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rix 是少数派的全新产品,一个纯净、小众的写作平台,我们主张分享真实的产品体验,有实用价值的互联网领域经验、思考。欢迎忠于写作,喜好分享的朋友参与内测。我们会不定期挑选 Matrix 最优质的文章,展示来自用户的最真实的体验和观点。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文章对标题和排版略作修改,原文链接


如果你是一个想快速的找到目标参考文献的人,或者一个效率狂人,不妨花几分钟看一下这篇文章。那如果恰好你也有提高效率的方法,那么可以一起交流。

从我自己的角度,这篇文章的受众主要为博士生。因为他们需要翻阅大批量的文章,需要撰写动辄就上百页的毕业论文,博士期间翻阅的文章更是数不胜数。然而在我刚读研的时候,没人教我如何应对文献。这点知识都是自己零零星星积累起来的,也走过很多弯路。

曾经用过一个下午的时间,将文献导入 Endnote;曾经还看见某个师兄手动插入参考文献。这很浪费时间啊!省下来的时间,无论是运动、看一部电影还是谈一谈恋爱都是极好的。为什么要跟「调整参考文献的顺序」这事儿纠缠一天呢?甚至我的这位师兄在交稿之前还在调整参考文献的顺序。

我 12 年开始读研,第一学期主要修学分。上课的时候试过用 iPad 记笔记,下图是其中一门课的两个截图。


线代分析基础

实变函数

当时用 PDF Expert 配合 Dropbox。当年也折腾过很多笔记应用和电容笔,详细见知乎答题,而且当年 Dropbox 还没有被封。如今笔记应用只留下了 Note Shelf。 折腾 iPad 应该是我追求效率的开始。

我的工作流程

目前正在国外交流。在这所坐标硅谷的大学学到了很多学术方面的工具,所以一开始就简单介绍一些我们实验室的工作流吧。

Lab WiKi

实验室有自己的 WiKi。从作息、汇报格式、实验方法,甚至是哪个仪器放在哪个柜子里都能在 WiKi 上查到。我不知道 WiKi 是谁搭建的,但是效率极了!不必再去跟新师弟一遍又一遍的讲,这个 CCD 的文件在哪里,那个灵敏度分辨率公式是什么,少说废话就是提高效率。当然,Lab WiKi 是不对外开放的,我也就不截图放出来啦。

拓展阅读:《无需编程基础,用 Fandom 搭建一个维基社区》

共享日历

接着大家共享一个 Google Calendar。如果你想约教授面谈,直接提前一天录入日历,到时间直接去就可以。其中青色的 SBO 是实验室的共享日历。我在周五下午一点半约见了老师,像 MCL 同学约在下午两点。大家能看见彼此的日程,所以也就不存在冲突。

Screenshot 2016-10-20 14.28.07.png

Group Meeting

组会大家使用 Online 的 Google Slides。你可以点击这一链接看我 Weekly Update 的 Slides。不必去拷 PPT 也不必在一台电脑上狂插 U 盘。

我个人很不喜欢在电脑上插 U 盘。我的电脑是不装杀毒软件的,谁知道 U 盘里有什么东西。还因为有时候 U 盘要识别好一阵子,搞到最后你的 Office 2016 在他的 Office 2003 上还打不开,真是尴尬。

Google Slides 只要有网,就可以在线编辑。更方便的是在实验的时候,可以直接把数据放上来,也省去了制作 ppt 的过程。毕竟目的是汇报一些实验结果。

Screenshot 2016-10-20 14.32.19.png

                                       

提高效率就是为了省出多余的时间,干自己想干的事。当然在 Stanford,我感觉大部分人多出来的时间是做「另外」的 Project。对我自己来说,多出来的时间我会好好休息就是这么简单,就让一些程序化的过程交给软件吧!

找参考文献

搜索文献的方式分为主动搜索和等待推送两种。

强目标性的主动搜索

我一般会用 Google Scholar 搜索关键词。例如「full field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然后在左侧边栏有选定的日期、文章、类型等,如下图所示。

Screenshot 2016-10-20 14.05.38.png

更快捷的是左上角的 Google Scholar 插件

上周参加了的一个搜索文献的 Workshop,里面提到了其他方法。比如到固定网站资源库 Stanford library、iEEE Xplore 里去搜索特定文章。我是觉得不方便,如何确定资料库全和新?另外,像学校 EE library 的资料库是只有 Stanford 的在读学生可以拿到的权限,毕业之后学校邮箱是注销的,积累的文献还要再导入导出,不是长久之计。作为一个可能学术坟墓已经埋到胸口的人,还是保守一点就用 Google Scholar。

根据研究领域的不同,也可以去专属领域的网站搜索文章。在工程类偏向生物医学光学的领域,主流的有美国的 OSASPIE 和欧洲的 ELSVIER。另外上面的网站有很多相关领域的国际会议,可以跟国际同行交流,对自己或许是一件好事。

等待推送

等待推送表示这是可以利用碎片时间瞟一眼的文章,有空的时候看一看 Title 和 Abstract 就好。

在我开始用 RSS Feed 订阅的时候,Google 刚刚放弃了这项业务,大家好像不太接收这样点对点的精确订阅。可能是大多数人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于是什么都想看一看,殊不知这是很浪费时间的,要用「断舍离」作减法来生活,这又是另外一说了,暂不开坑。

工具上,我使用 Inoreader 提供的服务,配合阅读器 Reeder 阅读。Inoreader 本身也提供阅读器,但不适合我。不过在 BB10 系统上只有这个,实属无奈之举。我订阅了光学的大多数摘要 Feed:OSA 和 SPIE 旗下的杂志、OCT 聚合类网站 OCT news 和漫画的 Ph.D. comics。

Screenshot 2016-10-20 14.59.39.png

订阅如山倒,阅读如抽丝。这个道理哪里都是一样的我要忏悔。

Inoreader 还提供全局搜索功能,之前用的 Feedly 只有付费用户才有,于是我放弃了它。比如我只想看关于 FF-OCT(Full-field optical coherence)关键字的文章,只要在左上角搜索「full field」就可以了,在成百上千个摘要里面精确定位,这很方便。

Screenshot 2016-10-20 15.01.57.png

管理参考文献

随时打开想看的论文是一项本领

在下载了成千上万篇文献后,如何安置它们也是一门学问。早期我用「手动打标签和脑袋记忆」的方式归档文献。

Screenshot 2016-10-20 15.25.47.png

例如,上图在 Dropbox 建立一个叫 Reference 的文件夹,里面文献名称按照「日期 杂志编号 文献名称」的格式命名。在 iOS 和 macOS 上使用 PDF Expert。在 Windows 上就 Whatever you like 了。这是最古老的方式,学术汪需要建立自己的资料库。无论何时何地,当你碰巧有 idea 然后遇见一个 Professor 的时候,打开 iPad 啪啪两下,对面教授的文章就躺在那儿,然后你就可以和他聊你的想法了,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场,在学术圈,没什么比「对方把你的文章打开给你看」显得更尊重的事情了,至少我这么觉得。顺便说一句,好的教授从来都是看文章的,像我们高老师,那才配的上学者、教授的称号。

Endnote

有了文章,引用又是一件麻烦事。Endnote 是我唯一推荐的管理文献软件。它可以根据你的目标杂志,套用对应的引用格式。不同杂志的参考文献格式差异很大,英美杂志更是风格不一样,哪里需要斜体都是一门学问。修改文章的时候文献的序号会随着你的修改而变动,这是 Endnote 的特色,也是我最满意的地方。不再需要手动一个个标序号。

Screenshot 2016-10-20 15.31.12.png

就像开头所讲我某师兄的博士论文,那参考文献就是手动打上去的。所以在他改论文的那段时间,我每次叫他一起去健身房,他都说,这几天忙着标参考文献没时间。我简直要疯。当然 Endnote 是在你下载文献和 Citation 的时候加进去的,并不是自动生成。它本身也确实是可以联网看文章,但也是要点击下载同时导入的。

简单讲一下插入文献的方法。我都不知道改怎么说了,实在太简单了。 

  1. 点击左上角「insert citation」
  2. 搜索你想插入的文献点击「insert」
  3. 可以在菜单 style 下修改格式

Screenshot 2016-10-20 15.41.22.png

下图为我正在写的文章的部分参考文献:

Screenshot 2016-10-20 15.41.45.png

进阶

需要将 Endnote 的资料库文件夹和后缀 .enl 的文件,放进 Dropbox 时刻保持同步。也就是说只要 Dropbox 不倒,你就有两个随时同步的资料库(Plan B 的拥趸)。我要忏悔一下这个 Endnote 是试用版,所以不能全平台同步,这是我能想到最好的同步 Endnote 的方式。

Workshop 里老师还提到了 Mendeley 和 Research Gate。前者是 Stanford students only;后者比较混乱,有好多教授并没有加入 ResearchGate,让教授们搞 Facebook 那一套社交,有点搞笑。最近 Endnote 要升级 X8,我觉得如果你是研一的博士生,就直接购买吧,没什么好犹豫的。

学术中用到的好的工具

Grammarly

这是一款全平台、嵌入式、纠正拼写错误的语法软件,去年黑色星期五半价果断入手。一开始我以为只有我这样英语基础语法差的人才用,到昨天看见实验室 native English speaker 的 Mike 同学也在用这款软件,哈哈,真的很不错。它的高级功能在 Word 里可以文献查重、润色修饰词、纠正语法,好用极了。

学术海报

我第一次去参加会议带着的海报是请同学做的,后来同学毕业了,我就只能自己搞定了。这儿,我建议用 LaTeX 制作海报,第一它是排版很美观,第二有了模板之后一劳永逸。

那么首先我们得装 LaTeX,可以根据这个配置 sublime text 和 LaTeX,然后一条条指令编上去。也可以使用模板修改代码和插入图片图片,左图是 Sublime text 的编辑界面的示例;右图是我随便生成的一个充满学校 logo 的海报。

嗯,我是觉得 Coding 很酷,啪啪几下可以出效果。如果你觉得这太麻烦了,也不想配置 LaTeX,我要隆重推荐 Overleaf。它可以直接在线生成各种格式的文章、海报、简历,一切有格式的东西都可以在上面完成,而且所见即所得。举个栗子,下图就是随便找了一个模板生成的海报。

Screenshot 2016-10-20 16.26.04.png

除此之外,Overleaf 像 Google Docs 一样合作修改项目。只要在分享链接时选择「只读」或者「修改」模式即可。

Canvas

课程管理软件,当然如果你的老师不用你也就没法用了。整合了所有的教案、课后作业、通知,界面整洁,想起以前本科的时候,下课也就五分钟,还要排队去拷课件,真的好搞笑。

Screenshot 2016-10-20 16.32.06.png

总结

本来我结束的标题是「春・日光」,后来跟运营人员沟通之后觉得 Matrix 是一个严肃的、垂直的、偏向互联网相关网站,我就改成了学术狗通常的——「总结」。 

写了这么多,从一开始的「管理参考文献」到整个学术生涯的「工作流」,好像这四年被回顾了一圈。目前正在着手我的毕业论文,其实我的工作量还不够毕业,一直希望有时间回顾整理一下使用过的工具和方法,并记录下来。

一直以来,跟做实验看文章一样的日常,是翻看少数派的 Matrix(好像目前只对部分人开放),从中学到了很多提高效率的方法。尽管明天中午约见了 Professor,而我的任务也还没有完成,但还是坚持完稿,觉得这很有意思,哈哈。至于教授的任务那就熬夜或者再说吧。

最后,如果在国内不方便使用 Google 的一些服务,我的建议是搭梯子,这是我在国内时 24 小时用的科学上网。其它不说,在 Youtube 看综艺都是没有广告的(我好 low),恩,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