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大部分新闻类 App 间最大的不同就是对内容的展现形式上,有的提供机器的「新闻聚合」,有的奉行人工的「内容精选」。虽然展现形式和交互设计上多种多样,但它们却有着一个共同点:对内容的展现上仅仅停留在当前事件上。这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往往这样的文章深读的价值不大,我们仅仅浏览标题就能大致知道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对内容在深度和广度的呈现上是极度匮乏的,在这样的背景下,Timeline 出现了。

新闻资讯其实只是一长串历史事件中很小的一部分,如果缺乏对上下文和语境的了解,读者只能得到非常表层的信息。Timeline 通过严谨的人工精选和编排,将跟新闻相关的历史事件以时间流的方式组织成丰富、动人的故事。

功能简介

对于 Timeline 上手后的感觉我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精致」。无论是内容的展示还是软件的操作都是简单却不失灵气,搭配着黑色的 UI,更是给人一种沉稳、内敛的感觉。但我对它印象最深的还是它以下两个方面:

  • 内容的筛选与分类
  • 内容的展示形式

内容的筛选与分类

Timeline 对待内容有着自己的哲学,它致力于提供更少的信息。你读到的文章都是由编辑精心筛选出来的,而不是单纯的依靠机器算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文章的可读价值。此外它采用了时下流行的侧栏设计,而侧栏只有一种功能— Explore ,即「发现栏目」,它主要是对内容进行分类。这些类别标签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定位出我们感兴趣的新闻内容,而对每个栏目 Timeline 通常会选出十篇左右文章供读者阅读。Timeline 对内容的分类方式可以分成两种:


一种是 Front PageEditors' Picks 这类「聚合分类」,这些栏目里可以读到所有精选出的热门文章;另一种则是 TechnologyMusicHealth 这类的「主题分类」,顾名思义,对应栏目下显示着对应主题的文章。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分类下的文章内容有着一定的重叠,即「主题分类」的文章可能出现在「聚合分类」中。除此之外,Timeline 还会根据 WeekendThe Week 两个时间段提供不同类型的内容,前者内容更偏向轻松、明快;而后者的文章则更加正式,也更有深度。但是对于一些分类,尤其是「主题分类」,Timeline 提供的分类很少。而且从类别排序上也可以看出,它更希望我们多使用它的「聚合分类」,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降低用户的选择成本。此外由于 Timeline 部分分类的内容有重叠,加上的内容都经过人工筛选,通常每天筛选出的文章数量不多,所以我们完全有能力浏览完全部内容。

内容的展示

就对内容的展示方式来说,Timeline 无疑是极具创新性的。因为它已经突破了新闻内容显示本身,对文章添加了「历史属性」。在我使用 Timeline 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种幻觉,仿佛我浏览的不仅仅是一篇独立存在的文章,而是在翻阅一本精美的、可以互动的「历史图册」。
让我有如此错觉的原因,在我看来无外乎两个:

  • 文章内容制作精良、排版精美
  • 按照时间线排序

高质量的 Timeline 文章,一方面是「编辑筛选」的功劳,另一方面要归功于文章排版精美。

就像上图所展示的一样,Timeline 会以卡片的形式来展示内容,每篇短文只占据一张卡片,而一张卡片又只占满一屏。这种设计让阅读更加舒服的同时也减少了内容的压迫感。此外 Timeline 的每篇文章都会配有一张制作精美的封面,在顺序浏览时上一张卡片内容会慢慢淡出,而下一篇内容会渐渐进入视野,这时卡片式内容会占据着整个手机屏幕。也得益于这种设计,我们可以集中精力,完全「沉浸」在故事之中。

整个阅读过程不仅仅是对物理阅读体验的简单复刻,精美的图片和精致的排版让阅读过程少了纸质书籍的粗糙却多了杂志触感和视觉上的细腻。多媒体内容(视频、图片、文字)的补充也让整篇文章多了一种生命力,让整个「故事」都跃然纸上,变得鲜活了起来。

主要内容部分,则是以我称之为「剪报」的形式展示的。每一篇文章都会有一个固定的主题,而 Timeline 则会筛选出历史上与这一主题相关的文章或故事,再按照时间线的顺序(通常是以年为单位,例如图示文章的1492— Now)串联起来。

值得一提的是,文章左侧对「时间线」的展示(一个蓝色节点代表着一篇文章),可以让我们快速了解我们的阅读进度,定位我们的阅读位置。更有趣的是按照「时间线」的顺序浏览,让我们能俯瞰整个故事的发展脉络,会有一种仿佛置身于历史之中的虚幻感觉,带入感十足。

功能细节

经过我一阶段的使用,我发现 Timeline 两个有趣的小功能:

  • 提供「稍后阅读」功能
  • 文章支持「标题概览」
     

稍后阅读(Read Later)功能使用起来同 Pocket 和 Instapaper 没有实质性区别,但是有一个优点—。这个快是指添加过程快(只需一步操作)。每篇文章都会提供一个书签标志的按钮,我们可以经过一步操作直接将文章添加到「稍后阅读」栏目中,尽管 iOS 8 中已经提供了便捷的 Share Sheet 支持(完成分享需要两步操作),但是如果你对这一功能使用频繁,那 App 内方便快捷的一键添加无疑会方便不少。更重要的是由于 Timeline 内容展示的特殊性,使得这些文章在 Timeline 中的阅读体验要远超任何一款稍后阅读软件。

标题概览功能更像是文章的目录。因为 Timeline 内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由多篇短文「装订」而成的,那对于一篇篇幅较长的文章如何快速找到自己想看的内容呢?或许标题概览是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案。

当你阅读一篇文章时,右下角会出现一个「三点一线」组合而成的按钮,点击这个按钮后,就会直接进入到「目录模式」,而它主要显示两部分内容:时间标题。所以你可以不必通篇浏览而凭借这一功能快速找出吸引你的章节。

写在最后

每每在使用完 Timeline 之后,心中总会有一种莫名的感动。尽管它的功能不是十分强大,内容也不是让你读完就会受益终身那种,但是它却有着一种魔力:每次当文章滑过指尖时,总会带给我们一种奇妙的感觉,仿佛我们手指触摸到的不再是冷冰冰的屏幕,而是流淌着的、充满质感的历史与文化。

就像木心老师在《文学回忆录》里所说的:

红楼梦中的诗词像是水中摇曳的水草,美极。若是捞出来看,就干巴巴了。

或许「内容的水草」只有放在历史的长河中才能更加彰显出生命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