不同的位置,要想实现内容的归类很麻烦。即使是整理归类后的内容,缩放后也会因为文字一并被缩放找不到归类的关键词
  3. 难关联,传统的白板软件并没有跳转的功能,导致信息过于分散,看不到联系

今天想介绍的、作为后起之秀的 GUGA 如何应对以上痛点?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简单了解一下 GUGA。

GUGA 是一款怎样的软件

打开 GUGA 官网,可以看到官方对 GUGA 的定义:一款可轻松协作的 iPad 超级白板工具。关键词是协作、iPad、白板,意味着这是一款能进行多人线上协作的 iPad 白板工具。

在 Slogan 下方,官方给出了的 3 种示例用法:开启一段旅程、创作一部作品、解决一道难题,分别对应了使用白板 3 种最常见的情景,做旅行计划、内容创作和分析问题。这也正是白板的核心意义:发散创意、捋清思路、从众多信息中筛选出线索。

GUGA 官网

以前做旅行计划时,总需要同时打开多个 app ,订机票、定酒店、搜攻略、查地图、制定路线和时间……有限的信息分散在不同的 app 中,多渠道多格式的信息难以用可视化的办法放置在同一个平面内,导致思考的局限,让我们很难对自己的行程有一个直观的感受。

GUGA 的旅行示例图初次打开时则着实让人惊艳:丰富的画面细节和色彩,信息量十足;不同的旅行地点被框选分组在不同的位置,对应着中心地图的布局,缩放窗口就能详细看到每一天的行程安排,其中的酒店和攻略都可以直接在 GUGA 中查看,不需要跳转链接或 app,让我们对行程规划有一个非常直观的感受。

GUGA 官方示例图「开启一段旅程」

可以说初次使用 GUGA ,就给我留下了很不错的印象,高颜值页面表现形式,随查随看、无需跳转的便捷性,在其他 app 中还从未出现。带着这样的好奇心,我开始深入了解 GUGA 背后的使用逻辑,探索功能和玩法。

GUGA 能实现哪些功能,是如何实现的

以卡片为基础的使用逻辑

GUGA 以「卡片」为基本单元,每段文字、图片、网页链接、视频、音频、表格甚至 PPT 都以卡片的形式存在,需要的时候就可以直接调取;而卡片本身比较灵活,可以进行移动、放大和缩小、并且支持多种文件,可以直接在白板上操作。

以「卡片」为基本单元

同时卡片之间可以互相关联,形成类似脑图的单向箭头,方便头脑风暴的时候做进一步的逻辑推理。

建立连接

卡片本身也支持跳转的功能,可以引用其他的卡片或加入外部链接,实现卡片的单向跳转,关联信息。

跳转链接

「图钉」功能则允许用户回到某个固定区域,配合全局搜索。

在这个近乎无穷大的白板上,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各种各样的卡片,形成一条逻辑链路,在众多的信息中筛选出条理,找到一条解决问题的出口。而所有的功能,都是建立在卡片的基础上,每一种格式的文件或信息,都可以视为一张卡片。

无需跳转,直接打开,多媒体形式共存

在 GUGA 中,所有媒体信息(除手写外)都以卡片的形式存在,无需转换就可以在 GUGA 上直接打开或实时浏览。

举个例子,一个 Numbers 表格点击后可以直接上下滑动;一个带有视频链接的卡片,点击后视频就会以网页的形式播放。

PDF 格式的电子书文档也可以直接在上面滑动。软件本身对 PDF 格式的文件支持更为全面,不仅可以进行摘录、笔记、翻页、书签等操作,还支持跳转、页面缩放,分页后进行操作会更加方便。

摘录的文字会以卡片的形式出现在 PDF 文件的一侧

前面我们提到,GUGA 中每张卡片都可以单独进行移动和缩放,所以我们也可以将卡片缩放为合适的大小、将视频进行分屏,这样就可以在 GUGA 中边看视频边做笔记了。结合 PDF 摘录出的笔记可以很好地跟视频笔记形成关联,很适合学生党同时用来上网课或批注 PDF 教材;多媒体共存且支持实时阅览的的拓展用途,其实也很适合我们在一个页面中做主题笔记。我们可以搜索多个相关视频,图文和表格,将不同的信息在同一个页面上进行整合和筛选,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相关信息,辅助思考和理解。

另外 GUGA 能支持的文件格式还不止这些,根据实测,除音频、视频、图片等常见媒体,目前可以支持并导入的文件格式有以下几类:

  • 大部分 Apple 原生系统文件(如 Numbers、Keynote、Pages)
  • 常见图片格式(PNG、JPG)
  • Word、Excel、PowerPoint 等主流办公软件格式
  • md 文件、XMind(不可编辑)等主流或其他第三方文件

遗憾的是目前还不支持 epub 格式的电子书。不过这些独特的功能特性让我们在 GUGA 中可以实现其他软件完全做不到的玩法,这也是 GUGA 最大的亮点——毕竟频繁地切换 app 不仅容易引起分心,也很容易让我们丢失焦点,在切换 app 的时候忘记思路。在 GUGA 里面,我们可以实时浏览不同格式的媒体信息,并进行内容整合,对于综合性的分析和碎片化的内容收集都很友好。

碎片化信息的输入方式

除了实时的手写摘录信息外,GUGA 支持公众号和网页插件的剪裁,关注官号后可以把临时的想法发送到公众号,将其保存到你的 GUGA 中。而网页剪裁后的内容会储存在 GUGA 的卡片库中,以便反复调用。

这种碎片化收集信息的方式,几乎是现在笔记软件的标配,你可以看到开发者想要将 GUGA 打造成笔记软件的决心,虽然目前的剪裁只支持网页和截图,不能支持更细颗粒度比如文字段落的剪裁,但相信随着后续的更新,这些问题不难解决。

信息整理和分组

当多种形式的信息不断堆积,整理就显得必不可少。

GUGA 内可以使用 frame 功能将某个区域的内容进行框选,实现信息的分组。同时,frame 功能继承了可以跳转的特性,允许用户在其他卡片上进行关联。

frame 框架功能

当你对白板进行缩放时,frame 框选的内容标题会保持固定比例的大小,以适应屏幕,防止因缩放过小引起的文字模糊。

缩放后的 frame 标题依旧可见

这个细节可以说是真正考虑到用户的实际需求,我见过很多白板笔记在缩放后根本找不到内容,无论怎么找一个合适的比例,都无法做到纵观全局,因为字迹同比变小后就因为模糊很难辨别出来,失去了使用白板的初衷。

GUGA 给出了那个让我眼前一亮的表现。

协作功能才是 GUGA 的野心

无论是在官网宣传还是软件功能的布局上,你都可以看到 GUGA 对于多人协作功能的重视。

在 GUGA 中可以同时进行 30 人的实时编辑,在软件内发送表情,聊天并收到消息提醒。你可以通过邀请码让对方加入你的 GUGA 文件,看到对方的每一步操作细节。

多人协作

在这样的场景中,GUGA 可以焕发出更多可能,无论是小组作业的讨论,公司战略的制定,思维灵感的头脑风暴,这让天然就具备活力属性的 GUGA 白板更进一步,实现更多创意爆发的可能。一个人的力量或许有限,但多人的思想火花碰撞,却能产生更为绚丽的烟火。

这种多人团队的交互方式不仅仅限于工作或极客这种小范围使用人群的专属,在日常生活中,跟朋友讨论制定旅行计划、与情侣讨论筛选装修方案、讨论哪个东西更具有性价比,这些都能在 GUGA 中实现。

如果 GUGA 在市场的保有量能到一个相当普遍的水平,我们甚至可以在远方跟陌生人一同讨论创意方案,看到不一样的观点,学习更多,这种与人交流的潜力是无穷的,也是 GUGA 着力宣传的部分。

内置的模版功能,更多可能

GUGA 内置了很多的思维模版,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更加科学的决策。例如影响力模型和投票模式的「讨论与决策」模版、SWOT 和 5 why 模版以及各种战术板、看板等。

官网模版

这些模版可以通过 frame 功能自己进行创造,进而产生无限多的模版,用过 notion 模版的人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通过持续地下载和上传别人的模版,我们可以在上面玩完成几乎任何事,做生活计划、写日记、任务规划等等

回到开头「难查找、难整理、难关联」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 GUGA 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卡片」为基础的跳转功能解决了「难关联」的问题,以 frame 框架的功能解决「难整理」的问题,最后以「图钉」和全局搜索解决「难查找」的问题

存在哪些缺点和局限

当然,GUGA 并非没有缺点。综合使用下来,我感觉到的不足大概有以下几点:

  1. 容易闪退
  2. 有些格式的文件还不支持
  3. 希望加入更简单的脑图模式或磁吸功能,不用每次都排布卡片位置
  4. 文件层级不够,不利于管理资料
  5. 手写体验有待改进

尤其是在前几个月的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莫名其妙的闪退现象。不过近期官方进行了一波大优化,现在闪退的现象已经明显减少。而对其他格式文件支持的缺失,在其他 app 上或许还没显得那么紧迫,但在 GUGA 这种本身以「所有信息汇聚一处」为宣传卖点的白板工具来说,某类文件格式的缺失绝非小事,甚至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消费者的决策。

至于第三点我的个人体会是,每次建立新的卡片都需要调整位置,对于我这种不喜欢排版的人来说属实是灾难级别的表现。这一点 Marginnote 就做得很好,我不用每次都费力地调整卡片位置,它们会固定在某一处或者跟随节点自动延伸。过于自由的无限画布,反而将我的注意力分散,相较而言我还是希望减少排版布局的时间,让注意力聚焦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虽然 GUGA 能做视频笔记和 PDF 笔记,但并不意味着它能将这件事做到最好,在更垂类更深度的信息摘录和分析上,它的表现只能说是差强人意。

横向对比市面上的其他笔记软件,GUGA 就像班级中的全能学生,什么都能做、但什么都做不到最好。如果我想要深度吸纳某一个长视频或书本的知识,我还是会选择更加专业成熟的笔记 app。对于 GUGA,更多时候我是将它当成辅助思考的工具,从各种不同的信息段落中摘录出轻量化的内容,帮助我获取直观的印象、做出选择。

而对 GUGA 本身的能力而言,它尤其适合那些需要考察多种因素、收集多种文件,综合辅助做出抉择的事件,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相信我们都会遇到这样的选择时刻。

总结

综合评判,如果要对 GUGA 做一个总结性的描述,我的答案是:瑕不掩瑜,未来可期。虽然 GUGA 仍存在一些问题,但它的独特优势和风格,在一众缺乏新意的笔记市场中,仍显得难能可贵。

因此我还是决定将它推荐给你:一种全新的文件浏览方式,一种全新的多人协作模式,一款全新的无限白板工具。在给人新意和诚意上,它应该不会让你失望。

 

> 下载 少数派 2.0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解锁全新阅读体验 📰

> 实用、好用的 正版软件,少数派为你呈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