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注:本文是「数字生活改造家 —— 我的房间改造计划」入围文章,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少数派对标题和排版略作调整。
前言
尝试给自己贴一个标签的话,我觉得自己从各种意义上都算得上一个死宅。小时候身体不好,在学校总是被人欺负,久而久之就不擅长也不喜欢社交,越来越热衷于一个人静静地躲在属于自己的小角落,并且竭尽所能地把这个小角落打造得尽可能整洁舒适。
小学中学时代,这个小角落可能只是一张简单的书桌;大学时代,它就是男生宿舍里的一套上床下桌;后来出国留学,又变成了一个学习睡觉两用的小房间;现如今回国正式工作了,这个小角落也终于变成了一间属于我自己的工作室。
差不多从大三的时候开始,由于学习任务也没那么重了,于是脑子里面就开始琢磨未来的工作室要怎么来打造,每天上课溜号时的白日梦也变成了布置自己脑中的理想房间。几年下来,很多灵感转瞬而来,但相对来说没那么重要的话,就又转瞬而去。印象特别深刻,真正被我记下来并作为房间布置的指导原则的,只有三条:
第一,我的理想房间,一定是极简主义风格的。我是一个比较容易分心的人,做事时宁可稍微延后一点,也要先把各种杂事处理好、杂物清理干净,所以我理想中的房间,应该是极简且整洁的。裸露在外面的电线尽量做到少之又少。东西也不要放太多,只保留有需要的物品。每件东西不一定很贵,但都得是我认真做过功课、货比三家之后挑选的品质最满意的。既然物品少,那么在每一样物品上都不应该少花心思。
第二,在大学生活的很多时间里,玩游戏的优先级对我来说可以高过吃饭、喝水、睡觉这些基本需求。然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整个大学期间,我都只有一台老爸给的 ThinkPad T420。刺客信条、上古卷轴、孤岛惊魂、辐射、巫师,这些游戏都是盯着 T420 的小屏幕、顶着 20 到 30 FPS 玩下来的。这样就导致了一种强烈的补偿心理。我的理想房间一直没变过的一条指导原则就是,一定不能在游戏这件事上亏待自己。
第三,在极简、科技、工业的主体风格下,也要有一些温馨、俏丽的小饰品。这一条其实是在有了女朋友之后才加上的,但是加上之后就和前面两条指导原则一样坚实、不可动摇。大学做着白日梦的时候、我对理想房间的设想就是屋内墙面贴满黑色的吸音棉,除了桌子、椅子、架子就是各种黑色的电子产品。这样我在打游戏的时候,把灯一关,我的整个世界就只有游戏。
那个时候觉得,虽然这样对眼睛不好,但是作为一个为了打游戏可以 30 个小时不吃饭不睡觉的硬核玩家,眼睛的疲劳当然要为更好的游戏沉浸感让路。这种直男、硬核的设计思路,一直持续到结束单身。虽然我还是可以为了游戏的沉浸感不吃不喝,但是为了沉浸感、完全不考虑女朋友的感受,肯定是不行的。吃饭、喝水、视力,这些都可以为游戏让位,唯独女朋友不行。于是就有了这第三条指导原则。
文章,讲究一个脉络清晰。接下来,我就顺着这三条指导原则分别展开,介绍一下我是如何从理论到实践,循着这三条原则布置自己的房间的。
极简
从大一第一次接触极简主义这个概念,算下来六年过去了。这六年间,我对极简主义的认识已经不再仅仅停留在收纳风格上,而是越来越认为这是一种生活哲学,一种人与自然世界相处的态度。极简,不仅仅是尽可能少地占有物品那么简单,而是一种反诸自身的思考,思考自己究竟需要什么,思考自己的生活重心究竟是什么,从而让自己活得更加专注,而不是碌碌地忙这忙那、没什么重点。这种态度体现在房间布置上,就是该有的不仅要有、还要精,不该有的,就一样也不要有。
那么第一个不该有的,就是冗乱的电线。最初认识到理线的必要性,还是因为玩游戏:没有什么东西比面前乱成一团、时不时还缠成死结的导线更能破坏沉浸感了。上一刻我还是飞檐走壁的刺客,下一刻突然缠死的鼠标线就大声提醒我自己不过是一个肝游戏肝到面色蜡黄的死宅而已。
关于理线这件事,我也有过一段旷日持久的思考过程,经历过几个不同阶段。最早的时候觉得理线挺麻烦的,忍忍算了。后来刚刚接触到极简这个概念的时候,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我会花很久的时间把线整理到几近完美,连看不到的地方都整理得俨然电路板上的排线。
然而这种偏执带来的是便利性的丧失。电路板的线路,设计完就可以定型了,但是我们日常使用的电子设备的各种线,很多都是要反复插拔的。把导线完美地固定好了之后,一旦需要把电脑电源线或者手机充电器拔下来带走,就需要艰难地把手伸进某个隐蔽的角落,把各种固定的胶扯下来,之后插回去的时候还要再固定一遍。因为这种「完美」的维护成本过高,很多时候不出两周,各种导线就又是乱糟糟的一团了。
后来随着对极简的认识逐渐加深,我越来越发现这种理线方法完全是违背了极简主义的,因为我付出了过多的时间、在使用电子设备的时候又多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我想了很久,终于弄出了一个既能保证视觉上的整洁,又不需要花太多时间、插拔电源线也不麻烦的布线方案。
其实这个方案很简单,就是把桌面上的线顺下去,然后把桌面下的线用布帘遮住。当然了,如果方案不像这样简单,就又违背极简的精神了。在布线的时候,想好哪些部分是不会再需要改变位置的,比如插线板和交换机,把这些固定住,剩下的就保持松散的状态就好。帘子一遮,什么也看不到。以后需要插拔充电器的时候,也不会有任何麻烦。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没有维护成本,所以自然也可以保持很久的时间。这个房间布置好也有两个月的时间了,桌面和当初刚布置好一样,再也没有乱过。
至于走到桌外的线,比如插线板的电源线、交换机的光纤,就沿着墙边固定好就可以了。最完美的解决方案,其实应该是桌面下就留一个电源接口,但是这种级别的布局就要在装修的时候就考虑好。如果租房住的话,就得去适应房间本身的布局。外部线路的固定,除了普通的理线扣,还用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设备:热熔枪。虽然我是工科出身,还在上海交大的工程兴趣小组待过好一段时间,但是热熔胶理线这个想法,却是由我数学背景的女朋友首创,所以说招聘时不能只看教育经历,还是有道理的。
热熔胶理线法,最大的好处是热熔胶固化后的颜色与导线的橡胶外皮很接近,技术好的话完全可以做到不留一丝痕迹。另一个好处就是,融化的热熔胶可以随意变形,可以把导线紧密贴合在任何位置,而理线扣这类工具,不仅导线依然是松松垮垮的,而且在表面不平整的地方就完全无法使用了。好消息是,目前我们的热熔胶理线法还没有申请专利,大家可以随意使用。(开个小玩笑)
理线之外,这里的这个双层显示器支架,也很有用。我一般把苹果笔记本连接显示器放在第二层上,下面一层用来放键盘鼠标,整体观感非常简洁。除了物品布置的极简,日常工作的常用操作也要简化。显示器这里,我想了一些办法来简化我的工作流,这里也介绍一下。
平常我除了在 Windows 上玩游戏、在 Ubuntu 上编程算法,还需要 macOS 来开发安卓程序、剪视频,所以经常需要在台式机与笔记本之间来回切换。我的显示器是三星 C34H890WJC,可以通过显示器上的摇杆在不同视频源之间切换。那么唯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使键盘、鼠标可以快速切换控制的设备。常见的做法是使用中控台,或者使用支持多设备蓝牙连接的键鼠。我结合自己设备的特性,想了另一个办法。
我的键盘是海盗船 K63,鼠标是海盗船 Dark Core,都支持无线(2.4 GHz)、有线双模。首先,我把键盘和鼠标的无线接收器插在显示器上,因为显示器是通过 USB Type-C 连接 MacBook Pro 的,所以键盘、鼠标在无线模式下可以直接控制 MacBook Pro。接下来,我把键盘、鼠标的数据线插到了台式机上。这样,只要把数据线连上键盘、鼠标,就可以控制台式机,把数据线断开,键盘、鼠标就会开始控制笔记本。这两种状态无缝切换,无需重启,我的工作流完全不会因为切换设备而被打断。
打造一张极简的桌面,就要把用得上但是不常用的物品良好地收纳起来,所以良好的收纳习惯是极简风格的重要部分。我的身后就是一个架子,没什么设计感,也挺便宜,但是这种简单的架子足以完成摄影器材之类的大件物品的收纳。真正容易让人头疼的,是数据线、转换接头,这些小而杂的小物件。这类物品形状不规则,没法整齐地摆好,又容易互相缠绕、混杂,我想过很多办法来解决这类物品的收纳问题,但都没有成功。最后立功的又是我女朋友,她给我买了一套亚克力的收纳盒,配上标签纸之后,既能把每个物件区分开,又可以实现整齐收纳,这个困扰我多年的问题,迎刃而解。
游戏
讲完了极简风格的构建思路。接下来就说说这个房间的游戏体验。好的游戏体验,离不开扎实的硬件基础。大学前三年的时候没有经济来源,吃过低品质外设的苦。后来纯粹靠运气,在比特币上发了笔小财。所有的暴发户,都喜欢在发财之后去做自己一直想做而没钱做的事情,我也不例外。
作为一个胸无大志的游戏宅,这些钱逐渐变成各大一线外设品牌的产品。有段时间,差不多每个能叫得上名字的一线外设品牌,我都有一两件产品,非常的暴发户。经历了一段万花丛中过的轻狂之后,做工、设计风格最对我胃口的,还得是海盗船。于是,我慢慢出掉了其他品牌的外设、PC 配件,开始了海盗船集邮计划。
桌面上的台式机是我在美国留学时就配好,回国时背回来的。起初也担心过被海关查,或是在路上碎掉,但是事实证明这些问题都没有出现。为了避免台式机在路上损坏,我当时采取了几个措施:
- 把机箱的测透玻璃、前面板拆下,用毛毯包上。
- 拆下显卡、内存、雷电扩展卡这些较大的配件。
- 主板、CPU 散热这些都没有拆,连同机箱主体一起包在棉被里。这样几个简单的保护措施,甚至连水冷散热都没拆,成功地护送这台组装台式机回国,过程中机箱没有受到任何伤。回国的时候我把台式机放在了托运的大行李箱里,托运的时候工作人员把箱子过了一下 X 光就收走了,没问任何问题,在国内过海关的时候也一样,非常顺利。
谈组装机不列清单,就是在耍流氓。这台组装机的配置清单如下:
组件 | 型号 |
---|---|
机箱 | 海盗船 Crystal 280X |
风扇 | 海盗船 LL140 RGB |
主板 | 技嘉 Z390M Gaming |
处理器 | 英特尔 i7-8700K |
处理器散热 | 海盗船 H115i |
显卡 | 英伟达 RTX 2060 |
内存 | 海盗船 Vengeance RGB Pro 2666MHz 32G |
硬盘(Ubuntu) | 海盗船 Force MP500 NVMe SSD 240G |
硬盘(Windows) | 海盗船 Force MP510 NVMe SSD 960G |
电源 | 海盗船 RM650 |
好的游戏体验,主机是核心,周边外设则是锦上添花。自从开始海盗船集邮计划,我的外设也陆陆续续换成了海盗船的产品。这里再列一下台式机以外,其余的游戏装备的清单:
产品类型 | 型号 |
---|---|
显示器 | 三星 C34H890WJC |
键盘 | 海盗船 K63 Wireless |
鼠标 | 海盗船 Dark Core |
耳机 | 海盗船 VOID Pro |
耳机支架 | 海盗船 ST100 |
键鼠垫 | 海盗船 MM350 |
电竞椅 | 海盗船 T2 Road Warrior |
和台式机一样,键盘、鼠标,也是我在美国留学的时候就买好,回国时背回来的。键盘是海盗船 K63 Wireless,红轴,表现中规中矩。大键全部是卫星轴,没有使用平衡杆,和所有卫星轴键盘一样,稍显松动。键帽材质比较普通。我手上还有一套键设局的 PBT 键帽,拎起来比较,K63 键帽的质感明显不如键设局的 PBT 键帽,感觉更轻、更单薄一些。
我手上的这个键盘还有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 USB 接口很不稳定,经常断线,有时还会啸叫。按照海盗船的保修政策,虽然是从美国购入的键盘,但我记得海盗船是支持全球保修的,只是因为很忙所以就一直这么用着了。K63 的优点也很明显,支持有线、蓝牙、2.4 GHz 无线,可以实现前面写到的台式机与笔记本无缝切换。
海盗船 Dark Core 这款鼠标,的确是从一买来就很喜欢。这款鼠标右侧有一个可替换的小指托,即便是我这种手比较大的人,使用的时候,手指也完全不会擦到桌面,有一种手鼠合一的感觉。体验过一次之后,就再也不想用不带小指托的鼠标了。鼠标可以存储三种自定义的 DPI 模式,直接通过按键切换。左侧还有一个瞄准键,按下之后 DPI 会降到最低。这个功能刚买来的时候新鲜了两天,时间久了还是觉得有点麻烦就没再用了,有点鸡肋。
真正在回国之后添置的,其实只有耳机、耳机支架、电竞椅,还有这个巨大的键盘鼠标垫,它们的到来也标志着海盗船集邮计划的圆满完成。耳机的音质比较普通,但是支持无线。耳机支架倒是真的很好看,好看到网上不少人为了配支架去买耳机。
其实海盗船是做存储起家,目前真正能做到业内顶级的领域是内存、NVMe 固态硬盘,还有电源和风扇。这几个领域上海盗船都是闭眼买都不会错的存在。其他的领域,品质当然也都不错,毕竟价位在那里,但是没有像前面那几个领域那样无人匹敌。不过能在各领域都做到品质不错就够了。当初之所以选择海盗船作为集邮品牌,就是看重海盗船在各领域的产品品质都还不错的特点,再加上海盗船产品的外形设计不会过于夸张,都比较简约,方方正正的。
我希望自己的游戏桌面也是极简风格的,而且风格统一,海盗船刚好可以一站式地满足这个需求。如果这边一个雷蛇,那边一个华硕,面前再摆两颗樱桃,我会感觉自己的桌面有点像万国杂货铺。统一成一个品牌,看起来、用起来,都会舒服一些。
前面也写到过,我非常重视玩游戏时的沉浸感,甚至为了这种沉浸感想把屋子贴满纯黑色的降噪棉,即便对眼睛不好也不在乎。后来有了女朋友,又开始调整沉浸策略,结果发现效果出人意料地还不错。首先说说 21 比 9 的带鱼屏。买带鱼屏是因为女朋友的建议,作为一个喜欢玩经典游戏的玩家,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比较抗拒带鱼屏。原因是经典游戏很多都没有适配 21 比 9。像巫师3,虽然跑世界地图的时候支持 21 比 9,但是一对话就会切回 16 比 9、跳出黑边,瞬间出戏。
不过这阵子玩了一些新一些的游戏,比如地铁:离去、刺客信条:起源,我对带鱼屏也因此逐渐改观。这些近几年的游戏,都对带鱼屏有很好的适配。因为取消了站桩对话,所以对话时也不会切回 16 比 9、出现黑边。没有了这种黑边出戏对游戏沉浸感的破坏之后,剩下的就基本上都是优点了。曲面、更宽的视野,都是大幅增加沉浸感的有效手段。我平常把游戏分辨率设在 2560x1080,虽然低了一些,但是往电竞椅里一趟,眼睛距离屏幕 80 厘米左右,也不会有任何颗粒感。调低分辨率最大的好处还是保证帧率。2560x1080 只比 1080p 多了 33% 的像素,目前市面上的所有游戏在这个分辨率下,RTX 2060 还是能稳在 60 FPS 以上。
我做的另一个调整,就是放弃了满墙的黑色吸音棉。以往我都是习惯在游戏时关闭所有灯光,以免破坏我的沉浸感,但这次由于留下了一面白墙,有天就突发奇想尝试了一下在游戏时打开灯效,结果意外发现了海盗船套装的灯效加成:在游戏中,我的全部海盗船设备居然会配合游戏画面来改变灯效。上网一查,原来是海盗船新推出的一个功能,大致就是海盗船会和育碧、4A 这些游戏厂商合作,厂商在制作游戏的时候,专门为海盗船的设备写一些代码。这样,在玩这些游戏的时候,灯效会根据游戏内容来变化。
现在我实测支持的游戏有地铁:离去、孤岛惊魂5。比如在玩地铁:离去的时候,血量较低的时候,灯光会变成闪烁的红色,潜行的时候灯光是稳定的绿色,快被发现的时候则会变成黄色、红色,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全套海盗船设备配上这个新功能,玩游戏的时候效果非常震撼。有了这个新功能,灯效就再也不是破坏沉浸感的鸡肋,反而很好地渲染了氛围,大幅提升了沉浸感。
温馨
到这里,硬核游戏宅的部分就写得差不多了,接下来写一些回归生活本身的东西。前面也写到了,有了女朋友之后,我开始调整我原有的计划。原来的计划里面,我过于关注游戏沉浸感的维护,却忽略了生活本身。游戏,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不应该是生活的全部。在房间布置的过程中,我的女朋友也提供了不少思路,让这个房间在追求极致效率、极致游戏体验的同时,也有了一些生机、一丝灵气。
桌面上的这盆绣球花,可以说是整个房间的灵气之源。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不过区区二三百年。花花草草、树木绿植,却是自从人类出现就一直陪伴着我们。房间里点缀上一两盆,生气一下子就出来了。
桌上的花,都来自女朋友在阳台上的小花架,有时是绣球有时是薄荷,口味实在独特的话也可以换成一盆小香葱,应有尽有,每周新鲜供应。
在我原本的构想里,我的理想房间是不应该有窗户的,即便有也要想办法封上。然而,如今房间一角的飘窗却成为了房间里最有生活气息的地方。飘窗的改造都是女朋友的主意,简单地加了一个绿色的飘窗垫和坐垫,这里便成为了整个房间的休息区、思考区。写代码写到头绪纷乱的时候、玩游戏玩到情绪澎湃的时候,我都喜欢离开座位,坐在飘窗这里,好好地静一静、思考一下、沉淀一下。面壁不只可以思过,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安神。这个改动带来的生活气息,补足了这个房间的短板,完美升华了整个房间的氛围。
总结
以上,就是我借这篇文章想要分享的全部内容了。整个房间设计其实非常简单,仅仅是把东西搬进来、摆好,不涉及任何硬装或者软装。核心思想还是极简,主要功能是游戏,兼顾一点工作,同时还融入了很多生活元素。目前我是深圳的一名程序员,这个房子也是我离开校园后租的第一套房。人各有志,莫论短长。我最想做的,就是像从小到大一以贯之的那样,认真地对待自己的生活,打造最能让自己安心的小角落。希望我的分享能够带给大家一些灵感,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里一起讨论。文章写到这里,生活总在继续。如果你也有了改造自己生活的想法,那就尽管放手去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