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注

这是一篇来自「豌豆荚设计奖」团队对本周获奖 App 黄油相机做的深度点评文章,黄油相机是一款专注用中文为图片加字的应用,有 iOS 和 Android 版本,少数派此前很早就有推荐。这篇文章不仅生动展示了黄油相机的特色,还深入探究了这款 App 的诞生和设计细节,并对 App 开发团队作了采访。可以说,这篇文章能让你看到关于黄油相机这款优秀国产 App 台前幕后的故事,如果你恰巧喜欢玩图,那么看完文章,你一定会爱上这款 App。

关于「豌豆荚设计奖」

豌豆荚设计奖最早开始于 2011 年,每周经过其官方人员试用,从设计、功能、内容、创新四方面评选出一款优质的 Android 应用作为推荐,目前已经进行到 209 期,本期获推荐应用为黄油相机。了解更多>


#1 黄油相机 | 让照片和文字更好的「在一起」

作为一款拍照加字的应用,「黄油相机」简单的操作轻松上手。丰富的几何图形和字体,能文艺也能脑洞大开。我们找了四位作品充满个人风格的用户,带你进入「黄油相机」的世界。

@LUshadowLU 在「黄油相机」的主页就是一段萌娃的成长史,照片满满的都是幸福。

每天早晨,@Schleierkraunt 都会做一餐精致的美食,并用「黄油相机」记录下来。就像一顿美味的早餐可以让一天充满能量,一张照片也可以给人一整天的好心情。

黄油相机用户 @高一人叔叔 使用不同字体中的不同笔画,拼出令人惊喜的作品。对此,「黄油相机」创始人斯日表示「虽然我们并不太提倡拿黄油相机当画图工具...但这个用户实在是太厉害了!」

 

@Fancy妹妹 形象是一名生活中的逗比女青年,「成名作」是将一系列「德田有希」的插画仿真,完美复现原作者既荒谬又脑洞大开的人物形象。

 

#2 初衷 | 发现有趣的字体,让用户放弃「微软雅黑」

做「黄油相机」这样一款拍照加字应用,创始人斯日的初衷是为了介绍更多有意思的中文字体、并让照片加字在手机上变得方便。从前身「食日谈」到现在的「黄油相机」,可以看做一次从文艺到生活的转型。

「光吃面包和光吃黄油,都比不上面包上抹着黄油来得好。」

使用合适的字体、合适的字号、将文字放在照片上合适的位置——在一切都调整到「刚刚好」的时候,文字和图片不再是一加一等于二」,而是产生奇妙的化学作用。以「黄油相机」创始人斯日的话来说,就是「相辅相成的感觉」。

产品最初来源于斯日受到的两个刺激」——在屏幕分辨率越来越高的今天,手机已经有能力很好的展现许多设计独特的中文字体,但最简单的「黑体」和「微软雅黑」仍是手机上的主流。

第二个「刺激」来自于在豆瓣上的「雨前羽街」,他有很多「中华小当家」的菜式作品,并会为之配上叶根友的毛笔字体。斯日发现,导出照片再用 Photoshop 加工特别麻烦,这件事为什么不能在手机上完成?

于是「黄油相机」的前身——「食日谈」诞生。

作为「黄油相机」的前身,「食日谈」是一款纯工具型的应用,斯日和设计团队最初选择了从美食的角度切入。因为照片加字的特点,「食日谈」吸引了一批偏文艺导向的用户。

但这种文艺性却逐渐让产品变得单一化,与大众拉开了距离,「食日谈的核心应该是在字体不是美食,这种认知离我们想的有点远。」

然后「食日谈」变成了「黄油相机」。 

这是一次从文艺到生活的转型,「文艺只是一个切入点,先让用户记录一面,形成习惯了,就会展现更多面。随着这种变化,慢慢让普通人也加入进来。」

 

#3 设计 | 「歪打正着」的黄油图标

「黄油」是百搭的,并且没有「食日谈」那么强烈的美食性,同时代表黄油的淡黄色,不会让用户有强烈的冲突感。

选择主色调、选择名字、选择图标,调整每一个版本的交互形态——「黄油相机」的设计团队在做每一个决定的时候,除了考量整体的搭配与美感,分析用户数据、听取用户的意见,更是决定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环。 

设计团队在选择「食日谈」转型后的名字的时候,恰好提到了「黄油」。

从以蓝色为主色调的「食日谈」转向另一个颜色不应该有冲突感,因此设计团队选择了蓝色的对比色黄色。另一方面,黄油本身有很好的搭配性,这个名字相较于「食日谈」比较不容易让用户直接联想到美食。  

简单的「一块黄油」的 icon,是设计过程中「歪打正着」的结果。对「黄油相机」的字体设计不满意的设计团队,在产品内测的时候只放了一块黄油作为图标。

内测的过程中,引发了不少对「一块黄油」的讨论,两极的评价让设计团队决定用它作为正式 icon——「有人特别喜欢,有人特别不喜欢,这种有冲突感两极分化很有意思。我们转型成黄油相机也是希望看到这种双导向性,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不同的感觉。」

从「黄油相机」的第一版设计到现在,设计团队也不断在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做出调整,一个很小的例子是私信入口的改变。

第一版设计中,当用户收到私信时会在头像上显示一个小红点,用户需要点击「头像」才能进入私信列表。但在分析数据的时候,设计团队发现,进入私信列表的用户特别少,说明许多用户不知道如何使用这个功能。设计团队随即抛弃了这个看似 fancy 的设计,将私信入口提出来,放在了「关注」页的右上角成为常驻入口。 

 

采访 Interview

豌豆荚:您认为好设计的标准是什么?

拿到手上就是这个样子,好的设计是你不能容忍它是其他的样子,刚刚好 ,多一分少一分都不行。黄油相机还达不到这个标准,现在黄油还不够易用,有强烈的设计门槛。对设计师来说会很容易,因为有点偏向 Photoshop 的感觉,像工具栏,但是大众可能不会用。现在还不是我们理想中很好的东西,普通人刚上手会有点迷茫,会有学习成本,做的还是不够。我们现在也在策划全新的交互,是工具部分的变化,希望偏向普通大众。设计如果过度酷炫就是一个玩具了,而不是常用的工具,instagram 到现在也没加什么功能。

豌豆荚:您个人最喜欢的字体是那一款?

个人最喜欢的是「方正彦辰清酒简体」 。它有点书法体的感觉,但是很有清酒上的文字的感觉,很容易塑造出一种生活感,希望文字能记录我的生活,这也是我们跟其他竞品不太一样的:广场基本上没有自拍,因为自拍对其他人没有意义,你吸引的可能只是颜值导向的人,那就只有少数的人被关注,但其实每个人都有他闪亮的点,每个人都有每个人不同。

豌豆荚:「馆长大人」是谁?

「馆长大人」喜欢关注一些东西,比如搞笑、美女.... 而且有自己的语言风格 。「馆长大人」有时候会评论用户,用户们会猜「馆长大人」是个什么样子的,用户还会翻「馆长大人」给谁评论,然后说「馆长大人一定是个爱大胸妹子的人」。他们对「馆长大人」的关注就像对广场上他们喜欢的一个达人的关注一样。 


欲了解更多,请前往 豌豆荚设计奖 209 期专题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