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我是一名移动端软件产品经理,一天至少有 8 小时在办公室的 iMac 前坐着。工作里除了组织、沟通以外,主要的输出内容就是产品的需求文档;目前业余在学习 Python,时不时会写几篇长文章。持续键盘输入在我的使用里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希望长时间使用键盘时,手指、手腕都能有比较舒服的体验,且不易疲劳。团队里的研发人员基本都在用机械键盘,所以对键盘的噪音也不是很在意。外出办公或者开会用 MacBook,懒得多带一个键盘,所以对键盘的便携性没有要求。

注意:本文篇幅较长,建议挑选感兴趣的部分阅读。文中的软件体验均建立在操作系统为 macOS 的基础之上。

TL;DR

2013 年步入职场,从 Windows 迁移到了 macOS(彼时还是 Mac OS X)。工作里大量的文字输入,很快就让我对 Magic Keyboard 感到疲倦,倒也不是不能用,但是感觉总是差了点。我开始在网络上找符合 Mac 键盘布局的设备,最终入了一把 Matias Tactile,所谓的 ALPS 轴。使用半年以后,由于频繁出现重复输入或者输入失灵的问题,联系商家换了一把新的,加起来用了两年。除了动静大点,倒也相安无事。

Matias Tactile Pro for Mac
Matias Tactile Pro for Mac

2015年初,无意中看到了下面这张图,图中的人是 Richard Stallman,GNU 之父,他用的电脑是 OLPS(One Laptop per Child),当时价值大概 100 美金。而他用的键盘是价值 250 美金的 HHKB。我当时感到很好奇,这样一个高人,看起来对硬件也没什么讲究,为什么偏偏用的是这把键盘呢?好奇之下就做了很多功课,了解了 HHKB 键盘的历史、适用人群等等。结果让我心动不已,老实讲,真正让我脑袋发热的主要还是喜欢它的外观。

Richard Stallman 与 HHKB
Richard Stallman 与 HHKB

刚好我在考虑购入一把新的键盘放在办公室里,咬咬牙入手了 HHKB Pro 2 Type-S,把 Matias 拿回家里用了。因为我已经把 Caps Lock 映射为 Control 使用相当长时间了,所以非常喜欢 HHKB 默认的 Control 按键的位置。

几个月以后,有个同事看到我在用 HHKB,问我是不是新买的。我说已经用了一段时间了,他说他有一把在吃灰。最后我花了一千元收了下来,是一把黑色无刻版本的 HHKB Pro 2。TYPE-S 给身为 UI 设计师的阿麦用,她也很喜欢,我自己用了这把无刻的,现在想来还是觉得赚了。

然后我就一直用着黑色无刻到了今年八月,这次看到了少数派的优惠活动,觉得是时候来一把 BT 版本了:

购买 BT 版本的订单
购买 BT 版本的订单

第一印象

自然。舒服。

自然,其实就是没有感觉。HHKB 提供的一切对我来讲都是恰到好处的,所以在日常使用中并没有特别的感觉。只有在把双手放在另一块键盘上,开始敲击的瞬间,心底想念个飞来咒的冲动会提醒我它有多好。

HHKB 飞来!
HHKB 飞来!

话虽如此,我却从来没有把它推荐给其它人。相比于 104 标准键盘来说,不管是按键的数量还是位置,HHKB 都有很大的差异。标准之所以为标准,就是因为通用性强,能够覆盖到的使用场景一定比无法成为标准的要多。对于习惯了标准键位的朋友来说,有一定的迁移成本。如果要非常频繁的用到数字键,这个成本甚至不能承受。另外,键盘按键的材质、手感、压力、键程、声音甚至颜色、背光都可能影响到个体的选择。哦,还有价格:)

所以,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分享我使用 HHKB 的场景;以及在这些场景下,我的使用感受。并非推荐各位立即上手,如果心动了,我不负责。

基础体验

毕竟是个外设,所以聊聊 HHKB 上手前我会关心的问题,给出一些我体验后的答案。

外观

美是主观感受,在我看来,HHKB 是一把很标致的键盘。在省略了数字键区、整合了功能键区和编辑键区并且调整了部分按键的位置以后,HHKB 总共只有 60 个按键,也不存在功能区之间的分隔地带。俯视的时候,除了按键和右下角的 LOGO,连个指示灯都没有。整体的大小、厚度看起来都恰如其分。

HHKB Pro 2 黑色有刻印
HHKB Pro 2 黑色有刻印

刻印

有刻印版本的文字是通过热升华印刷上去的,经年累月的使用也基本不会磨损。原装的空格键因为材质为 ABS,所以长期时候以后还是有打油的问题,我不是十分在意,所以就没有更换键帽。

HHKB Pro 2 Type-S
HHKB Pro 2 Type-S

无刻印

无刻印版本看起来更是简约极了,如果要入手首选无刻印的。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盲打属于基本技能了。如果你觉得自己在盲打,但还是经常有输入错误,建议纠正一下指法。

HHKB Pro 2 BT
HHKB Pro 2 BT

偶尔的输入错误倒是不可避免,虽然 HHKB 的键帽和一般机械键盘是不通用的,不过选择空间也还挺宽的。对于不熟悉键位还是用无刻印的同学,我推荐买几个有颜色的键帽来标识一些难以定位的按键,例如数字 5,只要能定位这个按键,其它按键就很容易找到了。

在数字按键上使用颜色来定位
在数字按键上使用颜色来定位

体积

HHKB 的俯视面积大约是半张 A4 纸大小,高度和大部分机械键盘差不多,相当节约桌面空间。因为少了数字键区,同时操作键盘和鼠标的时候,双手仍然能保持比较舒适的夹角。

另外,我时常要摊开纸笔在桌面上画草图、写笔记,随手就能把它放一边,一点也不占地方。

只有半张 A4 纸的面积
只有半张 A4 纸的面积

清洁

即便有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年累月的使用后,也免不了让按键慢慢变脏。相比之下,PBT 材质让 HHKB 的这个「慢慢」更慢一些,三年来我的两把 Pro 2 各清洗过 2 次,还都是因为有饮料不小心洒在上面才不得不洗的。如果你选用的是黑色版本,时不时拿酒精棉擦一下表面就一直能维持的很好。

按键

外观上刚刚已经展示过了,下面说一些比较玄的东西,包括手感和声音。

手感

键帽的材质是 PBT,除了空格键。按键表面是一个 U 型,加上表面一层纹理,有点像皮革的手感,手指放在按键上的时候感觉很踏实。大部分键盘在使用的过程中,按键不止在竖直方向移动,还会在前后左右晃动,感觉不太牢靠,静电容按键则没有这个问题。

按键不需要很用力就可以按下,键程也适中,有明显的段落感,加上静电容的特性,反馈十分稳定、准确。这三年使用下来,我一次也没遇到过按下没反应,或者一次按键触发多个输入的情况。相比之下,很多时候用 MacBook 的自带键盘就太闹心了。

声音

HHKB 不像一些机械键盘的中板用的是金属材质,加上按键原理也不同,所以想听那种咔擦声的就得绕道了。一定要描述一下声音的话,我觉得比较像用指节在叩击木制的桌面,比较沉闷的声响。我手上这三块键盘的声音还都不一样,甚至不同按键也有一些区别,这个可以在网上参考一下其他人的视频。值得一提的就是空格键了,Pro 2 和 Type-S 的空格键都有比较大的声响,建议自己做消音处理。

键位

对于以文本、编码输入为主的使用者,在熟悉 HHKB 的键位以后就非常友好。因为键盘只有输入区,所以只要进入了输入状态,手就可以「黏」在上面,不必拿起。最大幅度的动作就是用右手小指去按 BackSpace,并且这个动作是可以避免的。

HHKB 的按键布局
HHKB 的按键布局

在写这篇文章前,我把征文活动介绍的评论区翻了翻,发现大家对 HHKB 的不解和质疑都集中在「没有 XX 按键怎么用」或「XX 按键的位置和其它键盘不一样」上。对于不同的使用者来讲,对不同案件的依赖程度有很大差别;甚至对于个体来讲,进行不同事务的时候,对键盘的依赖也不尽相同。例如一名会计上班的时候离不开数字键区,而下班玩游戏的话,很可能碰都不碰了。所以我们讨论键位的时候,优先讨论必要性,然后是兼容性,最后才是舒适度。

没有数字键

正如前文所说,需要高频输入数字及运算符号的使用者,不推荐使用 HHKB。当然,也可以考虑额外购买数字键盘,不过何苦来哉?

没有方向键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方向键的使用频次也很高。但是考虑到使用方向键的目的无外乎移动光标改变焦点,而且前者更多一些。我用键盘的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输入字符;输入过程经常需要移动光标,使用 Control - A/E/P/N/B/F 快捷键分别将光标移动到段首/段尾/上一行/下一行/前一个字符/后一个字符。这些组合不仅是方向键的替代,因为移动光标的时候右手不用离开打字键区,甚至比方向键更高效。

[^A/E/P/N/B/F]: 分别是 ahead of/end of/previous/next/backward/front-end 的缩写,这样的首字母命名方式,是大部分快捷键中字母按键的命名习惯。

在没有光标显示的情况下,通过控制方向键改变当前界面的焦点也是个常见的操作。例如浏览网页的时候上下移动页面、在不同预览图片之间切换等等。HHKB 通过键盘右下角的 Fn 键加上 「、;‘ 四个按键分别表示上下左右。稍作习惯以后,这几个快捷键还是很容易习惯的。偶尔遇到同事在我电脑上看资料,临时讲解这个组合就比较头痛了。

没有功能键

用过 MacBook 的朋友应该知道,功能区在 macOS 默认输出的是一些快捷动作,比如打开 LaunchPad、调节音量、调节亮度等等。所谓的 F1~F12 也是需要通过 Fn 组合或者修改默认设置才能使用。我不认为这些功能一定要放在传统的功能区,而且大部分功能键在大部分时候我都用不着。

带 Touchbar 的 MacBook
带 Touchbar 的 MacBook

Touch Bar 版本的 MacBook 挺过了一开始的非议,销量稳步上升也说明了功能区并不一定要以 F1~F12 的形式延续下去。HHKB 的方案完全能够兼容功能区的使用,没毛病。当然,如果你的使用场景要高频使用功能区,就不推荐购入了。

Control vs Caps Lock

即便是英文母语者,也很少连续使用大写字母,所以 Caps Lock 真的是很不重要的按键,这个 C 位,由 Control 承包了。至于有些朋友逢大写就要开关 Caps Lock 我看着也很崩溃,尽快学会用 Shift 组合吧。

前面提到,Control 组合几个字母按键,可以在文字段落里快速移动光标。除此之外,还有几个快捷键也是我十分常用的:

  • Control - D:删除光标后的一个字符,相当于 Delete
  • Control - H:删除光标前的一个字符,相当于 BackSpace
  • Control - K:删除光标后到行尾的所有字符
  • Control - O:换行,相当于 Return/Enter

文本、编码输入大比例充斥在我的日常使用中,所以这些快捷键的使用极大提升了效率。

ESC 的位置

相比其它键盘,ESC 按键的位置下移了一行,取代了 ~ 的位置。相比之下,当然 ESC 的使用频率要高得多,例如在输入文字的时候,某个字母按错以后又连着输了好几个字母,这时候按退格一个个删掉就很傻,一个 ESC 就解决了。而下移的这一行,就让我在左手不离开打字键区时,能够用尾指轻松够到它。更别说使用 vim 作为主要输入环境的各位,ESC 的使用频率还要再高几分。

BackSpace 的位置

ESC 类似,BackSpace 也下移了一行,这样右手不离开打字键区时,尾指按到它也不吃力。连续输入中如果用 BackSpace 来退格的话,有效避免了整个手掌的移动。而且这个设计仍然保证了 BackSpace 按键的面积。

关于 BT 版本

这次入手的是 BT 版本,所以最近一个月都在用它。比起另外两把还是有细微的差异(可能比较新?),一个月用下来,会觉得这一把按下以后的反馈更硬朗一些。没有线材的束缚感觉当然更好,而且背后凸起的电池仓,在使用时其实看不到。

连接设备

无线设备最在意的就是连接稳定性和延迟了,我对 BT 版本的表现比较满意,输入延迟是一点也感觉不到的。一个月之中我遇到过两次失去连接的情况,不确定是设备本身的问题,还是我所在环境的蓝牙设备较多导致的干扰。但是按 Fn - Q 进入匹配状态,很快就能恢复连接,对我影响很小。不知道游戏高玩能不能接受这样的情况发生。

我同时把键盘和我的 iMac、MacBook 2016 和 iPad Pro 做了匹配,它总是会连接到最近使用(主动连接过)的设备上,符合我的使用习惯。有些键盘还提供了按键用于在不同设备之间切换,我目前没有这样的需求。

续航能力

BT 版本使用两节 AA 干电池来供电,官方标称的续航时间是 XX。我用了两节南孚电池,日均八小时使用了一个月,目前还有电。抱歉的是,我也不知道剩余电量是多少,等我用完以后过来补个时间好了。

不过有一个月以上的续航力,我就能够接受了。固定使用的话,没电池的时候还能临时用线顶上。如果有移动使用的需求又怕临时没电,大可以随身带两节电池备用。

DIP开关

HHKB 提供了几个 DIP 开关,他们的开关与否会决定几个按键的输出功能,根据说明和自己的使用习惯设置就好了。一般设置好以后就不会改了,除非经常换平台使用。BT 版本的话,根据自己的情况还要决定是否打开唤醒功能,我目前是打开状态,这样用键盘就能唤醒电脑,而且响应非常快。

DIP 开关和它的说明
DIP 开关和它的说明

重量

Pro BT 的重量是 570 克(含电池),普通版本还要轻上 100 克,装在背后里随身携带没什么压力。

接口

HHKB Pro 2 通过 mini USB 接口连接其它设备,如果你会连接笔记本电脑使用,可以买接口为 90° 拐角的线材。这样放在笔记本的键盘区域时,和屏幕之间能有充分的距离。

键盘还附带了两个 USB 的输出接口,拿来插个优盘什么的特别方便。不过我不用优盘,而接口输出的电流有限,不能将手机连接到电脑,所以我基本没有用到过。

HHKB 的 USB 接口
HHKB 的 USB 接口

脚垫

HHKB 在底部隐藏了两段式的脚垫,平时不用掌托的时候,通过展开脚垫也能非常舒适的长时间使用。不过我还是更习惯用掌托来支撑手掌。

HHKB 搭配掌托
HHKB 搭配掌托

小结

作为 HHKB 预设的目标使用人群的我来说,我不仅不认为 HHKB 这个键位设计有问题,还十分喜欢。在我看来,它的按键布局设计属于一次「了不起的减法」,不管是按键的大小、键程、材质还是刻印,每个细节都让人无比舒服。从概念设计到最终的成品,都体现了很高的工业水平。在实际使用里,给了我很强的愉悦感,所以我才会一买再买。

软件推荐

聊完了硬件带来的基础体验,我还想稍微分享我在软件使用上的经验,这部分适用于所有的键盘。几年前,我的日常输入就已经大比例在使用键盘了。但是今天,即便比起以编码为主的程序员们,我使用键盘输入的比例也不遑多让。这里边,HHKB 带来的愉悦感受,不可谓影响不深。因为用着舒服,双手根本不想离开键盘,就学习和开发出了很多纯键盘使用的工具和方法;而随着键盘输入的增加,更加觉得使用 HHKB 是一种享受。

快捷键

相比起用鼠标或触控板移动光标后再点击,甚至是若干次点击。快捷键是十分便利的操作方式,macOS 在系统层面也把快捷键设计的很规范。绝大部分快捷键都是组合键,需要多个按键同时按下,部分软件在非文本输入状态下还支持单个按键的快捷键,常见于设计类工具,如 Sketch。

我的大部分输入都是文本及编码,所以前面提到的以 Control 为核心的快捷键使用率就非常高,也就体现出 HHKB 布局的优势。另一方面,随着组合类快捷键掌握的越来越多,HHKB 的修饰键布局让我即便同时按 4、5 个键的组合键也豪不吃力(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不定义 Hyper 的原因。)

每当我学习一个工具应用的用法时,我会优先看看它默认的快捷键介绍。一个优秀的工具应用,往往有十分合理的默认快捷键分配,通过了解这些快捷键,就能对高频操作有个基本的了解。例如我写这篇文章时用的 Markdown 编辑器 Typora,除了成稿前添加补充阅读、图片和一些标注的时候用到了鼠标,行文中大部分操作用键盘就搞定了。

学习快捷键的途径很多,这里就不赘述了,进阶以后还能用 Keyboard Maestro 之类的工具来定制宏。

用 CheatSheet 查看应用的快捷键
用 CheatSheet 查看应用的快捷键

LaunchBar

几年前体验过 Spotlight 以后,对于搜索后直达具体功能或文件的方式抱有极大的热忱。然而 Spotlight 一方面速度不快,另一方面能够直接实现的功能还是很有限。中途体验过 Alfred,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一直用 Alfred 不顺手,在我感觉还是不够精致吧。

LaunchBar 是我在三四个月前才开始入坑的,很快就成了我的最高频使用工具。我给它分配的启动快捷键是 Control - Space ,而最先打动我的是它的 Instant Send 功能,分配的快捷键是双击 Control 。举个例子,有了 LaunchBar 以后,我甚至连 Command - Tab 切换应用都不用了,更偏向呼出 LaunchBar 后输入应用的简称来切换,这个动作和启动应用的操作统一,不像 Command - Tab ,充满了不确定性。

LaunchBar 是十分强大的启动器,十分推荐学习使用,即便一开始不太适应,也建议克服一下不适去学习。

用 LaunchBar 快速搜索少数派
用 LaunchBar 快速搜索少数派

Karabiner

这也是一款久负盛名的改键应用了,你能借助它修改所有不合你意的按键映射,甚至可以给键盘设置多套布局。比如一些经常用方向键的,就可以设置一套包含方向键布局,用特定快捷键触发。这种时候,无刻印键盘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不会被按键上的刻印干扰,按键的含义只在心中。

用 Karabiner 禁用 MacBook 自带键盘
用 Karabiner 禁用 MacBook 自带键盘

OmniOutliner

我知道有很多同学喜欢用脑图工具,我更偏爱大纲,比如 OmniOutliner。原因是大纲的输入是线性的,我可以只用键盘轻松组织完一个很复杂的想法,用脑图的过程免不了用鼠标和那些气泡打交道,对我来说也很影响思考。还有个思路,先用大纲输入,后续的组织过程导出到脑图,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第三方输入法

我其实很喜欢 macOS 原生的输入法,基本没毛病。唯一的问题是必须用 - = 来前后翻页,所以我选了搜狗输入法,可以用 , . 来翻页,手指移动的距离就很小了。

TextExpander

工作里边免不了有大量的重复输入,小到日期时间,大到邮件模板。TextExpander 或者 aText、Keyboard Maestro 等工具都提供了 Snippet 定义的功能。可以通过预设好的缩略词或快捷键来触发大段文本甚至是脚本的输出。

其它

其它纯键盘输入的常用工具,我就不详细介绍了,提供一个列表:

  • CheatSheet:通过长按 Command 键,展示当前应用的键盘快捷键列表
  • Keyboard Maestro:macOS 自动化工具的标杆,可定制程度极高
  • Moom:用键盘快捷键来控制窗口的布局、移动、缩放等
  • nvALT:支持 Markdown 语法的速记工具,启动、创建、编辑全都可以键盘完成
  • Typora:我目前的主力写作软件,免费 Markdown 软件里我觉得最好的

总结

我对于 HHKB 的体验十分满意,如果你和我一样:在日常使用中,大比例使用键盘来操作和输入,并且不太依赖数字与方向键。那么我还是推荐 HHKB 给你,毕竟我在用上以后,再也没有对别的键盘动过心。

补充阅读

如果你对 HHKB 或者键盘输入有浓厚的兴趣,不管有没有用钱投票,下面这些文章都推荐阅读:

基本概念

许多人心目中的最后一把键盘:HHKB 静电容键盘:征文活动主帖

Happy Hacking Keyboard:维基词条,有历代 HHKB 的发布时间

软件教程

macOS 改键利器:Karabiner-Elements 使用详解:不用 HHKB 也用得上的改键工具

LaunchBar,加速并简化 Mac 操作的必备利器:有了这个,很多中间步骤都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