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结束,在寒假开始之前,大批学生党们又要直面惨淡的考试周了,想到要在接下来的半个月内自学完成一整个学期的课程内容,备考生活也是一个大写的悲剧。不过现在手机上有越来越多针对不同学科的教学类应用,方便大家随时随地学习,也为备考提供了不少方便。

为了帮助学生党们更好地备考,以下将推荐一大波科学备考的「考试周神器」,涵盖多个专业。抱佛脚之前,不妨先来下载几个试试。

数学:手写计算器 MyScript Calculator

大名鼎鼎如 MyScript Calculator ,早在 2013 年就已经入选 App Store 中国区年度最佳 App ,被众多网友称为「计算神器」。既然被称作「手写计算器」, MyScript Calculator 最大的优点也当属手写,在这款 App 中,只要手写运算公式后即可快速得到计算结果,还能设置未知数进行求解,而且若是不小心写错了数字,只需在原有基础上稍作涂改就行,数字识别能力相当出色。如此简单亲民易上手,堪称计算器界的楷模。

不过,MyScript Calculator 也有一个缺点,就是不能换行运算,对于比较长的式子就很难一次性书写完成了。

化学:元素周期表 Merck PTE 

2015 App Store 中国区的年度创新应用给了化学应用烧杯,事实上,化学应用在 App Store还是比较小众的类别,而且,优秀的应用往往是收费的。而 Merck PTE 作为一款免费无广告的元素周期表应用,就显得特别实用了。

一打开应用,就是横屏完整显示的元素周期表,点击每个元素,都能看到该元素的详细介绍。菜单按钮则是通往神奇世界的大门,在这里面,有各种新鲜的资料内容亟待挖掘,比如各种元素发现的时间、人物,甚至连不同温度下各种元素的状态都能在这里一一发现,毫不夸张地说,这也能算作是化学界的 Wikipedia 了吧。


物理: DAKA 电子设计

常与电子设计打交道的人,对 EEPW 一定不陌生。在 EEPW 电子产品世界论坛中,聚集了大量电子产品爱好者和技术宅。

EEPW 出品的 DAKA 电子设计 App 也同样方便好用,不仅翻译到位,而且十几个主流引脚定义,方便开发的时候随手查找使用,还能进行电容并联、电阻并联、 LED 限流电阻、三极管偏置电压等十余个与电子设计相关的计算,每个计算还都配有图片和详细数据数据提示,小白用户也不用担心记不住数据了。因为界面偏红,细致好用,还有用户戏称其为「红宝书」。

计算机:Udacity & 网易云课堂

说起编程代码的学习,恐怕不得不提到这半年风生水起的 Udacity。作为 MOOC 三大课程供应商之一,Udacity 从高等教育转换到主打职业技术应用,转型期后,已经顺利与 GoogleAmazonFacebook 等知名 IT 企业达成合作。

Udacity App 可以说是网页版的「阉割版」,以移动应用开发、数据挖掘、软件工程等 IT理工类课程为主。 Udacity 最大的优点是完全考虑移动学习的特点,并没有一字不动照搬大学课程,而是延续了职业教育的一贯特点,减少理论比重,提升实用性,如果老师心血来潮想进行随堂测验,敲代码的活都能在浏览器中立刻实现,很方便。

但缺点是课程数量较少,界面全英文呈现,同时英语也是主要的授课语言,而且课程视频没有字幕,而且,在 Udacity 学习没有明确的时间限制,学习完成后也不发放免费的课程证书,付费才能拿到,所以为了MOOC证书去学习,以及拖延症明显的小伙伴请慎重。总体而言,如果你有较好的英语基础,并且有稳定的梯子, Udacity 就是你自学备考的最佳搭档了。

当然,如果无法满足以上两个条件,则可以考虑网易云课堂。虽然网易云课堂是综合型的在线学习平台,但它在计算机课程的表现上尤其亮眼。针对计算机教学,网易云课堂 App 上有一套「大学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涵盖中国大学计算机专业大一到大四的课程内容,访问速度稳定,而且,完全免费并采取中文授课,非常适合期末前的恶补。

如果要更具有实操性一些的,则可以选择收费的「微专业」,这是和 Udacity 与 Google 等企业合作定制的课程设置比较类似的职业课程,以就业为导向。比如《产品经理》微专业,授课老师和课程内容都来自网易公司一线工程师和项目案例,学习完成后有进入网易、丁香园、蘑菇街等企业的就业推荐机制,适合想在短期内掌握技能并借此找到工作的同学。 

英语:不背单词

大学英语考试的致胜利器非词汇量莫属,无论是听力还是阅读,谁的单词背得多,做题也就下笔如有神了。学生时代我也曾用过各类背单词应用,但最后只有不背单词留了下来。

不背单词最大的优点可能就是例句丰富,而且经常会引用出现在美剧、英剧或是文学名著中的句子,遣词造句都十分优美。遇上喜欢的文章或者剧集,还能听到完整版的朗读,很容易就能让人整个沉浸在英语学习的氛围中。一个单词在重复出现四遍之后才能出现新的单词,这种设置也防止了「欲速则不达」现象的出现。

而且,不背单词的界面也相当简洁美观, App 主题和首屏壁纸都能随心切换,不得不说,在这个看脸的时代,连 App 都免不了被外貌左右。

文科:Wikiwand

诸如中文、历史、哲学之类的学科,虽然没有特别好用的应用,不过 Wikipedia 因为其极广的覆盖面,可以作为这些人文科学备考时最好的参考书,尤其是在准备文学史、哲学史、通史等课程时。但是 Wikipedia 官方推出移动应用,在响应速度、页面设计、功能设置上都乏善可陈,相对而言,第三方应用 Wikiwand 却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

能让查找资料变成一种享受,它的设计功不可没,最令人惊艳的是它的精美排版,很多信息都已经被设计成彩色卡片的样子来做呈现,更适合手机阅读。而且 Wikiwand 还可以根据地理位置,来浏览周边的相关词条文章,LBS 的力量原来已经扩展到了百科应用了。这里随手点了附近的浙江大学词条,很快就显现出了它的词条内容。 

需要的是,第一,请时刻保持稳定、科学的网络状态;第二,在中文输入法状态下使用 Wikiwand 时,需要多敲一个空格键才能完成搜索。

整合资料:涂书笔记 & 印象笔记

最后一个推荐,不针对专门学科,但是每个人都会用到的整理资料和记笔记。如果你喜欢把考点整理到一起集中轰炸复习,不妨试试涂书笔记 印象笔记的组合。

涂书笔记可以直接把纸质书上内容拍下来并自动识别转换成文字,除了偶尔一些标点错误,识别的正确率还是比较高的,就是在中文和外文书籍切换时,识别文字的速度稍有下降。使用涂书笔记,可以免去一大把自己码字的痛苦过程。

另外,如果是已经出版的书目,直接扫描二维码就能显示书名和封面,专门定制一个笔记本,方便贴心,也易于归类。

而在涂书笔记中留下的资料,则可以直接复制到印象笔记。

作为老牌的笔记应用,印象笔记支持文字、图片、待办事项、手写等方式储存资料,而且在 iOSAndroidWindowsMac 等多终端上都能同步,平时在手机上收集到的资料,都可以在电脑端打开后再做汇总调整。标签功能、全局搜索能把资料快速归类,也便于过后查看。最重要的是,当一个小组的成员同时准备一门课程的不同章节的考点时,「工作群聊」的功能可以高效地汇总每个人的整理内容,不失为协作备考的好帮手。

最后,为在水深火热中煎熬的学生党们加油,祝大家期末考试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