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去已经好一段时间了,大家的钱包还好么?尤其是刚刚看完 Apple Watch 的定价,经济压力可谓扑面而来……

年后比较正常的情况是:人胖三斤,包瘦三两。但大部分秉信着「活在当下」的年轻一族中也不乏短短 7 天花费就近万,口袋「清空」的「年清一族」。(比如我)

账单满满都是血泪——辛辛苦苦一整年,一周回到解放前。

其实消费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毕竟不会花钱的人则必然不会赚钱。只是消费的大前提须得切合自身实际。如何能有个清晰的自我认知,将钱花在刀刃上,是一门值得钻研的学问。今天包子就来分享一下自己的理财心得,以及相关的一些应用的使用经验,希望无论你是从未有记账习惯,亦或是有着自己的理财理念,都可以有所收获。

记账记什么?

曾看过这样一句话,年轻人如果还没想好要干什么又不想浪费光阴的话,要么多赚点钱,要么多读点书,要想让自己更自由,这二者都必不可少。

包子对这句话深以为然,多读书可以拓宽自己的眼界和智慧,不至于局限在狭隘的价值观里走不出来,让灵魂自由;而多赚钱可以让自己不用挣扎在生存线上,在想拒绝的时候可以有更多的底气和选择,让身体自由。

那可能有人要问了,赚钱跟记账有什么关系?很简单,赚钱分两部分:开源(投资)以及节流(记账、储蓄)。开源能解决从 1 到 N 的问题,但节流却能解决从 0 到 1 的问题。

子不语在《记账的三大境界与 6 款 App 》中把记账的境界分为了三类:

  • 第一层境:钱都去哪了?
  • 第二层境:我在过什么样的生活?
  • 第三层境:我想过什么生活?

而包子认为,像第一层境界那种连钱去哪儿了都不知道的状态其实比得了癌症还可怕(土豪请无视)。因为你很可能从不知不觉把钱花没了,发展到不知不觉对象就跑了,到最后不知不觉人就老了……所以你明白记账的重要性了吗?(天呐我真的好浮夸)

提倡节约,但不是吝啬。该吃的还是要吃,该穿的还是要穿,当然玩也是需要的。理财的重点在于改善消费结构,志在花同样的钱,得到最大的回报。举个例子,包子在记账一年之后整理账务发现,自己 2013 年花在饮料零食上的钱居然在 3000 以上,也算是为自己越长越像孔连顺找到了合理的理由。分析自己消费习惯后,慢慢戒掉了零食和碳酸饮料,转而把相应的钱用去办游泳卡和专业学习班。也是因为记账,才发现自己真的花了过多的钱和时间在手机 App 上,结果痛定思痛,既然不能改变这个爱好,那就把这个爱好当做自己的收入来源之一吧(论我派包子君的诞生)。这两个是记账对我带来最直接的好处。

所谓回报率最高的投资,其实是投资自己,多旅游,多看书学习,把那些用途不当的钱和时间放到真正应该用力的方面,陶冶自己,让自己变成一个更好的人,其实从侧面来说也是在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总之,学会记账,最大的目的不是省多少钱。更重要的是通过记账了解自己所处的生活状态,并以此为依据对自己进行合理的规划。

是什么阻碍了你记账?

记账之琐碎时常会让人感到厌烦。比如今天晚饭吃了多少钱,昨天买衣服刷了多少账单……如果你真的在一笔笔地记录,包子可以很负责地告诉你,你可能离放弃不远了。

为什么很多人都尝试过记账 App,但终究却放弃了?最常见的理由是没有毅力。也有人说是因为没有好的 App 可用,不是 UI 丑,就是交互差。然后选择困难症们就游离在各个记账 App 之间挣扎徘徊,最后一年过去,只得到一堆毫无意义的碎片账单。

其实真正无法坚持的理由很简单:个人记账如果不从财务角度出发,则不能得到准确有效的统计数据。

举例:比如你 2 月份买了一部 6888 元的 6Plus,然后按当天「支出」了 6888 元来记,等到某个时间返回来总结就会发现,怎么我 2 月份花了这么多钱?好,接下来的 3 月份,你因为某些原因把这部 6Plus 以 5500 元的价格转手了,请问你 2 月份究竟花了多少钱呢?你会在 3 月记一笔 5500 元 的「收入」吗?如果刚好 3 月份的各项开支加起来还没有超过5500 元的话,你回看账目会发现 3 月的流水居然是正的。

所以到底错在哪里?

实际上这笔 6888 元的「支出」不能算作消费,而应该是说是固定资产的购入。假设这部手机能用两年,则应另立一个资产账户,计入 6888 元,分二十四期逐月折旧 287元 。因为它是资产,你随时可以把它卖掉换回现金,由于是二手,可能会损失一些,但如果遇到「好下家」,搞不好你还可以小赚一笔。

但可惜的是,大部分的记账 App 都单纯的把「资产购入」和「消费」这两个概念统一在「支出」这个类别里(实测 DailyCost、Hi Money、财禅、挖财、随手记、MoneyWiz 皆无资产购入的概念)。

挖财和随手记支出页面

当然这仅仅只是这类 App 的缺陷之一,如果算上负债、权益等概念,目前常用的记账 App 则统统不能让人完全满意。大部分的 App 在帮助我们迈过了繁琐的记流水这一关后,却依然会在后续统计数据的无效性上倒下。最后你会疑惑,用最快的速度,最美的 UI 记一堆再也不会看的账、甚至结果都不正确的账,意义何在?

终究,大家就不记了。

怎么记账?

首先我们要明确记账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你就是无理由想记,那就记好了,就像爱一个人不需要理由一样。要是你一怒之下卸载了所有记账软件也不要紧,很多从来没有记过账的人也过得很好。而如果你是为了解自己的生活状态,为了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请接着往下看,包子会跟大家分享一下个人总结的记账法。当然,包子不是财务出身,也没有很严谨的会计概念,在此仅跟大家做浅层次讨论。

首先,包子用了三年的记账 App 是挖财,但并不在挖财里记收入,仅记支出。后面会给大家解释原因。而支出类别是完全的「个性化」的。一般来说经过一年左右的流水记账,大家都会清楚自己把钱的大头花在了哪个方面,并以此为依据,分出大钱和小钱。大钱做好预算,小钱做好习惯。

场景:假设包子君每月收入 7000 元,经过一年记账得出结论:消费大头分别为数码产品、旅游、自我投资。并每月有「12单」定期存款的习惯。

操作:申请四个支付宝账户并将其关联在一个账号里,分别对应数码产品、旅游、自我投资、12 单定存(当然其他网络钱包或者银行卡也可以)。在发工资之时分别将工资按照 12%、8%、10%、20% 的比例存入相应的钱包内,并将其记作当月「支出」记入挖财。剩余的50%用于当月生活开销(这个比例完全根据个人情况而定,如果是两人生活的话最好提前做更细化的分配)。

分配的支付宝帐号,内容就不截图了...

这样做的好处是,我不再需要额外在记账 App 里记关于这四个大钱的支出,更不需要记收入。我的收入将会集中体现在对应的支付宝账单中。这样一来,每月都会有固定比例的金额打到相应的支付宝钱包,形成良性循环。当我想要买数码产品的时候,不必再去记账,这个「固定资产」的购入早已被我分拆到了每个月的「支出」里(包子一般是两年换一部手机,三年换一部电脑,坚决不剁手),因此在购买数码产品或去旅游之时也能契合钱包的实际状况,避免浪费。而在得到工资的第一时间就将其分散掉 50%,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月光的可能。

这样一段时间下来你会发现。也许你去年花多少,今年还是花多少,但这个钱花得更质量了,更健康了,更清楚了。

以上就是包子君的屌丝记账心得,也许不够完备,也许漏洞百出。但小包在此只是抛砖引玉,希望更多的高手不吝赐教,在评论区留下更好的记账思路和方法。