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与「数字生活改造家——我的房间改造计划」征文活动。


今年 4 月中旬,我拖着全部家当搬到了广州,正式过上了二人同居的生活。

据说初来大城市的青年都有这样的特点:无限大的野心和梦想,以及紧缩的钱根。事实上,对于「装修」出租屋这件事儿,大部分的构思都建立在对当下的妥协上;不过,在妥协中寻找平衡点,并尝试用最简单且最省预算的方式达成预想的效果,倒也是其中的一大乐趣。

我们二人租住的房屋,面积大概是 30㎡ 左右,空间比酒店的豪华大床房好点有限,最大的区别恐怕仅仅是多了个厨房。加上原房东方面也有着一些限制,实际上能自行修改的地方并不多,因此,这篇文章的重点,还是在我如何从零打造自己的「工作台」上。

在租房时,房间内已经有一张面积不小的饭桌;出于对最大化利用现有资源的考虑(而且房东也不可能把它搬走),我们决定将饭桌靠墙角横向排列,将其转化为一张工作台,再另购一张桌子并排拼接。这样一来,我们双方的工作和娱乐区域都会有比较充足的保障。

未按比例绘制,仅供参考

衡量了剩余空间面积和预算后,依据自己对于设计的喜好,我最后选择了宜家的仿白色橡木纹 LINNMON 利蒙桌面 + OLOV 奥勒夫可调节桌腿的组合。

记住宜家这个品牌,在下文中它还会反复出现 —— 毕竟,对于一个热爱简约设计,同时兜里又没什么钱的年轻人来说,宜家的家具对我来说根本......无法拒绝。

这款桌面的尺寸为 120x60 厘米,横向长度刚刚好(毕竟提前量过),但对我个人而言,纵向空间感觉略显狭窄;而且,作为一张单纯的桌面,它自然不会预留供线材穿过的孔位,更不可能提供其他配件。

不过其优势也很明显 —— 拢共两百不到就能拼出一张桌子,还挺稳固;自行车都不要了,什么托架、抽屉,再另说吧。

经过一番折腾后,现在的桌面也就诞生了:

通过这篇文章,从最右端到最左端,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将这块白板桌面逐步打造完善的过程。

右上

齐心 六格简约桌面收纳盒 白色 ¥17.80

左上角的布置,其实是在其他区域都已经固定下之后,才进行考虑的。

无论是出于美观,还是为了方便,一个触手可及的收纳盒显然必不可少。桌面收纳盒非常适合两类物品:一是外出时需要随身携带的物件,例如钥匙、手环;二是随取随用的小物件,例如 U 盘、有线耳机等。

这款收纳盒的收纳区域高低不一,可以依据具体需要放置物品;通体白色的塑料机身——啊不,盒身,简单明快,视觉上不打扰。

最重要的是,它便宜啊!京东上的售价连二十块都不到,花点小钱就能将零碎物件整理收纳得井井有条,简直不能更幸福了。另外,图片最右侧意外出镜的京造纸巾盒同样值得推荐;除了能做好本职工作,它也自带可以自由分格的收纳空间,竹制盖板配合磨砂塑料,观感上很是讨喜。

不过好像京造的产品大多都是 ODM,很多不同品牌都有着类似设计的产品,哪家便宜买哪家就好了。

漫步者 R19U 音箱 ¥129

木耳的优势就是不会太过挑剔音质,选择音箱时考虑得更多的也是外观和体积。原先在选购时是奔着带单独低音炮的 2.1 音箱去的,但受桌面面积所限,多出来的低音炮无论放在哪都感觉会占据太多空间。思前想后,一对 2.0 音箱或许也已足够了。

R19U 的一个特性,让我最后选择了它:提供前置耳机接口,在需要时直接插入耳机即可输出音频。二人同居时,多多少少也得考虑另一方的感受;一副耳机的存在,能直线提升双方相处的融洽程度。

另外,这款音箱提供自带声卡/AUX 双输出,可以使用 USB 供电,变相节省了插线板上的一个位置(前提是插线板上有 USB 接口)。

至于音质......都说了我是木耳,平常听的音源也都是各种串流服务,总之感觉还是不错听啦。

Nintendo Switch Pro Controller ¥440

在玩一些操作上比较传统的游戏时,无论是握持手感,还是扳机键手感,Pro Controller 都是完虐 Joy-Con Grip 的存在。

总体来说,这只手柄应该算是我用过第二好的手柄,还附带预防摇杆漂移的 Buff,是广大 Switch 玩家进阶的推荐周边之一。

右下

贝戋马户 112 伙伴鼠标 ¥39

其实,这原本是一只备用鼠标......

原来的雷蛇在年初时寿终正寝,单击变双击;正准备下单新鼠标的我,却意外从角落翻出了这只没拆封的家伙......于是,就一直用到了现在。

这款鼠标我也用坏过一只,最开始的时候是看重其 DPI 可调节、带侧键,没有过于「光污染」,而且便宜。

说起来,这品牌的名字,总给人一种贱贱的感觉,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错觉。

秉承着「能省一分是一分」的原则,这个鼠标我也打算用到坏掉为止;如果现在想买入门级的游戏鼠标,罗技 G102 等百元上下的产品更值得推荐。

少数派定制牛皮鼠标垫 ¥99

我派定制的牛皮鼠标垫,其实是当时作为签约作者的福利发放的(偷笑)。

牛皮的质感真的非常令人愉悦,如果对着轻嗅还能闻到一股皮革特有的香味,鼠标滑动的感觉也无比顺滑。

由于是真皮制品,在长期使用后,表面会留下明显的痕迹。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这是缺点,但我倒是觉得,这和 iPod 不锈钢背面的划痕一样,是属于每个人所独有的记忆。

少数派定制 bcase 磁吸线材收纳器 ¥35

同样是「花小钱提升幸福感」系列。一个磁吸收纳器,可以将线材直接固定在桌面上,不仅取用方便,日常使用时也不会杂乱。

同时,因为有了这个小东西,充电器也可以顺带收纳于桌面下。我没有选择在桌面上放插线板,个人更加偏好于将需要的线材头部放置在桌面。

美中不足的地方是,这个收纳器只提供了两个夹线器,也没有找到单独销售的地方。不然,就本体的表面积而言,再多放一根线应该不是问题。

中间

明基 EW277HDR 显示器 ¥1599

一款理论上可以兼顾日常使用和娱乐的显示器。面板的纸面参数还不错(100% sRGB,90% DCI-P3,400nit 亮度),而且支持亮度/色温自动调节功能,以及 PS4 等特定设备的 HDR 显示。

要说缺点也是有的,其一是接口不够丰富,只有 2xHDMI + 1xVGA —— 都 9102 年了,谁还会用 VGA 接口?其二没有出厂色彩校正,如果要做设计相关的活儿,事先最好自行校一下色,毕竟硬指标还是过得去的。

还有一点,这款显示器没有提供 VESA 壁挂接口,支架也并非升降式设计。正因为此,我才选择购入了下面的这个物件:

埃普 ID-20 电脑显示器支架 ¥109

上回说到,这款显示器不能调节支架高度;为了让观看体验更加舒适,只能从外部人为加高了。

选择这款支架的原因倒不复杂,主要是喜欢这种金属 + 木质的材质组合,同时其宽度足够(略大于全尺寸键盘),双侧镂空对于走线也比较友好。

除了能提供更好的视角,一个合适的支架,还能从纵向提升桌面的收纳空间。平时我将绘图板(wacom CTL-671,很多画师都在用的入门板,不详细介绍了)放置在支架下,使用时可以将其和键盘互换位置;而如果临时需要利用更多桌面空间(例如:吃饭),将键盘往里推即可。

此外,根据个人喜好,支架表面还可以再摆放一些其他物什。总之,无论是设计还是功能性,这都是我目前最满意的「小道具」。

微软 Xbox 无线控制器 蓝灰色 ¥399

无需解释,本世代(甚至可以说是迄今为止)最好用的手柄。不接受任何异议!

作为「手柄大厂」,微软已经为这款手柄出了不知道多少种配色和限定款,目前在售的款式就有 10 种。「蓝灰色」的实物颜色更像是「偏蓝色的薄荷绿」,个人比较偏好。

另外背景中的 JBL GO 蓝牙音箱,是从朋友那 100 元收来的。光说设计,我觉得「方砖」状的 GO 至今仍不过时,但在家里使用它的几率也不太多......

宜家 VIKIS 维奇斯闹钟 ¥39.9

事实证明,无论大小,屏幕总是那么地有吸引力;当对着显示器忘我工作/游戏时,我很容易就会陷入「不知昼夜」的境地,仿佛对时间的流逝毫无感知。

无论是 macOS 上的软件应用,还是主机/PC 上的各类游戏,在处于全屏运行时,系统都会自动隐去一切其他信息,这之中就包括时间。

全屏模式的优势很明显,不仅屏幕的空间能够得到充分利用,也会让你沉浸于主要信息之中;但相对的,它削弱了你对于一些次要信息 —— 例如时间 —— 的认知。

由于看不到具体几时几分,时间概念多多少少会受到影响;导致的后果,就是自己会在相应的活动上,花费比预期更长的时间。

顺带一提,这也是我认为那些短视频应用极其容易使人沉迷的原因之一。有注意到无论在 iOS 还是 Android 上,它们都会自动隐去状态栏吗?

好像扯远了。总之,我个人认为,保证自己能够看到时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所以,我将这个桌面时钟放置在显示器下方,也是最容易看到的地方。

选择维奇斯,主要还是因为其工业设计;而且它也没有例如「温湿度显示」等用不着的功能,显示的只有时间,对于我而言已经完全足够。

后期考虑自己 DIY 一个 AWTRIX 2.0 像素时钟,看上去相当 wow,非常 awesome。

罗技 G213 键盘 ¥369

一块薄膜式键盘。不选择机械的原因很简单:同价位的机械键盘不太符合审美,符合审美的键盘又已经超出预算。相较之下,G213 的键帽透光均匀,亮度适中,且背光可以通过 G HUB 调节颜色;有单独的多媒体键区,敲击的手感也足以令我满意。

至于自带的掌托,一开始我还颇有微词,以为没用又占位置。然而,实际上手了一段时间后,就变成身体力行的「真香」了。对于缓解长时间敲击键盘导致的腕部疲劳,掌托确实很有必要。

然而它也不是我理想中的键盘 —— 我最喜欢的,还是罗技 Craft,或者像 ikbc X400/X410 这样的矮轴机械键盘。

左侧

米家 LED 智能台灯 ¥149

国民智能台灯,要设计有设计,要功能有亮度色温无极调节,要智能可以接入米家 App 进行联动,要护眼它还无频闪,而且现价不到 150......这已经不是要不要自行车了的问题了,简直是把自行车直接硬塞给你了。

只是,由于放置区域的限制,台灯的灯光覆盖仅局限于桌面左侧,说实话,我更希望能有一盏像 ScreenBar 那样的屏幕挂灯 —— 等等,我好像暴露了什么?

由于桌面基本上就在床边,所以这盏灯也能当作床头灯使用,前提是不要抬头直视光源。

大创支架 ¥10

我一直在寻找一个好用的桌面置物架,可惜要么就是样子不好看,要么就是太矮,要么就是忒高;无奈之下,我只能先用这个十元店的支架顶着,至少还能起到垫高台灯的作用。

另外,台灯的旁边平常用来放另一个 Xbox 手柄(旧 X1,淘汰给 PC 用)以及闲置的 Joy-Con Grip.

顺带问一下,有读者可以提供桌面置物架的推荐吗?平面面积和这个支架差不多就行,非常感谢。

宜家 FEJKA 菲卡人造盆栽 ¥39.9

盯久了屏幕,偶尔看看绿植,对身心都有所益处。只是,花花草草也是生灵,需要花精力好好呵护,要是一不小心养坏了......

对于养多肉这件事,我还不太有心理准备。宜家这一套人造盆栽,形神都有八成像,只想看绿色的话已经足矣。

另外友情提醒,多肉虽然好看,要想让它一直「美」下去,养护也是必不可少的技术活,购入前务必要提前做好功课。

MacBook Pro 2017 2-Thunderbolt Ports ¥12949

2017 年购入至今,主要是因为 Sketch 之流只提供 macOS 版;不过后来逐渐变成了工作专用机,大事小事都由它搞定。

这一两年内,要是你在少数派看到了我的文章,多半都是在这台笔记本上完成的。

前两个星期弄来了几张 Splatoon 2 贴纸,痛了个型爆主题本;可惜的是现在 MacBook 的 Logo 都不发光了,在我还痴迷于 Mac 的那几年,最心水的就是那个闪闪放光芒的 Apple Logo......

至于 Mac 现在对我的意义,十个字:「谁干活好使,我就吹爆谁」。

没选带 Bar 版,主要还是没钱......这个配置是 256GB 那一档,把内存加到了 16GB。日常使用时,两个 Thunderbolt 3 口确实有些不够用。

宜家 ISBERGET 艾斯巴特 平板支架 ¥12.90

本来一开始是想把 MacBook Pro 垂直放置的,后面觉得这样摆在桌面上也不错;需要的时候还可以翻开实现双屏,在使用 PC 或者玩主机时要用到它也比较方便。

这款艾斯巴特本来是设计给 iPad 之流的平板电脑,但对于 13 寸的 MBP,其效果出乎意料地不错。跟它尺寸差不多的 MacBook、MacBook Air 或者其他笔记本,应该也能适用。

宜家还有一个叫布拉达的笔记本支架,但其放置角度比这个更矮一些,大小对于 15 寸左右的笔记本可能更加友好。

需要注意的是,宜家的这一系列支架都是一体化设计,如果笔记本有散热口在 D 面,可能会影响其散热表现。

下侧

由于桌面空间不足,我的其他设备只得挪到桌面左下侧。我个人信奉五字真经:「眼不见为净」,因此插线板那一块的布线就......不向各位献丑了。

简单说一下,我购入了宜家的 VIGGJA 维格亚托盘架(¥199)用于放置另一台笔记本、Switch、采集卡以及 Xbox One。

为了掩盖布线,特地选择了一个刁钻的角度进行拍摄

笔记本是 16 年购买的,具体配置不赘述了。最近为它加装了一个 256GB 的 SSD,打算在今年内换成台式机。

这里头比较值得一提的应该是那块采集卡,来自圆刚的新品 GC311:它支持 1080p/60fps 的采集、硬件解码录制以及环出。759 元的定价,算是入门级中颇具优势的选择。

众所周知,MBP 有且只有 USB-C 介面的 Thunderbolt 3 接口,一个扩展坞几乎是必备的配件。

我使用的是 CFORCE CF-003,由于 PC 笔记本也有 USB-C 接口,在用这台笔记本时,它就作为一个连接鼠标键盘的 Hub;需要使用 MBP 的话,插上 HDMI 线再接上去即可。

扩展坞有 3 个 USB-A 接口,鼠标键盘各占一个,剩余的一个通过延长线延伸至桌面上。基本上,只有临时传输数据,或者连接绘图板时,才会用到这个 A 口。

在安放好 Xbox 之后,托盘架的下层还有着一些空位,我后续还有着购入 NAS 的计划,估计也会放置在下层。

总之,那些桌面上的美好,都因为有「人」在替它负重前行。

结语

本想写一下我们如何「改造」出租屋,但正如开头所述,房东在装修上给出了一些限制,例如不能打洞;再加上房屋内原有的家具配备已经比较齐全,所以,整体上,我们并没有做出太多改动。

例如,我们征得同意,拆下了原先的壁挂式电视,计划在这个位置放置书柜。但底部的电视柜不能移除,这意味着书柜不能接地放置;较高的书柜又需要额外固定在墙上,出于对稳定性的考虑也不太适用。

最后我们选择了一个 4x4 的搁架单元 + 两个伊克特柜子的组合,美观性上算是过关,由于纵向面积较一般书柜更宽,即使不进行二次固定,稳定性上也没有太多问题。

至于其他方面,大部分都只是基于现有的条件进行调整,写出来感觉相当缺乏戏剧性,只能作罢。所以,最后还是将选题放在了桌面的改造环节上。

当然,我对于美好生活的畅想,并未就此止步。感谢少数派这次的征文活动,好几位作者的分享都给了我不少启发,也给了我进一步「优化」现有居住环境的动力。

有些人太过于纠结征文的「参考意义」,但我认为,仔细了解每位分享者的选择缘由,以及改造思路,从思维方式的层面获得启发,才是这次征文的真正价值所在。

事实上,如果自己的思维已经固化,自动在脑海中生成一个模板化的「完美桌面」清单,生搬硬套,觉得征文题目「虚」再正常不过。

毕竟,改造这件事儿,没有模板,有的只是对自己需求的理解。

愿我们的生活不被商品的价值左右,愿所有年轻人都能在宜家实现财务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