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与我的数字生活」年度征文入围作品

今年,我们在  2016 年度盘点 中举办了一次大型年度征文活动,鼓励大家围绕「数字生活」为主题,回顾刚刚过去的 2016 年。我们给予最开放的选题、最自由的投稿方式、有史以来最丰厚的 奖品,以及跨越春节的两个月充足时间,等你参与。你可以 点此查看 活动规则和奖品清单。

本文是「 2016 与我的数字生活」征文活动的第 13 篇入围作品,我们会在两个月的活动期内,不定期从收到的投稿中挑选发布优秀的文章,你可以 点此查看 之前的入围文章。所有经此发布的文章,即为已入围征文活动。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少数派仅对标题和排版略作调整。


2016 对我来说可谓是柳暗花明的一年。从小就热爱设计的我,年初有幸在国内一家互联网公司用户体验岗实习了几个月,坚定了我转行成为一名交互设计师的决心(我的本专业是英语)。2016 就像个磨人的小妖精,让我在实习、充电、准备作品集、申请中忙得团团转。除夕前几天,我还因为 ACCD 网申系统出错而焦头烂额。就这样忙过了 2016,迎来了鸡年,申请也终于告一段落,我也得以抽空和大家分享作为一个准设计师的数字工作流。

灵感收集:Google Keep、Adobe Capture CC

可能是最快的便签应用

对于设计师来说,灵感就像魁地奇里的金色飞贼,稍纵即逝。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遇到灵感要马上记录下来,免得事后再去懊悔。我的背包里装着铅笔和便利贴,每当缪斯女神光临,我会立刻提笔把灵感记录下来。

如果背包不在身边或在不方便取出纸笔的情况下,我会用 Google Keep 快速记录下我此刻所见所闻所想。选择 Google Keep 的理由很简单:它简洁快速又能最大程度满足我的需求,同步、绘画、清单一样不落。

也曾尝试过 Evernote 和 OneNote,然而龟速的启动和臃肿的界面,让我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不得不放弃。我认为它们比较适合知识体系的构建与整理而非碎片化记录:吉普固然能翻山越岭,然而狭窄的街头小巷,还是摩托车的天下。

Keep 另外一个很赞的地方是它强大的「分类搜索」功能:我们可以按照类型、事物和颜色三种不同的分类来搜索笔记。其中的好处显而易见:大大提高了搜索效率。我之前说过,Keep 是为碎片化记录而生的,这类笔记的特点是类型繁杂(购物清单、备忘录、提醒、图片),不成体系。Google 强大的语义识别和自动分类功能使得在 Keep 中搜寻笔记变得轻松加愉快,这也是它在交互逻辑上与 OneNote 这类按照传统笔记本层级来设计的应用最大的区别。 

捕捉生活中的美

图像永远比文字来的直观,当遇到让我眼前一亮的景色、建筑、雕塑、画作、海报时,我会毫不犹豫地用 Adobe Capture CC 捕捉眼前的美。它的 Color 功能能够分析图片色彩并产生一套配色方案,通过 Adobe Creative Cloud 上传云端,与 Photoshop 无缝衔接。

配色是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很多设计师会从大自然中寻找色彩搭配的灵感(自然界中的色彩搭配大多比较和谐舒服)。在 Adobe Capture CC 出现以前,我的工作流程是先拍照,然后用 ColorMania 吸取画面主要色彩,自行搭配成一套方案,既费时又费力。现在我只需点击拍摄按钮,配色方案会自动同步到 Photoshop 中,大大提高了效率。

除了取色,还有更多

早在三年前,子不语大大在 《用 iPhone 随手收集生活中的设计素材:Adobe Capture 三大神器》一文中详细介绍了 Adobe 新推出的三大工具类应用:Shape CC、Brush CC 和 Color CC。当时这三款应用刚刚推出,并不完善(功能少且只支持 iOS 平台)。现在 Adobe 把三种工具融合进了 Capture CC 之中,不仅支持 Android、iOS 双平台,还额外增加了两个新功能:Patterns 和 Looks。 

官方介绍视频

由于子不语大大已经把 Shape、Brush 和 Color 介绍得很详细了,我这里只讲一讲新增的 Patterns 和 Looks。

Patterns

Patterns 是我最喜欢的功能之一。简单来说,它可以把你拍下的照片转换成纹理,共有四种形状可选。下图是我用随手拍下的机械键盘做的示范。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是最普普通通的键盘,经过处理也能变成美观的纹理。在编辑面板中,你还可以对图片进行旋转,涂抹边缘等简单操作。

Looks

我在日本旅游的时候,特别喜欢伏见稻荷大社「老朽褪色的暗红色牌坊和光鲜亮丽的朱红色牌坊」相映成趣的画面感。如果我想以后制作视频时模仿这种色调该怎么办呢?这个时候就该 Looks 出马。

它可以忠实地 将照片中的光影和颜色信息记录下来,上传至 Adobe Creative Cloud。当你使用 Premiere 或 After Effects 编辑视频时,可以将上传的色调方案应用到你自己拍摄的视频中,无需再手动调节复杂的参数,是不是很方便?

素材整理 + 思维导图:ProcessOn

关于思维导图在整理思路中的重要性,大家可以参见 采铜大大的这篇回答,少数派也不乏各种思维导图应用的评测文章,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和喜好选择。Windows 上好用的思维导图应用并不是特别多,我用的是 ProcessOn,主要是看重了它强大的多人协作功能,可以让我和导师很方便地交流和整理项目的思路。

ProcessOn 是按照思维导图数量收费的,初始有 10 张的免费容量,可以通过邀请朋友、发布文件、完善个人信息和收获赞不停地增加。若想快速增加容量,可通过打赏(10-20 元不等)的方式,个人使用的话,数量足够了。

团队协作 + 项目管理:Asana

作为一款老牌 GTD 应用,Wunderlist 功能强大且几乎支持所有平台同步。作为小管家,它把我的生活学习安排得井井有条。我也曾尝试将它用于我作品集项目管理,不过最后只能忍痛割爱,因为:

  • Wunderlist 没有办法以项目为单位管理任务,它的清单夹只是不同清单的集合,逻辑上并没有比较紧密的关联。
  • 追踪已完成的任务非常困难,而这恰恰对于项目管理至关重要。我需要知道我完成了什么,正在做什么,将要做什么,才能更好地把控项目的节奏和时间。
  • 我的项目需要导师、专业老师和同学的帮忙,Wunderlist 的协作功能几乎等于零。

调研了市面上几乎所有的团队协作平台之后,我发现它们各有各的优劣和特点,还是得看每个人的需求和喜好来选择。我勉强算半个外貌协会的成员吧,所以当时在 Trello,Teambition 和 Asana 之间,选择了颜值最高的 Asana。

许多人会选择以时间为逻辑,把板块分为:收集、进行、将要、已完成,再用标签和颜色区分不同类型的任务,而我个人比较习惯以流程为逻辑划分不同的板块。举例来说,一个交互设计项目,通常包括调研、原型、可用性测试、界面设计等环节,我会以这几个环节为大板块,再将小任务置入其中,时间管理则通过设定截止日期完成。

这么做的好处有哪些呢?

  • 不同的环节已经暗示了时间线,每一步之后该做什么一目了然。
  • 很容易追踪管理每一个环节下的小任务,不会像标签那么乱。

当然啦,具体事例具体分析,不同的项目肯定需要不同的方案才能达到最优解。

绘图 + 故事板:Paper by FiftyThree

我常常苦恼自己不是美术出身,虽然手绘对于交互设计师并非强制性要求,不过要想在将来工作中达到相当的高度,绘画能力十分重要。灵魂画手的我,目前正苦练画技。平时绘制故事板,我用的是 FiftyThree 出品的 Paper

绘画应用很多:Autodesk SketchBook、ProCreate、Photoshop Sketch 等等。它们比 Paper 有着更丰富的色彩调节、更细腻的笔触大小,不过对于初学者的我来说过于专业和复杂了。我从 Paper 刚推出那会儿就开始用了,经过 2015 年几次重大更新,Paper 基本能满足我大部分使用场景:在去见导师的路上绘制故事板;在东京街头以手账的形式记录美好的瞬间;在迪拜国际机场候机厅写图文日记……

注:现在 Paper 已经变成了抽屉导航了,个人感觉比以前少了几分酷劲。 

心情看板:Pinterest

心情看板 对于我这个菜鸟设计师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不然我常常会在设计的过程中偏离初衷。许多设计师朋友说他们很难想象没有 Pinterest 的生活,这也从侧面说明了 Pinterest 是多么受欢迎。和 Behance、Dribbble 相比,它的题材要广泛得多,不局限于平面设计,产品、室内、服装等等应有尽有。

Pinterest 本质上是一个图片分享与搜索平台,那么我为什么不直接用 Google Images 或是其他图片搜索引擎呢?

  • 首先,相比搜索引擎良莠不齐的图片质量,Pinterest 不知道要高到哪里去了,这一点对设计师来说是重中之重。
  • 其次,清爽的页面与瀑布流的展现形式带来沉浸式的体验,非常适合灵感挖掘,无须担心翻页和广告的干扰。
  • 最后, Pinterest 还会不断学习你的搜索和收藏,主动推荐符合你口味的图片(pins)。

我习惯在碎片时间刷一刷 Pinterest,收藏自己喜欢的图,回家再用电脑整理成心情看板。

上手制作:Photoshop、Figma、After Effects

制作复杂的插图和动效我分别用的是 Photoshop 和 After Effects。至于 UI,PC 党表示只能望 Sketch 兴叹,转投 Figma 的怀抱。能感觉得出 Figma 在一些设计理念上参考了 Sketch(Figma 甚至可以导入.sketch 文件),并在多人协作方面大大加强。

作为一款新推出的设计平台,Figma 暂时还是免费的,不过马上就要推出收费方案了(学生永久免费),大家可以抓紧时间好好体验一下。个人感觉 Figma 会是 Sketch 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虽然在细节上还略显稚嫩。闲下来之后,我也打算试试 Adobe 家的 Experience Design,不知道会不会和 Photoshop 有更好的联动。

硬件分享(番外)

说了这么多应用,顺便也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设备吧!我的硬件构成很复杂:PC + iPad + Android 手机,也是无奈之下的妥协:热爱游戏的我不得不放弃 macOS;iPad 显然是平板的不二之选;而热爱折腾、囊中羞涩(这是重点)的我,选择了开放的 Android 系统。

Logitech G710+、G602

G710+是我第一款机械键盘,初次见面就被它酷炫的外形给吸引了,毫不犹豫地剁手买之。现在陪伴我 3 年多了,仍然老当益壮。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茶轴的手感略显绵软,不过对于外貌协会的我来说,基本可以忽略。

和 G710+一样,G602 陪伴我也有些日子了,之前还因为微动的问题换过一次(罗技的老毛病了)。虽说我经常玩(xi)游(jia)戏(yi),不过 G900 糟糕的续航还是让我退而求其次选择了 G602:手感优秀、延迟表现还不错,只是切换模式的凹槽太容易积灰了。 

Misfit Shine 2

一直很关注智能手表,不过现阶段的续航水平让我对 Apple Watch 之流还是不太能接受。功能少一些,续航久一些(官方数据是半年)的 Misfit Shine 2 可能更加适合我。它不仅可以记录运动数据,还能作为配饰点缀日常搭配。Shine 2 的高颜值、长续航满足了我所有的需求,如果卡扣再紧实一些,不那么容易脱落就完美了。

iPad Air 2 + FiftyThree Pencil

买 FiftyThree Pencil 的时候,Apple Pencil 还没上市(然而现在出了我的 Air 2 也用不了),当时 70 多刀的价格让我吃了好久泡面。实际使用中,FiftyThree 针对 Pencil 和 Paper 做了很多优化,让整个绘画体验变得特别舒服。Pencil 尾部可以当作橡皮擦使用,只要调转笔头,就可以很方便地擦除不想要的部分。

注:Pencil 在 1 月份从学校搬家回来的时候不幸弄丢了,在美亚买了一只新的,还没到货,暂时拿包装盒替代吧。

结语

当初选择转行做交互设计师的理由很简单:这个科技与艺术结合的职位可以让我体验两者交织的美好。挥别 2016,新的一年,新的开始,让我们撸起袖子好好干!希望大家都能实现自己的新年目标!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我们鼓励你在文末点赞和评论,这会成为 征文活动 最后评奖的参考之一,你可以 点此查看 之前的入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