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时你就不能偷懒,不能舒舒服服地躺在那里看书,不能看完这本书以后纸上还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不对!这本书要大卸八块、五马分尸,进入资料夹以后才算真的看完了。——李敖

为什么要标注

我们每一天都花费了大量时间在阅读网页资讯上,我认为阅读网页文章跟读书没有高下之分,无非是前者信息密度更低一些,更碎片化一些;如果有意识地大量阅读同主题的资讯,并认真做好标注,也能达到读书的深度。更何况,诸如社交评论、问答不单更适合网上阅读,也只有网上形式,无法从纸质报纸得到。如果不想白白浪费花在资讯阅读上的时间,就要主动对网页文章进行标注,标注本身可以做到:

  1. 标记已读,减少重复性阅读
  2. 标记重点,收集价值内容
  3. 记录想法,进行批判性思考

最终的目标是真正得到阅读的价值,以改变生活,实现人生目标。

在线标注是对纸质阅读体验的还原

先收集再标注存在的问题

随着知识管理理论的流行,可能很多人已经习惯使用印象笔记、稍后阅读软件或者 RSS 等工具将遇到的好文章保存下来,然后再进行精读、整理。这种方式的弊端首先是收集与阅读分离,导致阅读行为失败,很多人的知识管理永远停留在收集。再来是先收集再进行标注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产生了副本,二是产生了管理成本。

先保存后标注的方式标注的是副本,原版还在原网页上干干净净,下次你再看见这篇文章,想得起你曾读过?想得起你曾标注过的重点?想得起你写下的笔记?可能会,大多数时候不会。网页资讯是经常更新的,将文章固化保存,
就无法跟上作者的更新。

保存下来的文章放在哪里?如何分类?如何同步……内容一旦被固化就会变成文件,而文件就要占据空间,就要整理,就要维护。

在线标注是对纸质阅读体验的还原

在书上划线,在旁边做笔记,内容、标注、内容载体、上下文情景是统一的。

在线标注,在网页上高亮文字,输入文字,只要网址不变,标注的内容和位置就不会改变,并且可以随时增删改,既不会产生副本也不需要额外的保存管理。

而电子化标注的好处在于不但可以在原网页中保存自己的标注,也可以只查看纯标注内容,相比纸质阅读标注更是一种进步。

使用在线标注工具,像纸笔阅读一样对待网页资讯,实现阅读标注一体、阅读保存一体,我们终于可以从稍后阅读的焦虑和知识整理的复杂中解脱出来。

我们已经习惯标注纸质书籍
我们已经习惯标注纸质书籍

最好用的在线标注工具

Liner 是我对比使用了多个网页注释工具后选择的,不仅功能上能全面满足我的需求,而且实际体验也非常流畅,是一款我愿意长期使用的工具。

其他网页注释工具也有各自侧重点和亮点,但就标注而言, Liner 是最好用的,因为它同时具备以下功能:

  1. 支持连续标注
  2. 支持自动保存
  3. 支持高亮和输入文字
  4. 标注可以保存在网页中
  5. 电脑端和手机端同步
  6. 支持导出到 Evernote

像一支真实的高亮笔

Liner 是 chrome 浏览器上可以使用的一款拓展插件,使用 Liner 对网页文章进行标注就像拿着一支高亮笔在书上划线一样。

使用一支高亮笔,我们首先会会拔开笔盖,对应在线标注工具开启标注模式。不同于一些标注插件 Hypothesis、Weava-highlighter、Collamark 等,每次选中文字后都要点击一次才能标注,类似于拔盖-划线-拔盖-划线, Liner 开启标注模式后,可以连续标注直至退出或关闭页面。

Liner 的「拔盖方式」有三种:单击菜单栏插件图标,使用快捷键「~」、单击悬浮的「mini button」。我通常使用最后一种,看见有价值的文字,鼠标选中,点击自动出现的 mini button,之后就连续使用高亮,无缝体验。

先选中再点击 mini
button
先选中再点击 mini button

像 Highly highlighter 、Yellow highlighter pen for web等插件支持连续使用,但却不能输入文字。我认为输入文字对深度阅读非常重要,因资讯激发的灵感、行动想法、关联知识点、对内容的批判如果不马上记录下来,就会消失无踪;更进一步讲,这也是一种「写作」,我不止一次在阅读中划线两句话,输入一大段文字……

Liner 可以在任意一个词语、一句话、一段话下面输入文字,实现精确的内容点评,并且这些文字是自动保存的。

输入文字
输入文字

我在寻找网页注释工具时,经常看到 Diigo 的推荐,我使用之后认为,与其说 Diggo 是一款标注工具,不如说是一款知识管理工具,Diigo 对网页文字的标注每高亮一次都需要一次点击。除此之外,它有三种标注模式,本质上是为收集服务的,例如使用「Read & Annotate」会进入阅读模式中标注,标注会收集到主页,但并不会保存在网页上。而它的「Annotate Screenshot」功能虽然好用,图片上传的速度却太慢。最后的标注 pdf 功能,其实蛮鸡肋的。对我来说,Diigo 作为网页标注工具太重,作为知识管理工具又比不上印象笔记,所以最终我还是使用「 Liner+印象笔记」的组合来实现完整的网页资讯阅读-标注-整理流程。

Diigo 标注模式和主页
Diigo 标注模式和主页

网页标注保存更新

Liner 保存标注是以文章为单位的,保证了标注的最后呈现不会太碎片化。Liner 可以自动读取文章标题和原有网址,方便返回对照阅读。每篇文章具有两个网址,一个网址打开是只有标注内容,另一个网址则是显示标注和原文的原网址。把文章的链接分享给好友,就算对方没有安装 liner,都能看到你所做的标注,因此 Liner 也可以用来协作。

被标注过的文章网页会永久显示之前所做过的标注(除非停用 Liner),这样下次「重遇」就可以迅速找到重点,大大提升阅读效率,并且更新自己的想法。删除或修改原来的标注,Liner 主页会在原文章上更新保存,而不会产生第二篇同样的文章,避免内容冗余。

Liner 主页
Liner 主页

移动端标注策略

Liner 的使用体验在电脑网页端是最强大的, 支持文章、文章评论、微博内容、知乎问答、淘宝文字描述、视频网站文字……知乎搜索出来的内容都不可以标注,但可以打开问题页面阅读,,总的来说,我打开过的网页 90% 都可以使用 Liner 进行标注。

Liner 在移动端受到很大限制,其他标注工具也受到同样的限制,主要是内容生态的问题。不能在手机 App 上直接使用 Liner,需要先获取文章网址 即分享或者复制链接的方式在 Liner 内置浏览器打开进行标注。但移动端阅读 App 独有的内容、付费内容或者 App 原生内容往往都会限制分享,所以 Liner 在移动端能够标注的内容有限。当然,大部分免费的能够分享出去的内容仍然可以使用 Liner 标注,包括微信公众号文章。至于知乎,完全无法使用移动端网页打开,Liner 就没办法了。

以我的经验,移动端使用 Liner 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它当做一个浏览器使用,通过搜索打开网页阅读和标注。我曾经以这样的方式精读了好几个博客,因为在 Liner 里阅读还有不受其他资讯渠道干扰的额外好处,非常适合做主题阅读。移动端的 Liner 尽管受到限制,我原则上还是会将文章尽量分享到 Liner 再阅读,无法分享的才会使用印象笔记收集。

手机上使用 Liner 进行输入时,可以配合讯飞输入法语音转文字功能记录想法,并不会比电脑上标注更麻烦。深夜阅读时,慢慢说出自己的想法,也是一种特别的体验。

Liner iOS 端主页
Liner iOS 端主页

使用 Liner 精读资讯

目录插件

我在电脑浏览器上配合目录插件使用 Liner,主要是 TreeBar 脚本(需要先安装油猴插件,再安装 TreeBar 脚本)。TreeBar 会自动提取文章的大纲,并在右上角自动显示。阅读网页文章时,我会通过 TreeBar 整体把握文章的大纲,快速跳到感兴趣的段落,再使用 Liner 进行标注,这样的阅读,我认为是比较快速有效的。

Liner 和 TreeBar 配合使用
Liner 和 TreeBar 配合使用

搜集信息

搜索信息时,我们通常要阅读多篇文章,辨别对比,以求获得对问题的全面认识,做出明智的决策。如果直接对比几十篇文章,可能会头晕眼花,利用 Liner 就可以先快速标记重点,再进行对比整合。

例如,做旅游攻略是一件麻烦的事,要针对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做出一份有质量的旅游攻略,至少需要阅读十几篇乃至上百篇旅游攻略;然而旅游攻略基本是流水账,除了长还是长,当中还有大量景点描述、个人感悟等重复信息,泛读一次已经很痛苦,如果不及时划出重点,用到时又要从头到尾读一遍,实在费时费力;而且旅游攻略本身是功能性的,并没有长久保存的价值,liner 在类似的使用场景就可以发挥很大功用,一边读一边划线,无论是做攻略还是旅游过程中翻看对照,需要阅读的内容都大大减少。

从旅游攻略长文中获取关键信息
从旅游攻略长文中获取关键信息

通读网站

通读网站是一种很好的主题阅读方式,网站有沉淀下来的好思想,也有最新的趋势;有理论探讨,也有即时应用方案;有作者一家之言,也有读者多角度评论。通读某个领域的专业网站,可能比做一次书籍主题阅读来得更全面更节省时间。例如通读少数派网站,至少你会成为自我管理和高效数字生活的方法论高手,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

在以前,保存网站无论是通过特定网站下载工具还是通过印象笔记保存文章,实际都会非常麻烦(下载速度、调整格式等),而且保存下来,要全部读完看起来是个很大的工程。如果使用 Liner 就很简单了,直接阅读就是了。Liner 读过的文章都有标记,所以不会重复阅读,一边阅读一边做笔记,随时随地阅读,任意顺序阅读,轻松兼有价值。

通读一个网站都如此简单,使用 Liner 来通读博客、通读特定作者的专栏更不在话下。所以,少数派的 Power+ 300多篇文章,你们全部都读完了吗?

使用 Evernote 整理 Liner 标注

将标注发送到 Evernote

Liner 有文件夹分类和搜索功能,但跟 Evernote 的体验比起来差得太远,所以我会将 Liner 的标注内容发送到 Evernote 做最后整理消化。 将标注发送到 Evernote 有两种方式:一是使用 liner 标注完后直接分享到 Evernote ,二是在之后将标注一起发送到 Evernote 。两种方式都差不多,视乎个人整理习惯,我通常采用第二种方式。

标注发送到 Evernote 效果
标注发送到 Evernote 效果

只使用标签进行整理

Evernote 有很多种整理方式,从大的来说有笔记本目录和标签体系,两种方式的利弊以及如何运用也有很多相关讨论,从小的来说,Louiscard的付费专栏《用印象笔记打造知识管理系统》也提到修改文章标题、编排序号、正文文字标签等整理方式,这里不多做展开和讨论。

我之所以选择纯标签的方式来进行整理,首先是因为快,在 Evernote 里建立「收集箱」和「知识笔记本」两个笔记本,每天为「收集箱」的每篇文章打上标签,然后拖到「知识笔记本」,大约半小时可以归类100篇文章,完成对收集箱的清空动作。

极简笔记本设置
极简笔记本设置

其次是因为灵活,使用多个标签定义可以更全面地定义一篇文章,数量众多的文章相互之间的关联可以通过标签更简洁、更清晰地展示出来。

只使用标签整理的结果就是标签数量膨胀,不过没关系,把标签按照笔记数量排序,仔细观察标签页,你会发现横向代表了知识的广度(收集意义上的),纵向代表了知识的深度(收集意义上的)。在标签页面,真正需要关注的只有最左边纵列,代表的是你在这列标签上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文章,下一步是回顾、内化、写作,而其他纵列则是「尚未完全收集暂时可不关注」。而当你选中一个标签浏览时,还能看到与之相关的标签,结合纵向和横向,你的整理就能兼顾深度和广度。

再展开来说, Evernote 的标签支持层级,你可以将特定主题标签拆分成多个子标签,也可以将关联标签拖到主题标签下,建立一个更加灵活的层级知识结构,也可以通过拖出去解散这个只是结构,这种处理层级的方法可比建立层级笔记本修改文章分类来得更加简单、灵活。

标签整理方法示意
标签整理方法示意

利用标签演示模式回顾

将所有文章放在「知识笔记本」里,必然「混乱不堪」,不过没关系,印象笔记排版一般般,我本来也不打算通过从上到下的列表方式浏览文章,我会使用标签演示模式。

打开标签页,选中一个标签,使用快捷键「ctrl+enter」以演示模式展示这个标签里的全部文章,「ctrl+←」「ctrl+→」切换前后页。在演示模式中,全屏无干扰,字体更大,字体间距更舒服,阅读更有满足感。

演示模式能够优化阅读体验的前提是你收集的是片段,而不是整篇文章,否则还不如在普通视图里阅读。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放弃先保存再标注(长文章)的方法,转而收集标注内容的话,我们在印象笔记里的阅读体验也会顺带提升。

用看幻灯片的方式复习笔记
用看幻灯片的方式复习笔记

结尾:必要的连接

在线阅读反映的是我们对外在世界的兴趣,从整个知识管理的角度看,在线阅读是最重要的输入手段,而将在线阅读和知识管理连接一起的正是标注。阅读时做标注看似辛苦,却是我们享受资讯阅读的开始,也是建立完整知识体系的开始。

重要提示:Liner 暂时只支持绑定国际版 Evernote。我自己使用同一套账号密码同时注册了印象笔记(国内版)和 Evernote(国际版),经评论里读者提醒,才知道Liner 只支持绑定 Evernote,这确实是我的疏忽,因此把文章全部的「印象笔记」改为 「Evernote」
以免误导。官方承诺将来会支持中国版印象笔记,但未有具体日期。在那之前,我会建议读者通过邮箱(印象笔记私有邮箱地址)导出方式发送到印象笔记, 这会增加一个粘贴邮箱地址的步骤,在每日标注数量不多的情况下,应该还可以接受。
你可以在 Liner 的官网下载各个浏览器的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