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提

阅读文字,是一种交流,目的是为了从另外一个信息源获得有价值(对自己正在思考的问题有帮助)的信息;我会列举出一些自己目前在采用的方法,去更好的甄别,阅读有价值的信息。

这样做是因为我一直保持着一个观点,一个人吸收的信息是会对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产生重大影响。

首先,如何选择信息源

选书也好,选择你要关注的公众号也罢,哪怕是其他信息源,你都一定要了解这些信息的生产者是谁。

然后,我们可以依据以下标准进行筛选:

  • 这位作者是可以在这个方面指导我成长吗?

       去了解一下这位“作者”,了解他的经历,他的成就,他的思想,当你在他身上看到某个有自己向往/做不到的点时,你就应该把他放进候选列表里。

  • 了解这本书吗?

       你可以通过别人的评价,如果提供试读部分那么你就有更多的信息支撑自己判断它是否足够的价值。

  • 这本书的内容能帮助自己吗?

       如果你阅读的信息源有介绍文字的话,那么一般在介绍中都会说明它所围绕的主题,列举出主题之下的论点,你要简单的思考这些论点,对自己思考的问题是否有帮助。

  • 有其他方法学习到这方面的知识吗?

       阅读只是获取信息的方法之一,也许你可以选择其他方式获取同样的信息,可以是视频,可以是播客,如果其它方式耗时更短且效率更高,你有什么理由不选择其他方式。

  • 它可以解答我这方面的疑问吗?

       或许在开始之前,我们更应该想想它所表达的内容,是直接给我们一份答案,还是帮助我们面对这个问题更好的思考。

整合信息

在阅读时,我们应该如何去整合刚刚所获得的信息?在这里我会分享一些技巧,促使我们更好的理解这些信息。

  • 给它归类

       这是老生常谈的一部分,同GTD一样,如果你要开始「整理」,那么你一定要先依照种类与主题「分类」。

  • 读薄,使用最简短的文字描述它的内容

       从事互联网产品岗位的人都知道,如果你不能用一句话描述你的「产品」,那么说明你还不是完全了解自己在做什么。同理,如果你阅读完了这份信息,应该用你自己“最简短的语言”去描述它,阐述它的主题。

  • 归纳出一个中心,分散出论点,再分散

       源于「金字塔思维」,当你得到了它所阐述的主题,你就应该把它分解,阐明其中支撑这个「主题」的论点,再将论点拆分。

  • 加上tag,还有批注

       从大到小,对不同的内容,你应该给他们匹配不同的「关键词标签」,对产生让你思考或共鸣的段落,你也应该添加上自己的思考。

如何记忆

在很早的时候,看了记不住是一个让我非常苦恼地问题,原因是我认为如果没有记住那我岂不是白读了。

但是,最近我意识到,如果你是一位「渔夫」,那么知道怎么钓鱼,远比知道鱼竿的构造更加有意义。

须知,身体知道和脑袋知道是两回事,你千万不要把自己当作记忆的容器。

具体方法为:

              构建一个相关的场景,想想在这个场景中我会怎么用到刚刚所见的内容。

提问

怎么样好好提问可是一门学问,但是在阅读的时候,我们不应该受太多限制,我鼓励大家提两类问题。

  • 最能代表你好奇心的问题
  • 深度的问题(对知识的纵向拓展

读书笔记

尽管如今的互联网上对于读书笔记有太多的分享,我们依然要创造属于自己的「读书笔记模板」,不论形势如何,以下三点请务必加进去。

  • 观点(我的观点)

       在阅读时你产生了什么样的观点,如果你认为有价值,那么你一定要记录下来。

  • 理论

       信息中所阐述的某些「理论」,你判断为真且对你有用,那么你也应该加进去。

  • 书摘

       「理论」跟「书摘」是不同的,某些话尽管并不实用,没有带来可见的效益,但它却着实打动了你,你也应该记录下来。

建立一个库

不论你是否主动,我们现在确实是在一片信息构成的大海中的,当你不断从中选取出对自己有用的一部分,日积月累之下,你一定会有自己的「库」,那么怎么样高效利用这个「库」呢?我举出一下三个措施。

  • 确保储存信息(笔记)的可检索性、标注来源

       如果找都找不到,何谈利用?

  • 不断对内容拓展、概括、反驳

       当你从「库」里拿出那部分你已经阅读,思考过的文字,你应该怎么样榨取它的价值?去尝试再简化概括、以它为起点拓展相关的知识、反驳它里面的观点。

  • 你认为自己了解的点,举出你生活里的例子

       如果你认为你对其中所提到的某部分已经融汇贯通,那么请你举出你生活中的例子。

怎么回忆

如果某天你无聊闲得慌,并且不想接触手机这类电子产品,那么你可以回忆一下自己读了什么。

怎么回忆呢?

  1. 想一想自己是作者,要怎么写这些内容,回忆不起来就标记,再去看,去思考。
  2. 回忆这本书让自己触动,印象深刻的地方?为什么?
  3. 想一想之前哪些内容与之有关,想想他们的主题有哪些是关联的,哪些是有差异的?

最后

带有目的性的阅读,司马迁很早在《史记》里提过: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意思大概就是:理解原理(知道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知晓变化(明白外部环境的变化,同样的方法书里的人能做到,换作是你就未必了)、吸纳融入自身(吸收内化,用起来)。


当然,如果你觉得以上太啰嗦麻烦,那么我还有一个方法可以推荐,且贯穿所有流程。

多读几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