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曾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食色推出之初,笔者就曾谈到它社交前景的广阔。之后接连几次更新,食色都把重心放在了社交化上。食色 3.0 出炉,借一件全新的外衣,将之前的「小动作」都摆上台面。正式从一台单纯的美食相机转型为一本「美食指南」。这是一次华丽转身还是一场进坑之旅,跟着笔者打开新版食色一探究竟吧。

一本精良的美食杂志

食色 3.0 一更新你就能发现它的变化所在,原本棕褐色的图标变成了素净的白色,上面映衬着的红色文字告诉你食色已经变身成为一本「美食指南」了。这样的图标虽然清晰易懂,但不得不说没什么美感可言,图标是一款应用的脸面,食色团队有必要好好雕琢一下。

打开应用,文绉绉的食色志被砍掉了,原本的棕白配色也被纯白中的一抹桃红所代替。如果说原本的食色透着些许中国风的古朴气息,新版食色则完全是现代产物:简约、时尚、商业化。或许是因为习惯了文艺范的食色,笔者还真有些不待见新版的设计。

画风的改变见仁见智,但布局的调整是值得肯定的。原本散落在首页、发现、详情页里的内容被重新整合,构建出一个更合理的布局。首页以推荐 Banner 打头阵,这里有最新的食物体验和购物指南;详细的美食信息则被安置在下方不同的美食分类里。你可以根据你的喜好进入分类直接查看,而无需像之前那样在浩瀚的美食图片中变得饥肠辘辘,却依然找不到心头所好。

一本称职的杂志怎能没有专栏?食色 3.0 底部的美食专题就好比杂志的专栏,在其中你既能寻得令人垂涎三尺的美食,又能享受文字带来的美感。食色专题的选题非常广泛,既有妈妈党最爱的厨神指南,也有高大上的红酒品鉴,还有「验毒党」最爱的摄影教程,每一个专题都精心策划,丝毫不逊色于传统意义上的杂志。如果你觉得最近食不下咽,这里的精彩定能让你食欲大开。

一场进击的吃货盛宴

「看到就能吃到这些美食」是食色一贯的宗旨,从最初与地图相结合,到后来调用大众点评、下厨房的数据,接着策划美食专题,又进行 B2C 和 C2C 的尝试,现在已经开始着手搜集店铺信息,建立店铺攻略了,食色的野心可见一斑。食色团队告诉笔者「其实从创业第一天就想做的是美食指南,相机只是一个过渡。而且从对大多数人的价值来说,拍美食不是个刚需,找美食是刚需。」

这本初出茅庐的指南,暂时还是值得肯定的。想出门觅食,你可以在同城美食中找到好去处;要亲自下厨,下厨房和食友们的菜谱是最好的加持;即便宅得长草,你还能从食色坊或食色买买菌买到现成美食,迄今为止推荐的购物还是相当靠谱的。笔者曾在食色上入了一份抹茶饼干和枣子,还在买买菌的怂恿下海淘了一堆零食,品质是极好的,就是体重噌噌上涨令人堪忧。

不过笔者依旧有一份担忧,大众点评何尝没有纯粹的「那些年」。而现在再看,却是软广水军傻傻分不清了,应用也越做越功利。当应用做大之后,无论开发者有心还是无意,广告、水军以及各式各样的营销手段总会充斥进来。一如食色现在拓展的应用内购物,已经慢慢由私人作坊转为店铺销售了,之后会不会沦为淘宝首页那样的软广聚集地呢?笔者不否认很多时候金钱与用户是可以兼得的。但自私地说一句,作为用户,更期待看到真正出自本心、不沾染功利色彩的推荐,这是我们选择食色的初衷。

一台没有改变的相机

食色相机在 2.3 及 2.5 版中有了两次大幅更新,增加了智能优化按钮,支持对图片亮度、色温、暗角以及移轴的调解,并带来了 7 款全新滤镜。因而在 3.0 版本中除了跟进了桃红配色外,并没有太大改动。不过发布和分享界面「响应号召」,换上了白色简约的外衣。

若说以上还算欣喜的改动,那下面这点就让人忍无可忍了。新版食色在发布后并不会自动保存图片,且若未安装官方微博客户端就无法将美食分享至微博,这是逼着人用回官方客户端,简直是欺负人。所幸食色不是 Instagram,长按已发布的图片你还是可以保存无水印图片的。

一个不甚完美的版本

虽然有着一系列循序渐进的铺垫,但 3.0 对食色来说依旧是一个「大跃进」,要真正做到「看到就能吃到」需要丰富的美食数据库,食色目前正加紧完成上海的店铺信息整理,其他城市依旧只能借助于大众点评的信息。此外,新版 bug 也不少,切换所在除北上广外的城市时,不时会出现无效或闪退,在相机中旋转图片时,无法进行正常的裁剪等等。看来开发团队还得花时间好好雕琢才是。

在撰写食色 1.5 版评测时,笔者担忧它的受众群太少,希望它日后能进一步完善社交功能。当版本号翻了一倍,在看到应用越做越火热,感到欣喜的同时,却也有忧思浮上心头。担心又一款好应用,跌进功利的漩涡。希望这只是杞人忧天,食色真能如更新日志所写,不屑于奔着便宜的团购而去,也不屑于已经有无数连锁的品牌,用心甄选最有价值的评价,只为用户能找到一个独一无二的美食体验。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