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讽刺,等我真正离开了学校这座象牙塔的时候,我才觉得自己喜欢上了学习这件事,以及找到了好奇心。我之前跟研究室的博士(现在已经是大学老师了)聊过这个话题,我跟他说我离开学校走向社会后,发现自己的好奇心愈发强烈,几乎是出于本能的。我猜测是当时的环境给我带来了潜移默化的影响,那种影响我一开始没有意识到,而且持续了几年的时间,等到了一个节点的时候突然爆发了,就好像开了闸的洪水般倾泻而出。

博士笑道,说读研的那段时光已然成为了我生命中宝贵的财富了吧。

到底是什么样的环境让我有如此的改变呢?

从结论来说,就是身边几乎都是一群好奇心极其强旺盛的人,他们每天都有很多为什么,总是抱着疑问和思考的态度。不论年龄,不论水平。时间久了,自然而然地被影响了,发生了质的变化,

我印象很深刻的是,我们老师经常会在研讨会或者个人面谈的时候问问题,只要他心中有疑问,就一定会去问个究竟,直到他心中的疑惑解开了才肯罢休(嘴里念叨一句なるほど)。以老师的水平,能够带着诚恳、谦虚的那种态度去问自己的学生,我脑海里立马闪出“不耻下问”这个成语。

意识到自己不会提问

刚开始的时候我很怕被问,也很怕去问别人问题(课堂有要求每个人必须提问),因为我不知道如何提问,看着身边的人在上课的时候总是能问出一些很有价值的问题,我显得很沮丧。

有次个人面谈,我特意跟老师说出我的困惑,即为什么别人能轻松地提问,而我却怎么都无法做到有效提问,有的只是为了应付课堂要求而生拼硬凑的问题罢了。看着老师那一脸不解的样子,我知道他应该无法理解我的感受吧,因为可能在他看来提问是件自然而然的事情罢了。不过,他还是认真思索了下,帮我分析了下原因:

  1. 你之前没有做过类似的研究,所以不明白每个关节可能存在的问题,所以无法提问
  2. 提问也分很多类,比如有针对先行研究方面的提问、有针对实验结果的提问等等,你需要找到你关注的点再去针对性地提问

我听完老师的话,若有所思,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但是我其实还是没有明白原因所在,不过我开始有意识地照着老师说的方法去做。

慢慢开始提问

大约过了一年多,随着对研究方法的深入以及被问的次数不断累加,我开始注意到,自己每次想问题之前已经预判到了老师会问什么样的问题,而且我也能开始主动地去其它人问题。但是我还没意识到自己对事物的好奇程度已然发生了变化。到了临近毕业的那段时期,我跟老师最后一次面谈的时候,老师问我有什么对他说的吗,我带着开玩笑的口吻对他说,老师,我在您身边呆了两年多,这两年多的时间您至少问了我至少上千个为什么:

  1. 为什么要这么做而不是那么做
  2. 为什么结果是这样
  3. 为什么这个地方要这么写
  4. 为什么没把它加进来
  5. 为什么。。。

刚开始的时候我感觉有点烦(听到这的时候老师的表情瞬间变差了,哈哈),但是后来我才发现这是作为科研人最基本的素养呀,拥有对一切的探究心、好奇心、求知欲,而不是为了一纸文凭、专业成绩去搞研究,抱着这种心态是搞不出好的研究的,只会徒增痛苦。老师听完会心一笑。那一刻我才觉得自己真正的入门了。

其实,我也注意到了,找到好奇心很有效的办法就是不断地去主动提问,多问为什么。

走向社会后的好奇心

走向社会后,发生了一件让我印象深刻的小事。

在我入职没几个月后,我被安排到了一个项目上,记得当时公司里面只有我一个外国人。我们每天都会开早会,讨论进展。早会上,一般新人很少发表自己的看法,即便是老人也很少发表看法,大家都会像往常一样,汇报下工作,然后敷衍了事。直到有一天,领导像往常一样最后说了句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我像二愣子一样在早会上当着大伙的面向我们领导提问,我能感受到当时的空气有点凝固了,大家可能没想到会有人主动提问,而且是个新人。领导可能也有点诧异吧,不知如何回答,就稍微带过般地说了一下。但是,在会议结束后他偷偷地把我叫了过去,并耐心地跟我解释我的问题,从他的眼里我能看出他对我刮目相看。这也是我毕业后从主动提问上得到的一个很好的正向反馈,虽然是件很小的事情,却给我带来了很多的鼓励。

之后回国工作,跟同事一起共事的时候,我已经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好奇心已经变得很强了。我会向我们老师一样很喜欢问为什么,甚至不理清背后的逻辑会觉得浑身难受。虽然经常会被人觉得莫名其妙,给人带来困扰。因为大家似乎更关心这东西能不能挣钱,能不能从中获得利益,至于它为什么这样,它本质上的东西是什么,却鲜少有人关心。

不过,我很喜欢这种好奇心,因为它带给了我无穷的能量,带给了我作为生命体很本能、原始的东西,这是我在很多人身上所没有看到的。

我时常觉得自己很是幸运,在某个时间,因为某些人,而得到了这种东西,成为了我生命中宝贵的财富。

我似乎从未得到过,却有了种失而复得的感觉,因而倍感珍惜。

是以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