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关注少数派的朋友们来说,IFTTT 这个基于网络的自动化服务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事物,我派曾发布过其入门教程及以微博为例的自定义流程教程。在羊年的大年初一,IFTTT 将其移动客户端改名为 IF ,同时一口气推出了 3 款全新的 App :Do Button 、Do Camera 以及 Do Note 。从 IFTTT 剥离的这 3 款 Do 系列 App 旨在使用户能够建立属于自己的自定义「按钮」以一键触发「流程」,比如一键告诉家人自己正在「回家的路」上,照相后一键分享至社交网络,写作后一键同步至云端存储。换句话说,Do 就是主动触发版的 IF 。

回顾 IF ,介绍 Do

由于 Do 系列 App 是从 IFTTT 之中拆分出来的,其基本概念也全部来自于 IFTTT ,所以在此我们引用 @Te_Lee 的教程先简要回顾一下已经改名的 IF ,藉此复习一些基本的概念,看看 Do 与 IF 有什么区别。

IFTTT 有几个主要的概念需要我们了解,它们是: Channels(频道)、Triggers(触发器)、Actions(动作)、Ingredients(组成要素)、Recipes(流程)。在 IFTTT( If This Then That )中,this 这里所要进行的操作被称为 Trigger(触发器),也就是你在某个网络服务的操作行为;而 that 则意味着连锁反应所带来的另外一个网络服务行为 Actions(动作)。Triggers 与 Actions 都需要依托一定的网络服务(例如我们日常用的 Evernote、Dropbox、Github,还有主流的社交网络),这些都存在于 Channels(频道)里。用户所要完成的整个 If This Then That 的举措则被定义为 Recipes(流程)。

 

在我们日常使用 IFTTT 的过程中,需要将自己的各项网络服务一一登陆,例如 Facebook、Twitter、Gmail、Flickr、LinkedIn、YouTube、Instagram、Dropbox 等等。其次则是创建 Triggers,设定你的 Actions 等。

那么,Do 系列的基本概念和 IF 相比有什么异同呢?

  • Channels(频道)相同
  • Triggers(触发器)从预设的某种操作变为「点击按钮」这一操作。
  • Actions(动作)相同
  • Ingredients(组成要素)相同
  • Recipe(流程)相同

简而言之,IF 的背后逻辑是是 Trigger → Action,而 Do 是 Button → Action 。 具体的按钮代替了无形的触发器,变被动触发为主动点击,这就是 Do 不同于 IF 的地方。

创建三个按钮,简化数字生活:Do Button

在使用 Do 系列 App 之前,我们需要一个 IFTTT 账户来登陆,如果没有的话也可以在 Do 中现场注册。首次进入 Do Button 后,App 就为我们创建了一个现成的按钮,这个按钮的功能是点击之后向我们 IFTTT 账户所绑定的邮箱发送一个随机 GIF 图片。

可以说 Do Button 的界面十分简洁,一个大大的按钮几乎占据了全部屏幕,点击按钮可以触发设置好的「动作」,左右滑动屏幕可以在不同的按钮之间切换。Do Button 支持我们最多创建 3 个按钮以供随时使用,毕竟按钮太多了切换起来也很麻烦,我们只需要筛选出最需要的 3 个「动作」来创建按钮即可。 对于新用户来说,在那个唯一按钮的右下方向找到饭碗一样的图标, 点击即可进入「流程」的管理界面。

点击空白的「+」,就来到了添加「流程」的界面,在这个界面的右上角可以搜索他人共享的现成的「流程」,而右下角的「+」则是我们自定义「流程」的入口。除去这两个按钮,这个界面的主体有着「Collections(合集)」和「Recommended(推荐)」两个标签, 其中合集共有 5 个,分别为「ESSENTIALS(必备)」、「@ HOME(住宅)」、「@ WORK(工作)」、「@ PLAY(玩耍)」和「@ FAMILIES(家庭)」,大家可以分类寻找自己的需求有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案。

其中,「@ HOME」这个分类下基本上都是和智能家居相关的功能,比如调整室内温度(Nest 智能家居),打开灯光(飞利浦 hue 智能灯泡),关闭家中车库的门等, 这些功能似乎距离我们的生活相对遥远。在这其中,一个相对不那么高大上的功能就是「On the way home?Let someone know」,通过添加这个「流程」,我们就可以一键发封邮件给关心我们的人,告诉他们我们正在回家的路上啦。不过话说回来,除了工作需要,身边用邮箱作为联络方式的人太少了。

至于「@ WORK」下的功能,包括一键记录工作时间至 Google Drive ,一键分享自己的位置到 LinkedIn等。在众多功能中,有一个十分吸引人眼球的「Get out of a meeting - send yourself a phone call」,也就是一键召唤虚假来电以便我们从会议中施展「电话遁」。笔者本以为这个功能的不足之处就是来电号码是美国的,但实际上经过测试, 这个功能只支持美国的电话号码激活,国内号码无法使用,很是可惜。

随后的「@ PLAY」和「@ FAMILIES」和前面几个合集的功能有所重复,比如分享位置,控制灯光,虚假来电等等,大家可以自行探索有没有自己需要的功能。

一键分享照片:Do Camera

对于喜欢拍照并且热衷于社交网络的人们来说,Do Camera 提供了一键分享照片的快捷途径。和 Do Button 一样,首次进入 App 后就已经存在一个按钮了,其功能是拍照后立即将照片发送至自己的邮箱。

相信浏览少数派的朋友们基本都使用微博,而拍照发微博也是一个常见的需求,因此我们可以向 Do Camera 添加个一键发微博的按钮。和 Do Button 一样,点击屏幕右下角的图标就来到了「流程」的管理界面。点击空白的「+」后再点击右上角的搜索按钮,搜索「Sina」或者「Weibo」,就可以搜索到「Publish photos to Sina Weibo」这个条目啦。或者,也可以进入「ESSENTIALS」这个合集来找到这个现成的条目。在添加这个「流程」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激活「Weibo」这个「频道」,也就是授权 IFTTT 访问自己的微博。在这之后,新按钮就出现在 Do Camara 的主界面啦,左右滑动即可切换不同的拍照按钮。

一键发布笔记:Do Note

对于喜欢随手写点什么东西的人们来说,Do Note 提供了写作后一键发布至互联网的快捷途径。与 Do Camera 类似,Do Note 向我们提供的默认按钮是将笔记发送至自己的邮箱。

作为一款轻量的笔记 App ,Do Note 自然支持将笔记同步至 Evernote 、 Dropbox 等地方。此外,如果把它当作万能的社交网络发布器,其发布推文和微博也是没有一点问题的。不同于 Do Camera ,它并没有把发布至微博的「流程」整理在「ESSENTIALS」合集中,我们只能自行搜索添加。

总结

不难看出,和 IF 一样,IFTTT 新推出的 Do 系列 App 功能足够强大,比如 Do Button 甚至可以成为智能家居的通用遥控器。虽然本文没有涉及自定义「流程」的内容,但是 App 中内置的大量「流程」已经涵盖了我们生活中多种多样的需求。和其他优秀的国外 App 一样,Do 系列 App 的不足之处就在于对我们常用的国内网络服务支持较少,这使得 Do 在国内可能只是相对小众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