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 iPhone 每年的更新换代一样,最近三年里,苹果在健康医疗领域的动作也不小,每次发布会上都拿出了不少的篇幅做专题介绍,不过,对于我们普通用户来说,似乎仍不太会将苹果和医疗健康产业联系在一起,国内媒体也没有投入太大的关注度。然而,就是这短短三年的时间里,苹果对医疗健康领域的颠覆,却在悄无声息地进行着。那么今天,是时候更新一下观念了。这三年里: 

  • iOS 8 发布时,系统内置了一个名为「健康」的原生应用,并同时发布了面向开发者的 HealthKit;
  • 2015 年春季发布会,苹果发布了 ResearchKit
  • 在刚刚结束的 2016 春节发布会上,苹果不仅进一步加强了 ResearchKit,还推出了全新的 CareKit。

看到这里,是不是已经晕了,HealthKit、ResearchKit 以及最新推出的 CareKit,三者到底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联系?分别有什么用?三者又将如何改变医疗健康产业,提升我们个人的健康水平?这篇文章会给你一个清晰的答案。

三个 Kit,不再傻傻分不清楚

首先,在细讲 HealthKit、ResearchKit、CareKit 这三者的关系前,先纠正一个最常见的误解:这三者并不是像每年发布的新款 iPhone 一样,是一种升级换代,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三者相辅相成,不断扩展着健康管理的方式和边界。

其次,再来简单说一下 Kit 的概念。这三者本身就是面向开发者的,它们并不是现成的产品或服务,而是方便开发者集成和开发的基础框架。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来说,ResearchKit 内置了各种医学上的模块,例如患者入组临床实验时的电子签名、评测自己健康情况的打分量表、评估反应速度的点击测试等等,这些当然完全可以由开发者自行编写代码开发实现,但通过苹果提供的这些 Kit,都已经封装实现了这些功能或特性,开发者只需要传入相应的数据或做一些简单的二次修改,就可以开发出一款完整的 App。

尤其是 ResearchKit,由于面向的是临床科研人员,这些人可能是大学里的医学教授,可能是国际医学中心的科研小组,他们可能拥有丰富的临床知识和经验,却不一定会编程,正是通过这些 Kit 的支持,编程变得简单,他们可以自学,或者以较小的成本,通过合作的方式开发所需要的 App 提供给入组患者。

在理解这些的基础上,我们来谈一谈 HealthKit、ResearchKit 和 CareKit 是如何各司其职的。

HealthKit:提供应用间的健康数据分享标准

HealthKit 作为最早推出的开发套件,实际上也是苹果整个医疗健康产业的基石。试着去打开你手机上的「健康」应用,你可以看到各类健康相关的指标,从基本的健康数据,到生殖健康,再到化验结果、营养摄入……大大小小总共涵盖了数十种指标和体征数据。之所以说 HealthKit 是后面一系列事情的基石,正在于它定义了数据的类型和互相通信的标准。现在,你可以通过将各类第三方健康应用,如 Keep、乐动力、Runtastic,甚至微信运动,它们都可以通过 HealthKit 互相交换、读取、写入健康相关的数据。

乍一看这好像也不算什么特别大的事情,实际上如果对医疗行业有稍微深入的认识,你就可以揣测出苹果未来的伟大愿景。现在你去医院看病的时候,基本上所有的病历、开药都已经完全电子化了,没错,医疗健康行业现在可以说是一个信息化的行业,但是,却是一个高度碎片信息化的行业。

如何理解高度碎片化?非常简单,你在一个医院做的检查,得到的化验结果,跑到另一家医院,他们的系统里就没法调取你的化验数据,很多时候你需要重新再来一次。所以,国内外的一些医疗信息化标准的最高等级目前都是七级,都要求实现区域化的医疗信息共享。的确在部分地区形成了区域互通的医疗信息共享,然而,如果想进一步将北京和天津两地的医疗数据打通,那么又是一件麻烦事。每一家医院存储和记录医疗数据的方式、格式都非常不同,仅仅将这些数据形成一套统一可交换的规范协议,就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去改造。何况,这里提到的碎片化还只是不同机构间的数据无法互通,另一个更大的问题在于,由于患者的健康数据无法连贯保存,无法形成完整的数据轨迹。

显然,这种方式的变革太慢,苹果正是希望通过 iOS 在全球的影响力和普及程度,从数据的角度入手,首先解决医疗中的老大难问题:形成一套可互通互换的数据格式协议。现在,或许你看到的只是应用和应用间的数据共享,但未来呢,应用和可穿戴硬件之间,和医疗器械之间,和医疗信息系统之间……苹果的 HealthKit,就是连接这一切的标准中间件。

ResearchKit:面向科研人员的数据搜集与疾病研究

在 HealthKit 打下数据互通的基本上,进一步的就是应用层面的问题了。有了这些健康数据,我们可以怎么使用它们?ResearchKit 是苹果最先想到的一个大规模应用场景。

在谈 ResearchKit 之前,或许你有必要了解一下临床科研项目的一些基本背景。事实上,世界上目前有许多罕见病和慢性病,我们并没有找到其发病的根本原因,对发病的机理也一无所知,甚至有治疗手段的有效性,也有待考证。没错,临床科研高度依赖试验,只有通过大量的患者入组参与临床科研,并通过有效的实验设计,收集大量的数据反馈,才能最终验证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然而,在现实情况里,有许多非常现实的问题:上哪找到足够多的愿意入组的患者?患者入组后,如何高效合理地开展试验?要知道,临床科研的合规性要求非常之高,哪怕只是错过一次治疗或者数据反馈,这一组「样本」可能就失去可靠性了。所以,临床科研项目往往面临着找患者难、找到患者之后实施更难的窘境。一次有效的临床科研项目,往往需要投入巨大的时间成本,耗费大量的财物跟踪患者的治疗和数据收集,而我们谈论的,可能只是几百个患者样本的试验而已。

ResearchKit 就是希望帮助临床科研人员解决这个问题。患者可以通过 iPhone 随时参与某一项罕见病或慢性病的科研项目,期间只要定期完成一些数据反馈和问卷调查,科研人员手中就能收获大量的数据。整个科研项目的流程都被简化了,现在患者只需要下载一个 App,首次进入时通过电子签名的方式确认参与项目并同意数据的匿名分享,之后定时打开 App,不管是输入自己的指标,还是回答问卷,或者完成一些小的测试,都可以随时随地在手机上完成。

CareKit: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干预和随访

ResearchKit 只是数据应用的一个案例,显然苹果并不满足于此。在科研人员之外,今年刚刚推出的 CareKit 则是面向患者个体的健康服务框架。和科研数据收集的导向不同,CareKit 的整体是以患者为中心的。通过 CareKit,患者可以随时与自己的医生共享自己的健康数据,并一对一地收到医生的反馈建议和治疗方案的调整,从而实现远程的医疗干预和随访。

不要小看了医疗干预和随访这件事情。虽然现代医疗越来越强调以患者为中心这个概念,然而很多并没有落到实处。许多人在看完《北京遇上西雅图》之后会开玩笑地说,中国医生的水平比国外医生高多了,因为中国医生一天看的患者数量,可能是国外医生一年的患者量。这句话其实并不全对,看病并不仅仅只是五分钟的面诊,而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实际上门诊和医生见面,仅仅只是治疗的开始,医生在通过面对面接触,得到化验结果的前提下,给你做出的治疗方案和开具的处方药物,并不是一个结果,而是需要后续根据病情的发展和治疗的效果,随时做出动态的调整。

对于医生来说,如果患者做完手术后出院,再也不和医生联系了,其实医生也并不清楚患者的术后情况和治疗效果,由于缺少信息的正向反馈,对自身临床水平的提高也不利。患者端则更好理解,如果医生能够持续地跟进治疗,患者的依从性和健康状况,也会有更好的改善。然而,我国由于医患数量的严重不对等,导致很多医生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做好随访这件事情,而很多医院本身也不重视随访工作,或者工作方式还非常原始——不要怀疑,很多医院甚至还靠向患者写信,来收集患者出院的康复情况。

那么 CareKit 想做的事情就很好理解了,和 ResearchKit 的核心一致,本质上都是简化数据流通的过程,现在患者可以通过手机将健康数据实时共享给自己的医生,从而收获医生的建议和反馈,动态地调整治疗方案,对于医患双方来说,都大有禆益。

ResearchKit 已取得的成果

前面提到了 ResearchKit 是面向科研人员的大数据收集工具,也是苹果在健康数据应用层面的第一次尝试,自从去年推出以来也有一年的时间了,这一年里成果如何呢?

mPower 为例,它是由罗彻斯特大学、赛智生物网络共同推出的一款 App,主要研究的疾病是帕金森症,评估患者的情况并不难,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小测试,让患者动动手脚,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就能了解治疗对患者病情的改善程度。目前已经有超过 10000 人入组参与,其中 93% 的人从来没有参与过任何临床科研项目,不要小看了这一万人,这已经是帕金森症的临床研究中,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在传统的研究中,一次试验能有几百个入组患者,已经是相当不错的成果了。通过 iPhone 的陀螺仪等功能,mPower 收集了患者一系列的数据,包括灵巧性、平衡能力、走路姿态和记忆水平,从而分析睡眠、运动和心情对疾病的正负面影响。

不仅如此,iPhone 的参与,还让许多临床项目融入了科技的元素。举例来说,小儿自闭症一直是另人困扰的问题,而许多家长往往在小孩已经好几岁时才发现,这时候治疗已经有些迟了。事实上已经有大量的研究证明表明,如果能尽早介入对自闭症儿童的干预治疗,儿童在成年后会有更好的智商和社交能力。Autism & Beyond 就可以使用 iPhone 的前置摄像头,通过对人脸的智能识别,甚至可以识别 18 个月大的婴幼儿的情绪反应,从而尽可能早地筛选出小儿自闭症患者,并进行干预治疗。利用 ResearchKit,App 仅仅推出一个月的时间,就比这个项目之前九个月通过各种渠道募集到的入组实验儿童都要多。

苹果一度说的 There is an app for that,现在对于各类罕见病和慢性病来说,都是 There is an app for the disease。从之前提到的帕金森症和小儿自闭症,到癫痫、哮喘、脑震荡、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乙肝、黑色素瘤、产后抑郁、睡眠健康等等,你都可以找到一款 App,主动共享你的健康数据,从而帮助临床科研人员更好地推动疾病的治疗发展。

这些疾病或许对你我来说并不陌生,但在科研人员眼里,还有太多他们想了解的谜团没有解决,例如产后抑郁和基因到底有没有关联,脑震荡长期来看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哮喘的个体化治疗方案等等,我们贡献的可能只是一点点匿名的数据,但所有人加起来,科研人员一下子能得到的数量据是以前的几十倍,甚至在糖尿病方面,几乎已经确认存在着数类 II 型糖尿病的亚型,而运动对这些亚型的治疗有着显著的影响。

而最棒的是,不仅仅只是那些患者,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参与到推动医疗健康发展的进程中来。即使你一切健康,也可以下载诸如 mPower 这样的 App,并以一名健康者的身份共享自己的数据,从而帮助科研人员获取健康情况下的对照组。

揭秘最新的 CareKit

CareKit 是在数据应用层面上,面向患者个体和医疗服务者之间的通道,是一套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干预和随访。通过 CareKit,你可以随时与自己的医生分享自己的健康数据,医生在远程能够实时地给出建议和治疗方案调整。虽然 CareKit 目前还没有正式上线,但根据苹果公布的信息来看,主要分为四大模块:

  • 健康卡:帮助患者执行和监控自己的治疗方案,例如通知你吃药的时间和剂量,该做什么理疗和运动,一些相关的运动数据还可以直接通过 Apple Watch 或者 iPhone 的传感器收集后直接上传给你的医生;
  • 症状和测量追踪器:患者可以记录自己不同时间段的情况,如睡眠质量、血糖血压情况,或者可以定时填写打分量表评估自己的心情或是疼痛水平,或者拍照记录伤口的愈合情况等等;
  • 透视仪表盘:通过图表的形式,直观地展示不同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数据变动情况,以让患者直接地了解该疗程的效果是否达到;
  • 连接模块:患者可以直接与自己的医生在线沟通、共享数据。

CareKit 以患者为中心正体现在:通过外界力量督促患者执行治疗方案、以患者可以理解的方式呈现数据和进展、针对患者的个体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对接医生实时提供干预和调整。从前,你很可能需要随身携带笨重的设备全天候地记录数据,然后定期地回到医院、找到医生,现在,你只需要一部手机,就可以随时记录情况、分享数据、联系医生。

一个可以肯定的事实是,CareKit 相比 ResearchKit,会更快更大范围地普及,除了原有的一些 ResearchKit 项目会推出相对应的面向个人的基于 CareKit 的医疗服务外,德州休斯顿医学中心也正在研发一款基于 CareKit 的医患沟通 App;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则会面向慢性病患者,推出一套基于 CareKit 的家庭监控方案;One Drop 则正在开发一款糖尿病管理工具,不仅可以记录在不同血糖情况下的疼痛、晕眩和饥饿感,还可以实时地将这些数据共享和你的医生和家人。

苹果在健康产业的下一步

看到这里,你应该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HealthKit 是一切的基石,它负责打通数据层面的对接和互通,ResearchKit 和 CareKit 则是两个数据应用层面的具体场景和案例,前者面向科研人员的大数据收集和分析,后者则是面向患者个人的健康管理和个体化治疗。

那么,苹果在健康产业的下一步会是什么?

从目前来看,苹果的整个切入点还是在数据层面,的确在医疗体系里,数据标准化是一个很复杂的话题,即使是苹果目前做的,也仅仅只是部分最简单的数据的标准化,如化验结果、生理指标等等,但是苹果显然不会止步于此,毕竟要想在更多健康应用的场景里扩展可能性,就需要接入和统一更多的数据,包括患者的用药情况、手术情况、基因分子情况等等,这些数据的标准和结构化则更加棘手和复杂,显然苹果也在谨慎地调研,这一次春季发布会苹果公布了接下来会对基因数据作进一步的整合。

在数据层面来看,除了扩展数据的丰富程度之外,数据安全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特别是最近苹果和 FBI 的争端,在这个背景下,健康数据是一个绝佳的例证。如果我们的手机上存储了我们每个人最为重要的健康指标和数据,这些数据的隐私和保密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数据标准化的前提下,苹果当然是希望接入更多的健康场景和应用领域。未来,一定会有更多的可穿戴设备和医疗器械和 HealthKit 对接,随着检测仪器的小型化和便携化,未来化验和检查中心,甚至也可能完全消失,人们直接通过便携式的设备,即可通过标准的 HealthKit 协议互通数据,足不出户也能完全数据的采集。而这些数据,除了目前的临床科研和随访之外,在区域卫生预警、持续化健康管理、个体化治疗方案等等领域内,都有着广阔的前景和想像空间。

从某种程度上,健康领域的这些野心,体现的也是苹果所特有的一种文化:即希望赋予普通人以工具和能力,以积小成多的方式,发挥出协作和团体的力量。它或许没有神秘的实验室,没有令人眼前一亮的未来感,也没有太多的精英式的先导者,但正是凭借着这种文化和理念,苹果在设备和硬件之外,如此变革了多媒体内容产业、软件生态产业和教育产业,在不远的未来,医疗健康产业亦如是。


如果你希望通过赞助方式支持更多优质内容,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