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之前可能听过 Zine 这款由国内团队打造的写作工具,但是你可能不知道的是,Zine 自从 2012 年上线以来已经有 6 年的历史,比许多我们现在用的写作工具还要早的多。作为一款专业的写作工具,Zine 在编辑和排版、文字分发、云服务等功能方面的全面在众多写作工具中也可以说无出其右。


Zine 的创始人路意自己也是一位多年的写作者,经常在 Zine 以及社交网络中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思考。对于写作工具和阅读社区,路意也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和对于产品未来的规划。本期幕后,我们就请到了 Zine 的创始人路意,和他就 Zine 的设计理念、未来规划以及对于写作工具的思考等进行了讨论。

Zine 创始人路意

介绍一下 Zine 和你们团队

Zine 是一款创新型的写作和内容出版应用。Zine 的创新之处需要你仔细品味才能感受到:比如移动端 App 的排版方式和网络字体能力,比如我们将隐私与分享、网络专栏等功能比较好地结合在了一起等等。这些功能不自己实际使用一下很难有感觉,而只要是喜欢这些创新之处的用户,用过 Zine 之后就很难再离开了。

Zine

Zine 没有拿过融资,已经独立生存 6 年了。我们团队采用远程工作的方式,成员分布在全球多个城市。我们也非常欢迎志同道合的人加入 Zine,因为我们没有工作地点的限制。

算下来 Zine 已经 6 岁了,比一些知名的写作工具还要早。最开始你们为什么做了 Zine?

我们其实也挺知名的,比如在高中生和大学生群体里,很多写手都在用 Zine。

我们做 Zine 主要是因为我们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我们团队里不少人自己就开发过写作和笔记应用,或是公式编辑器。我个人很喜欢阅读,也喜欢偶尔写点儿什么,但是在 6 年前,我没有找到很好用的写作应用:当时的写作工具要么是使用太复杂,要么就是没有排版能力。我个人觉得写东西,有个不错的排版样式还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分享出去给朋友看的时候,就像出门的时候我们至少要简单收拾一下仪容外表,素颜也要整洁美观才好。

另外,我们也观察到,出版界在凋敝,比如很多杂志社都倒闭了,因为没有人买杂志看。如果要进入数码时代,传统出版机构并没有资金和经验去开发数字版的应用和网站,整个出版界被移动互联网技术给断代翻篇儿了,这有点儿不太公平。所以,我们希望依靠自己在软件设计和开发上的经验,能够为出版界做些事情。

当然,目前 Zine 还没有展现出来对出版界的吸引力,这是我们一直为此努力着的方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为什么取了 Zine 这个名字,背后有什么含义?

Zine 源自杂志的英语单词 Magazine,我们希望可以帮助出版界做些事情,希望数字化的文章也可以像传统的纸质杂志那样排版精美,阅读体验极佳。我们最开始是直接给产品起名叫 Magazine,但是觉得这样内涵不够,于是想到了 Zine。后来我们发现这个单词本身就是 独立出版的杂志 的意思,而且没有人在 App Store 上注册过,简直像是专门留给我们用的1 ,于是我们就不客气地使用了 Zine 这个名字。

不像很多写作工具,Zine 只提供了网页版编辑器而没有桌面客户端,为什么?之后有可能开发桌面客户端吗?

我们也希望能为用户提供桌面客户端版本,但是由于 Zine 的功能规划还有一半没有完成,我们也还在不断地重构和打磨 Zine 的编辑器内核,如果一下支持太多平台,会造成大量不必要的人力和精力投入,也会阻碍我们快速推进 Zine 的开发进度。

另外,网页版的 Zine 可以支持 macOS、Windows、和 Linux 三种系统,而各个平台的客户端版则需要针对这 3 个端进行专门的开发和适配,工作量就大了好几倍。所以,在投入产出和开发速度两者的权衡和选择上,我们暂时只提供了 Web 版的 Zine。

Zine 的 Web 版本

Zine 在内容分发方面做了不少尝试,未来有没有可能往付费内容方向发展?

我们希望做好一个内容服务商该做的事,那就是为内容创作者提供更好和更便利的内容分发能力为内容创作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很快,Zine 就会推出付费功能了,作者可以自己为自己的内容定价,读者可以为自己喜欢的内容付费支持和阅读。

你说 Zine 才完成了一半的特性和功能开发,能不能透露一下之后的新功能和开发计划?

没错,我们还有很多想法,只能说慢慢去实现吧。Zine 今年会提供的比较大的功能更新是付费阅读、界面换肤、夜间模式和品牌化的专栏能力。另外,我们也希望可以在高品质阅读社区这方面进行尝试,现在可以让人安心阅读的地方越来越少了,我们想探索一下。

你们怎么看待 Zine 或者说写作工具在手机、平板和桌面等不同平台上的定位?

我们觉得每个平台都挺重要,因为写作嘛,可能会发生在任何的平台上。不过,我们认为会有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使用手机进行写作,而不是 iPad 或者电脑。因为手机已经成为人们必须随身携带的物品,不带钱包和钥匙都可以,但是绝对不能不带手机,所以,人们更多的所思所想都可以在手机上方便地进行记录和创作。就我个人来说,我 90% 的写作都是在手机上发生。

你们认为对于一款优秀的写作工具和平台而言,最重要的是什么?

最重要的当然是排版,写的好不好另说,但是美观必须放在第一位。排版不美观的文字会让人看都不想看,真的。另外,能给人写作的信心和乐趣也非常重要,一款好的写作工具应该让人觉得写东西是轻松而有乐趣的,而不是一个负担。

Zine 丰富的排版功能

Zine 给人的感觉一直很低调,很少在社交场合进行宣传和推广,却获得过包括 App Store 在内不少应用商店的推荐。作为产品的创造者你有什么感受或看法?

我们其实也希望高调一些,但是没钱啊。做宣传和推广都是需要花钱的,我们没有拿融资,而我们自己的资金都用在 Zine 的产品开发和服务器开销上了。Zine 被 App Store、OPPO、魅族、小米、豌豆荚等应用商店都推荐过很多次,主要是因为他们的编辑眼光好,品味不凡,可能也是因为这些商店不「唯利是图」,没有很强的变现 KPI 指标吧。

我们也比较幸运,多亏之前少数派等多家科技媒体的推荐,不然 Zine 肯定不会被这么多人知道。

相比于 Bear、Ulysses 等大牌工具,Zine 的订阅价格应该不算低。能不能谈谈你们在定价方面的考量?目前用户对于 Zine 定价的接受度如何?

Zine 的定价

Zine 的价格其实不应该和 Bear、Ulysses 这类工具比,因为他们只有客户端而不提供云端服务。也就是说,Zine 提供了一整套完整的服务,你只要使用了 Zine,那么你的所有内容都存储在上面,不需要再开通其它的网络存储服务。如果和 Evernote、Quip 这些同样提供了云端存储服务的工具相比,Zine 的价格真的是很便宜了。

我们采用的是 Freemium 的付费方式,也就是说你完全可以免费下载和使用 Zine,当然也可以免费存储你的文字在 Zine 上,只有一些高级功能和更多的图片上传流量需要付费才能获得。这对用户而言其实是非常友好的一种付费模式,因为你可以先试用我们的产品再决定是否购买会员,甚至可以一直免费使用它,直到有一天你觉得我们的确做的不错,可以付费犒劳一下。这种模式比那些付费之后才能下载,或者必须付费才能使用来说绝对是对使用者最友好,对开发者最不友好的方式了。

最初的两三年有很多人觉得 Zine 很贵,但是这两年开始人数开始变得越来越少了,因为很多东西都在涨价,我们的价格一直没怎么变过。3 年前,18 元还能买一杯咖啡2 ,现在,一杯咖啡都要 30 元出头了。

你之前在华为这样的大公司工作了 8 年之久,为什么最后选择自己出来做产品?上班和创业最大的不同或者感受你认为是什么?

我在 2012 年出来创业做了 Zine,因为一些个人的经历,让我开始觉得需要去做一些自己真正感兴趣、有 Calling 感、能够体现个人价值的事情。而且,那时候我觉得市面上很多应用做的并不好,靠我们的能力和经验,应该可以有所作为,于是就出来创业了。

上班和创业最大的不同就是前者不需要自己操心太多事情,把自己份内的工作做好就可以了,旱涝保收。创业就不一样了,什么事情都要操心,自己不操心就没人操心了,而且经常要为收入担心。当然,创业的好处就是自由,你可以按照自己希望的样子工作和生活。我们现在远程工作,就是这样做起来的,在大公司肯定不行,打卡和坐班肯定必不可少。

作为远程团队,Zine 目前的团队规模和构成如何?你们平常的协作流程是怎么样的?

我们团队现在由研发人员、产品设计、界面设计、以及前端和后端开发组成,全职的只有 5 个人,人很少,可谓非常精简了。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保持团队的精干规模,更多地让利给用户和合作伙伴。如果我们自己的团队规模很大,免不了要对收入规模和利润规模有更多的渴望,那么用户和合作伙伴自然会是被「收割」的状态。

我们的协作方式和其它软件的敏捷开发模式差不多:先设计新的业务,然后进行界面设计,再进行开发和实施,没有太多文档,主要是直接的团队内部沟通和讨论。 只不过我们是远程协作,主要通过 QQ 来进行交流,因为 Slack 等软件在国内的访问速度太慢了。

你在社交网络上很活跃,经常发表自己的观点,你希望通过这样的输出传达或者获得什么?

我其实挺不活跃的,不像一些创业者,好像无时无刻不在刷微博、刷知乎。我已经不用知乎了,微博 也就一天看两三次,朋友圈刷的也少,保持每天一条两条吧。

我之所以经常在社交网络分享一些信息,是因为自己以前就得益于很多人在网络上无私的分享,尤其是国外的网站,质量都很高,而且观点非常独立和新颖,并不是人云亦云。国内现在就缺少这样的网站或者说思考,我希望能把自己亲身的经历、经验和思考分享出去,也能够帮助到一些人。我并不谋求获得什么,不像很多网红希望有很多的流量和粉丝然后变现,我仅仅是希望帮助一些人看到不同的观点和观念罢了,算是回馈社会的一种方式吧。

路意经常在微博上发表观点

另外,发表一些不同的看法,也是在如今网络很容易从众的情势下,让自己保持独立思考的一种方式。

对于有写作爱好或者想法和表达欲的读者,你有没有什么建议给到他们?

我觉得 斯蒂芬.金 的建议就很好:多阅读,多思考。一个好的写作者,必然是需要经过多阅读、多思考的过程才行。斯蒂芬.金 的产量很高吧? 他可是一年能看完上百本小说的写作者,对于他的写作和阅读经历,具体可以看看他的《写作这回事》这本书。

你可以在少数派找到更多 幕后故事,这是「幕后」栏目的第 61 篇文章 。如果你喜欢 Zine,可以在少数派正版软件商城了解和 购买 Z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