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打开高德地图的主页后,才发觉我已经走过了不少城市,但之前的行程很多时候是出差,而且即使是旅行也总有同伴一起,所以我根本没在外出攻略上下什么功夫。说到这里,已经连我自己都看不下去了——不管是作为朋友还是男友,起码在旅行安排上,我肯定是个不太靠谱的选择。而这次清明节期间到大连的旅行可能是我第一次(起码在印象中是这样)研究过应该怎么安排旅行,在此期间,我尝试过联系旅行社,对比他们给出的方案;也在小红书上搜索了很多打卡攻略,并最终选择相信后者,其一是因为我委实对旅行社提供的诸如赶海、拾贝这样的活动不感兴趣(后来实际体验也证明如果我在这几天选择一大早去海边可能会被冻死),而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则是我妈给我分享老年旅行团专属优惠团购,甚至还包含往返交通费用,价格却只要我的不到三分之一...... 顺带一提,我发现大部分面向老年人的旅行团从价格上来看都极具吸引力,可能薄利多销在这个行业同样适用,但不管怎么说,从业者确实精准拿捏了这个群体的关注点。

正如我所言,我不是一个擅长做旅行规划这方面工作的人,所以我也不知道我是否遗漏了什么可供参考的渠道,不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果我想知道我平时所使用的社交平台给我提供的大多数建议是否靠谱,那最好的办法就是去亲身体验一下。我一定不是第一个想要尝试做这件事并分享出来的人,但我仍然想从我自己的角度来讲讲,完全依靠这些网络社交平台来安排一次旅行是否靠谱。

准备攻略

作为一个在内地城市出生和长大的人,在我二十几年的人生经历中,对于海边生活的想象大多来源于影视作品,这次有机会到大连旅行,和海接触的机会自然是不能浪费的。

如上的行程安排,可能我们在网上都见过很多次了,用高德地图自带的功能其实就可以实现。估计很多人也和我一样,使用高德地图最多就是简单的导航或者打车,但实际高德地图还有很多的进阶方法,做旅行手册就是其中之一。具体就是利用其自带的地点收藏功能,当点开底栏“我的”选项时,有一个很显眼的“创建收藏夹”功能,点开后选择是创建私密类型还是公开类型,选择公开类型即可创建实现诸如地点分组、路线规划等功能。我的建议是先按照旅行天数设置好分组,将每天预计要去的地点都添加相应的分组下,避免行程混乱;其次设置好主点,比如像我就是将酒店设置为主点,这样不但从地图上可以一眼看到各个点位和酒店之间的地理位置关系,提前预估行程安排是否合理,也便于安排游玩顺序,避免反复走回头路;最后就是按照我们自己的游玩顺序,拖拽各个点位,让它们按照顺序排列好,也同样可以避免不小心跑错顺序,错过最佳观赏时间或影响后续的行程安排。高德地图还提供了很多样式,除我选择的样式外,还可以将每个位置替换为自己拍摄的照片,额外添加一些说明等,生成自己专属的旅行路书。如果你是iOS生态的用户,也可以使用自带的地图实现类似的功能。完成行程安排后,就可以准备出发开始旅行了。

 

第一天:海滨印象

抵达大连的时候刚好是中午,一出门就看到了典雅的大连站。

初印象:大连火车站

不同于机场对于科技感的追求,很多城市的火车站往往倾向于保留更加老派的设计。大连火车站的造型始于1925年日本设计师太田宗太郎的设计方案,由于选址和同为宗太郎设计的上野车站地势相似,大连站就以上野车站为雏形,在其基础上进行扩建和完善并最终建成。简洁明快的设计贯穿始终,整体方正的车站造型和正中的圆形钟表遥相呼应,灰白色砖石的主体缀以绿色的窗体。

三四月的大连气温清爽,天空澄澈碧蓝,站前广场游人如织,唯有大连站迎来送往默默肃立。车站周围是一圈外墙斑驳老旧的建筑,目光穿过它们,能看到一座又一座更加现代化的高楼,逐渐构成了这个城市新的天际线。

菱角湾

我订的酒店距离大连站只有3公里左右,打车很是方便,在办完入住后可以直接开始第一天的行程。第一站是菱角湾,说起这个地方,可能并不如渔人码头那样为人所熟知,但实际上,如果你对渔人码头的欧式建筑有所向往,那与码头隔海相望的菱角湾可能是最佳的观测点。

 

导航的话只需要到老虎滩公园停车场,一下车就可以看到岸边供游人搭乘的渡轮和对岸醒目的钟塔。在停车场入口的左右两侧,各有一条通向海边的路,左边是老虎滩海洋公园的入口,但完全不用担心会走错,因为在海洋公园门口贴了一张相当温馨的提示:

相当温馨的提示

 

其实即使没看到提示,跟着人流走也大概率不会走错。右侧通道的岸边已经站满了拍照打卡的人,有些热门点位甚至需要排队拍照,对岸则是一派异域风情的建筑,我非常建议在晴好的天气时到菱角湾游玩,单纯是眼前的风景也足以慰藉精神世界。

从菱角湾看渔人码头

在我写到这里的时候好像还能穿越回停车场的海边:轻微的海浪拍打着岸边的防波堤,潮湿但完全不凛冽的海风吹个不停,掀起衣角吹乱头发,用听觉和触感作为锚点,让人记住这个难忘的时刻。

付家庄公园&银沙滩

我把这两处放在一起来写,是因为其实二者相距其实只有1km。付家庄公园地处海滨风景区中部,其海滨浴场是大连市的四大海水浴场之一。虽然现在这个季节并不能游泳,但游人玩水的热情并未稍减,如果鱼和人调换,让它们来赶海的话肯定能收获满满(笑)。

付家庄公园近岸的渔船

从付家庄公园出来后只消沿着滨海西路往西走一小会就能看到银沙滩的正门,这一路坡度不是很明显,而且左边是海,右边就是一片环境优美疗养中心的建筑,很有大连建筑的特色,看着沿途的风景就能不知不觉抵达目的地。在银沙滩能看到跨海大桥的回寰处,午后的阳光在海面洒下粼粼波光,近处渔船交错,远处的大桥则成了一处剪影。

从银沙滩看跨海大桥

其实在银沙滩,黄昏时分应该是最好的打卡时间,夕阳刚好由桥面缓缓坠入海面,如果不是大风天气,近海上空总会笼上一层瑰紫色的薄云,但我们到的实在太早,而且还有跨海大桥这一站要赶,只能忍痛放弃,有些风景留给下次再来。

星海湾大桥

大连星海湾大桥东起滨海风景区的金沙滩东侧,西接高新园区,全长6.8km,是大连重要的交通航线和著名景点。

从银沙滩出来后穿过马路一路上坡,就能看到导航上显示的最佳观赏点——森林动物园南门公交站,顺着公交站旁的栈道稍向上行,凭栏眺望,星海湾大桥最好的风景尽收眼底:大桥自身后某处起始,于眼前汇聚,蜿蜒延伸至视线所不能及的远方;桥上的车辆携着对岸的风驶来,呼啸而过,汇入城市的海洋。

在木栈道上,星海湾大桥延伸到了视线不能及的远方

星海广场

从森林动物园的斜坡上下来的时候刚好是晚高峰,门前唯一的主路上已经大排长龙了,回忆起来,这大概是我在大连的几天看到最堵的状态。第一天的最后一站是去星海广场看灯光秀,但听说要七点半才开始,中间还有接近两个小时的时间。回酒店休息太绕路,直接过去又太早,逛了一天,肠胃还没感觉,但身体已经开始用腰酸腿软来严正抗议了。反正没有别的安排,就去了相对近一点的恒隆广场休息,在二楼奈雪门外的休息区边喝边闲坐。一楼是恒隆的老本行——富丽堂皇的奢侈品门店,看着大包小裹进进出出的人,购买力满得似乎要溢出来,听着身旁侃大山的人聊家常理短和生活琐事,好像是虚幻而又真实的两个世界。如果相机可以记录这些,那一定是一张很有人文风格的照片。

七点十几分的时候,星海广场面向大桥的岸边人已经很多了,所幸还远没有我们在杭州钱江新城的城市阳台看灯光秀的时候夸张,不至于在后面看人头。我们站在广场上展开的书页雕塑上,背后是一串长长的脚印。大桥上的射灯开始绽放出夺目的光彩,随着音乐的律动变换方向,接海连天。晚上海边的温度已经降得很低,风吹过来打透衣服,我们不等完全结束就转身返程,只想着赶紧回去好好休息一下,这才发现身后的楼上也有些寂寥的灯珠应和着节奏,也不知道会不会有其他人注意到它们,只有身后的书页顶端传来小孩子们天真的笑声。

星海广场的灯光秀,更像是露天的disco

第二天:旅顺游记

“一个旅顺口,半部近代史”。旅顺地处辽东半岛的最南端,自1880年清政府在此兴建军港作为北洋水师的驻地以来,旅顺历经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和1904年的日俄战争,两度易主,于1945年才最终回归中国,在这65年间,列强在这片土地上大兴土建。漫步旅顺,能看到大量散落的日俄时期建筑,春来秋往,雨雪风霜,它们在时间的长河中既突兀又融洽,像一本本展开的一本历史书,既是近代中国的屈辱史,也是中华民族不屈的抗争史。

旅顺博物馆

旅顺距离大连主城区比较远,但交通很便利,乘12号线可以直达。从车站出来就是公交站台,而且距离景点很近,无论是坐公交还是打车都很方便,在站点附近甚至还有在大连几乎绝迹的共享电动车(大连和青岛一样坡多,骑行并不是特别方便)可以选择。

直达旅顺站的12号线

我们先到了旅顺博物馆园区,博物馆分两个馆区,相距不过百米,在微信小程序上预约即可免费参观,不用担心预约不上,每天的余量都非常充足,完全可以等到了在门口预约。博物馆布置很用心,展馆本身好像也成为了展品的一部分。

光影交错的博物馆屋顶
屋顶的吊灯,阳光洒在十二个灯盏内,仿佛流逝的时间

博物馆内并不主要展览近代的内容,反而是对辽东半岛的地理风貌和青铜器、瓷器等展览更多,里面不乏让人眼前一亮的展品

在橱窗的倒影中,游人像展品般身处历史中
像佛手般的玉雕,线条精细,与木座融为一体
南京博物院的网红小粉炉,旅顺博物馆同样有分炉

在走出博物馆前,日光斜射在供人休息的长椅上,灰尘在光柱下纤毫毕现,让人忍不住想要多享受一下这片刻的安宁。

阳光正好洒在长椅上

博物馆正对着中苏友谊纪念塔,纪念塔身后即使日本关东军司令部旧址。园区里茂密的龙柏树在历史的罅隙中肆意生长,虬劲的枝蔓和针叶伸向天空。在龙柏环绕间,有一片开放的篮球场,这是附近居民运动的地方。历史的沉重更显和平的难能可贵,我想起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看见最后一面墙上的结语:’我们修建纪念馆不是为了记住仇恨,而是为了呼唤和平‘。人们自发排队,无声地在纪念馆外的祭堂前放下手中的白菊。走出纪念馆后,一群白鸽自灰黑色的理石围墙和青绿色的草地上飞起,远方传来隐约的鸽哨声。

旅顺火车站

很不巧,我们行至旅顺火车站的时候才发现车站正在修缮。层层叠叠的脚手架和绿色的布网将车站包裹在里面,在马路对岸的时候几乎只能看到它标志性的尖顶。车站自1903年始建,几经停工后于1907年建成,作为旅大支线的终点站,既见证了中东铁路的辉煌,也承受了殖民地的屈辱。2014年,这座历经百年风雨的车站迎来了终点,结束了铁轨上铿锵百年的的光阴,现在除保留售票窗口的作用外,旅顺站已经完全成为了一处打卡的景点,它的一些标识正在逐渐被磨灭,另一些标识也在逐渐生成。

在旅顺,这些历史的标志几乎随处可见,有些上锁,被封存在历史的尘埃中,更多的则开放,任人接近和参观,它们自过去来,向未来去,带着永远的烙印,诉说属于这座城市故事。

由于施工,只有这个角度可以勉强看到车站

 

第三天:城市风光

中山广场

中山广场坐落在市中心,最早由俄国人仿照巴黎等欧式城市风格设计和建造。日俄战争爆发后,日本开始了对于大连的统治,他们并没有破坏城市的整体规划,而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继承和延伸——在广场四周,星罗棋布着多种风格的建筑,兴亚式,哥特式,罗马式等不一而足。它们既是这座城市曾经屈辱的符号,也是这座城市从无到有的见证者。

松山寺

松山寺不大,对香客开放的面积更小。寺庙相当传统,进门左手边的香堂可以请香火,不过只收现金,小小的前后院四周几米内就是佛殿,活动范围十分有限,但妙就妙在闹中取静的感觉,松山寺门就在居民区的小巷子里,进门后本就不嘈杂的环境变得更加安静,只剩缭绕的香火和些许诵念的声音,也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好像连中午的炎热都一下子退出去很远,心绪平和许多。

走出寺庙,发觉在这个角度松山寺的浮屠塔和寒山寺竟有几分相似

东港音乐喷泉广场

当你接近东港广场的时候,很难不被东港会议中心的造型所吸引,整个建筑呈现不规则的形状,外壳像绵延的海浪般层叠起伏。

手机很难拍到建筑全貌

东港广场可能是我们在大连一行看见海鸥最密集的地方,数不清的海鸥在海岸边和来往的船周翱翔。海边由很多骑着小车售卖海鸥食的阿姨,因为担心景点价格很贵,我纠结了一下才去问,没想到一小包海鸥食才两块钱,可能是切碎的火腿肠也可能是小块的面包等,这是我自17年购买泰山顶3元的矿泉水以外觉得最划算的景区消费。

只要两块钱,你就能享受半个小时的快乐

只要向海鸥用力丢出食物,它们自己就能很准确接到。海边应该有不少游客,跟我们一样对海鸥“精准制导”的能力发出了惊呼。

远远的能看到栈桥尽头的灯塔

海边风景极好。对于在内陆生活习惯的人来说海的吸引力真是无限大,如果不是还要去威尼斯水城我们可能会待到很晚。

码头在夕阳中成为了一道道剪影

东港广场的另一侧是码头,重型机械日夜无休,搭建起了城市水运的生命线。

最后一站:东方威尼斯水城

和名字一样,大连的威尼斯水城就是以真正的威尼斯为蓝本进行设计的。整个景区以水路为主要航线,错落有致的分布着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建筑。我们去的前几天景区刚刚注水,因此很多商家还没入驻,现在最忙碌的就是在水中穿梭的”贡多拉“。

柔和的晚风吹皱一池春水,灯光的倒影变成点点洒落的繁星。这也是我们在大连的最后一晚,水城旖旎的风光好似一夜良梦,给这次匆忙的大连之行画上了一个意犹未尽的符号。

后记

从大连回来一周,这篇游记才断断续续完成。我不是文字方向的从业者,也已经很久不动笔,偶发心绪想要做些记录只觉得思维滞涩,辞藻匮乏,碰到不知从何下手的地方也几欲放弃,但好在还是坚持下来了。

开始做永远比做得完美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